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九上语文试题(五)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10分)
(1)知汝远来应有意,□□□□□□□。(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渔家傲·秋思》中表达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又思乡怀家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
□□□□□□□,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5)请把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默写完整: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也不愿他们如闰土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如别人的辛苦zì suī ( )而生活。
(2)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chěng néng( )!
(3)不一会儿,暴风雨就xiē sī dǐ lǐ( )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4)“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gēn shēn dì gù(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爬上梯子,让自己一头栽在床上,希望睡意能驱除我的胡思乱想。
B.听曾奶奶讲,当年战争时,百姓流离失所,衣衫褴褛,吃了上顿没有下顿,非常凄凉。
C.好对联得配上好字,才能收到画龙点睛之妙。
D.三年时光匆匆离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某市供电局重点推动和解决城中村用电不安全、电力不足、服务不周等问题。(“推动”和“解决”互换位置)
B.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开创了中国科幻电影创作新纪元,填补了中国“硬科幻”电影类型。 (在“电影类型”后加“的空白”)
C.这种从瑞士引进的花皮茄子,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删去 “所”)
D.据统计,如果将烟草税提高百分之五十,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删去“不”)
5.根据下面新闻材料拟写一个不超过20字的新闻标题,并简述理由。(4分)
汕头日报讯 汕头海湾隧道是汕头市第三条过海通道,是国内首座地处8度地震烈度区的盾构隧道,以其施工难度高闻名于世界工程界,被多名院士称为“世界级超级工程”。隧道全长约6.68公里,总投资约60亿元,隧道设计双向六车道,车行时速是60公里。北岸出口设立交在天山南路与国道324线对接,并连通周边的金砂东、中山东、长平等多条市政道路;南岸将与南滨南路、虎头山隧道对接,直通濠江主城区和河浦、潮阳片区。
海湾隧道的建设进展始终为南北两岸市民所关心。项目建设将通过成立院士工作室,借智院士团队,开展技术咨询,推动技术创新,引领海底超大盾构施工技术。据媒体消息,目前汕头海湾隧道东西线盾构正在有序掘进,其中东线盾构已掘进137环、274米。项目预计2020年4月达到通车条件。
(1)标题:□□□□□□□□□□□□□□□□□□□□(2分)
(2)理由: 。(2分)
二、阅读。(46分)
(一)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余拏一小舟( )(2)拥毳衣炉火(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这句,从听觉的角度突出了冬雪的寒冷威严,反衬出作者冒寒看雪的雅趣。
B.“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此语虽出自二客,其实也表达了作者相同的心声。
C.写湖心亭上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余”被邀勉力喝三杯的情景,为文章开出另一境界,给人以一种欣逢知己的惊喜,是“看雪”的延伸,作者因此喜极而悲。
D.文中的“痴”似傻非傻,这里指作者凌晨欣赏西湖雪景的雅趣不能被一般人所理解。
(二)(9分)
眉山苏洵,少不喜学,壮岁犹不知书。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举进士又举茂才皆不中,曰:“此未足为我学也。”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嘉佑初,与二子轼、辙至京师。欧阳文忠公献其书于朝,士大夫争持其文,二子举进士亦皆在高第。于是,父子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少不喜学 / 积少成多 B. 士大夫争持其文 / 属予作文以记之
C.辙为小苏 / 或异二者之为 D. 父子名动京师 / 名之者谁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年 二 十 七 始 发 愤 读 书 举 进 士 又 举 茂 才 皆 不 中。
11.从本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苏洵读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三)缓慢的力量(10分)
①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当红作家麦家,颇有这样的风采。其长篇小说《解密》《暗算》,写了10年,一推出便震撼文坛。麦家曾说:“虽然我花了十年才写成一部作品,但相对于那些10年推出5部作品,到最后一部都流传不下来的人而言,我比他们更接近成功。”可见,缓慢是有力量的。
②缓慢而有力量,然此功难持。浮躁难耐,繁华撩人,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没几年,人们觉得惬然快意。对于慢,则不屑一顾,以为慢慢吞吞就是窝窝囊囊,慢了无人可识君。他们信奉流星一划也耀眼,尽管闪得快,逝得也快;喜好昙花一现也风流,尽管开得快,败得也快。所以,持缓慢功夫,不是另类,却须得有大境界、大志向、大耐性的人才做得到。
③“人民艺术家”老舍的写作就是“慢慢写”。舒立撰文回忆,这个“慢慢写”包含两个步骤:一是落笔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打腹稿”,深思熟虑、构思妥当后才动笔;二是落笔时斟酌再三,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要仔细推敲。为了“图慢”,他特选择使用毛笔或蘸水笔写字,这样在写字时必须屡屡中断、频频蘸墨水才行。另外在字体上选择魏碑体,这种字的特点就是必须一笔一划地写,写得十分工整,很难写得快。由于这样“慢慢”地写,一天只写一两千字,但成功率几乎为百分之百,一遍就行,无需修改。他的手稿篇篇都是那样的整洁、干净,堪称艺术品。
④由此看来,快和慢是对立的统一。慢之力,在于目标如一,锲而不舍,滴水穿石,铁杵磨针;在于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慢工出巧匠,慢工出细活”。清醒的慢,不是故意的耍懒蹭滑,不是天生的愚笨迟钝,而是审时度势,顺理成章。众皆狂热躁进,你能清醒头脑,慢下来,便能独树一帜;众皆追名逐利,你能守住心灵,慢下来,便有独到的风采。现代人不能像无头苍蝇,嗡嗡乱撞,应把不定的思绪、焦虑的心情、复杂的生活,梳理好了再出发。清醒的慢,往往是快的起点。
⑤慢是执著、坚定和沉着。京剧《空城计》中,扫街的老军慢慢吞吞,抚琴的诸葛慢条斯理,慢的情调和气氛,弄得司马懿心中无底,直叫大军后退四十里。慢中乾坤大,慢中滋味长。人生需快也需慢,遇事“急急风”,“过把瘾就死”,人生岂不太潦草?该得慢时且得慢,从容、悠然、不慌不忙、不急不躁,慢有情调,慢有精彩。
⑥人生有快乐,也有“慢”乐。养些慢功夫和情趣,是人生应有之义。慢是一种厚重,积学储宝,厚积薄发。慢是一种品格,人沉酣,味醇厚,是精雕细刻的打磨打造。“慢”不是鼓励懒惰,不是倡导消极,不是拖延时间,不是降低效率,而是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平衡,在平衡里体会生活的意义。这样,和谐而舒适,进步得优雅,生活得惬意,有什么不好呢?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围绕“缓慢是有力量的”这一观点,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
B. 第③段引述老舍的写作经历和体会,通过举例论证证明了“持缓慢功夫须得有大境界、大志向、大耐性的人才做得到”这一观点。
C. 第⑤段用京剧《空城计》中的事例作用是为了证明诸葛亮是一位有情调的智者。
D. 人们对“慢功夫”往往误解为鼓励懒惰,倡导消极,拖延时间,降低效率。
13.下列事例不能体现“缓慢的力量”的一项是 ( )(3分)
A. 莎莉文老师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不急不躁地引导海伦·凯勒,使她终于弄懂了“水”的含义,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
B. 中国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前后经过400多天的连续传代培养、试验,最终培养出一条8厘米长的克隆鲫鱼。
C. 在巴黎学习期间,居里夫人和丈夫专心致志地,像在梦幻之中一般,长年累月地在简陋的书房里研究,后来就在那儿发现了镭。
D. “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4.阅读全文,说说文章中“慢”的含义。(请答出四点) (4分)
(四)风雪夜归(何蔚萍)(17分)
①早归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②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要关。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闭着。
③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④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很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数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了,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伢儿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她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是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叫人家也不合适。
⑤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14岁的男孩,父母在外地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那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去吧?唉,就传进了又能怎样呢?14岁的孩子,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⑥那就叫平平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30岁了,如果再年轻5岁,哪怕3岁呢,她也一定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了,就像是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经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位60岁的老人深更半夜又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⑦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很大,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⑧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着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拐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⑨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羡慕。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⑩她不能设想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她)很好。
⑪她终于放开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⑫“吱”的一声,门开了。
⑬原来门并没有关上。
15.本文围绕“开门”这一中心展开情节,请根据信息填写下列空处的内容。(4分)
大门紧闭——( )——无望入门——( )
16.结合全文分析划线句子的作用。(4分)
17.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故事中“风雪夜归”的“她”是个怎样的人? (4分)
18.请简要分析结尾句“原来并没有关上”有什么妙处? (5分)
三、作文(50分,其中卷面分2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前行是脚步的积累,成长是不断前行的过程。前行的路上,有风景、梦想,有期盼、关爱,有欢笑、痛苦;前行离不开目标、坚持……一路前行,你有过怎样的经历和体验?前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以“前行”为标题或自拟一个包含“前行”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5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附加题: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1-3题。
【甲文】
①且说晁盖正和吴用,公孙胜,刘唐,在后园葡萄树下吃酒。 此时三阮已得了钱财,自回石碣村去了。
②晁盖见庄客报说宋押司在门前。晁盖问道:"有多少人随从着?"庄客道:"只独自一个飞马而来,说要见保正。"晁盖道:"必然有事!"慌忙出来迎接。宋江道了一个喏,携了晁盖手,便投侧边小房里来。晁盖问道:"押司如何来得慌速?"
③宋江道:"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兄弟,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如今黄泥冈事发!白胜已自拿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你等七人。济州府差一个何缉捕,带着若干人,奉着太师府钧帖并本州文书来捉你等七人,道你为首。天幸撞在我手里!我只推说知县睡着,且教何观察在县对门茶坊里等我,以此飞马而来,报道哥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不快走,更待甚么?我回去引他当厅下了公文,知县不移时便差人连夜下来。你们不可耽搁。倘有些疏失,如之奈何?休怨小弟不来救你。"
④晁盖听罢,吃了一惊,道:"贤弟,大恩难报!"宋江道:"哥哥,你休要多话,只顾安排走路,不要缠障。我便回去也。"
⑤晁盖道:"七个人:三个是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已得了财,自回石碣村去了;后面有三个在这里,贤弟且见他一面。"宋江来到后园,晁盖指着道:"这三位:一个吴学究;一个公孙胜,蓟州来的;一个刘唐,东潞州人。"宋江略讲一礼,回身便走,嘱付道:"哥哥保重!作急快走!兄弟去也!"
⑥宋江出到庄前上了马,打上两鞭,飞也似望县来了。
【乙文】
宋江便来扯那婆惜盖的被。妇人身边却有这件物,倒不顾被,两手只紧紧地抱住胸前。宋江扯开被来,却见这鸾带头正在那妇人胸前拖下来。宋江道:“原来却在这里!”一不做,二不休,两手便来夺。那婆娘那里肯放,宋江在床边舍命的夺,婆惜死也不放。宋江恨命只一拽,倒拽出那把压衣刀子在席上,宋江便抢在手里。那婆娘见宋江抢刀在手,叫:“黑三郎杀人也!”只这一声,提起宋江这个念头来。那一肚皮气,正没出处。婆惜却叫第二声时,宋江左手早按住那婆娘,右手却早刀落,去那婆惜颡子上只一勒,鲜血飞出,那妇人兀自吼哩。宋江怕他不死。再复一刀,那颗头,伶伶仃仃,落在枕头上。
1.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3分)
(1)晁盖犯了什么事要被官府捉拿: (1分)
(2)宋江杀阎婆惜前因后果: (2分)
2.请结合文段和原著内容,简析宋江这一人物形象。(4分)
3.结合选文,简要分析《水浒传》的艺术特色。(3分)
参考答案
一、基础(24分)
一、1.(1)好收吾骨瘴江边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赢得生前身后名
(4)佳木秀而繁阴,野芳发而幽香。
(5)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 (1)恣睢 (2)逞能(3)歇斯底里 (4)根深蒂固
3. D 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不合语境。
4. A搭配不当,应把“推动”改为“了解”。
5. 【示例1】汕头海湾隧道预计2020年通车(2分)
理由:概括了新闻主要事件,简洁明了。(2分)
【示例2】汕头第三条过海通道有望2020年建成(2分)
理由:概括了新闻核心事件,强调了海湾隧道对于汕头市的意义所在,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评分标准:标题拟写超过字数、概括不准确,不给分。)
二、阅读(46分)
(一)【课内文言文参考答案】(10分)
(一)湖心亭看雪(10分)
6.(1)撑(船)(2)裹、围(3)哪能
7.(1)(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上下下全是白色。
(2)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的人呢!
8.(C)【解析】作者因此从淡淡的孤独与愁绪中转向喜悦。
(二)【课外文言文参考答案】(9分)
9. B 【解析】A.年少的时候;少量;B.文章、诗文C.是;名词,作为,办法,这里指“表现”;D.名声、名望;命名。
10. 年 二 十 七 始 发 愤 读 书/ 举 进 士/ 又 举 茂 才/ 皆 不 中
11.从本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苏洵读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二十七岁开始发奋读书,五六年后就对《六经》和各个学派的学说十分有研究;
欧阳修把他的文章献到朝堂上,大臣们都争着看他的文章;
文学造诣上与两个儿子并称“三苏”。
【译文】
眉山的苏洵,年少的时候不喜欢读书,到了青壮年的时候还不知道要去读书,到了二十七岁时,才开始努力读书,参加科举的进士考试,又被地方政府推荐为有才德的人,都没有中,(他)说:“这不值得作为我学习的内容”。(于是他)就烧了自己的书,关门读书,五六年后就对《六经》和各个学派的学说都非常有研究。嘉佑初年,苏洵和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一起到京城,欧阳修把他的文章献到了朝堂之上,大臣们争着看他的文章,两个儿子参加科举进士的考试,成绩都在优等。因此,(苏家)父子的名声震动了京城,而苏轼善于写文章,(人们)把他们叫作“三苏”,苏洵是老苏,苏轼是大苏,苏辙是小苏。
(三)【议论文答案】(10分)
12. C(《空城计》的事例是为了证明“慢是执著、坚定和沉着”。)
13.(D项的“慢”专指行走速度慢,并不能体现缓慢的力量。) 第③段引述老舍的写作经历和体会,是为了证明“持缓慢功夫须得有大境界、大志向、大耐性的人才做得到”这一观点。
14.①“慢”是深思熟虑、构思妥当; ②“慢”是锲而不舍、精益求精;
③“慢”是审时度势、顺理成章; ④“慢”是执着坚定、沉着从容;
⑤“慢”是一种悠闲的情趣、一种厚重的品格。
(四)【文学类作品参考答案】(17分)
15. (叫谁开门)(推门未关)(一空2分共4分)
16. 交代人物所处的环境特点(或环境描写),与“风雪夜归”相吻(点题扣题)(或照应文题),渲染了清冷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孤独无助的心情,为下文人物的种种表现做铺垫(任意答4点给4分)
17. (1)孤独,渴望温暖。由于特殊的生活经历,她具有一种心态:怕孤寂,却好像偏偏处于孤寂,怕无援,又好像时时处于无援。甚至有无端猜疑和自叹自怜的倾向。
(2)善良。从想叫刘安婶、平平和平平姥姥开门却最终没敢叫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她有一颗体谅他人的善良的心。(一点2分,特点加分析。)
18. ①突出主题。说明有人留门,表现人间并不像夜归者所想的那么冷,意蕴深刻
②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激发读者的思考。
③情节上有意外之感,跌宕起伏,颇具意趣。(三选二,任意两点得5分)
附加题名著(10分)
1.黄泥冈劫取生辰纲(1分)。
前因: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威胁宋江(1分);
后果:宋江被发配到江州(1分)。
2.宋江谦虚谨慎,疏财仗义;他任人唯才,具有高超的组织管理才能和军事才能,创造了梁山泊轰轰烈烈的事业。但宋江的性格是矛盾的,忠义是他的本色,报君是他的信念,他把起义作为实现人生理想的政治手段,将招安视为义军最完满的归宿。
3.语言通俗而生动。
《水浒传》是从“山东口语”发展而来的,说话的语言本来就有通俗、生动、明快、色彩强烈的特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