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今年北京的高考到底考了什么?难度怎样?其实相对高三的孩子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但是对我们这些高一高二的家长来说,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毕竟2020年北京高考改革以来,每年的考试题难度变化不大,但是新的方向,新的思路还需要学校家长去体会把握。
由于官方的试卷9月份才会公布,我也是从一些其他渠道了解了一下今年北京高考的试题,先简单和大家聊聊语文试卷,看看今年的语文考了什么?到底难不难,因为自己孩子的语文确实最差,我对语文的关注也就最多,而且语文作为出题最没有脉络可循的学科,做语文卷子真的就像开盲盒,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知道会考什么。
首先,北京2020年新高考改革以来,有心的家长都会发现高考的题越来越难了,今年的语文试卷整体难度和去年几乎持平,但是难度超过2021年和2022年,如果要给它准确定一个难度维度,我觉得应该和海淀二模的难度相似,略低于一模难度。而且题型稳定,出题脉络有迹可循。
今年北京卷的文言诗歌考的知识点大家都还是比较熟悉的,诗歌鉴赏考的是《马诗》就是那个小学学过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只是把以前的一首长诗改成了本次的四首短诗,难度不大,至少考生的亲切感很高。文言文阅读考的是《墨子-非命》诸子百家的文章不简单,但是相对于熟读论语的考生来说也不是太难。默写作为唯一能在课本上找到答案的8分题,今年考了《论语》《客至》《鹊桥仙》《屈原列传》其实考前很多机构都在押题,说今年会考屈原,毕竟高考和端午重合了,出题老师应个景也是常态。
至于名著阅读,2023年考了《论语》今年自然考了《红楼梦》,情理之中,而且这两个名著的考点都很明确,《论语》更侧重文言释义,思想内涵和启发思考;《红楼梦》更多的是侧重人物侧写,不出意外,今年考的就是凤姐,宝钗和贾母的性格特点,这个几乎是所有老师都会侧重的方向,难度不大。
其实看古文这块,单独分析难度都不大,但是出在卷子上就不一定了,毕竟古文更多的是考察一个考生的文言积累和文学素养问题,简单的书本内容背诵白给的八分就能让很多孩子望而却步,至于必考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文言句式的运用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不然很难在考场应对自如,所以语文对有准备的人不难,反之就是拆开都看得懂合一起却更像看天书。相对文言文部分,今年的现代文阅读就很中规中矩。
今年北京卷的现代文阅读涉及了《黄河大合唱》钟敬文的《谈读书》都是涉及到爱国和成长方面的文章,这也彰显了北京作为政治中心在出题侧重点上的一贯立场,而且相关的答题模板相信所有学校都联系过,阅读如此,写作也是如此,微写作三选一:1、对点赞现象的看法,2、对走进名人故乡研学的建议,3、月的独白。大作文二选一:1、历久弥新,2、打开。北京的作文近几年的都不难,而且一直延续着以德为本,以人为本,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关注青少年成长为方向,想写跑题都难,但是想得高分也不容易。最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记叙文“打开”居然和中考题撞衫了,确实让很多考生惊喜了一下。
其实只要大家关注北京新高考改革后的这几次作文出题,就不难发现。2020年的“每一颗星都有自己的功用、一条信息”,2021年的“生逢其时、这才是我成熟的模样”,2022年的“学习今说、在线”,2023年的“续航、亮相”到今年的“历久弥新,打开”一直都可以说是关注青少年成长的鸡汤类作文或是引导如何成才做人的主旋律作文,这种作文可以练习的机会还是蛮多的。
整体看语文卷子的出题水平还是很高的,能考到120分以上的孩子都是有足够的文学素养和情商的,当然只要把握住基础知识90分以上问题也不是太大,相信未来几年的语文出题难度应该还是维持在这个水平,希望2026年高考的时候,孩子的语文分数能达到100分以上,我就知足了,大家对今年的高考北京语文卷怎么看呢?请大家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