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班级开展以“想象”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任务。(22分)
【想象之义】
◎想象这个耀眼的太阳只有和大地接触才会燃烧,它不能在空中发光,在空中它会xī( ) 灭 (帕乌斯托夫斯基) ◎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fù( ),才能发展科学。 (郭沫若) ◎想象是人们追忆形象的机能。完全失去这个机能的人是一个愚昧的人。 (狄德罗) |
1、按拼音填写汉字。(2分)
(1)xī( ) (2)束fù( )
2、依据“昧”字意义的演变图,为“愚昧”的“昧”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思接千载】
3、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10分)
想象让思绪穿越季节,“忽如一夜春风来,① ”;想象让豪情连接宇宙,“② ,③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想象令诗人沉浸他日团聚的情境,“何当共剪西窗烛,④ ”;想象助词人再现壮美的梦中奇景,“天接云涛连晓雾,⑤ ”。
“怒而飞,⑥ ”,是庄子对大鹏的瑰丽想象;“芳草鲜美,⑦ ”,是陶渊明对心中桃源的真切描画。“⑧ ,⑨ ”,李白畅想沧海扬帆的美好前程;
“⑩ ,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回想沙场驰骋的壮阔场景。
【视通万里】
4、下列小说富于想象,请从任意一部中选择一个异乎寻常、让你印象深刻的细节,并谈谈它超越现实之处。(4分)
O《西游记》 O《海底两万里》 O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O《格列佛游记》 |
【想象之翼】
5、诗歌需要想象,能从看似无关的事物中找到共同点,从而产生新奇的效果,譬如下面两首诗。请从“彩虹”“气球”“仙人掌”“落叶”中选择一个作为标题,尝试写一首小诗,不超过6行。(4分)
沙海 樊忠慰 这无法游泳的海 只能以驼铃解渴 每一粒沙 都是渴死的水 | 蝴蝶·豌豆花 郭风 一只蝴蝶从竹篱外了飞来, 豌豆花问蝴蝶, 你是一朵飞起来的花吗? |
二、班级开展文学作品欣赏活动,请你完成任务。(17分)
诗歌创作课
文珠老师分配到这所乡镇中学刚满一学期,校长就要求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都要开一门选修课。分配给文老师的,是诗歌创作课。
为了备课,文老师把有关诗歌创作入门的书都买了回来,研究如何上好诗歌创作课。然而,一到课堂上,看到这拨儿孩子亮晶晶的黑眼睛中,有质疑,有期待,还有一丝讪笑,文老师满腹的大道理却怎么也说不出来。她只好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大字“我的奶奶”,然后交代:这就是我们今天诗歌创作的标题。
下面一片嗤笑声。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难道要写一首诗,歌颂祖孙情深?这太没劲了……”文老师笑着说:“不,我要让大家闭上眼睛,想想奶奶发脾气的时候……”
这一下,孩子们可有话说了。
有人举手,声称奶奶这会儿准在集市上跟人吵架呢。“那些不知足的买菜人,会把翠生生的蔬菜剥掉一层,才肯称重,那可是奶奶千辛万苦种出来的菜。奶奶气坏了,会一手抓住顾客的马甲袋,一手拽着别人猛掰菜帮的手,非要讨个说法,问剥下的菜叶能不能吃,这是不是浪费?”奶奶卖完菜,会挑着买菜人剥下的菜叶回家,她用这些菜叶烧菜粥、煮面条,一样好味道。奶奶总是说,不要认为只有菜心才甘甜细嫩,浓霜露水都泼洒在外面的这层菜叶上,这几片叶子,味道真不赖呢。
文老师欣喜地点了点头:“就写这一段,多好的诗,多美的道理。”
另一个孩子说:“这会儿,我奶奶正在练签名呢,签不好,就打自己的右手,骂右手笨,不争气。”他说爸爸妈妈和叔叔婶婶都在外地打工,他和堂弟、堂妹一直被托付给爷爷奶奶。“之前,我们三个孩子的作业本和试卷,都是爷爷签名的,我奶奶不识字。每次爷爷签名时,她只负责端茶递水,在一旁带着崇拜的眼神看着。可是,爷爷去年去世了,奶奶必须学习自己签名了。是我教会了奶奶写她的名字。”他说,奶奶拿着笔照猫画虎,不免有些急躁:“这笔怎么拿起来比铁耙子还重?”话虽这么说,但奶奶还是每天坚持认认真真写一百次“倪学仙”三个字。大冷天的,奶奶写字写得左手如冰,右手如火,出了一头汗。“但我觉得,学写字这件事,把奶奶从痛失爷爷的悲伤中拔了出来,让她对学习新事物有了自信。”
文老师抬起手,向着那个孩子竖了竖大拇指:“就写这一段,多好的诗,多倔强的心性啊。”
还有一个孩子说:“今年奶奶种的橘子大丰收,这会儿,果贩子正在地头压价呢。”他说奶奶会跟他们吵嘴,来回掰扯,只为了橘子的收购价能涨两毛钱。但最大最甜的上百斤橘子,奶奶说什么也不肯卖给果贩子,她要给在外地的儿孙们各邮寄一箱,还要留下一部分,专做橘子香膏。香膏做起来可麻烦了——先用小刀把橘皮内侧的白色经络削去,把橘皮切成细末,在石臼中进一步舂烂,加入葵花籽油,隔水蒸两个小时;接着,把橙黄的香油过滤出来,在油中再加入蜂蜡,隔水加热搅拌,使蜂蜡融化,趁热注入一个个带盖儿的小瓷瓶中,等待凝固。这就是橘皮香膏了。奶奶不仅给儿媳妇做,给大孙女做,也给出嫁的女儿做,还留一罐给自己。“每天,梳头洗脸后,奶奶都用小勺儿舀出一点儿香膏,在手腕和脖子后面点抹开,空气里都会有橘子的清爽香气。邻居们还会取笑奶奶,说她臭美,七十岁了还用香膏。”
孩子们听到这里,哄堂大笑,但接着也许被触动了某根心弦,所有的人都静默了。讲故事的孩子脸上也浮起一丝羞愧。这帮粗心的、活蹦乱跳的孩子,从没这样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奶奶……奶奶也许仍像少女一样,会打心眼里渴望能戴花、能爬树割蜂蜜、能摸鱼捞虾吧?因此,她才固执地保留了古法制香膏的手艺。
文老师想继续点拨面前这个动情讲述的孩子,忽然,她把手收了回来。她觉得,诗歌课讲技巧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睁大眼睛,去探寻长辈的内心世界,去审视大地上有情的万事万物。
不一会儿,教室里一片蚕吃桑叶般的书写声。文老师意识到,创作一首敏锐而独特的小诗,并非她这个老师的功劳,在孩子们心灵深处,诗歌的泉眼本来就在,她只不过是拨开落叶,清理乱石,让这些泉眼重见天日,泉水汩汩流淌而已。
(选自《羊城晚报》,有改动,作者明前茶)
6、作品写了三个奶奶,她们分别因什么事而发脾气?(3分)
7、文中写同学发言后,大家先“哄堂大笑”,接着“都静默了”。请揣摩同学们“静默”时的心理。(4分)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都是文老师说的话,它们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4分)
9、阅读了这篇作品,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6分)
三、班级开展“钱江潮涌”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任务。(35分)
【了解大潮成因】
甲
钱塘江大潮是我国最著名的海潮。钱江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钱江潮是在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和杭州湾喇叭口河口地形的作用下形成的。在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日、地、月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和太阳产生的引潮力达到最大。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喇叭口的河口形状使江面迅速变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
(选自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乙
杭州湾至钱塘江口外宽内窄,口大肚小(如图),外口宽度达100千米;溯江而上,河道越来越窄,在海宁附近河道急剧收缩,宽度已不足3千米。涨潮时大量海水涌入狭窄的河道,水体涌积,后浪与前浪层层相叠,水位暴涨。
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海水上张势头更猛烈,往往能形成形如立墙、势若冲天的大潮。每年中秋节前后,钱塘江水量丰富,又逢东南风盛行,江水东流与大潮西进相遇,风助潮涌,潮借风威,于是就发生了“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大潮。
(选自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第一册)
10、阅读甲、乙两则材料,填空。(2分)
钱塘江形成大潮涌,与引潮力、① 、② 等因素有关。
11、一位国际友人希望观赏钱塘江大潮,向你咨询。根据两则材料,你推荐的最佳观赏时间段和地点是( )(2分)
A.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 镇海一带 B.中秋节前后 金山一带
C.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 海宁一带 D.农历初一前后 慈溪一带
12、材料乙画横线语段体现了教科书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请结合词句分析。(4分)
【学习抗潮历史】
丙
绍兴末,以石岸倾毁,诏有司修治。乾道九年,复修筑庙子湾一带石岩。自是屡命有司修葺。淳熙元年,江堤再决。嘉熙二年复决。守臣赵与权乃于近江处所,先筑土塘,于内更筑石搪,水复其故。嘉定十年,江潮大溢,复修治之。 (选自《读史方舆纪要》)
丁
钱塘江海塘修建概况
时间 | 修建举要 |
唐开元元年 | 《新唐书·地理志》:“杭州余杭郡,……盐官有捍海塘堤,长124里,开元元年重筑。” |
五代梁开平四年 | 钱武肃王(钱镠)发明竹笼填石筑塘和混柱固塘之法。《十国春秋》:“以大竹破之为笼,长数十丈,中实以巨石……” |
宋大中祥符七年至景佑三年 | 沿用钱氏旧法修建,或以薪土相间压叠成塘。 |
元泰定四年 | 在竹笼石援基础上创筑了石囤木柜塘。 |
明成化十三年 | 改建海盐县石塘,称“杨公塘”,后于弘治元年、弘治十二年两次改筑,发展成为高质量“样塘”。 |
明万历四年 | 筑海盐县五纵五横大塘4余里,称“鱼鳞大石塘”,后又续建7里。 |
清代 | 在浙江修旧和新建土、石海塘1545里,其中浙西沿海114次,浙东69次,浙西修建石塘368里。 |
1950年至1989年 | 杭州段沿江两岸筑围堤347公里,围海涂64亩。以围代坝、治江围涂,是治理钱塘江潮的一项创举。 |
1997年至今 | 杭州市实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钱塘江标准海塘建设,建成高标准海塘数百公里。 如今,涌潮凶险的钱塘江下游两岸,崭新坚固的大堤巍然屹立,为美丽的杭城增添了一道“水上长城”。 |
(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13、阅读材料丙,指出加点的词语突出了钱塘江水患的哪些特点。(2分)
14、如果要制作反映钱江两岸人民抗潮历史的展板,你会用哪两个短语作主标题以体现抗潮精神?请结合丙、丁两则材料说明理由。(4分)
【欣赏咏潮诗文】
观潮 [宋]周密
浙江①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②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③,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节选自《武林旧事》
【注释】①浙江:钱塘江。②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③海门:浙江入海口。④窝:高。⑤僦(jiù)赁(lìn):租用。⑥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
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潘阆①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注释】①潘阆(?-1009):字梦空,号逍遥子,宋大名(今属河北)人。曾长期寓居杭州,晚年写有十首《酒泉子》,对杭州的自然风景作了较为全面的描写。
15、下列对《观潮》和《长忆观潮》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观潮》和《长忆观潮》都写到了钱江潮涌、弄潮儿和观潮者。
B.《观潮》引用杨诚斋诗句,以印证大潮气势恢弘,增强说服力。
C.“万面鼓声中”写潮来时万千观潮者敲锣打鼓、异常兴奋的场面。
D.词人别后还几度梦醒,犹觉胆战心寒,突显钱江潮令其印象深刻。
16、《观潮》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钱江潮的气势,富有表现力。请从句式、修辞、感官体验等角度任选两个赏析。(4分)
17、阅读《观潮》最后一段,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5分)
原文语句 | 批注 |
珠翠罗绮溢目 | “溢目”用词凝练,突出了① |
② | 写出车马众多,道路拥堵。 |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 说明售卖的物品数量多、③ |
这段描写的作用:④ |
18、《观潮》和《长忆观潮》中,“弄潮儿”形象鲜明,请结合内容分析。
(4分)
【弘扬潮涌精神】
19、下图是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会徽“潮涌”。综合本专题的材料,探究会徽以“潮涌”命名的原因。(6分)
【说明】亚奥理事会2022年7月19日宣布,原定于2022年9月举行的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行,名称仍为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本届亚运会主会场位于钱塘江南岸的“杭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四、根据下面的情境,请你完成“表达与交流”的任务。(46分)
你的老师即将回到初一年级担任班主任,为了引导新同学明确努力方向、积极行动,计划在新班级布置心愿墙(下图是2020级学生的心愿墙),并开设主题为“心愿·努力·坚持”的班会课。
现在老师希望你协助完成两件事:设计一项活动,给学弟学妹们做一次分享。
20、为班会设计一项活动(“布置心愿墙”除外)。
请写出活动名称、具体内容或步骤。要求有意义、有趣味、可操作,120字以内。(6分)
21、在班会课上,给学弟学妹们做一次主题分享。可以讲述你努力实现心愿的过程和体会;可以就如何实现心愿谈谈看法,给出建议。请拟写发言稿。(40分)
要求:(1)题目自拟;(2)字数600至8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等。
【写作提示】
写发言稿需要关注谁在说,对谁说,在哪里说,为什么说等要点。如叙述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要关注细节,突出重点,真实感受;如表达自己的观点,要聚焦话题,有理有据,条理清晰,有一定说服力。
参考答案
1、熄 缚
2B
3、①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日月之行 ③若出其中 ④却话巴山夜雨时
⑤星河欲转千帆舞 ⑥其翼若垂天之云 ⑦落英缤纷
⑧长风破浪会有时 ⑨直挂云帆济沧海 ⑩马作的卢飞快
4、示例一:《西游记》: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却能大能小,大时直冲云霄,小时细如银针。这超越现实逻辑的细节设计,充满想象,令人咋舌,也十分有趣。
示例二:《海底两万里》:诺第留斯号潜艇利用海浪发电,供给潜艇热、光、动力,它所需的一切都来自海洋。这个细节在作者所处的年代完全是超越现实的想象。
示例三:《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瑰丽神奇的魔法让人眼花缭乱。尤其是小说结局,哈利波特利用老魔杖对他的忠诚将死咒反弹到伏地魔身上,将其制服,最终光明战胜黑暗。
示例四:
《格列佛游记》:格列佛被困小人国时,涉过海峡帮助小人国将敌人的50艘战船拖回港口,立了大功。这个情节显然不符合现实常理,只能存在于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中。
5、原创示例:
示例一
彩虹 /是谁在雨后的天空/ 筑造了一座七彩的桥/ 一头连接泥泞的大地 /一头通往绚烂的天堂
示例二
气球 /圆滚滚的充实 /只是虚荣者的假相/ 一根针 /就足以将他打回原形/
示例三
仙人掌 /屹立荒漠 /将浩荡的时光踩在脚下/ 不屈不挠的刺/ 是一个沉默的跋涉者 /最后的倔强
示例四
落叶 /不必为我落泪/ 其实/ 我是秋天献给冬天的 /抒情诗
(参照所给范例,诗歌应用到比喻或拟人修辞,要发挥想象,从看似无关的事物中找到共同点。)
6、(1)买菜人剥菜叶;(2)练签名;(3)果贩子压价。(每点1分)
7、因平时没能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奶奶而感到一丝羞愧;因其他同学发言而想到自己的奶奶,触动心弦,为之感动。(每点2分)
8、内容上,(1)文老师的第一句话引出了课堂话题情境;文老师后面两句话,对孩子们的讲述分别给予总结和欣赏(或鼓励,或认可)。表现了文老师鼓励孩子们自由发挥的启发式教育。(2)引出下文,串联孩子们的发言,让文章结构更为紧凑。(内容和结构各2分)
9、启示:从孩子们的角度:(1)要睁大眼睛,去探寻长辈的内心世界(或关心长辈,了解长辈);(2)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要善于去审视大地上有情的万事万物(或勤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热爱生活,发现美好)。
从老师的角度:尊重孩子们的想法,注重启发式教育,引导孩子们释放心灵深处的诗意和灵感。(每点2分,若学生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10、河口形状、风势(每空1分,若答“河道宽窄”或“海水涌量”,也可酌情给分。)
11C
12、(1)如“外宽内窄,口大肚小”等四字短语,形象地写出江口特点,凸显了教科书语言简明凝练的特点。(2)如“急剧”、“不足”等词语,突出了教科书语言用词准确的特点。(结合词句,每点2分)
13、(1)“倾毁”、“大溢”突出水患严重,来势凶猛。(2)“再决”、“复决”突出水患频繁,反复不断。(每点1分)
14、示例:不屈不挠,勇于创新。结合抗潮历史,虽水患不断,但钱江两岸人民自古从不畏缩,始终治理不懈。在治理水患过程中,历代人民还勇于创新方法,“筑塘堤”,“竹笼填石筑塘”,“滉柱固塘”,“薪土相间压叠成塘”等等层出不穷的筑塘固堤方案,充分展现了自古以来钱江两岸人民的勤劳智慧。(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不结合材料说明,酌情扣分。)
15C(敲锣打鼓者非观潮人,而是江中表演的弄潮儿。)
16、示例:句式上,长短句结合,多四字短语。句式富有变化,形如江潮奔涌;修辞上,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将大潮比作“玉城雪岭”,将潮声比作“雷霆”,声势“吞天沃日”,极力渲染江潮之壮观和雄豪。感官上,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玉城雪岭,写出江潮的形状和颜色,声如雷霆,写出江潮的声势。两相结合,突出江潮的壮观和震撼人心。
(选取任意两个角度赏析即可,各2分。)
17、(1)人多(或观潮人的熙攘拥挤);(2)车马塞途;(3)品类多;(4)突出观潮时江岸一带热闹繁华的场景。(每空1分)
18、技艺精湛,勇气夺人。《观潮》中“弄潮儿”“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长忆观潮》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都写出了弄潮儿的迎风破浪的非凡勇气和潮头舞旗的技艺精湛。
(形象特点2分,结合内容分析2分)
19、(1)传承和发扬自古以来不屈不挠的抗潮精神;
(2)继承和发扬先人们治潮过程中筑塘固堤的创新精神;
(3)继承和发扬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
(4)营造舞潮人和观潮人共襄迎潮盛举的心心相融的和谐氛围。
以上几方面都和“拼搏、创新、团结”的亚运精神一脉相承。
(只要言之成理皆可。不过要结合文中材料探究。答到三点即可)
20、略
21、作文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