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4分)
杭州这个“人间天堂”里①嵌着一颗闪亮的明珠,那就是西湖。阳春三月,杨柳夹岸,莺啼婉转,应和着清风流水,酝酿生机,令人陶醉;夏时荷花映日,荷叶接天,山色空蒙,湖水澄澈;秋天树木参差,层林尽染,金桂飘香,月满平湖,那一点点黄晕的光,②托出一片静③而祥和的夜;冬日则余晖斜照,暗香浮动,疏影横斜,断桥残雪,大人和孩子们外出踏雪,舒展筋骨。西湖之美,真可谓目不暇接啊!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hé liàng dèng yùn B.hé niàng dèng yūn
C.hè liàng chéng yūn D.hè niàng chéng yùn
(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镶 ②烘 ③密 B.①镶 ②烘 ③谧
C.①襄 ②哄 ③谧 D.①襄 ②哄 ③密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面对激烈的竞争,各大科技公司无不争先恐后地加大对新技术的开发投入。
B.辩论会上,面对反方咄咄逼人的气势,正方辩手镇定自若,丝毫不被其左右。
C.清晨,阳光活泼地溜进树林,欢快地洒下一地金黄,树上的鸟儿也醒了,情不自禁地欢叫着。
D.比赛的时间到了,我校参加舞蹈表演的男女同学个个花枝招展,精神抖擞。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劳动技术教育课,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
B.写作是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能增加人的思维,让人变得更睿智。
C.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明珠。
D.本单元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春》是一篇充满诗意的散文。作者用五个特写镜头聚焦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人的活动等画面,描绘了春天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拂煦、细雨连绵等特有的景象。
C.王湾和马致远处于不同时代,但《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却相同。
D.《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是东汉末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飘逸自然著称。
5.默写填空。(8分)
(1)《西厢记》中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天净沙·秋思》中与此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2)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
(3)凭一颗善感的心,闻声看景便可引动诗情。李白借“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暮春景象,传达出对友人遭遇的伤感之情;行舟江上,诗人王湾因“ , (《次北固山下》)的日月轮换、新旧交替之景,触发了思乡之情。
6.名著阅读。(6分)
(1)《朝花夕拾》中描写了鲁迅童年生活片段的篇目有《 》《 》。(2分)
(2)“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句中表现“他”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他”是
。(2分)
(3)回忆《朝花夕拾》的内容,下列人物不是出自这部散文集的是()(2分)A.长妈妈 B.衍太太 C.闰土 D.范爱农
7.综合性学习。(8分)无论是朱自清笔下的融融春光,还是老舍笔下的别样冬天,抑或是刘湛秋笔下四季的雨,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与四季的多姿多彩。今天,就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
(1)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则宣传标语。(2分)
(2)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子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两个环节。(2分)
环节一:绘四季美景
环节二:
环节三:唱四季赞歌
环节四:
(3)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请你仿照示例,描绘一个你喜欢的季节。(4分)示例:我喜欢春天,春天是一座姹紫嫣红的花园,这里有醉人的花香,有刚从沉睡中苏醒的小草,有忙着造房子的燕子……更重要的是,春天里有一个个崭新的希望。
二、现代文阅读。(33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1题。(17分)
春天的声音
周凡恺
①故乡春天的脚步,不是嗅到的,也不是看到的,而是听到的。
②站在森林的边缘上,我们心静如水。白桦林哨一般尖厉的叫声已变得舒缓,白日头悄然地亮着,厚厚的积雪结了一层硬壳。山鸡如同肥胖的妇人,在闪亮如箔的硬壳上摇摇摆摆地行走。微风轻轻拂过,打在脸上的坚硬颗粒愈来愈少,湿漉漉的水汽却愈来愈浓。尤其是在正午时分,雪水化落的声音清晰地敲在你的心上,睁开眼睛,鸟儿的影子倏然从朗空中掠过,朝着更加温暖的地方飞去了。
③林边上是一个大湖。湖畔有枯黄的芦苇。夏天,我们从湖里摸了大鱼小鱼,就用苇叶包了,放在炭火上炙烤。如今大湖像老人一样沉默着,湖面白得耀眼。
④我在湖边上走着,身旁还有一条黑狗。守林人的小屋被炊烟湮没了,暮霭沉重地袭来,只有林梢涂着夕阳的色彩,湖面上金光闪闪,近岸处已然融化的湖水重新结成薄薄的冰碴儿,透着清纯和明丽。山林已经困顿,慵慵地阖上了眼。这时,我听到了大湖的喘息。大湖在暮色中苏醒了!一切都在晦暗中变得朦胧,但我听到了大湖在努力地翻身,听到了它的血液激动地聚到了一起。这种复活的渴望就像阵痛一样来势迅猛,大湖汗水涔涔地颤抖着,后来,大湖恍如用尽了力气,一点点地安静了,重又睡去。
⑤白日头依然耀眼,山林依然宁静,家里的鸡们开始到树林中去,钻到已经化尽积雪的枯草中觅食。它们发现了什么?是一只刚刚拱出坚硬土地的蚂蚁吗?或者是树根下悄然而生的一丝嫩芽儿?这时人也开始到林中去,在暖风中凝视桦树的眼睛,与树们融为一体。
⑥封冻大湖的冰雪终于爆裂了,那种沉闷的声音仿佛由地心传来。沉默了一冬的湖水冒着热气漫过冰面,漫过人们同样封冻的心,在隆隆声中完成了冬与春的交接。訇然的巨响掠过之后,附近的山林被水雾笼翠,显得万般神秘。已经有大雁落于冰湖之上,巨大的冰块被阳光蚕食着,于无声中渐渐消遁。
⑦阳光分外好。鸡们仍旧到树林中去,林中的鸟儿多起来,不停地鸣带。黑狗远远地跟了去,不一刻又回转来,口里含着一只活着的田鼠。当黑狗松了嘴,田鼠便疯蹿出去,钻到木垛底下不见了。薄幕时分,公鸡领着母鸡扭扭捏捏地回窝,数上一遍,又数了一遍,总是少了一只母鸡。或许狐狸就在不远的林中撕咬着它。
⑧数天之后,一个阳光明媚的正午,我睡去了。梦中依稀听得满世界都是鸡雏的叫声。我迷迷糊糊糊地爬起来,却真的望见栅栏外有一群鸡雏喳喳地叫着,有几只已从缝隙中挤到院里来。原来那只丢失的母鸡在林中做了母亲!我将鸡雏们放进来,用手托起两只,一只黄的,一只黑的,毛茸茸的小鸡在阳光中浴着,几乎是透明的,我可以看到它们的血管以及心脏的搏动。它们的叫声传得很悠远。
⑨我抬眼朝林中望去,树们竟然有些绿了。看来,春天真的到了。
8.【课后题拓展】文章依次描写了春天的哪些声音?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而填空。(3分) →雪水化落的声音→ →大湖的冰雪爆裂的声音→
→鸡雏喳喳叫的声音
9.【课后题拓展】品读下列语句,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6分)
(1)山鸡如同肥胖的妇人,在闪亮如箱的硬壳上摇摇摆摆地行走。(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已经有大雁落于冰湖之上,巨大的冰块被阳光蚕食着,于无声中渐渐消通。(说一说“蚕食”在句中的意义)
10.第⑧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详细描写了小鸡的样子,有什么用意?(4分)
11.本文和朱自清的《春》在立意上有何异同?(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l5题。(16分)
城里的蛙鸣
①夜风里有蛙鸣,这城市里的蛙鸣,显出几分怯生生的意味,仿佛蛙们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城市不是它们的故乡。
②乡间的蛙们,总是鼓足了所有的力气,好像是生怕自己的声气逊于别的蛙,辛弃疾所说“听取蛙声一片”,其实他只听到了“这一片”,他不知道的是,稻田里的蛙声,这里一片,那里一片,是“此起彼伏”的。
③一般情况下,大合奏之前,总是由一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青蛙挑头,“呱呱”地喊上一嗓子,继而有三五只,也许是七八只不甘寂寞的青娃跟上,“呱呱呱呱”地迎合,紧接着,成百上千只青蛙们就都兴奋起来了,呼朋引伴地,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仿佛都觉得谁嗓门大谁就掌握了真理似的,一并儿鼓噪起来了。
④青蛙们是有心灵感应的,叫着叫着,它们会突然停下来,像是接到了统一的指令似的。多年以后,我的语文老师讲成语“夏然而止”,我突然就想到了夏夜的蛙鸣,田野里突然安静下来的情景,大约那就是“耍然而止”了吧?待四下里突然安静下来之后,总有几只资历颇深的老年青蛙,用浑厚的嗓音,“咕咕”地叫上几声,仿佛是在做一个阶段总结,也仿佛是在为一个乐章画上完美的休止符。
⑤我那时总喜欢恶作剧,待一片蛙声大作之时,捡起半截砖,退后几步,抡圆手臂,“倏”地扔出去,“啪”的一声砸在稻田里,那些蛙们,受到惊吓,硬生生地把一片“呱呱”声咽回去。
⑥有时候,我不扔砖块,它们偶尔也会突然沉寂下来,在所有的声音静下来之后,会有一只青蛙发出两三声哀鸣,像是求款,也像是挣扎,接着整个稻田会像死去了一般,久久地没有声响。哥哥告诉我,那是蛇出来竞食了。
⑦这些年,田野里的青蛙是越来越少了,这例并非是它们的天敌蛇类繁殖特别快,这些年,蛇的境遇比青蛙也好不到哪里去。不过,它们倒常常在一个地方相遇,那地方不是稻田,而是饭馆的后厨。稻花香?不不,应该是葱油香了。前日,微信一个老同学,问:现在老家的稻田里,还有青蛙吗?回信很快,说:那玩意儿不多了……很贵,要80一斤呢!
⑧这么想来,城里的青蛙倒是幸运的,它们虽然远离了故土,来到这陌生的地方,即使再不能率性地引吭高歌,但散发着臭气的河边,总还是安全的。它们三三两两地,你喊喊我,我喊喊你,用这卑微的蛙鸣,表达着它们的存在,也表达着它们对自己祖先们光辉岁月的向往和缅怀。蛙声一片的场景,也许只能由它们的爷爷奶奶,瘪着嘴,断断续续地,当作童话故事,讲给它们听了吧?
⑨我曾经在城里宽阔的马路上,见过一只青蛙,那是闷热的暴雨前的傍晚,它形单影只,像一个孤独而寂寞的旁观者,匍匐在水泥路中央,像迷了路的盲人……我想它是很难躲过一劫了,田野太远了,周圈都是高楼和工地。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到城里来的,但或者是从某个餐馆拼了命逃出来的吧?
⑩听着窗外的蛙鸣,忽然就想起了那个伟大的童话作家,和他笔下的青蛙王子。青蛙,王子;王子,青蛙……亏他想得出来!
12.【课后题拓展】读散文,可以学着炼炼字。比如第⑨段画横线的句子,在括号里填动词,有人说填“跑”,有人说填“溜”,有人说填“摸”……你觉得填哪个字最好呢?说说理由。(4分)
13.【课后题拓展】读散文,内容安排有玄机。本文题日为“城里的蛙鸣”,但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城里的蛙鸣,而是先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乡村的蛙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4.读散文,有时要关注“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句子。如第⑧段画横线的句子,表面上说城里的青蛙是幸运的,其实它们也很不幸。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4分)
15.有些散文“卒章显志”,读第⑩段,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4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16~17题。(5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运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6.请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枯藤老树昏鸦”与“古道西风瘦马”构成的画面。(3分)
17.“小桥流水人家”在这首小令中有何作用?(2分)
四、作文。(50分)
18.“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一年四季,季节不同,风采不同。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用心观察,你见到的定然是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选择一个季节,以“我爱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请自备作文纸进行写作)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体裁不限,但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