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一语文卷子和答案(高中语文试卷及答案电子版)

高中必修一语文卷子和答案(高中语文试卷及答案电子版)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8-21 12:33:43

参考答案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33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D

2.A

解析:“扭怩”应为“忸怩”。忸怩:羞惭的样子,与心理有关,应用“忸”。

3.A

解析:第一组:“决定”能够表示句间的因果关系,与语境相吻合,而“确定”只能表示一个客观的动作行为,所以选“决定”。第二组:根据语意和语法可以确定,此空要与后面的“也”构成让步性假设关系的复句,所以选“即使”。第三组:词语运用的习惯搭配对象。因为前面出现的对象是“产业”,所以只能选“提升”。第四组:词语意义的侧重点。“息息相关”侧重表示对象之间的关系多而紧密。“休戚相关”侧重表示对象两者之间好与坏、利与弊紧紧相连。根据语境应该选息息相关。

4.A

解析:A项“待价而沽”,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符合句意。B项“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时,不能指儿子。C项“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D项“古稀”指人七十岁,源于杜甫《曲江》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最小的82岁,应用“耄耋”,或者改为“已过古稀之年”。

5.C

解析:A项 成分残缺,在“坐落”前加“的博物馆”或者“的建筑”;B项 成分残缺,应改为“截至5月9日17时30分为止”,或者“截止5月9日17时30分”;D项 搭配不当,前一分句改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信息流通形式形成了巨大刺激”,“开拓”前加“这一平台”。

二、(9分,每小题3分)

6.C

解析:“从而解决了情绪异常的防治问题”错,文中说“他们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可见,生物学角度的研究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不能说“解决了”。

7.D

解析:“残存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杀死大量肠道细菌”,“高蛋白物质就会被分解出大量硫化氢和氨等有害物质”是两个不同的原因。A项将冬季抑郁症视作更严重的例子,文中没有直接说明,可以从症状中勉强推断出。

8.A

解析:多巴胺是神经元中传导神经兴奋的一种化学物质,当多巴胺传导顺畅的时候,大脑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使我们产生快感。是多巴胺传导顺畅与否,不是多巴胺量的多少。

三、(9分,每小题3分)

9.D

解析:“卒”,通“猝”,仓猝。

10.B

解析:A项代词,代指“八阵图”;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都是介词,表对象,译为“向,对”; C项介词,凭……的身份;介词,因为。D项代词,他,代指申甫;语气副词,大概。

11.C

解析: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

第Ⅱ卷(共117分)

四、(22分)

12.参考答案:(1)申甫进入(隐居)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 (3分。“故”原来的,过去的,1分;“乞”名词用作动词,“请求(学习)”,1分;“师”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师长的礼节”,1分。)

(2)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一直不被听从信任。(2分。“数”译为“屡次”“多次”,1分;“见”表被动,1分。)

(3)在这时掌权的权贵争着责怪申甫,并且批评刘公、金公不能识别人(的优劣)。(3分。“于是”古今异义,译为“在这时”,1分;“咎”译为“责怪”,1分;“讥”译为“批评”,1分。)

【参考译文】

申甫,云南人,好为行侠仗义之事,口才很好。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曾在路上用绳子系着一只老鼠玩耍。有一个道人路过此地,就教申甫戏耍老鼠。他叫申甫从路边捡来几块石头,四散摆放在地上,把老鼠放到四散的石块之中,老鼠多次奔逃,都逃不出去。不久,一只狸猫被吸引过来,狸猫想抓老鼠,也始终无法进入石阵,狸猫和老鼠相持了很长一段时间。道人于是在申甫的耳旁悄悄地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八阵图,小孩子你想学它吗?”申甫此时还小,不懂道人的话,当即回答说:“不想学。”道人就走了。

明代天启初年,当时申甫已经做了和尚,在河南、山东一带来往,在佛法上没有什么造诣。他来到嵩山,又遇见自己小时候见到的道人,就乞求学习道人的法术,拜道人为师。道人临走时,丢给他一卷书,就告别而去,不知到哪里去了。申甫打开这卷书,看到书里讲的都是古代的兵法,而且对车战的介绍非常具体。申甫就留在嵩山,学习了一年多,不再钻研佛学了。

不久,申甫把兵书埋在嵩山下,前往颍州,在颍州人刘廷传处,做了他的门客。刘廷传,原先是颍州的大侠,门下有几百名食客,都喜欢谈论兵法,然而没有一人能比得上申甫。刘廷传资助申甫,让他前往京城。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一直不被听从信任。愍帝即位,元兵从大安口入侵,很快逼近了京城,京城的九道城门白天都关闭了。在这种情况下,庶吉士刘之纶、金声知道形势紧迫,就向朝廷推荐申甫。明愍帝在便殿召见申甫,用温和恳切的言语慰劳他,申甫感激涕零,在便殿的台阶下磕头,大声呼喊:“我没有什么才能,愿意以死效忠陛下。”愍帝就当即授刘之纶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声以御史的身份任参军,而申甫任京营副总兵,然而实际上没有给申甫一兵一卒,只是让他自己去招募士兵。过了三天,只招募到少量的兵员,都是城里的穷人,不知道怎么使用兵器,而申甫学到的兵法,是擅长车战,士兵不能操练。申甫正要选个日子部署军队,还没来得及备战。正当这个时候,朝廷里的权贵们都不熟悉兵法,与刘、金二人的很多意见不一致,又妒忌申甫本来是个百姓,却得到越级任用,就出主意让他先出头去抵挡敌人,他们不分白天黑夜地送来兵符,催促申甫出城迎战,而正逢武经略满桂在安定门外战败身亡。满桂,原先是大同总兵官,是知名的老将,因为支援朝廷赶往京城,明愍帝正倚重于他。满桂兵败以后,京城朝野震惊,恐慌的情绪弥满全城。在这种情况下,申甫不得已,痛哭,趁着夜里带着手下的士兵用绳子吊下城墙,出了城,还没到芦沟桥,士兵就逃得所剩无几了。申甫亲自肉搏迎战,中了数十支箭,就这样被杀了。于是权贵们争相把责任推给申甫,而且嘲讽刘、金二人荐人不当。等到元兵撤退后,竟然没人理会申甫战死这件事。距离申甫死后几天,刘之纶又分八路出兵,赶往遵化,独自率领部下在娘娘山安营扎寨,遇见伏兵袭击,刘之纶监督将士拼死迎战,打了一天一夜,各路援兵没有赶到,刘之纶也战死了。

13.参考答案: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考查断句,每个“/”0.5分,共3分)

【参考译文】

孟子说:“仁者好比射箭者,射箭者摆好正确的姿势而后才射箭,即使没有射中,也不会抱怨胜过自己的人,只是在自身找原因。”我尝试学习射箭,开始心里只想到射中,眼睛看着箭靶,箭随着手发射,十次有九次是失败的,其中有一次中了,也是侥幸的。有一个擅长射箭的人,教我反过头来从自身找原因。双手掌握轻重,步伐合乎规则,四肢周身,都有规律。一个地方没有研究,一个毛病就出来了。毛病没有了,那你的规律也掌握了,则心中不用只想射中,眼睛里也不用只看着箭靶。十次都是成功的!

14.参考答案:(1)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对江东留恋之情。(3分,“隔,隔断、阻隔之意。”1分;能够说出“一语双关”,1分;句意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2)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3分,能够分析虚写1分;能够分析实写1分;句意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15.参考答案:(1)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2)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3)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五、(9分,每小题3分)

16.C

解析:A项,“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并不能说“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B项,将“感受”与“领略”两概念对等,原文“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D项,并非角度不同,而是“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17.参考答案:(1)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2)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3)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每个点1分,共3分)

18.参考答案:(1)“静趣”是指心界空灵(或摆脱物界喧嘈),在悠然遐想中获得无穷妙悟。(1分) (2)作者心界空灵,由眼前的苍蝇而悠然遐想,悟得万物平等的真谛,泯灭了益虫、害虫的功利观念,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苍蝇的自在情态,由此而获得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 “静趣”。(2分)

六、(18分)

19.参考答案: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②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④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机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每个点1分,共4分)

20.参考答案:(1)①大河家虽然偏疏、原始,不为认知,却是连接中国的一个地理枢纽;②在大河家,可以看见甘肃、青海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③大河家更在精神和心灵上沟通了中国。(每个点1分,共3分)

(2)①我们不能在世俗生活中放任自流;②要深入到大河家这样的底层民间,才能找到中国文化的根以及人生的真谛;③这既是作者的自我鞭策,更是对读者的期待。(每个点1分,共3分)

21.参考答案:①上承前文作补充,指明了上一段中“船客子”的含义;②为后文作铺垫,解释下文“金客”“麦客”等的含义;③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每个点1分,共3分)

22.(每个点1分,共5分)

(1)参考答案:①黄河是韩三十八老汉的母亲河,是他生命的安全港湾;②壮观的黄河让韩三十八老汉百看不厌,让他想起了自己坎坷的人生;③韩三十八老汉历经险境,已经胸有成竹,波澜不惊。(3分)

(2)参考答案:①揭示黄河与大河家人之间命运与共的关系:②传达作者对自己与黄河、黄土地以及底层人民关系的感悟。(2分)

七、语言表达(8分,每小题4分)

23.根据句式、修辞、哲理三个方面给分。(4分)

答案示例:鲜花,生长在温室之中,不知不觉,消尽了自身的本性。

24.答案示例:浣洗完衣服的少女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的打闹着归来。(回答时注意几个要素:竹、浣女归、喧。尽量体现王诗“诗中有画”的意境。)

八、(60分)

参考答案:略。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