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其中5分为卷面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宽宥(yòu) 私塾(shú) 各得其所(dé) 不修边副(fú)
B. 闲暇(xiá) 翩然(piān) 大相径庭(jìng) 心不在焉(yān)
C. 契合(qì) 荤菜(hūn) 雕梁画栋(liáng) 司空见惯(guàn)
D. 云霄(xiāo) 贮蓄(zhù) 忍俊不禁(jīn) 和颜悦色(hé)
2、根据提示,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8分)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②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 ,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⑤ ,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⑥ ,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⑦何处望神州?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⑧大漠沙如雪, 。(李贺《马诗》)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班级开展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你可以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去读朱自清《经典常谈》中的《〈说文解字〉第一》。
B. 阅读科普作品,可以质疑问难。如读《昆虫记》,要思考法布尔对动物习性的观察和分析是否全部正确。
C. 阅读外国小说,要理解小说的文化内涵。如要读懂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不但要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更要了解欧洲的历史、文学等内容。
D. 阅读讽刺作品,要体会其批判精神。如《儒林外史》,吴敬梓通过塑造范进、杜少卿等反面人物,揭露了科举制度背后的荒谬本质。
4、请将下列短语填写到横线上,使语意连贯。(填写序号即可)(3分)
①赓续红色血脉 ②听红色故事 ③传承红色基因
学校开展“我的韶山行”研学活动,一路上有“游”有“学”有“研”。我们走进伟人故里, , , ,坚定红色信仰。此行,我们触摸到了红色历史的底蕴,受益匪浅。
5、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20字以内)(2分)
新华社上海5月8日电5月8日下午3时许,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完成为期8天的首次航行试验任务,顺利返回上海江南造船厂码头。
试航期间,福建舰完成了动力、电力等系统设备一系列测试,达到了预期效果。下一步,福建舰将按既定计划开展后续试验工作。
6、下列两首《秋夕湖上》,分别为诗人和人工智能所作,请从意象选择和情感表达的角度判断哪一首是诗人创作的,并陈述理由。(3分)
【甲】一夜秋凉雨湿衣,西窗独坐对夕晖。湖波荡漾千山色,山鸟徘徊万籁微。
乙】荻花风里桂花浮,恨竹生云翠欲流。谁拂半湖新镜面,飞来烟雨暮天愁。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7-11题。
【甲】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芙蕖 李渔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早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①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②秋,此时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闲情偶寄》,有删改)
【注释】①成说:通行说法。②徂(cú):到。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 ①中通外直 ②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C.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D. ①请备述之 ②前人之述备矣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一项是( )(2分)
A.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 ①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 ②杂然而前陈者
D. ①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9、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蔓”,名词作动词)
B.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该句是判断句)
C. 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芬”,这里是使动用法)
D. 【乙】文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了芙蕖“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的特点。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4分)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11、请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作者爱莲主要原因。(2分)
三、现代文阅读(32分)
(一)(19分)
阅读下文,完成12-17题。
绽放的梨花 李汀
①春风拂面,梨花仿佛一夜间绽开,满村弥漫着淡淡的梨花香。梨花摇曳处,几位老人在梨花丛里给花授粉,一手拿细竹签,一手拿花粉瓶。阳光下蜜蜂舞动,梨花颤动,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②我问:“老人家,辛苦吗?”老人从花丛里探出头笑呵呵地说:“授粉是轻松活儿,你没见老陈干的大家伙呢。”
③老陈是谁?干啥大家伙呢?老人几步从梨花丛里跨出来,头发上还飘着两三瓣梨花:“走,去看嘛。”来到一处老院子墙壁边,老人指着站在墙壁钢管架上正在忙碌的另一位老人说:“这就是老陈,搞水泥画的,干的大家伙嘛。”
④只见钢管架子上的老人一会儿弯腰,一会儿在墙上比划。我担心地问:“您多大年纪了?注意安全哦。”老人头也不回地说:“八十了,干习惯了,安全着呢。”
⑤“八十了,还干这个呀?”我还是有些担心。老人直起腰,回转身子,笑眯眯地说:“八十咋了?这我都干四十年了。”
⑥只见老陈先是在墙面上用铅笔勾勒出一棵树,又在树下添上几间茅草屋。我问:“这是画什么呢?”老人依然笑眯眯地说:“画迎客松呢。这家主人的儿子选好日子要结婚了,送点什么呢?就想着还是送他一幅水泥画。迎客是迎,迎新娘子也是迎,祝福婚姻像迎客松一样长青不老。”
⑦说话间,只见老陈把草图改了一遍又一遍,已经可以看见迎客松的雏形了。他手上没停,嘴里念叨着:“涂在墙上的东西,不敢马虎,要精益求精呢。”我夸奖道:“已经很好了。”老陈说:“这手上的功夫,自己心里清楚,要过得了自己这一关。”
⑧眼看草图已经打好,老陈把混合好的水泥砂浆,沿着墙上草图的线条开始一层层往上堆砌。树根处用抹刀一边涂抹,一边用刀尖抹出细致的根部纹路来。在涂抹松树树叶时,为了防止水泥脱落,老陈又在墙上钉上钉子,将堆砌好的块状水泥,用小抹刀一点点雕刻出茂盛的枝叶形状。抹刀在一堵墙上来回舞动,叮当作响。刀到,知深浅;刀到,景致出。水泥砂浆在他手里像是有了生命一样,一会儿变出满枝活灵活现的树叶,一会儿变成栩栩如生的蜿蜒树根。仿佛那水泥砂浆就是一砚浓墨,老陈是在用这浓墨泼绘。一会儿,一棵松树的古老坚韧气息和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这面墙上。
⑨我惊讶地问:“这水泥砂浆是特殊材料吗?这么听话。”老陈衣服手上脸上沾着点点砂浆,笑着说:“啥子特殊材料?只是说水泥标号要高,沙子要用细沙。然后按比例混合好,就行了。”
⑩老陈一边干,一边语气自豪地跟我介绍:“我们村有三件老物件。第一件就是这老水泥画,家家户户墙上都有一幅,有的是松鹤延年,有的是福禄寿喜,有的是柿柿如意,不重样。我爱上这水泥画也是偶然机会。大概四十年前,我所在的厂子获得省先进称号,厂长让我在大门上写上‘省先进企业’。为了留得久一些,我就想到做成水泥字。做成后,我就想,水泥能写字,那也能作画。从此,我就自己琢磨研究,爱上这水泥画了。这老手艺,村里几个年轻人也喜欢,跟我学上了呢。”
⑪第二件是啥?我急于知道。老陈从钢管架上下来说:“别急嘛。这画正好需要时间沉淀。走,带你在村子里转一圈。”
⑫村子四百多户人家,全是清一色的老房子。白色工字脊,白墙壁,红门窗,褐色线条勾勒……我有些惊讶:“村子里全是老房子?”
⑬老陈笑答:“识货。这就是我们村的第二件老物件了。穿斗小青瓦、白墙坡屋顶的川北民居,凭着这,我们这的古村落名声在外呢。”
⑭一处房子周围果树环绕,梨花李花正开,房顶爬满爬山虎。老陈有些自豪地说:“这房子就是我家的,冬暖夏凉。”他拿来木板凳,让我坐在几棵老梨树下。阳光从雪白梨花间透下来,亮亮的,暖暖的。我笑着说:“这第三件嘛,我猜是这老梨树了。”老陈不急不慢,点头应道:“这老梨树上百年了,村里这种上百年的梨树有两百多棵。除了卖梨子,还有不少人来我们这赏花品梨。这老梨树是我们当之无愧的老物件呢。”
⑮坐在这绿树掩映、梨花绽放的老房子边,我不由回想起进村时的情景。景物浮现眼前,一时间,满眼是画,满眼是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2、文章第①段“生机盎然的景象”具体指什么?(2分)
13、请概括文中“水泥画、老房子、老梨树”三个“老物件”共同特点。(3分)
14、谈谈你对文章第 ⑪段画线句子“这画正好需要时间沉淀”的理解。(3分)
15、作者为什么详写“水泥画”这个老物件?(3分)
16、请用词语概括文中老陈的形象特点。(4分)
17、综观全文,分析文章题目“绽放的梨花”的含义。(4分)
(二)(13分)
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
保持健康身心,书写开阔人生 康岩
①提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很多人可能知道他的“禾下乘凉梦”,但不清楚他年轻时还有个“体育报国梦”。袁隆平一辈子热爱运动、坚持锻炼。进入耄耋之年后,他依然拥有年轻的心态,自称80后、90后。身心健康的袁隆平,在科研道路上不怕失败、不断攀登高峰,给青年人树立了榜样。
②强健的体魄、阳光的心态,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前提。对于青年人来说,只有把身心健康牢牢抓在手上,让身心素质更好更强,才能在成长之路上经得住风雨、受得住磨砺、扛得住摔打,书写更加开阔的人生。今天,物质生活的丰富、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便利,也让一些人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过度陷入“宅”生活、久坐不运动、长期沉迷虚拟世界等,都不利于身心健康。此外,青年人也难免会有“成长的烦恼”。面对一时的挫折、压力,如何调节身心,保持健康饱满的状态,对青年人的成长十分重要。
③“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处在重要的位置。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生的财富。体魄越强健,奋发向上的根基才越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在“野蛮其体魄”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生活状态。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曾谈到,正是当年在清华园养成的良好锻炼习惯,才使得他在紧张的学术研究中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青年人既要静下来多学习,也要动起来勤锻炼,既把学习搞得好好的,又把身体搞得棒棒的,才能为人生积蓄远航的动力。
④“成长是螺旋式的上升!”今年夏天,奥运冠军丁宁的毕业致辞火了。经历过困难和失败的砥砺、面对未知挑战的忐忑,她勇敢说出“人生本就不是一次或者暂时的胜负定成败的”,自信达观,积极向上的青春风采,感染了不少人。自信飞扬是青春。无论是敞开心扉去结交朋友,还是培养兴趣爱好让内心充盈,抑或是在饱览自然风光中开阔心胸,青年人要通过多种方式怡情养性,涵养面对困难不消沉、面对压力愈坚韧的心境,形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品格,让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斗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成为内心的主旋律、向前奔跑的动力源。
⑤青年人处于“拔节孕穗期”,要想身心健康、茁壮成长,还要加强道德修养,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形打底。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点滴做起,用真、善、美雕琢自己,用健康情趣、高尚情操陶冶自己,努力做一个心灵纯洁、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努力做一个有文化修养、有人文关怀、有责任担当的人,才能舒展青春最美的模样。
⑥“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百余年前,李大钊同志写下的这段话,依旧发人深省。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肩负着国家的未来、时代的重担。塑造健康的体魄,淬炼昂扬的精神,积极投身时代发展的潮流、强国有我的实践,新时代的大舞台上必将书写更多青年人的精彩故事。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8、请概括本文中心论点。(2分)
19、请根据第①段画线句子推断袁隆平当时的年龄段。(2分)
20、请根据作者的行文思路,用“||”将文章②~⑤段划分为两个部分。(2分)
②③④⑤
21、请谈谈你对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成长是螺旋式的上升”的理解。(3分)
22、结合文章内容,归纳青年人书写精彩故事的必备条件。(4分)
四、写作(50分)
23、题目:懂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不得抄袭、套作。③文中不得泄露与个人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