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学情调研检测
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2题。
时光如梭,这一学期的学习生活悄然而逝。回首过去,我们获益匪浅:见证了毛主席笔下解放军催枯拉朽的胜利;欣赏了鲁迅那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感受了茨威格笔下列夫托尔斯泰入目三分的审视;认识了朱德总司令那一位性格和蔼可亲、任劳任怨的伟大母亲;看到了在坦荡如砥的西北高原上倔强挺立、不屈不挠的白杨树;品读了李白、王维这些器宇轩昂的古代文人带给我们的无限暇思……这些有力量的文字镌刻在我们心中,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浩瀚无垠的文学海洋待你我携手遨游,让我们共同翘首下一段征程。
1.选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悄然而逝(qiǎo) 获益匪浅(féi)
B.深恶痛疾(è) 和蔼可亲(ǎi)
C.倔强挺立(jué) 不屈不挠(ráo)
D.携手遨游(áo) 共同翘首(qiáo)
2.选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光如梭 催枯拉朽 B.入目三分 任劳任怨
C.坦荡如砥 器宇轩昂 D.无限暇思 浩瀚无垠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老家的房子因为长时间没有打扫,很多角落藏污纳垢,让人无处下脚。
B.我国核工业人白手起家,成功研制出原子弹、氢弹、核潜艇“两弹一艇”。
C.疫情期间,各科教师殚精竭虑地考虑着,为学生们精心准备“泉引桥”课程。
D.小颖和小倩关系很好,平时总是摩肩接踵,形影不离。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青少年缺乏分辨力,容易被不良信息诱导,产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
B.毫无疑问,能否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
C.在书香文化浸润下,学校逐渐营造了善思善行的校风和求实求是的精神。
D.纵观古今,每一个实现梦想的人,都会经历筑梦、追梦、圆梦三个阶段。
5.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4分)
6月23日9时4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升空。至此,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55颗卫星全部发射入网,以北斗命名的中国自主研发导航系统,正在以硬核科技的实力把“光芒”洒向中国大地、馈赠世界人民。据介绍,我国始终秉持和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发展理念,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合作,目前世界上已有半数以上国家用上了北斗系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9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年且九十 且:将近 B.杂然相许 许:赞同
C.寒暑易节 易:交换 D.固不可彻 彻:彻底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山不加增 学而不思则罔 B.达于汉阴 相与步于中庭
C.其如土石何 惧其不已也 D.以残年余力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8.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
B.选文第二段可分为三层,分别是面山而居、聚室而谋、叩石垦壤。
C.文章写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嘲笑并且阻止愚公,是为了反衬出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了要想实现目标就要不畏艰难险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共8分)
子路受教
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①好?”对曰:“好长剑。”孔子曰:“非此之问也。以汝之所能,加之以学,岂可及②哉?”子路曰:“学亦有益乎?南山有竹,不揉③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④。以此言之,又何学为乎?”孔子曰:“括⑤而羽之镞⑥而砺⑦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哉。”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何:什么。②及:赶上,追上。③揉:搓弄、摩擦,这里泛指加工。④犀革:犀牛的皮,这里泛指制皮革。⑤括:箭的末端。⑥镞:原指箭头,这里指装上箭头。⑦砥砺:用磨刀石磨,
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只画一处)(2分)
括 而 羽 之 镞 而 砺 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汝之所能,加之以学,岂可及哉?
11.本文比喻说理,请结合选文内容,阐述文章所讲的道理。(3分)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12~13题。(共7分)
送客入蜀
杨凝
剑阁①迢迢梦想间,行人归路绕梁山②。
明朝骑马摇鞭去,秋雨槐花子午关③。
【注释】①剑阁:一名剑门关,在今四川剑阁县北,是客人由秦入蜀的门户,也是客人的故乡。②梁山在今陕西南郑县东南,是由秦入蜀途经之地。③子午关:在长安县南。
12.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是诗人在送别当日,站在剑门关遥望客人骑马远去的背影而写下的一首送别诗。
B.诗人落笔点明迢迢万里之外的剑阁是客人梦寐思之的地方,叙写客人的行程由远及近。
C.一“归”字、一“绕”字,突出了梁山之盘曲,归路之遥远,与“迢迢”呼应。
D.本诗既含蓄蕴藉又基调明快,虽没有直抒胸臆,但能感受到诗人浓浓的离情别绪。
1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明朝骑马摇鞭去,秋雨槐花子午关”一句。(4分)
14.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征蓬,是指飘飞的蓬草,在古诗中常常用来比喻隐居不仕。
B.竹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往往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刚强正直等精神内涵。
C.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用与年龄相关的称谓来表示,如“始龇”指七八岁。
D.古代把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阴”。
(四)根据原文默写。
15.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9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2)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3)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5)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 (李清照《渔家傲》)
(6)晏殊的《浣溪沙》一词中由景生情,由自然变迁更替的规律,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欧阳修的《采桑子》)一词中描写微波荡漾,惊起飞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7分)
16.(1)《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 ① (作者)的一部科普巨著。他用野外观察和 ② 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此书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 ③ ”之美誉。
(2)《昆虫记》中,作者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图。
昆虫名称 | 生活习性 |
① | 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 |
切叶蜂 | ② |
四、现代文阅读(31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19题。(共10分)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①几乎每一届世博会,都会出现一座经典的建筑。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后,最可能成为经典的就是中国国家馆。
②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③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
④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建筑面积46457平方米,高69米,由地下一层、地上六层组成;地区馆高13米,由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组成,外墙表面覆以“叠篆文字”,呈水平展开之势,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构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⑤装点国家馆的“中国红”,是从足足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逐一挑选而出的,由7种红色组合而成。馆体颜色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浅,能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和夜间灯光投射及不同视觉高度等条件下,形成统一的具有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此外,中国馆红板选用金属材料,采用灯芯绒状肌理方案,不仅为中国馆穿上了更具质感的“外衣”,也为原本张扬、跳跃的红色赋予了稳重、大气的印象。
⑥在中国馆的地区馆屋顶平台上,2.7万平方米的城市空中花园“新九洲清晏”,将为中国馆承担起人员疏散、公共休闲等多项功能。新九洲清晏之中,不但浓缩着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造景技术,更蕴藏着中华智慧和东方神韵。“九洲清晏”为北京圆明园40景中的一景。“新九洲清晏”以九处园林景观寓意九个岛屿。“新九洲清晏”之“新”体现在相关命名和意义上。作为中国馆主体的国家馆,位居“新九洲”之首,以“雍”命名,取“和谐”、“本”、“宗”之意;其他八洲依据地势和气候分别为“田”、“泽”、“渔”、“脊”、“林”、“甸”、“壑”、“漠”,这些都是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每一个小洲上都会有代表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布置。游客们穿梭其中,就好比在微缩了的神州大地上漫步。
⑦中国馆的设计引入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使它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四根立柱下面的大厅是东西南北皆可通风的空间,在四季分明的上海,无论展会期间各种气候,观众置身其间都能感到有一股股与人体相宜的气流在抚摸自己的肌肤。外墙材料为无放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比如所有的门窗都采用LOM-E玻璃,不仅反射热量,降低能耗,还可能会喷涂一种涂料,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为建筑外墙照明提供能量。地区馆平台上厚达1.5米的覆土层,可为展馆节省10%以上的能耗。国家馆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后大概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主体建筑的挑出层,构成了自遮阳体型,已经为下层空间遮阴节能了。
17.下列对中国国家馆的介绍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馆建筑外观的构思主题,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B.第③④两段文字说明了中国国家馆的外观形象,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
C.馆体颜色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浅,形成了统一的具有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
D.中国馆的设计,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其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全文来看,文章主要是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中国国家馆的。
B.第⑥段“游客们穿梭其中”中的“其”指代的是“中华大地”。
C.第⑦段“中国馆的设计引入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一句中的“最”字突出了科技成果的先进程度。
D.第⑦段文字的说明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然后再总说。
19.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⑦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4分)
所有的门窗都采用LOM-E玻璃,不仅反射热量,降低能耗,还可能会喷涂一种涂料,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为建筑外墙照明提供能量。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共21分)
“救赎”自己
闫红
①我妈是68岁时拿到驾照的。一开始她和我商量要考驾照时,我是反对的:“那么多年轻人都考不过,您这么大岁数了还去考,多累啊,再说了,有必要吗?”我妈有点迟疑,但仍然很坚持,下定决心要学。我又一想,我妈这辈子,就是靠各种学习医治苦难的。于是我态度一改,变作支持。我妈废寝忘食地学了三个月,终于把驾照拿到了手。要知道,在吾乡,像我妈这么一个两鬓斑白的老太太开车,真是太罕见了!
②我妈出生于1951年2月,出生没半年,她父母就离了婚,一直以来,我妈和我姥姥一起生活。我妈说,她小时候最怕听到别的小孩说“俺爸给俺做啥啥”,人家都有个爸,她没有。她18岁被招工,进了纺织厂,工厂里成日机器轰鸣,空气浑浊,一个纺织女工一天要在流水线上奔跑15公里。后来她嫁给了我爸。我爸是个知识分子,同样来自贫穷之家,家庭负担沉重,到现在才算好了一些。我妈每个月的退休金只有2000元左右,必须精打细算才能生活。
③只是没钱倒也罢了,这几年,先是我姥姥摔断腿,然后是我爸脑血栓半身不遂,我妈全年无休地照顾他们。我想一想,都觉得暗无天日。但目睹我妈这大半生,我发现她常有一种愉悦感。是的,我用了“愉悦”这个词,而不是高兴。相对于高兴,愉悦的快感里,带着一点充实感。
④我妈不觉得此生虚度的原因是,她是一个爱学习的人。
⑤虽然我妈文化水平不高,但她很留心别人的长处,跟我爸结婚后,我爸喜欢看书,也订了很多文学期刊,有些文学期刊我妈也拿过来看,看着看着就上了瘾。等我长大一点,我妈开始跟我一块儿看张爱玲、三毛等人的作品,一度对张爱玲还很着迷。看得多了,我妈也写,写乡村往事、童年记忆,在我爸的指点下投稿,居然也屡有发表。
⑥有些技术活儿,我妈也不在话下。电脑打印机刚流行时,我们家也置办了一台,一则为我爸写稿方便,二来时不时兜揽一些为其他单位打印的活儿,算是家庭副业。开始主要是我爸操作,后来我妈看着手痒,一边做家务一边“王旁青头兼五一”地背诵起来,三五天后居然能见字拆字,让费了好大劲儿才学会五笔的我爸佩服不已
⑦这几年微信流行,我妈不甘心被时代抛弃,我给她买了iPad,从没有学过拼音的她,就成天在键盘上戳戳点点,很快她不但能用微信在节假日发送文字祝福,聊天使用各种表情包也不在话下。
⑧她到亲戚家,会注意人家怎么收拾房间;跟人谈话,会想到吸收有效信息;连看韩剧,她都注意吸收正能量,她曾经很认真地跟我说,韩国人的理念是“不要活得长,只要活得好”,她学习了,化为己用,不在意旦夕祸福,关注眼下的一时一刻,活得高兴。
⑨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心灵鸡汤、百科全书。我妈一生身体力行,绝不仅仅是嘴上说说。我将她与我自己做个对比,发现她比我更多一种勤奋。这种勤奋不是“头悬梁锥刺股”“三更灯火五更鸡”的不眠不休,而是勇于拥抱人生的热情。
⑩我妈是一个与命运劈面相逢的人,却不曾被命运击倒。虽然她也常常感慨自己这一生无所作为,但是,在我看来,她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就是她的了不起之处——能首先救赎自己的人生。
(选自《读者》2022年11期,有删改)
20.文章以《“救赎”自己》为标题,有什么作用?(4分)
21.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6分)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①段的加点词语。(3分)
我又一想,我妈这辈子,就是靠各种学习医治苦难的。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⑨段中的画线句。(3分)
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心灵鸡汤、百科全书。
22.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画线句“在我看来,她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就是她的了不起之处——能首先救赎自己的人生”的理解。(5分)
23.文章前八段运用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6分)
五、作文(60分)
24.按要求作文。
鲁迅在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中,懂得了正直与严谨;朱自清从父亲的背影中,懂得了父爱的深沉;茅盾从西北的白杨树中,懂得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坚强、力求上进……生命就是在不断地经历和懂得中逐渐成长。
请以“懂得”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学情调研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D 评分意见:本题3分
2.C 评分意见:本题3分
3.B 评分意见:本题3分
4.D 评分意见:本题3分
5.北斗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成功发射升空。 评分意见:本题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
6.D 评分意见:本题3分
7.A 评分意见:本题3分
8.C 评分意见:本题3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
9.括 而 羽 之/镞 而 砺 之 评分意见:本题2分
10.凭借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怎么会有人赶上呢?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1.文中孔子用加工后的箭与现成的竹竿比较作喻,来教育子路,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同样重要
评分意见:本题3分
(三)诗文阅读(7分)
12.A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3.运用想象(虚写、寓情于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想象在秋雨槐花背景下,目送客人“骑马摇鞭”登上子午关离开时的情景,表达了客人归乡心切,以及诗人对客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4分,表现手法1分,内容分析2分,情感1分。评分意见:本题3分
14.A 评分意见:本题3分
(四)根据原文默写(9分)
15.(1)芳草萋萋鹦鹉洲 (2)归雁入胡天 (3)乱花渐欲迷人眼
(4)塞上燕脂凝夜紫 (5)我报路长嗟日暮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7)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评分意见:本题9分。每空1分。错字、别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
三、名著阅读(7分)
16.(1)①法布尔 ②实验 ③昆虫的史诗
(2)①蝉 ②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评分意见:(1)每空1分。(2)每空2分。
四、现代文阅读(31分)
(一)(10分)
17.B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8.C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9.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所有的门窗都采用LOM-E玻璃,还可能会喷涂一种涂料的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外墙材料是无放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进一步说明中国馆的设计引入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
评分意见:本题4分,解释1分,分析3分。
(二)(21分)
20.“救赎”是拯救的意思,本文是指母亲通过一生不断地学习,形成了坚定的生活信念和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无论遇到任何困苦处境,都能积极乐观地生活;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贯穿了母亲自我救赎的过程;题目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评分意见:本题4分,题目含义2分,作用2分。
21.(1)“医治”的意思是“治疗”,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不断从学习中汲取面对生活不惧困难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母亲战胜苦难的一剂良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赞美与敬佩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3分,词语解释1分,结合内容分析1分,情感1分。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比作行走的心灵鸡汤、百科全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勤奋好学、知识渊博,以及对生活的热情。表达了我对母亲的赞美与敬佩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3分,修辞手法1分,结合内容分析1分,情感1分。
22.母亲的这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中自我成长,她始终饱含对生活的热情。不论处境怎样,她都关注当下、积极乐观,这种热情与乐观是她一生的精神支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钦佩和赞美。照应题目,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点明主旨。
评分意见:本题5分,句子含义2分,主旨情感2分,结构作用1分。
23.本文前八自然段运用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前七段详细叙写了母亲学习成长的具体事例:68岁时拿到驾照,喜欢看书,也学着写稿投稿,边做家务边学会了五笔打字,学会用微信发送文字祝福和表情包;第⑧段写了多件母亲在生活中时时刻刻学习的例子,是略写。详略得当,进一步表现了母亲的愉悦感来自于关注眼下的一时一刻,她在学习中获得成长。表达了我对母亲的钦佩和赞美。使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同时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做铺垫。
评分意见:本题6分,写作手法1分,内容分析3分,表达情感1分,表达效果1分。
五、作文(60分)
24.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