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古诗文名句填写。(10分)
(1)尺有所短, 。(《楚辞》)
(2) ,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
(3)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其五)]
(4)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
(7)杜甫《月夜忆舍弟》中表达诗人在白露时节浓烈思乡之情的千古诗句是“ , ”。
(8)身处逆境,我们可以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 , ”一句来勉励自己始终对前途充满希望。
2、根据语境完成题目。(8分)
2023年,盐城迎来建市四十周年,四十载栉风沐雨,四十载春华秋实。盐城建市以来的四十年,是一部勠力同心、踔厉奋发的创业史;是一部自强不息,永不懈dài( )的奋斗史;是一部劲帆高悬、乘风破浪的发展史。回望四十年继承,开tuò( )、创新的奋斗历程,我们跋( )山涉水,步履不停。“走遍江淮千山水,犹道桑梓更清美”,今天的盐城,增长与转型良性互动,发展与生态相得益彰( ),经济与社会协调并进,盐城人正以“拼”的干劲,“燃”的① ,“敢”的② ,坚定绿色发展追求,奏响“沿海绿城、国际湿地”的崭新画卷,为美丽中国呈上盐城篇章。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2)给文中标号为①②的横线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只填序号)(2分)
A.胆识 B.激情
(3)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正确的句子。(1分)
(4)“走遍江淮千山水,犹道桑梓更清美”中的“桑梓”,在中国文化中指代 。(1分)
3、综合性学习。(8分)
海滨中学科普节期间举办以“湿地·未来”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学校准备邀请湿地博物馆馆长来校开设“湿地·未来”的专题讲座,时间定在本周星期五下午三点,请你以“绿E时代”社团负责人的身份与馆长电话联系,你该怎么说?(3分)
(2)馆长接受了邀请,在周五的讲座的互动环节中,他出示了下面这张幻灯片,请你选择合适的选项补全下面的空缺。(只填序号)(2分)
湿地知识卡 ◎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2023年的主题是“湿地恢复”。 ◎湿地因其多样的功能被人们赋予了很多形象的美誉,湿地能够吸收和降解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污染物,净化水质,被称为“ ”。全球超过40%的物种都依赖湿地来繁衍生息,因此湿地又被称为“ ”,湿地也是巨大的“碳库”,碳储量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总量的12%~24%,湿地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A.生物的天堂 B.能源宝库 C.地球之肾)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大规模开垦农田、开挖池塘,极大压缩了原有的沼泽、草甸、滩涂湿地的面积,导致湿地生态的涵养和调节功能正在退化。 |
(3)周末,你带领社团成员到湿地博物馆开展志愿服务。有游客不明白“湿地恢复”的必要性,请你结合“湿地知识卡”的内容向他们解答。(3分)
二、阅读理解(64分)
(一)古诗文阅读。
班级开展“走近诗人刘禹锡”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24分)
[材料一:诗人传记]刘禹锡,字梦得。贞元九年擢①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入为监察御史。工文章,善五言诗。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被贬为播州刺史,后易连州。去京师又十余年,连次数郡,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唱和往来,梦得尝为《西塞山怀古》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会昌二年七月卒,赠户部尚书。
(选自《新唐书》《旧唐书》,有删改)
[材料二:诗人作品]
◎贬谪期间
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秋词(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②人狂。 |
◎晚年生活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乐天咏老见示》)
[注释]①擢(zhuó):提拔,选拔。②嗾(sǒu):使。
4、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土 风 僻 陋 举 目 殊 俗 无 可 与 言 者
5、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4分)
文言语句 | 方法提示 | 释义 |
善五言诗 | 成语推断法:多谋善断 | (1) |
执政不悦 | 语境推断法: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 | (2) |
又徙夔州刺史 | 查阅字典法:①迁移;②调动(官职) | (3) |
尝为《西塞山怀古》等诗 | 课内迁移法: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4)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去京师又十余年。
(2)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7、阅读材料二“贬谪期间”的两首诗,完成任务。(6分)
(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秋词》(其二)前两句的画面。(2分)
(2)两首《秋词》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分别联系诗句分析。(4分)
8、永贞革新失败后,与刘禹锡一同被贬的柳宗元写下了《小石潭记》,请联系材料二和链接材料,分析他们被贬后心境有何不同。(4分)
[链接材料]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通过此次主题学习,你从刘禹锡身上获得哪些积极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材料作答。(3分)
(二)信息类文本阅读。
班级开展“能源·发展”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100多万年前,人类祖先开始掌握使用火的技术,由此开始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作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能源也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化,从延续了百万年的薪柴,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赋能的煤炭,再到20世纪60年代取代煤炭成为世界第一能源的石油,每一次能源革命都带来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但人类活动,尤其是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使用所产生的过度碳排放,已经成为脆弱的地球无法承受之重。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已经成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中国能源清洁低碳化进程不断加快,水电、风电、光伏、在建核电装机规模等多项指标保持世界第一,中国已成为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政府宣布力争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不仅充分展现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也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材料三]海面上的风速通常大于陆地上的风速,这是因为陆地表面相比于海水表面更加粗糙。陆地地形起伏不平,并且高楼林立、树木茂盛,当空气快速在城市和树林间穿梭时,受到的阻力较大,风速会减弱。海上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海上风电还具有不占地、沙尘少、电量大、运行稳等优势,适合大规模开发。
[材料四]“天蓝地绿基因红”是盐城的独特显著优势。碧空如洗,“盐城蓝”渐成常态,这得益于盐城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风电产业大规模、高质量发展是落实国家“双碳”目标任务的重要战略选择。近三年来,盐城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综合指数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PM2.5(细颗粒物)年均浓度逐年稳步下降,优良天数比率2022年全省第一。截至2023年3月,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282.48万千瓦,占全省23.88%,规模全省第一,3月份,全市新能源发电量74.16亿千瓦时。
10、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材料一可以推断,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B.中国能源清洁低碳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有助于“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
C.风电是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只能在海上建设,限制了它的发展。
D.“盐城蓝”得益于政府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同时也与产业结构转型有很大关系。
11、材料四中“国家‘双碳’目标”具体指什么?请结合材料二回答。(2分)
12、材料四中列举一系列数据的作用是什么?请简析。(4分)
13、我们常发现海上有许多风力发电装置,而城市周边却不多。请结合材料分析原因。(3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4-18题。(19分)
跪着起花生的父亲 张淑清
①夜露已经被阳光吸干,风一下一下就把稻穗吹黄,把枝头的果子吹红,花生蔓也日渐枯萎。父亲凌晨四点钟就醒了,醒了的父亲窸窸窣窣穿好衣服,翻了翻墙上的日历,距离国庆节还有几天。连日来,父亲都是这时候去房后的花生地转转。
②今年开春,父亲在镇种子站买了丰产且成熟时间短的花生种子。一树槐花开的季节,父亲将房后那块地深挖细犁,点了花生种,就去医院手术了,住院期间,仍不忘在电话里叮嘱母亲,看管好花生苗,别让野鸡田鼠糟蹋。
③花生苗吹吹风,淋淋雨,晒晒日头,一地月色陪伴,满天星斗交流,有时还来几只青蛙,一群蚂蚁,在花生秧下安一个家,同花生谈一场恋爱,虽然这只是昙花一现的激情,但丝毫不影响植物和小动物热爱生命抱团取暖的信心。当然也有母亲的参与,母亲给花生苗拔草,施农家粪;旱了,在坡下的一道溪流内挑水,一担一担地爬坡,浇花生苗。有虫子吃花生叶片,母亲顶着烈日捉虫子,母亲和父亲一样,对花生苗的感情很深。
④后来,父亲终于出院回来了,他的身体不允许他干重活了,他的左腿,股骨头坏死,蹲下身十分费劲,每蹲一回,疼得他满头大汗。父亲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花生地走走。
⑤八月的花生地,绿黄相间,垄上有的花生秧裂口了,父亲明白,今年的花生又是丰收。干瓜涝枣,这片地是沙质土,适宜栽红薯、种花生。父亲是懂土地的人,他知道哪块地该种什么,不该种什么。父亲自医院回家那日开始,早晚都来花生地巡视一番。花生收了后,他要好好分配的。父亲想好了,一部分上等的花生,留着来年做种子;一部分年底到医院复查时,带给他第二次生命的刘教授;一部分给儿子、女儿;最后少留一部分他和母亲吃。
⑥父亲来地里巡逻一遍,坐堤坝,摸摸口袋,没带烟。想起刘教授不准抽烟喝酒的叮咛,父亲突然湿了眼眶,烟酒像他的老兄弟,跟着他几十年。现在,他不得不放下它们,烟瘾来了,就冲着花生地唱支曲子:酒瘾上来,他猛灌白开水。父亲,就这么安静地守着,直至把花生守到月末,守到成熟。
⑦父亲的眉眼欣喜无限,饭桌上,父亲说:“北风一阵比一阵紧了,数数日子,该起了。”父亲选择了农历八月二十四起花生,四平八稳,事事如意,这是父亲认为的,起花生,趁北风,风一刮,花生上的泥沙就干燥得快。
⑧起花生前,父亲闭上眼,虔诚地拜了拜苍天,才慢吞吞跪向大地。他股骨头坏死的左腿,不能“咕咚”跪下,唯有慢慢地,试探着跪,父亲跪在一大片花生面前,眸子里闪耀着星星般的光辉,他双手拔起一棵花生秧,白晶晶的花生,令父亲满眼惊喜。父亲跪着,一点一点朝前腾挪,母亲怕累着父亲,劝父亲歇一歇,父亲喜滋滋地说:“花生高产,丰收了,高兴着呢!不累!越起越开心!”
⑨父亲剥开一枚,好家伙!居然有五粒花生米,且个个饱满、圆润!罗锅的花生特别多,在北方,人们将多籽粒的花生,叫罗锅。父亲笑得脸上的皱纹像一朵绽放的菊花,顾不得跪着的膝盖有些难受,五分地的花生,父亲跪着起,母亲坐着起,两个人谈笑风生,麻雀飞来,喜鹊飞来,凑热闹似的,啁啾一会儿,捡一两粒落花生,尝尝。母亲想撵走鸟雀,被父亲阻止了,丰收了,总得给鸟儿们留口吃的。
⑩五分地的花生,父亲跪着起了两天,大功告成!那晚,父亲吩咐母亲用柴火煮了一钵子花生,一弯月牙悬在树梢,父亲倒了一杯老窖,倒在地上,祭祀上天。他没呷酒,闻一闻酒香,吃一粒花生米;再吃一粒花生米,闻一闻酒味。
⑪父亲的思绪,铺了一地银白的月色。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4、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思维导图。(3分)
15、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3分)
(2)朗读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时,你会用哪种语气?请选择恰当的一项并简述理由。(3分)
A.哀伤忧叹 B.激动喜悦 C.温柔和缓
我选( )(填序号),理由:
16、第⑧段加色画横线句中“跪”这一动作,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2分)
17、“父亲”有哪些优秀品质?请联系全文分析。(4分)
18、文章以“跪着起花生的父亲”为题,却用较多笔墨写花生的种植、生长与管理的过程,请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4分)
(四)名著阅读。
学校文学社团举行“经典名著阅读与分享”活动,请你参与。(9分)
19、[方法指津]
目录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第三篇 在保安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一 童年 二 在长沙的日子 三 革命的前奏 四 国民革命时期 五 苏维埃运动 六 红军的成长 第五篇 长征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 |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请联系目录中“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的具体内容,说说作者埃德加·斯诺是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的?(2分)
20、[专题探究]请根据名著内容,为下列三部作品选择合适的探究专题。(只填序号)(3分)
(1)《朝花夕拾》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儒林外史》
A.讽刺艺术手法 B.儿童教育观念 C.“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
(1) (2) (3)
21、[交流分享]请从上面三部作品中选一部,围绕你选的专题进行探究,分享你的探究成果。(4分)
三、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孟子曰:“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善良,是推己及人的体恤,是风雨同舟的相守,是惜弱济困的援助,是不求回报的付出……
学校文学社举行以“善良,撑起一片天”为主题的征文评比活动,请你写一篇文章。
征文稿件要求:①自选角度,题目自拟,可以记叙经历,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1)寸有所长 (2)慈母手中线 (3)悠然见南山 (4)海内存知己 (5)江春入旧年 (6)也无风雨也无晴 (7)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8)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2、(1)怠 拓 bá zhāng
(2)B A(每空1分)
(3)绘就“沿海绿城、国际湿地”的崭新画卷。
(4)家乡
3、(1)示例:湿地博物馆馆长您好,我是海滨中学“绿E时代”社团负责人,我校近期举办了“湿地·未来”为主题的学习活动,想邀请您在本周星期五下午三点在我校开设“湿地·未来”专题讲座,我们全体师生都期待您的到来。
(2)C A
(3)示例:游客您好,湿地不仅是地球之肾,能吸收和降解各种污染物,净化水质,还是生物的天堂,全球超过40%的生物都依赖湿地繁衍生息,同时湿地还是巨大的“碳库”,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也有重要价值。不过随着城市发展及人口的增长,湿地面积被极大压缩,其涵养和调节功能也在退化,因此我们必须行动起来,恢复湿地。
参考译文
材料一:刘禹锡,字梦得。贞元九年被提拔为进士,荣登博学宏辞科,入朝担任监察御史。(刘禹锡)精通写文章,善于作五言诗。贞元末年,王叔文被太子欣赏任用,刘禹锡因为名气在当时很大,(王叔文)和他交往,叔文经常称赞(刘禹锡)有做宰相的才能。太子继承皇位后,朝廷中的重大议题和秘策多出自王叔文之手。(王叔文)引荐刘禹锡和柳宗元在宫中商议(国事),(他们二人)所提出的观点(王叔文)都听从。
王叔文(的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牵连贬为连州刺史,(还)没到(连州),(又被再)贬为朗州司马。(朗州)地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当地此处僻远,风俗粗野。满眼都是不同(于中原地区)的风俗,没有可以交谈的人。刘禹锡在朗州十年,只能用写文章和吟咏诗文来陶冶性情。元和十年,(刘禹锡)从武陵被召回(京城),宰相又想安排他到郎署(任职)。但刘禹锡写了《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诗中有讥讽之意,执政的人很不高兴,又被贬出(京城)担任播州刺史,后来改调(刘禹锡)去连州。离开京城又十多年,接连数郡,又调动到夔州任刺史。
刘禹锡晚年和少傅白居易交好,诗词文章,(当时)没有在白居易之上的人。(白居易)常常(和刘禹锡)相互和诗酬答,刘禹锡曾经写了《西塞山怀古》等诗,江南文士称(这些诗)为佳作,虽然(刘禹锡)官位不显达,(但)公卿大官中有很多人与他交往。(刘禹锡)会昌二年七月去世,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4、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5、(1)善于、擅长(2)高兴(3)②(4)曾经
6、(1)离开京城又十多年。(2)虽然(刘禹锡)官位不显达,(但)公卿大官中有很多人与他交往。
7、(1)霜降时节,山明水净,夜晚白露凝结为霜;远处的树木,叶大都变成深红,间或还有一两枝浅黄,耀眼夺目,绚烂缤纷。
(2)第一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运用对比手法,把人们对秋天的看法与自己的看法作对比,热情赞美秋天,表达对秋天的喜爱;第二首“岂如春色嗾人狂”将春季的轻浮与秋季的端庄素雅作对比,突出了秋之高洁和沉稳,反映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积极高昂的精神面貌。
8、材料二通过刘禹锡贬谪期间及晚年作的诗,表现了刘禹锡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不屈的意志;而柳宗元通过对小石潭周围景象的描绘,写出他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9、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有像刘禹锡一样积极乐观的心态和不屈的意志,要相信自己终能战胜困难。
10C
11、力争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2、用一系列数字科学、准确的说明盐城近三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新能源发电规模位于全省第一的特点,使说明更具体、准确、直观,更有说服力。
13、①海面上的风速通常大于陆地上的风速;②海上风能十分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③海上风电具有不占地、沙尘小、电量大、运行稳的优势。(每点1分)
14、(1)买花生种子(2)父亲出院后(3)起花生
15、(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青蛙、蚂蚁、花生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生与小动物们和谐共生、其乐融融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花生欢快成长的喜爱。
(2)B从“高兴着呢”“不累”“越起越开心”可以看出,父亲面对花生高产丰收的情景,内心的愉悦兴奋之情,故应该用激动喜悦的语气来读。
16、对苍天给予好天气的感激,对土地的虔诚,即使腿脚不便,也要参与丰收的执着。
17、父亲是一个懂土地的人,他知道哪块土地该种什么,不该种什么;父亲是一个淳朴、懂得感恩的人,他想着等花生收获后,给救了自己一命的医生送一些,给儿女一些,只给自己和母亲留一小部分;父亲是一个执着的人,他自己腿脚不便,仍然要跪着收花生;父亲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他不让母亲撵走鸟雀,给鸟雀留一口吃的。
18、①花生的种植、生长与管理是本文的线索;②花生的种植、生长与管理每一个阶段都有父亲的身影,有力的凸显了父亲的人物形象。
19、作者通过实地采访实事求是地记录了一个共产党员毛泽东的童年、在长沙的日子,以及他的革命历程,真实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以及共产党的领袖情况,多方面展示了其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的精神。
20、(1)B (2)C (3)A
21、示例:我选鲁迅的《朝花夕拾》,作品中所反映的儿童教育观念是批判传统封建教育,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间的尖锐矛盾,《五猖会》中批判了封建思想影响下的家长专制教育,提倡家长要正确教育儿童,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给小鲁迅买了绘图的山海经,这一举动保护了儿童的求知欲与阅读兴趣。
22、参考例文
慢品人间烟火
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万事岁月长。
——题记
夏风微凉。飘散在空气里,若有若无,是各种食物的味道。循着味道,一路向西。道路旁的香樟树在这朦胧的夜色里,似乎特别高大,笼罩出一方幽暗的境地。
夜色渐浓。隐匿在路尽头,时隐时现,是各家美食的推车。寻光而去,走到尽头。原先隐匿在夏叶背后的星星点点,霎时间迸射光芒。跃入眼前的,好一处人间烟火!
本就饥肠辘辘的我,也忍不住加入其中。经过卖卷饼的推车,店家很热情地介绍,我便点菜扫码付款,做个卷饼。驻足等待时,四处张望,不禁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好久没有看到如此热闹的烟火色。烧烤架上的串儿正滋滋作响,鸡蛋饼锅上的饼儿正画着圆,灌鸡蛋饼火炉里的火温柔地发红,肉夹馍的馅儿正在案板上“跳舞”,卤煮的五香麻辣味在灯光里跳跃,肠粉、甜粥、寿司、关东煮、油炸卷饼、烤面筋……大大小小的推车排列在道路两旁,还有一些小桌椅供大家坐下来品尝美食。
突然,道路开始变得拥挤,人群有点停滞不前的感觉。有一辆大奔正停在路上,其他小汽车经过时必须小心翼翼,电瓶车也不好轻松穿梭其间。一时间,人群中有几声抱怨。
很快,城管、交警都出现了。他们聚集在卖肠粉的推车前,似乎在商量什么。卷饼还没做好,心中涌动的“看客心态”促使我过去看看。
原来,大奔停在那是卖肠粉的推车没停在路边,凸出在道路上了。之所以这么停,是因为原先摆摊的位置被一位卖桃的老板娘用了一部分。地方不够,也没有其他位置,小哥索性就这么停放了。
一个城管说:“小兄弟啊,能把车往里边停停啊?道路上这么拥挤,不行的。”卖肠粉的小哥面对城管和交警,边做肠粉,边说了一句话:“她让我也让。”
旁边有一个卖桃的老板娘,听完之后说:“我早就来了,一直坐在这边。他是后来的。”小哥说:“我今年到这来摆摊,一直在这个位置……”一个城管说:“你们别瞎闹啊!好心好意调解你们的!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机会,别到最后一个做不成。秩序乱了,怎么能继续摆摊?”
周围人议论纷纷:好不容易得来的机会,该不会又摆不成了吧?就不能互相让让?不晓得怎么想的?难不成非要争这一口气?和气生财,好好相处不行吗?
我有点担心会发生冲突。但城管很有耐心,继续沟通;交警也很忙碌,正在疏散车辆。这好好的人间烟火色,莫不是真要消散了吧?
突然,肠粉小哥的车似乎动了,卖桃的老板娘似乎在搬动箱子。我有点诧异,两个人怎么一瞬间都善解人意,各退一步了。
一个男子走到老板娘面前说:“我们回去吧。”说完,就开始往车上搬箱子。老板娘不情愿,说:“还没卖多少呢?”城管走过来,笑着说:“现在人刚开始变多,夜市才开始呢,摆了卖卖,桃子蛮好的!”男子看着老板娘,笑着说:“今天不摆了,回去歇歇,桃子好,我们留着回家吃。”老板娘笑着点点头,说:“明天再出来找个合适的位置吧。”
卖肠粉的小哥,也在忙着问顾客的喜好,是否要葱花和香菜,一脸的笑意。
目睹这一切的我,脑海里闪现一句话: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一直担心会发生的冲突,被城管“好心好意”的劝说化解;一直僵持的双方,在体谅彼此的不易后各退一步。老板娘丈夫的出现,是今夜最温暖的浅吟;肠粉小哥的笑容,是今夜最轻松的低唱。我想,这方天地的烟火里,应该是充满“善”的吧。
在这城市的一隅,时刻演绎的平凡生活里,因这“善”,正闪烁着最美的烟火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