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小学生的家长都会有一个疑问,自家孩子成绩算不算是优秀,在小学阶段,考多少分算是优秀,多少分算是良好,多少分算是及格,多少分算是比较差的。按照以前的说法,80分以上就算是优秀了,60分以上就算及格,50分以下成绩就比较差了。
当然,这个标准也会随着年级和科目有点调整,低年级相对来说要高一点,高年级会低一点,比如小学一二年级一般90分以上才能称之为优秀,五六年级语文能考80分以上就比较好了。而且“优秀”的标准也会有城乡区别,在城区,90分都有可能排名班级倒数,而在农村平均分五六十分的班级比比皆是。
近日,网上有一组农村学校的登分表,引来众多网友的围观,首先是农村学校学生数实在是太少了,从登分表来看,三年级10个人,四年级9人,五年级13个学生,加起来还不如城区学校一个班的人数。
其次登分表反应出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们的分数实在是有点低,三年级语文平均分62.35分,数学平均62.1分,英语平60.3分;四年级语文语文平均67.61分,数学好一点71.89分,英语就比较惨了,只有35.77分;五年级就更是糟糕,语文平均分66分,数学只有49分,而英语也只有39分。从登分表来看,这些班级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分数高低相差悬殊,高得八九十分,低的只有十几二十分,尤其是英语,更是相当薄弱。
同样的试卷,同样的考试,城区的分数就好看多了,一般语文数学平均分能达到80到90分,个别班级甚至能达到95分以上,学生考90分都有可能在班级排名倒数,英语平均分也基本在80分以上。城乡分数相差如此悬殊,是什么问题呢?是农村老师不用心,还是农村学生不给力,还是农村教育环境不如人意?
我在村级小学工作也有二十几年了,可以说是目睹了村级小学由盛而衰的过程,刚分配的那时候,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学校,每个村小都有两百左右的学生,有的村小甚至有五六百学生。那个时候,老师的主力军是分配的师范生和由原来的民办老师转正的老教师。那时候老师的流动性不强,交通不便,老师基本上都在学校住校,有的老师在一个地方一干就是一辈子,能教到村民的三代人,学生不管成绩好坏,都在本村就读,那个时候,城乡之间小学的教学质量并没有很大的差距。
慢慢地,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县城买房,村里的小学生源也是逐渐萎缩。以我们学校而言,虽说现在还是有六个年级,但是学生数只有50人,平均一个班连十个学生都没有。这还算是好的,我们旁边的三所村小因为实在没有生源已经关闭了,按照这样的趋势,这所学校关闭也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学校留下的这些学生,要么是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要么是因为成绩太差,其他学校不愿意接受的,生源的萎缩,生源质量的滑坡是导致村级小学教学质量比较差的主要原因,一个班本来人数就少,有那么几个考十几分的,平均分自然就下降得很厉害。
其次,随着原民办老师的退休,一代中师生的老去,乡村学校的老师有点青黄不接,现在分配的大多数是定向师范生,他们年轻,有激情,但是没有教学经验,乡村条件比较艰苦,很多分配来的师范生不能沉下心来搞教学,一来就想着调走。几年以来,我们学校就像走马灯一样,换了二十来个老师,基本上就是一两个学期就调走,再调来新分配的老师,老师频繁更换,受伤的只能是学生,农村小学成了新老师实习基地。
农村学校人数虽然不多,但是班级并不少,而老师的配置是按照师生比来配备的,五六十个学生按照正常的师生比只能配两到三个老师,考虑到实际情况,一般会配六到七个老师,即便这样,也是捉襟见肘,一个班有两三门主课。六个老师意味着每个老师都要任教两到三门主课,而且课程量会比较多,基本上每个老师每周的课程量都在25节以上。这样的话,老师能把语文数学上完就不错了,英语什么的基本上没有时间上完,这也是为什么英语成绩那么糟糕的原因。
一份登分表,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小学的尴尬,生源流失,老师不稳定,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导致教学质量下滑,而教学质量下滑又进一步加剧生源流失,按照这样下去,村级小学逐步走向消亡只怕只是时间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