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一单元语文试卷答案(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检测答案)

八年级第一单元语文试卷答案(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检测答案)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8-26 01:09:32

参考答案

1、(1)微君之故 (2)胡为乎泥中 (3)青青子衿 (4)纵我不往

(5)挑兮达兮 在城阙兮 (6)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2、(1)皎洁 震撼

(2)怠慢 戛然而止

(3)通过对第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浏览了一幅幅风俗风情画卷。

3、B

4、B

5、富民信之/惧/许如数

6、B

7、(1)当官的向你索取二百两银子,你要赶快回去筹办;不这样做的话,官司就要打输了!

(2)做官者自以为为政清廉,而骂他们是贪官的大有人在。

8、C

9、①无官无职,穷困潦倒;②淹留异地,漂泊江湖;③年迈老弱,老眼昏蒙;④忧心时事,思念朝廷。

10、照应上文的“看”,描写了蝴蝶、鸥鸟自在飞翔的情景,反衬下文作者的愁思;“闲”与“萧条”对照,突出布幔闲卷,舟中寂寥。

11、匡超人 马二先生

12、根本原因: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热衷“科举”,以博取功名为要。作者对马二先生的态度:批判、讽刺。

13、匡超人与潘三(潘保正之弟)相遇后发生彻底变化。之前:心地善良,勤学上进,事亲孝顺,是个淳朴可爱之人。(写出两点即可)示例:天天夜间读书到很晚,用心服侍父亲出恭,家里房子着火奋不顾身地救出父母。(写出两点即可)之后:薄情寡义,虚伪狡诈,自私自利。(写出两点即可)示例:做官后撒谎说自己没有娶妻,对帮助过自己的、后来下狱的潘三,唯恐避之不及。

14、内容上,概括了家乡过端午节的期限和具体内容,有仪式感,与回忆端午的生活息息相关,表现了主题;形式上,有总括作用,统领下文。

15、运用“扇”“拿”“戳”“凑”“看”“撒”等动词,细腻而生动地描绘出了奶奶看发糕是否熟了的样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发糕撒上芝麻后的样子比作白雪公主的眼睛,把做好的发糕写得生动形象,活泼可爱,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与对故乡粽子的怀念。

16、这些内容具体交代了端午习俗的由来和依据,起补充和解释作用,介绍了当地的文化习俗,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17、“艾叶”是端午的标志性物品,标题中的“艾叶”能表明本文写的主要内容是端午习俗,具有祈望家人身体健康的美好寓意;标题还具有意境美,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8、乡愁对家乡的思念与眷恋。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都会思念自己的故土(家乡)。

19、埋怨 担心 兴奋

20、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掩藏不住的灰白头发”比作“飘荡的炊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母亲已老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年事已高的母亲的心疼。

B.“落寞”“顽强”两个形容词和“立”“抗争”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杨树以人的情思,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被岁月剥茧抽丝的老人们在儿女长大走远后寂寞的心境。

21、内容上:赞美了母亲的伟大和无私,同时暗含着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希望天下人都能珍爱自己的母亲。结构上:篇末点题,升华主旨,画龙点睛。

22、解释了母亲义无反顾飞去北京的原因:听到妹妹有任何困难,不顾晕车,排除万难也要赶到妹妹身边。含蓄地写出了母亲对女儿真挚、无私、深沉的爱。

23、我赞同主题是母亲对子女的爱。母亲在去看女儿时想多给女儿带些家里生产的东西;以前去看女儿时坐火车要十几个小时,常常呕吐得厉害,却仍抵不住女儿的一声“妈——”;害怕女儿花钱多,不肯出去吃饭。这些都体现了母亲对女儿的爱。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