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语文卷子(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图片版)

2011年高考语文卷子(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图片版)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8-26 01:54:21

大学入学考试中心

100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试题

国文考科

-作答注意事项-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题型题数:

․选择题共 23 题

․非选择题共 三大题

作答方式:

․选择题用 2B 铅笔在“答案卡”上作答,修正时应以橡皮擦拭,切勿使用修正液(带)。

․非选择题请在“答案卷”上作答,务必使用笔尖较粗之黑色墨水的笔书写,且不得使用铅笔。更正时,可以使用修正液(带)。

․答案卷每人一张,不得要求增补。

祝考试顺利

第壹部分:选择题(占 5 4 分)

一、单选题(占 3 0 分)

说明:第1题至第15题,每题4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最适当的答案,画记在答案卡之“选择题答案区”。各题答对得2分;未作答、答错或画记多于一个选项者,该题以零分计算。

1.下列“”中的 ,读音不同的选项是:

(A)“柴”火/“豺”狼/同“侪”

(B)“耆”老/“脐”带/神“祇”

(C)信“笺”/鞍“鞯”/“歼”灭

(D)轩“辕”/牆“垣”/罚“锾”

2.下列文句“”中的 词,意义相同的选项是: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足反居上,首“顾”居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事行身死,“固”所愿也

(D)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3.下列书信用语,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A)“世兄”可以用来称呼晚辈

(B)给师长写信,信首提称语要用“砚右”

(C)书信结尾的问候语,“敬请 金安”多用于商界

(D)给师长写信,为了表示敬意,结尾署名时要称“愚生”

4.古人名与 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繫,或相关,如孟轲 子舆;或相反,如韩愈 退之。依此推论,则班固、许慎、王弼、朱熹四人的 依序应是:

(A)孟坚/叔重/辅嗣/元晦

(B)元晦/辅嗣/叔重/孟坚

(C)叔重/辅嗣/孟坚/元晦

(D)叔重/元晦/辅嗣/孟坚

5.诗人描写事物时,往往兼顾视觉与听觉,以达成“有声有色”的效果。如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便是藉由“视觉—听觉、听觉—视觉”的交错书写,以营造意境。下列写法完全相同的选项是:

(A)岸上北风急,纷纷飞荻花。贾船停拥浪,江戍远吹笳

(B)雨后明月来,照见下山路。人语隔谿烟,借问停舟处

(C)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烛照渔船

(D)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6.下列是一段古文,请依文意选出排列顺序最恰当的选项:楚文王 时好猎,有一人献一鹰。

甲、故为猎于云梦,罝网云布,烟烧涨天,乙、此鹰轩颈瞪目,远视云际,无搏噬之志,

丙、王曰:“吾鹰所获以百数,汝鹰曾无奋意,将欺余耶?”丁、文王见之,爪短神爽,殊绝常鹰,戊、毛群飞旋,争噬竞搏,

献者曰:“若效于雉兔,臣岂敢献?”(刘义庆《幽明录》)

(A)甲乙戊丙丁 (B)丁甲戊乙丙

(C)戊丁乙甲丙 (D)丁甲丙乙戊

7.阅读下文,选出不正确的选项:

老年人常思既往, 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厌事, 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喜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

老年人如夕照, 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 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 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 后之柳, 年人如春前之草。(梁启超〈 年中国说〉)

(A)本文认为老年人因厌事而保守且行事消极

(B)“老年人如 典,少年人如戏文”是说人生无常

(C)本文认为少年人 眼未来故勇于多方尝试

(D)“少年人如乳虎”比喻少年人充满活力积极奋发

8.以下为同一系列的三首小诗:

〈椅子和我〉

椅子,独自坐著/我站在它旁边时间慢慢走过

〈芦苇〉

沉思

芦花/在 风中/越摇越白

〈我想到的〉

熄了灯,我才开始发亮;/因为我想到的每一个字/ 成了寒夜裡的星星

(录自林焕彰作品)

这一系列组诗,最适合做为共同诗题的选项是:

(A)偶然的遭遇 (B)凄凉的晚景 (C)孤独的时刻 (D)虚掷的光阴

9. 白先勇在他的小说《台北人》一书中,写出了当年随政府自大陆来台定居人物的生活和心情。这些人多半拥有光辉耀眼的过去,以及难忘难捨的记忆,与平淡平凡的现况对照,“昔盛今衰、繁华不再”的感受特别强烈。依此特点,如要选择一段诗词做为该书的注脚,最适合的选项是:

(A)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裡,凝碧池头奏管絃 (B)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C)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D)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10-11为题组

阅读下列二段引文,回答10-11题。

甲、孙必振渡江,值大风雷,舟船荡摇,同舟大恐。忽见金甲神立云中,手持金字牌下示;诸人共仰视之,上书“孙必振”三字,甚真。众谓孙必振:“汝有犯天谴,请自为一舟,勿相累。”孙尚无言,众不待其肯可,视旁有小舟,共推置其上。孙既登舟,回视,则前舟覆矣。(蒲松龄《聊 志异・孙必振》)乙、邑人某,佻达无赖,偶游村外,见 妇乘马来,谓同游者曰:“我能令其一笑。”众未深信,约赌作筵。某遽奔去,出马前,连声譁曰:“我要死!……”因于牆头抽粱 (粱 :高粱茎)一本,横尺许,解带挂其上,引颈作缢状。妇果过而哂之,众亦粲然。妇去既远,某犹不动,众益笑之。近视,则舌出目瞑,而气真绝矣。粱本自经,岂不奇哉!是可以为儇薄之戒。(蒲松龄《聊志异・戏缢》)

10.最能凸显以上二段引文描写上共同特色的选项是:

(A)人物 (B)对话 (C)情节 (D)场景

11.关于以上二段引文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A)甲段主旨在彰显人性温暖 (B)甲段充分展现反讽性效果

(C)乙段主旨在强调应信守承诺 (D)乙段由悲而喜暗喻人生无常

12-13为题组

阅读下列文 ,回答 12-13题。

台湾有许多河流深情的低吟新旧生命的更新与轮迴,孕育高山与平原的历史、文化及各族群的光辉。

……如果没有了河流,人们仍然能活下去,但却会变得毫无情意。

台湾的河流在短短的三十年内,将面临长达亿年寿命的临终时刻,这是台湾土地历史上最大的灾难,也是生存的孽缘。许多河流在不久的将来将无法回到大海的怀抱,成为断河。

现代人只要水不要河流,他们将不爱的留给河流抛给河川,然后以水利工程技术建堤防隔绝人河关係,建水坝和拦河堰截断回到大海老家的路,用越域引水抽乾河水,满足人类需水的慾求,很 人尽心尽力去整治复原河流,以免重蹈中东沙漠化的终极命运。

治疗和呵护重病的河川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河禁。

在十年至二十年内儘可能禁止人类进入河川,禁止任何侵犯河流的行为,建造卫生下水道,编组河川警察,建立控制污染的追查网路和人力系统,把砂石採集权收回国营,广建湿地湖泊补注地下水,让河流休养生息恢复健康。

不然,河流终将成为台湾人的记忆、被遗忘的大地之歌。(曾贵海〈河流终将成为记忆〉)

12.依据引文,符合作者观点的选项是:

(A)河流虽被破坏,人们还是能继续生存,不会有丝毫改变

(B)河流生命的迅速枯萎,起因于地层的自然变动

(C)河流如被破坏,他所孕育的历史文化光辉,将面临终结

(D)河流即使被拦腰截断,也不会影响它源远流长

13.依据引文,作者认为台湾河流面临的灾难是:

(A)因为气候暖化,将遭遇沙漠化

(B)因为经常泛滥,隔绝了人河关係

(C)因为现代人需水量大,河流将枯竭成为断河

(D)因为现代人不要河流,河流的生态遭受破坏

14-15为题组

阅读下列文 ,回答 14-15题。

写过极短篇的人 知道它易写难工,长久以来,这也成为此一写作运动的瓶颈。一般人认为叙述一则故事、制造一个意外的结局,便是极短篇的典型样貌,却不知真正的极短篇乃是以最经济的笔法,把动作、人物与环境呈现在单一的叙述过程中,这是一个高难度的写作形式,也是一种讲求语言容量的艺术,即使是对具有专业素养的作家 是一种挑战。要做到尺幅千里、须弥芥子,在有限中包涵了无限,的确不容易。……金圣叹所说的“一笔作百十来笔用”,正可以作为极短篇美学的圭臬。(痖弦〈极短篇美学〉)

14.本文认为“极短篇”最重要的特色是:

(A)使有限篇幅涵蕴无限旨趣

(B)笔法极经济而叙事极繁複

(C)讲究语言精练和刻画细腻

(D)为故事塑造个意外的结局

15.依据文意,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尺幅千里”指以大见小

(B)“须弥芥子”指以小见大

(C)“一笔作百十来笔用”是说文体多样 (D)“美学圭臬”是说文学和艺术的标准

二、多选题(占 2 4 分)

说明:第16题至第23题,每题有5个选项,其中至 有一个是正确的选项,选出正确选项画记在答案卡之“选择题答案区”。各题之选项独立判定,所有选项均答对者,得 3分;答错1个选项者,得1.8分;答错2个选项者,得0.6分;所有选项均未作答或答错多于2个选项者,该题以零分计算。

16.下列文句,完全没有错别 的选项是:

(A)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良莠不齐,常让游客们眼花瞭乱

(B)王先生做人行事有为有守,既不随波逐流,也不故步自封

(C)外籍劳工离乡背景,常因人生地疏,举目无亲,而不知何去何从 (D)林太太凡事喜欢追根究柢,锲而不捨,不找到原因,绝不肯罢休

(E)李小姐原本勤俭又快乐,嫁入豪门后,因价值观相佐,闷闷不乐

17.下列文句“”中的数 ,表示“几分之几”意思的选项是:

(A)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B)斩首十四级,捕虏“十一”人

(C)古者税什一而民足,今“百一”而民不足

(D)天子、诸侯子“十九”而冠,冠而听治,其教至也

(E)会天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什”通“十”)

18.下列“”内语词,使用正确的选项是:

(A)怡君读书总是“心凝形释”,专注认真,终于如愿考上理想的大学

(B)阿嘉经历失 ,以致失去斗志,从此“一蹶不振”,颓靡度日

(C)建宏爱好自然科学,做实 向来“管窥蠡测”,谨慎细心绝不马虎 (D)张老闆为人“锱铢必较”,常与客户发生争执,生意因此一落千丈

(E)兄弟象对统一狮那场球赛精彩至极,使人“绕樑三日”,难以忘怀

19.儒家思想,一脉相传。下列前后文句意义相近的选项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B)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不教民而用之,谓殃民

(C)仁者先难而后获/劳苦之事则争先之,饶乐之事则能让

(D)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E)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20.下列有关经书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A)《诗经》是中国古代 方文学的总集

(B)《尚书》保存了秦汉之际的典章制度

(C) 三礼指《周礼》、《仪礼》、《礼记》,其中《周礼》又称《周官》

(D)《易经》中的八卦可以代表八种不同的象,如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

(E)《春秋》有《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三传,《左传》特点在详述史事

21.阅读下文后,选出正确的选项:

每一句谎话 经过编号,打造成公车,开向 市的路口街边搭载乘客。

而后我们在颠簸的空间里彼此挤压,在纷乱的红绿灯下左晃右盪。身心变形了,年老时下车的地点,却仍是年轻时兴奋的起站。(杜十三〈 市笔记〉)

(A)本文旨在凸显都市人的忙乱

(B)本文写作运用了讽谕的手法

(C)本文强调都市人生活在谎言里

(D)本文认为谎言让都市人身心变形

(E)本文末二句意谓谎言让都市人虚度一生

22.阅读下文后,选出正确的选项:

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高尚、卑劣、清贵、污浊、有用、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件生物学的事实,有什麽意义可说?生一个人与一隻猫,一隻狗,有什麽分别?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样生活。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作梦之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麽,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无穷了。(胡适〈人生有何意义〉)

(A)作者主张众生平等,人和猫狗没有分别

(B)作者认为“白昼作梦”也是生命的意义

(C)“自己怎样生活”是人生有无意义的关键 (D)“生命无穷”是指人生有许多意外的遭遇

(E)作者劝人创造自己生命的意义,无论是卑劣或污浊

23. 下列咏史诗所歌咏的历史人物,每一选项前后相同的是:

(A)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C)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江东子弟多才俊,捲土重来未可知

(E)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第贰部分 :非选择题(共三大题,占 5 4 分)

说明:请依各题指示作答,答案务必写在“答案卷”上,并标明题号一、二、三。

一、文章解读(占 9 分)

阅读框线内朱光潜〈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中的一段文 后,回答问题:

(一)作者指出木商、植物学家和画家“知觉”同一棵古松有三种不同的反应态度,这三种态度各有优劣吗?以你对本段引文的理解,请加以阐述说明。

(二)阅读了作者这一段文 后,依据它的意旨,请你重新给它订个题目,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必须标明(一)(二)分列书写。(一)、(二)合计文长限150—200(约 7行—9行)。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 “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木商的心习,于是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植物学家的心习,于是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麽事 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裡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裡去,注意它和其它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那一股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由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形象 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 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 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二、文章分析(占 1 8 分)

阅读框线内文章后,回答问题:

(一)客所以有“而今安在哉”的感歎,是因何而起?

(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所提示的人生问题是什麽?

(三)客云:“知不可乎骤得,託遗响于悲风。”请解释他对于问题(二)要如何解决?答案必须标明(一)(二)(三)分列书写。(一)、(二)、(三)合计文长限 250—300(约

11行—14行)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鬱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ㄧ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託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

三、引导写作(占 2 7 分)

司法院大法官会议做出第六八四号解释,认定大学生如不满学校的处分,有权可提起诉愿和行政诉讼。台湾大学李校长表示,依据《大学法》的规定,学校在法律的范围内有自治权,学生也有很多申诉管道;大法官做出这项解释,可能造成学校和学生之间关係的紧张。学校是教学的地方,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係,应如何维持和谐,避免陷于紧张,而影响教学活动,是学校和学生双方面都应关心的问题。对大法官的这项解释和李校长的反应,以你在学校的亲身体 或所见所闻,请以“学校和学生的关係”为题,写一篇完整的文章。文体不拘,文长不限。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