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3套(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全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3套(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全套)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8-26 13:39:24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2021. 4

注意事项:

1.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把试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

3.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7分)

1.根据课文默写(8分)

①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②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③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 (李白《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

⑤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⑥《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的悲壮严酷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3分)

①愧zuò ______ ②qiè______而不舍 ③亘______古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而要从大局出发,大处着眼,统筹规划。

B.对于酗酒抽烟搓麻将等不良习气,我父亲是深恶痛绝的。

C.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 事。

D.大智若愚,可以避灾免祸;锋芒毕露,往往遭嫉受害。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能否提高学习成绩,关键在于勤奋刻苦的程度。

B.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C.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D.当外国友人来无锡时,受到了无锡人民的热烈欢迎。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吕蒙在孙权劝说下 “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惊人长进而令鲁肃叹服的故事就选自于其中。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以“木兰是女郎”为构思核心,既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更表现了她的少女情怀。

C.《卖油翁》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笔记小说集《归田录》中记叙的一则故事。卖油翁用小绝活、类比法,一语中的、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熟能生巧的大道理。

D.“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博士”是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大兄”是古代对朋友辈的敬称;古代西北部民族被称为“胡”;《木兰诗》中在一起行军打仗的士兵被称为“火伴”。

6.下列关于《骆驼祥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骆驼祥子》中,除主人公祥子外,还刻画了其他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有波辣而有心计的虎妞;精明霸道的车厂老板刘四爷;还有好喝懒做,任意打骂妻女的二强子。

B. 祥子发现跟踪曹先生的孙侦探就是当初抓自己的乱兵排长,两人狭路相逢。孙侦探敲诈了祥子的所有积蓄,这让祥子再次陷入人生的低谷。

C.虎妞利用假怀孕,逼迫祥子和自己结婚,甚至和父亲刘四爷闹翻,与祥子出走,自己租房子、雇花轿,嫁给了祥子。后来还用自己的私房钱帮祥子买了有生以来的第二辆新车。

D.小福子死后,祥子开始吃喝嫖赌、到处骗钱,由一个体面的、健壮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4分)

祥子昏昏沉沉地睡了两昼夜,A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给他灌下去,他的确睁开眼看了看,可是待了一会儿又睡着了,嘴里唧唧咕咕的不晓得说了些什么。A这才想起去请大夫。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第二剂药煎好,他不肯吃。既心疼钱,又恨自己这样的不济……为证明他用不着吃药,他想马上穿起衣裳就下地。可是刚一坐起来,他的头像有块大石头赘着,脖子一软,眼前冒了金花,他又倒下了。什么也无须说了,他接过碗来,把药吞下去。他躺了十天。刚顾过命来,他就问A:“车呢?”

(1)语段中人物A是谁?什么原因使祥子昏昏沉沉大病一场?(2分)

(2)祥子问起的那辆车子后来的命运怎样?(2分)

二、阅读与赏析(33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5分)

丰乐亭游春·其三

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8.诗歌第一、二句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诗句“游人不管春将老”中,“老”字的表达效果好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4分)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0.

解释加点字(2分)

①但手熟尔________ ②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____

11.翻译句子(2分)

徐以杓酌油沥之。

(三)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0分)

陶公①性俭厉,勤于事。终日敛膝危坐,阃②外多事,千绪万端,未有遗漏。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③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④,值积雪始晴,听事⑤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⑥,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阃外:统兵在外。③录:收④正会:元旦宴会。⑤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⑥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⑦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①常语人曰_______ ②咸不解其意_________

③值积雪始晴________ ④听事前除雪后犹湿___________

13.下列句子中的“以”与选文中“悉以作钉”的“以”意义和用法不同的是( )(2分)

A.以刀劈狼首 B.以我酌油知之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以钱覆其口

14.请将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选文说说陶公是个怎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现代文,完成下列小题。(14分)

酿 泉

苏沧桑

①小寒前的一个清晨,明强领着我从楚门镇出发,进山谷,沿山路盘旋而上。那小小的酿酒坊,就窝在山坳一棵巨大的香樟树下。

②做酒人在木蒸桶底部摊上一块白纱布,倒入浸好的糯米,盖上竹斗笠,打开一大早就开烧的锅炉,蒸汽从木蒸桶下汹涌而上,将糯米“炊”熟,黏度恰到好处。炊饭,拉开了山里村冬酿的序幕。

③酿酒坊的老师傅伊海说,要雪白的糯米,一粒坏米都不要。

④酿酒坊的总管灵江点点头,对,雪白的糯米,宁可贵点。

⑤泉水在一道斜坡下面,一眼泉亘古不断,冬酿用的就是这眼泉。

⑥伊海、灵江、全于等七个做酒汉子,在热气蒸腾里默默配合着,最大的七十岁,最小的四十九岁。灵江将铁锹斜插进糯米饭里,用力抬起,翻倒进大木桶里。铁锹收回,在一旁的小水桶里蜻蜓点水般浸一下,以免糯米太黏,接着又插进糯米饭里。如此反复,使的是巧劲,从六点到十一点,一刻不停。全于用小水桶舀起泉水,淋在糯米饭上,要五桶半冷水,然后舀起温水再淋四遍。他个子高,拎起水桶看着挺省力,但喧嚣的蒸汽声里,还是能听见他气喘吁吁。

⑦米好水好,还要手艺好。最要紧的是拌曲。

⑧永青伸出粗壮的手臂,将酒母撒到糯米饭上,然后一把一把将糯米饭搂近自己,用手掌连同手腕不停地翻炒、抖酒,将结团的饭团揉松。接着他将糯米饭从缸底沿着缸身搭好,用竹刷子刷平,湿漉漉的糯米饭服服帖帖。然后,他在缸底掏出一个小碗大的窝,轻轻盖上稻草盖子。

⑨月亮挂在大樟树上,小屋通往酿酒坊的斜坡上,走来酿酒坊唯一的守夜人,六十九岁的伊海。他走进酿酒坊,蹲下身子,将耳朵贴紧发酵缸,一个缸一个缸地听,捕捉着每一个细微的声音----醪液的发酵声,是那种“节节声”,像初春小雨打在树叶上,很细很急。如果缸料厚了,温度高了,“节节声”便变得波涛汹涌,他就赶紧打开稻草盖子,耙几下,把气排出去。发酵期间的搅拌冷却,俗称“开耙”,是整个酿酒工艺中的关键。一共二十几个缸,耙个把钟头,然后回小屋睡一会儿。有时,醪液泛出酒缸,都来不及舀,他就得每一个钟头都爬起来照看。等酒缸“潜实”了,他的心才安稳,这时天也亮了。

⑩不做酒时,伊海种花。他将一个个废酒坛叠在一起,下面挖个洞,满上土,从山里挖点野花,问农家讨点花枝,或从家里找点花籽。家里有一棵龙柏,是他从山里挖来的,种了十五年,一有空,他就修修剪剪,楚门镇来人想买,他不卖。

⑪糯米完成发酵后,抽灌到巨型酿罐里。三四十天后,先是变成豆青色,再变成琥珀色,变成金黄色则是最好。

⑫一日清晨,一口装满酒的井,泛着微微寒光,蓬勃的香气穿透寒意沁人肺腑。伊海捻着酒舀三米长的铁丝长柄,将酒舀伸进埋在地下的酒井里,这是一舀新酒。

⑬老章是这七个汉子的老板,但他却时常羡慕这帮老哥们,又恨他们啥都不着急。老章现在做物流了,但放不下酿酒坊,有时会陪明强过来看看。他俩联手把家乡山里村打造成了游客蜂拥而至的世外桃源。山民们得了实惠,常常念叨他们。老章想在镇上开个卖酒的店,把山里村的好酒和好山水分享给更多的人。

⑭做酒的汉子们不关心卖酒的事,只管老老实实把酒做好。

⑮老章走上斜坡,踏过大樟树覆在地上的影子,听见了汉子们喧腾的笑声,正在老去的他们,快活得却像一群少年。

⑯老章想,日子不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吗?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6.结合本文内容,补全酿酒的工艺流程。(3分)

浸米、 ______ 、入桶、_____、听缸、发酵(开耙)、_____ 、入井

17.文章第⑩段看似与酿酒无关,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阅读文章第⑥段画线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加以赏析。(4分)

19.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4分)

三、作文(40分)

20. 不小心摔倒时,路人的搀扶温暖了你;寒气逼人的凌晨,清洁工人忙碌的身影感动了你;迷茫困惑时,一本好书启发了你;平淡生活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了你;考试失利时,同学的安慰鼓励了你;取得成绩得意忘形时,老师的批评鞭策了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袭时,逆行者无私奉献的精神震撼了你……生活中,总有一种力量像一束光照亮你,引你前行。

请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经历,以“有一束光照亮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评分标准 2021.4

1.①万里赴戎机

②独坐幽篁里

③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

④草树知春不久归

⑤凭君传语报平安

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①怍(1分)②锲(1分)③ɡèn(1分)

3.C 4.A 5.D 6.C

7. ①虎妞(1分)因为他为了挣钱,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被暴雨淋坏了身子(1分)

②因为虎妞难产而死,为凑钱安葬虎妞(1分)卖掉(1分)

8.红树、青山、落日、绿草(1分,答出2个得0.5分,3个以上景物即可得1分);

暮春时节生机盎然,色彩绚烂的特点(2分,“色彩”“生机”两方面,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9.拟人,赋予春天人的情态,(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春天将要过去了,(1分)表达诗人对春光易逝的惋惜,对春天的留恋和喜爱之情(1分)

10.①但:只,只是(1分) ②遣:打发(1分)

11.卖油翁慢慢地用勺子舀油滴入葫芦。(补充主语,徐,以,杓,酌,沥)

12. ①语:告诉;②咸:都,全;③值:遇到、赶上,碰上;④ 犹:还

13. B

14. 活着的时候对当时(的人)没有好处,死了也不会对后代留下好的名声,这是自己在放弃自己啊。(得分点:生,益,于,是)

15.从陶公寄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1分)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节俭的人(1分);

从他告诫别人要珍惜时光(1分)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认真勤勉(珍惜时间)的人(1分)。

16.炊饭,拌曲,听缸,抽灌(每空1分)

17.交待了伊海不做酒时喜欢种花的爱好;(1分)通过写伊海的诗意生活,丰富了人物形象;(1分)表现了伊海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这正是他可以酿造出好酒来的原因。(1分)

18.动作描写,(1分)用一系列动词描写了做酒人将糯米饭翻倒入桶、淋上泉水的工序,(1分)体现他们工作的辛苦,塑造了做酒人专注耐心、踏实认真的人物形象,(1分)表现了做酒人对酿酒手艺的热爱,或突出了在喧嚣的生活中坚守匠心(守护自己精神家园)的主题。(1分)

19.过日子应该像做酒人那专心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1分);像做酒人那样安心快乐满足地享受生活;(1分)像乡亲们不断追求创造美好的生活(1分)像老章那样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1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20.参考中考作文标准。

译文:陶公办事认真严格,日常工作非常勤勉。他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千头万绪,没有一点疏漏。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就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会对后代留下好的名声,这是自己在放弃自己(自暴自弃)啊!”他做荆州刺史的时候,命令造船的船官收集锯木屑,有多少收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集会,正遇上大雪初晴,厅堂前的台阶下雪之后一片泥泞。于是让人用锯木屑铺在上面,人来人往,丝毫不受阻碍。凡公家用竹,把锯下来的竹头也收集起来,堆积如山。后来桓宣武征伐四川,修造船只时,用来做竹钉。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