安徽阜阳中考语文试卷2024(2024阜阳中考语文试卷及详细答案)

安徽阜阳中考语文试卷2024(2024阜阳中考语文试卷及详细答案)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9-02 17:30:00

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一轮明月能带给文人无限遐思。中秋之夜,苏轼用“ ”(《水调歌头》)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白露节气,杜甫用“ ”(《月夜忆舍弟》)抒发了对故乡的深深依恋;黎明时分,温庭筠用“ ”(《商山早行》)述说了早行路上的景致与辛苦;夜幕降临,范仲淹用“ ”(《岳阳楼记》)描绘了洞庭湖上的月光与月影;举头望月,李白用“ ”(《古朗月行》)突出了月的明亮和高远,极具浪漫主义特色。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桥 艾青
当土地与土地被水分割了的时候,
当道路与道路被水jié断了的时候,
智慧的人类伫立在水边:
于是产生了桥。
苦于bá涉的人类,
应该感谢桥啊。
桥是土地与土地的连系;
桥是河流与道路的爱情

桥是船只与车辆在此点头致敬的驿站;
桥是乘船与步行者挥手告别的地方。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jié()断 bá()涉 伫()立 驿()站
(2)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关系。(2分)
A.并列 B.递进 C.条件 D.选择
(3)桥是“告别的地方”,下列诗句与告别无关的一项是()(2分)
A.西出阳关无故人 B.每逢佳节倍思亲

C.天涯若比邻 D.萧萧班马鸣
(4)艾青的诗歌创作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请从本诗和你阅读《艾青诗选》的相关积累中各选一句,简要分析这一特点在艾青诗歌中的体现。(4分)

3、学校开展“君子自强不息”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小语和爸爸妈妈在看完某部讲述抗美援朝历史的电影后深有感触。下面是她写的观后感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助她修改。(6分)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明白了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甲】我们应当建立远大理想,永远奋发向上。【乙】在学习上,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不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开辟新境界。让我们 。
①【甲】句用词不当,应将“ ”改为“ ”。(2分)
②【乙】句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意见。(2分)
③请你在文末横线处补写小语同学的建议,要求切合主题,表达得体。(2分)
(2)请根据画线句内容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2分)
国家领导人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这样的英雄和先锋。如不顾年事已高、奔赴防疫最前线的钟南山院士,致力于肝胆外科研究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吴孟超院士,潜心研究杂交水稻、拯救饥饿人民的袁隆平院士……
上联:百年杏林披肝沥胆解病痛

下联:万亩稻田

(3)小语的好友小文觉得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年代,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画面过于惨烈,没有必要宣传,也没必要看。如果你是小语,你不同意小文的观点,你将如何劝说呢?(5分)

二、阅读(55分)
[一]细水长流(22分)
①父亲是个苦命的娃,十二岁丧父,为了给清贫的家增添一些收入,他没上完高小,就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
③父亲这种细水长流精神也被我标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bang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bang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
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
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
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
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别人对父亲的评价是在侧面衬托父亲真实的生活状态。
B.文中第③段的“标榜”是贬词褒用,凸显了父亲对女儿的影响是深远的。
C.文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夏天干旱少雨的特征。
D.小说临近结尾写父女间唠嗑的情节旨在批判母亲势利、世俗的心态。
5、请根据小说内容,将下列与母亲有关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3分)
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 ,母亲迫不及待→“我”埋怨父母把地看得比命重,母亲跟“我”急了→父亲宽慰母亲不要计较替人浇地,
6、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6分)
7、请联系上下文,品析下面的句子中的“笑”的表达效果。(6分)
[甲]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不明白这个理。
[乙]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媳妇的体贴入微。
8、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小说标题含义的理解。(4分)

[二](17分)
材料一:怎么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呢?只有阅读感兴趣的书,孩子才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产生要主动阅读的动机,最终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比如孩子对猜谜语情有独钟,经常把在同学那里听来的谜语拿给大家猜,那么就可以给他购买猜谜语的书籍,并且主动陪他玩猜谜语游戏。他会自己沉浸其中。由此可抓住孩子喜欢出题考别人这一点,由猜谜语的书,再延伸到《脑筋急转弯》,再到《十万个为什么》,在问答中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有了阅读兴趣,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帮孩子坚持下去。
材料二:阅读能够帮助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发展和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所以父母可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这将使孩子受益终身。但有些父母的行为在无意中扼杀了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1.限制孩子读书的类型
选择好书的重要性仅次于选择益友。但是没有必要规定孩子刚开始读书的内容,只要内容健康向上的书都可以尽可能多地阅读。此外,父母在为孩子购买书籍时不必过分重视年龄。孩子有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所以可以为他们选择更多类型的书。要让孩子自由选择阅读的书籍,毕竟确立孩子的阅读兴趣是第一位的。
2.勉强孩子共读
在孩子自己喜欢且愿意的情况下去阅读才是好的,要是家长总是强迫孩子共读,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厌倦阅读。在父母的威逼之下让孩子与之一起阅读,可能孩子的注意力并没有在阅读上,就算是盯着书本,心里肯定想的也是别的事情。那么这样的阅读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反而会适得其反。
3.总不以孩子的兴趣为导向
在孩子还没有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之前,很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经常会把自己认为比较适合孩子或是比较有用的书籍拿给孩子看,很少根据孩子的自身条件去给孩子选书,也很少询问孩子是否喜欢。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会让孩子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淡,甚至是产生讨厌阅读的心理。
材料三:好奇、好动、急躁是儿童常见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因此,在早期阅读中,儿童往往不可能像大人一样完整地阅读一本书。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这本看一下、那本看一下,对此家长不应该急于对孩子生气或失望。只要孩子不蓄意撕毁或丢弃书籍,父母就不必过多担心。通常在这个阶段,只要孩子愿意津津有味地读一本书,父母就应该满意。因为这种行为与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完全一致,这表明孩子在阅读和学习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孩子们喜欢读书,而不是看书;大人可以指导,但不应该过于限制。不能因为你喜欢读《百年孤独》,就否定孩子们喜欢看漫画。在阅读时,孩子们不会像大人一样不自觉地选择一些书籍来补充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他们倾向于只读他们喜欢的类型。如果这样持续下去,他们的想法也将限于常规。所以为孩子们买书,无论是天文地理类,还是文学和历史典籍,抑或是哲学、漫画,都可以被选入书单,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涉猎。
9、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孩子痴迷于一本或一类书的时候,就会沉浸其中不断地探索,并不觉得枯燥乏味。
B.孩子在阅读中表现出来的不专注与孩子好奇、好动、急躁的早期阅读心理和行为特征是一致的。
C.给孩子买书时,大人可以指导,但不应该限制,应该完全凭借孩子的兴趣去选择。
D.阅读对孩子们大有裨益,不仅能提高写作能力,还能提高语言技能,助其一生。
10、材料一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1、请说一说材料三第二段的行文思路。(6分)
12、阅读链接材料并结合材料一、二、三的相关内容为小龙妈妈提两条建议。(4分)
【链接材料】小龙妈妈是一个很严格的家长,她想让孩子从小就多读书,于是给小龙买了一大堆的文学名著,希望他能和自己一起阅读。但是小龙却不买账,经常抱怨:“为什么要逼我读书?你知道读书有多痛苦吗?”小龙妈妈为此非常苦恼。

[三](16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迂叟①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逍遥相羊②,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③,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④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于己,不以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节选自司马光《独乐园记》)
【注释】①迂叟:作者自称。②相羊:徘徊,盘桓。③柅(nǐ):遏止。④踽踽:形容一个人走路孤零零的样子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杂然而前陈者 (2)太守之乐其乐
(3)或咎迂叟曰 (4)安能及人_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
15、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
16、两文都着重写了主人公的“乐”。请结合文章分析两者的不同点。(4分)

三、写作(55分)
17、替父从军体现的是木兰对父母、对家庭的责任;精忠报国体现的是岳飞对国家的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是范仲淹对百姓的责任……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也都有不同的责任。你对责任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你体验了怎样的苦与乐?
请以“责任”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积极健康、表达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套写、抄袭;
④文章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⑤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2、(1)截 跋 zhù yì (2)A (3)B
(4)《桥》中的“智慧的人类伫立在水边”一句,通过“伫立水边”描绘出人们苦苦思索的情景;《我爱这土地》中的“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一句,通过“林间的黎明”描绘出胜利若隐若现的情景。(举例诗句各1分,分析各1分,学生分析其他诗句,言之有理的均可得分)

3、(1)①建立 树立 ②将“不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改为“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③【示例】行动起来,把自强不息这一精神发扬光大(每小题2分,第③小题意思接近即可)
(2)、鞠躬尽瘁救饥民
(3)、小文,这样的电影还是应该宣传和观看的。画面惨烈是因为它真实地还原了历史,志愿军所表现出的自强不息、视死如归、顽强奋斗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最闪耀、最宝贵的精神,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更需要这种为理想和信念而战斗的精神,与时俱进,自强不息,你说对吗?(有称呼1分,有观点1分,理由充分、条理清楚、语言得体3分)
4D
5、①母亲心急如焚 ②管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③母亲发了脾气

6、①吃苦耐劳:从小家境贫寒,辍学工作补贴家用,在石灰窑干了一辈子。
②尊重妻子:面对妻子发脾气,与不妻子争辩,理解妻子的心情,默默承受与忍让。
③勤劳善良:炎炎夏日,在田间浇自家地的同时主动替邻家浇地且分文不取;④淳朴睿智:对待生活怀有一颗平常心,为人处世不计较眼前得失。(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意思接近即可)

7、[甲]]句中的“笑”为妻子不理解自己而感到无奈,为女儿理解自己感到宽慰。[乙]句中的“笑”表现了父亲在女儿面前讲述自己体贴妻子时的害羞和憨厚。(每点3分,意思接近即可)

8、①“细水长流”是父亲为人处世的生活哲学——人情需要长在;②父亲的“细水长流”也深深地影响了“我”并成为“我”为人处世的原则;③父亲的“细水长流”最后也让母亲懂得了为人处世不要只计较眼前得失的道理。(共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意思接近即可)

9C C项中“应该完全凭借孩子的兴趣去选择”与材料三中“孩子们喜欢读书,而不是看书;大人可以指导,但不应该过于限制”以及“他们倾向于只读他们喜欢的类型。如果这样持续下去,他们的想法也将限于常规”意思不符。

10、举例论证(1分)。举出让孩子选他感兴趣的书,培养他阅读兴趣的例子(1分),真实、具体地(1分)论证了“只有阅读感兴趣的书,孩子才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产生要主动阅读的动机,最终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的观点(1分)。

11、文章首先提出“大人可以指导但不应过于限制孩子读书类型”的观点(2分);然后通过举例(大人喜欢看经典而否定孩子看漫画)和反面(或正反对比、假设)(如果孩子只看自己喜欢的类型的书,他们的想法会限于常规)论证加以论述(2分);最后指出大人们为孩子买书时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涉猎(2分)。(意思接近即可,第二环节中,如学生不写论证方法只概述括号内内容,也是可以的)

12、示例:①要尊重小龙的阅读兴趣,为他选择感兴趣的相关书籍。②不要限制小龙的读书类型。③在小龙不想读书的时候不要强迫他共读。④要对培养小龙阅读兴趣的过程有耐心,要鼓励和引导他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点2分,写出其中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13、(1)陈列,摆开(2)以……为乐(3)有人(4)怎么,哪里

14、(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
(2)即使推荐给别人,别人尚且不要,难道能够强迫他们(接受)吗?

15、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

16、【甲】文描绘了“滁人乐”“禽鸟乐”“太守乐”三幅乐景图,由“太守之乐其乐”可以知道,太守的乐是与民同乐的乐趣;【乙】文中主人公因“自乐恐不足”“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而“独乐”,其乐是孤独寂寞的自娱自乐,自适之乐。
【参考译文】我平日大多在读书堂中读书,上以先哲圣人为老师,下以诸多贤人为朋友,究查仁义的源头,探索礼乐的开端……逍遥自在地徜徉漫游,只是凭着自己的意愿行事。明月按时到来,清风自然吹拂,行走无所牵挂,止息无所羁绊,耳目肺肠都为自己所支配。一个人孤独而舒缓,自由自在,不知道天地之间还有什么乐趣可以替代这种(生活)。于是(将这些美景与感受)合起来,将它命名为“独乐园”。有人责备我说:“我听说君子有快乐必定和别人共享,现在您只为自己获得满足却不顾及别人,这难道可以吗?”我抱歉地说:“我愚笨,怎么能够比得上君子?自己快乐唯恐不足,怎么能够顾及别人?何况我所感受的乐趣粗俗低下,都是世人所抛弃的(东西),即使推荐给别人,别人尚且不要,难道能够强他们(接受)吗?如果还有人愿意(与我)同享这种乐趣,那么我则非常感激并且把它奉献出来,哪里敢独自享受这种乐趣呢!”

17、参考例文

承担责任的苦与乐

六年以来的“梦想”一经实现,我反而觉得有些不切实际,感觉就像做梦一样。刚刚成为班长时,内心的喜悦之情自然不言而喻。可谁知在喜悦之后接踵而来的竟是一些同学的冷嘲热讽 !

自此之后,“好朋友们”的称呼不再是亲切的昵称了,而是冷冰冰的\'——班长。一时之间真的很难接受这种称呼,陌生而又冷冰冰。这一声声“班长”,似乎是一道透明的屏障,把我和同学们分隔得很远很远…。。

要是有一次考差了,某些“好事分子”就会在背后不停地指指点点:“哟,还是班长呢!才考个怎么几分啊,真是……”有时候被气得不行,我都会委屈地在被窝里偷偷掉眼泪。突然之间我发现:原来当班长也不是自己当初想象的那样“威风”啊,心里也会暗暗后悔当初答应当班长,接下这不大友善”的差使。

这时候的我才发现:一个人最可悲的不是没有钱,不是年纪大,而是在你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之后才发现这时候的自己连一个真心对待你的好朋友也没有。而这也就是我在初中生涯最最感到遗憾的一件事了。

虽然这“班长”给我带来了许多困扰,但是我在其中也找到了一些乐趣。

每次我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之后,老师的夸奖就像是鼓励一样让我得到了些许安慰。

当班长就是为班主任分担责任,从中我到了每个班主任的辛苦和努力。而那些不友好的话我也不会再在意它了!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