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测试卷二答案(语文全真模拟测试卷二答案)

语文综合测试卷二答案(语文全真模拟测试卷二答案)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8-26 07:12:41

2022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建议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9 分)

1.【理解分析】(3分)

B(量子力学强调的是域境论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域境论,创新性思维等信息时代的思维方式不是由域境论决定的。)

2.【内容推断】(3分)

D(A 项,“工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仍然不可撼动”的推断不当;B 项,共享性思维“在人类文明的初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的推断不当;C 项,“信息文明与工业文明思维方式一脉相承”的推断不当。)

3.【观点概括】(3分)

C(从“思维方式”与“时代价值”两方面概括,准确且全面。A 项,概括既不准确也不全面,“信息文明确定了四种思维方式”概括不准确,对信息文明的时代价值概括不全面;B 项,信息文明“有助于人类社会形成新的社会秩序”概括不准确;D 项,只概括了信息文明的“时代价值”,不全面。)

4.【结构分析】(4分)

①指出人类社会正“步入信息文明”,提出了本文的论证前提;②明确了“信息文明”的概念,领起后文的论述。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5.【运用探究】(6分)

①能打造互动包容的学习社区,促进学习者相互理解,互动交流;②要有利于学习者形成合作共享的学习意识,淡化竞争意识;③应促成学习资源的共享,消除学术保护主义。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 分)

6.【分析鉴赏】(3分)

D(“对先生家道没落的惋惜”分析不正确。)

7.【理解分析】(3分)

D(文中“求博弈不得”的不是作者,而是读者,作者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对读者有用处。)

8.【分析鉴赏】(4分)

①文本一以未得先生手迹的遗憾开始,后写错过先生图章,再写两次幸运得到手迹,最后以送同学手迹结尾,围绕寻求先生手迹来行文;②这样写使内容组织有序,重点突出,首尾呼应。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9.【赏析探究】(6分)

①以作者对先生学问人品的敬仰与追思之情贯穿全文,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②记录先生学问人品和爱国之情的事迹,真实可信,对读者有价值;③全文将抒情和写实有机融合,既表现先生是“可传之人”,也记叙了先生的“可感之事”,更表达了对先生的“可念之情”。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文言断句】(3 分)

B(元超,璟之三从叔,常在洛城,不多参见,既不敢缘尊辄隐,又不愿以私害公。向者无言,自依大例,既有声听,事须矫枉,请放。)

11.【文言词语】(3 分)

A(文中指前者,即“隐居山中的士人”。)

12.【文意理解】(3 分)

D(宋璟认为皇上没有因姻亲关系而法外施恩。)

13.【文言翻译】(8 分)

(1)宋璟行赏施罚不徇私情,敢于冒犯皇帝直言劝谏,玄宗十分敬畏他,即使不合乎自己的意愿,玄宗也委曲己意听从宋璟的意见。

[4 分。大意 2 分,“无私”“惮”各 1 分。意思对即可。]

(2)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倘若陛下以最大的诚心来实施,就不必多次颁发诏令文书了。

[4 分。大意 2 分,“耻”“苟”各 1 分。意思对即可。]

14.【文意分析】(3 分)

①感叹宋璟为人内敛沉稳,可堪大任;②宋璟不主动与宠臣结交,品行端方。

[答对一点,2 分;两点,3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唐玄宗要到东都洛阳去,任命宋璟为刑部尚书、西京留守,下诏让宋璟驾乘驿马疾赴京城,唐玄宗派内侍、将军杨思勖前去迎接。宋璟风度凝重深沉,令人难测,在赴京途中始终没有与杨思勖交谈。杨思勖一向深得玄宗宠幸,回京后便把这个情况告诉玄宗,唐玄宗慨叹了很久,越发敬重宋璟。宋璟做宰相,致力于选拔人才,根据才能的不同授予相应的官职,使文武百官与各自的职位相符;宋璟行赏施罚不徇私情,敢于冒犯皇帝直言劝谏,玄宗十分敬畏他,即使不合乎自己的意愿,玄宗也委曲己意听从宋璟的意见。广州的官吏百姓为宋璟修建遗爱碑。宋璟向玄宗进言说:“臣任广州都督期间并无优异的政绩,现在由于臣地位显耀,才造成那些人的阿谀奉承;要革除这种恶劣的风气,希望从我这里开始,请陛下颁发诏书,禁止为我立碑。”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其他各州都不敢再干立碑的事。有人推荐隐士范知璿精于文学,并且进献了他所作的文章。宋璟评价他说:“我看他的《良宰论》,颇有佞谀之嫌。隐士应当尽情说出公正无私的议论,怎么能苟且迎合以求容身呢!如果他的文章真写得好,自然应该通过科举出仕,因此不必单独推荐他。”乙丑朔日,出现日食。唐玄宗身着素服,以等待太阳恢复常态,并让人停止娱乐,降低膳食的规格,又责令中书、门下两省审查在押囚犯,开仓赈济饥民,勉励百姓勤于农事。宋璟等人上奏道:“陛下勤于抚恤百姓的痛苦,这实在是天下苍生的福分。但是臣还听说天子在出现日食时应当修德,在出现月食时则应当整饬刑罚;亲近君子,疏远小人,堵塞后宫请托之途,斥退邪恶之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修德。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倘若陛下以最大的诚心来实施,就不必多次颁发诏令文书了。”候选的官员宋元超在吏部自称是侍中宋璟的叔父,希望因此能得到关照。宋璟得知此事后,发文书给吏部说:“宋元超是我同高祖的叔父,他定居在洛城,我不能常去拜见他。我既不敢因为他是长辈就有所隐瞒,又不愿以私害公。以往他没有提出这层关系,吏部自然可以照章办事,既然他已经把我们的关系说出来,那么就必须矫正偏差,请放弃录用他。”宁王李宪奏请授给候选官员薛嗣先一个小官,唐玄宗将此事交给中书省和门下省处理。宋璟上奏道:“薛嗣先曾两次被任命为斋郎,虽说他并非明显应该留任,因为是皇帝至亲的缘故,本来应当就应当给他一个职位。景龙年间,皇帝经常直接下令授予官职,这些人被称为斜封官。自从陛下登基以来,所有这些弊端均已革除,朝廷每施行一次封赏,每任命一个官职,一定是根据这些人的功劳的和才能,都通过中书省、门下省两个部门。至公之道,唯有圣明君主才能真正实施。薛嗣先是陛下的姻亲,陛下并未法外施恩,将这个问题交由臣等商议,臣希望您允许我将此事交由吏部具体处理,不要直接任命。”唐玄宗同意。在此之前,来自各州的朝集使往往携带很多礼物进京,等到来年春天将要返回时,大多得到升迁;宋璟奏请玄宗将这些人一律原职遣还,以此革除这一弊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 分)

15.【理解赏析】(3 分)

A(没有“叹人生之秋”之意,也未为全词奠定基调。)

16.【分析鉴赏】(6 分)

①白居易谪居卧病,期盼丝竹之声;②叶梦得即将得见家乡山水,觉得丝竹之声并不一定是必须的;③因为叶梦得对回到家乡满怀期待,认为放怀山水足以快慰生平。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 分)

17.【名篇名句】(6 分)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

(2)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

(3)示例一:①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诗经·卫风·氓》)

示例二:②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巅(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示例三:③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示例四:④翳翳桑榆日 照我征衣裳(杜甫《成都府》)

[每空 1 分。凡错、漏、多 1 字,该空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8.【词语辨析】(3 分)

C(第一组,“无可奈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无计可施”意思是没有办法可用;根据语境,应选用“无计可施”。第二组,“大行其道”原指某种学术、道术正在盛行、流行。现指某种新潮事物流行、盛行,成为一种风尚,一般为贬义词或中性词;“大显身手”形容充分展示自己的本领;根据语境,应选用“大显身手”。第三组,“追根溯源”意思是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正本清源”指从根源上彻底解决问题;根据语境,应选用“追根溯源”。第四组,“空无一物”指没有任何东西;“空空如也”形容一无所有;根据语境,应选用“空无一物”或“空空如也”均可。)

19.【语病修改】(3 分)

B(①“距今 5000 多年前”,句式杂糅;②“5000 多年前桑蚕丝残留物”,表意不明;③缺漏“这”,成分残缺;④“目前年代最早的”,定语不当。)

20.【衔接连贯】(3 分)

A(B 项和 C 项以“信号”为主语,D 项以“研究人员的检测”为主语,均与“从沉船底部的烂泥中”这个状语不衔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21.【句子补写】(6 分)

①由于资源紧张

②要把数据中心建在西部

③随着这项工程的启动

[每句 2 分。]

22.【概括综合】(5 分)

①(“东数西算”工程是)一项通过构建新型算力网络体系,②让西部算力资源充分地支撑东部数据运算(或:将东部算力资源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的工程。或:(“东数西算”工程是)一项为了将东部数据算力资源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而构建新型算力网络体系的工程。

[内容每点 2 分,句意正确、通顺 1 分。]

四、写作(60 分)

23.【写作】(60 分)

(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

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2)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材料本身:资料多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引伸:面多海量的信息资源,甄别信息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