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保山语文试卷(保山市期末二年级语文测试卷)

二年级下册保山语文试卷(保山市期末二年级语文测试卷)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8-21 07:31:20

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28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8分。1-4小题,6小题,每题2分;5小题,7-11小题,每题3分。以下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馏金 (liū) 筵席 (yán) 人迹罕至 (hǎn)
B.愧怍 (zuò) 拜谒 (yè) 仰之弥高 (mǐ)
C.蓦然 (mò) 炽热 (zhì) 酣然入梦 (hān)
D.褴褛 (lán) 热忱 (chén) 忍俊不禁 (jīn)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与命脉,是人类心灵栖息的家园。纵览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华文化拥有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和神韵。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 的精神财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方式。 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 自强不息、孝老爱亲、见义勇为等中华传统美德。
A.贵重 传承 宣扬 B.宝贵 传承 弘扬

C.贵重 传达 弘扬 D.宝贵 传达 宣扬
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②《繁星 ·春水》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③《我与地坛》让我理解了生命的意义。④在文学创作中,以淡然的人生态度创造美、传播美、发现美、表现美,于寻常中见精神,这才是真正的“大美”。
A. 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一次在北京电视台的《荧屏连着我和你》这个节目里□我们几个人□被要求用一句话形容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李素丽的一句话我记得,她说:“我是一个善良的人□非常贴切,她是一个善良的人,充满了爱心,全心为大家服务。
A.、 ; ? 。” B., , 。 。”
C.、 , 。 ”。 D., ; ? ”。
5、下面对《过零丁洋》 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A.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详细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及百姓民不聊生的场景,以星光的暗淡寥落暗示诗人心境的凄凉落寞。“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磅礴的气势收束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
B.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诗巧妙设计了地名与心情的双关:前面的“惶恐滩”和“零丁洋”是地点,而后面的“惶恐”与“零丁”则描写了诗人的心情。
C.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文天祥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D. 《过零丁洋》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阅读《云南的古桥》一文,回答6-8题。
云南的古桥
①俗话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从最早或最主要的功用来说,桥专指跨水行空的道路。
②云南山多河多,境内有大小河流800多条。千百年来,云南人发挥聪明才智,在大江大河上造桥,在穿越悬崖绝壁的激流上建桥,书写了云南古代交通的辉煌。
③云南古桥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类型多样,具有较高的价值。
④早在隋末唐初,金沙江上建成的塔城铁桥,连通了云南与西藏之间的茶马古道。可惜,这座被称为“万里长江上最早的桥梁”现仅存遗址。长江现存最古老的铁链桥,是位于丽江至永胜间的金龙桥。在《徐霞客游记》中,寻甸的七星桥、安宁的永安桥、宾川的南薰桥等都被着力描写或赞誉过。这些古桥,有的至今仍在使用,有的则只留在记载中了。
⑤始建于1301年的禄丰县五马桥,经多次重修,至清代时为石墩木梁桥,是云南梁式桥中的一座代表桥梁。它曾是检查私盐的关卡,在云南古代盐运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⑥建水的双龙桥是拱式桥,于清乾隆年间始建,清道光年间扩建。 双龙桥桥长148米,桥面高9米,有17个桥孔。 这就说明了双龙桥是云南古桥梁中规模最大的多孔联拱桥。从远处望去,17个桥孔一字排开,孔孔相连,雄伟壮丽,如长虹卧波,倒映在水天一色之中。桥上建有三座飞檐式阁楼,阁楼楼中有楼,檐外有檐,雕琢精美。2003年,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中国古桥——拱桥》特种邮票一套四枚,其中一枚是建水双龙桥,另外三枚是北京卢沟桥、 苏州枫桥和河南小商桥,这充分体现了双龙桥在我国古桥中的重要地位。
⑦霁虹桥是云南古桥中吊式桥的典型代表,位于大理永平县和保山市隆阳区之间的澜沧江上。霁虹桥于东汉永平年间始建,初为藤篾桥。明成化十一年霁虹桥被改建为铁索吊桥,比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的四川泸定桥早建成二百多年。该桥全长113米,桥宽3.7米,由18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悬崖上,其中16根为承重底索,2根为扶手索。桥的西岸是悬崖,东岸是险峰,下面是滔滔江水,十分险峻。桥西岸崖壁上刻有“西南第一桥”“要塞天成”“沧 水飞虹”等30余幅历代名人题刻。这座桥也是云南古桥中历代诗人赋诗最多的一座。可惜,霁虹桥于1986年毁于特大洪水。
⑧ 云南大地上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溜索和被称为“原始斜拉桥”的藤桥。这些桥因地制宜,不拘一格。
⑨ 桥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古桥一般有社会历史与经济文化价值、结构传力与构筑技术价值以及观赏审美价值。云南的一些桥梁具有其中一种或两种价值,而位于屏边五家寨的人字桥兼有三种价值。人字桥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曾与河北赵州桥一起列入《世界名桥史》。
⑩ 云南大地上的古桥,或雄伟壮阔,或小巧玲珑,或精雕细琢,或古朴随意。它们渗透了建造者的智慧,既是极有价值的交通遗产,也是极有价值的文化遗产。
(节选自《云南古桥前世今生》,有删改)
6、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千百年来,云南人发挥聪明才智,在大江大河上造桥,在穿越悬崖绝壁的激流上建桥,书写了云南古代交通的辉煌。
B.在《徐霞客游记》中,寻甸的七星桥、安宁的永安桥、宾川的南薰桥等都被着力描写或赞誉过。
C.霁虹桥是云南古桥中吊式桥的典型代表,位于大理永平县和保山市隆阳区之间的金沙江上,经多次重修,至清代时为石墩木梁桥。
D.云南大地上的古桥,或雄伟壮阔,或小巧玲珑,或精雕细琢,或古朴随意。
7、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双龙桥17个桥孔一字排开,孔孔相连,雄伟壮丽,如长虹卧波,倒映在水天一色之中。
B.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三个具体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双龙桥是拱式桥,于清道光年间始建,17个桥孔孔孔相连,是云南古桥中历代诗人赋诗最多的一座桥。
C.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三个具体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双龙桥是云南古桥梁中规模最大的多孔联拱桥。
D.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双龙桥桥上建有三座飞檐式阁楼,阁楼楼中有楼,檐外有檐,雕琢精美。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南古桥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类型多样,具有较高的价值。云南大地上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溜索和被称为“原始斜拉桥”的藤桥。
B.早在隋末唐初,金沙江上建成的塔城铁桥,连通了云南与西藏之间的茶马古道,现仅存遗址。明成化十一年霁虹桥被改建为铁索吊桥,比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的四川泸 定桥早建成二百多年。
C.第⑨段中加点词“之一”“一般”,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中国古桥——拱桥》特种邮票。作者行文时按照古桥修建的时间先后逐一进行说明,条理很清晰。第⑤段具有总领下文的作用。

阅读《桃花源记》 一文,回答9-11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B.具答之 具:详细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D.未果,寻病终 寻:寻找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忽逢桃花林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芳草鲜美”,“鲜美”二字,描摹生动,“美”重点写青草色。进入桃花源后,作者写 得也是韵味十足,富有波澜。先写桃花源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劳作、服饰与外人不一样。接着写田园风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语言极简洁,却字字真醇。
B.桃花源中人见到渔人这个不速之客,先是“大惊”,随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听完渔人的述说,“皆叹惋”;最后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C.“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含渔夫自“缘溪行”直到“处处志之”,由入而出的所经历的和见到的种种。此处若再一一写出,就会导致文章前后内容重复,拖沓冗长。
D.文章既具有奇幻神奇的浪漫色彩,又具有真实感人的写实力量。这二者在文中相得益彰,交融得天衣无缝。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2分)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12、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7分)
(1) ,星河欲转千帆舞。 (李清照《渔家傲》)
(2)散入珠帘湿罗幕,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4) ,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5)晓镜但愁云髯改, 。 (李商隐《无题》)
(6)王维的《使至塞上》中“ , 。”两句,以传神的 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3-15题。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刘璋时入蜀,为梓潼令。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不强逼也。 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转在广都,所居有绩。迁司盐校尉,利入甚多,有裨国用。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等,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盐府如故。时南方诸郡不宾",诸葛亮将自征之,连谏以 为“此不毛之地,疫疠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亮虑诸将才不及已,意欲必往,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会连卒。子山嗣,官至江阳太守。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注】①领:地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②宾:顺服,归顺。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不宜以一国之望 (2)会连卒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
15、诸葛亮为什么要亲自征讨南方诸郡 之后,南征行动为什么“停留者久之” 请结合原 文简要分析。(3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外婆的世界》 一文,回答16-19题。
外婆的世界 李娟
①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我妈整天忙得团团转,能专心照顾外婆的,只有我。我在阿勒泰,外婆便跟着我在阿勒泰。在陌生的城市里,外婆很孤独,她对我很依赖。
②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后我一进小区,远远地就能看见外婆正在阳台上等我回家。 只见外婆弯腰趴在阳台上,目不转睛又小心翼翼地盯着小区大门方向, 一看到我就笑得合不拢嘴了
③每到周六和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外婆的世界是奇异的世界,和我出来闲逛时,她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她喜欢东张西望,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好奇。
④在水族馆橱窗前,她举起拐棍指指点点: “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在面对新鲜事物时,外婆就是这样惊奇和童真。水族馆工作人员非常担心:“老奶奶,可别砸坏了。” 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她喜笑颜开:“长得极好!我今天晚上还要来…… ” 进入超市,她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只要是不加班,每到周六和周日,我就是这样,带外婆出去闲逛。
⑤大部分时间里,外婆总是糊里糊涂的。她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自言自语说要回四川,要回家。她总是自己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她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 外婆只知道火车是她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
⑥ 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上系了根布条,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有。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再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外婆的世界是难以想象的世界,她总是糊里糊涂的,也记不住回家的路。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根布条,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⑦ 看着门上的布条,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 ?”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布条解开,没收了她的钥匙。转天早晨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很着急,在门内绝望地大哭,喊着要回四川。我站在门口,想了想,还是就这样把她反锁在了家里。我抹着眼泪下楼,心想,有一天一定要带外婆回到她熟悉的地方。
⑧ 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外婆去车站。从车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家里,我看到门上又被外婆系了一根布条,终于痛哭出声……
⑨ 外婆在陌生的城市,没有朋友,没有熟悉的生活环境,她是孤独的,她想回到家乡那里有她思念的食物,有她思念的旧人。我体会着外婆的世界,外婆的世界是孤独的世界。现在,外婆终于可以回到四川,回到她熟悉的地方,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凝神看着系在门上的这根布条,我深深理解,这是外婆在诉说她对我的爱和陪伴,还有她对我的牵挂与不舍。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6、文章②~⑧段写了“我”与外婆的哪几件事? 请简要概括。(3分)
(1 )

(2)

(3 ) “我”解开外婆系在门上做标记的布条,没收了她的钥匙

(4)

(5 ) “我”送外婆去车站, 再回到家里,看到外婆系在门上的布条,痛哭出声。

17、请结合语境,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只见外婆弯腰趴在阳台上,目不转睛又小心翼翼地盯着小区大门方向, 一看到我就笑得合不拢嘴了。
18、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外婆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外婆在“我”家生活期间和离开时都在门上系了布条,目的有什么不同? (4分)
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4 分 )
A.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我”在阿勒泰,外婆便跟着“我”在阿勒泰。“我” 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
B. 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是对外婆的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在面对新鲜事物时的惊奇和童真。
C. 外婆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自言自语说要回四川,要回家。外婆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外婆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
D.第⑥段中“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这句话,运用排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家小区房子的特点,表现了外婆搬 家以后的喜悦心情。
E.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以“人行道边的花”为线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甜美温馨城市生活的怀恋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外婆深深的爱。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 一 )综合性学习(5分)
某班将开展以“浸润 · 中华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为活动搜集了以下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回答20-21题。
【材料一】书房是中华文化的 一个符号,是中国人阅读的重要空间。什么因素推动了书房文化的发展呢? 唐代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图书数量,提高了图书质量,促进了书房的普及。明代造纸和印刷工艺的改进,使书籍进入千家万户,丰富了书房的藏书内容。
【材料二】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种类繁多、各富特色。跨界融合成为了戏曲不断出新的有效手段之一。把传统戏曲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多样化的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带来了全新 的观感体验,也激发了更多群体的情感共鸣。比如,“戏曲 电影”“戏曲 歌曲”“戏曲 动画” 等形式丰富了戏曲的艺术表达,呼应时代审美,让戏曲触达更多人群。戏曲在一次次充满新 意的尝试中,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
【材料三】古籍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献,是中华文明的伟大结晶。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迈出“数字新步伐”很重要。一方面,数字技术让脆弱的不可再生文物永驻“云端”;另一方面,技术赋能更将为后续研究与实践提供长久助力。借助数字化手段,古籍“抢救性保护”才更高效。
【材料四】北京冬奥会筹办从一开始就打上了鲜明的中国印记,体现着独特的中国气派。 开幕式倒计时表演存中国传统历法的时光轮转中开篇,从第一秒钟起就有中国文化的底蕴; 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 …… “中国风”贯穿始终,“中国味”融 入细节,“中国情”感动人心,既让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现代表达,更用中国元素刷新了奥 林匹克的审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元素融合,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向全世界展现着 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20、什么因素推动了书房文化的发展 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 2 分 )
21、请根据材料二至材料四的内容,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焕发生机的方式有哪些。 ( 3 分 )


(二)名著阅读(8分)
22、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4分)

作品

人物

文段或评述

《骆驼祥子》

(1)

老舍把祥子这样一个“小人物”写活了。小说还描写了祥子周围的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又有点儿变态的 (1)、 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离死亡只差一步的老马和小马祖孙俩,还有抢车的大兵、不给仆人饭吃的杨太太、诈骗祥子的孙侦探等,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2)》

周恩来

他在战后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成了同时在中国成立的这个组织的创建人。他在巴黎学习了两年,到英国去了几个月,又回到法国,接着又到德国学习了一年。

《 水浒传 》

(3)

说时迟,那时快,(3)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 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他一飞脚 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

《 西游记 》

(4)

那厮原来是牛魔王的妻,红孩儿的母,名唤罗刹女又 唤 ( 4 ) 。

23、下面两个文段节选自《儒林外史》,请阅读后回答问题。(4分)
【文段一】话说 A 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馀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 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
【文段二】次日, B 少不得拜拜乡邻。魏好古又约了一班同案的朋友,彼此来往。 因是乡试年,做了几个文会。
(1)文段 一 中, A 指的是哪位人物? 文段二中, B 指的是哪位人物 ?(2分)
(2)请结合原著中的相关内容,简述上面两个文段中A 和 B 两人之间的关系。(2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4、作文。(50分)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起舞,是一种向上的姿态,是追求、是奋进、是拼搏……只有起舞,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请以“起舞的日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D 2B 3D 4B 5A 6C 7C 8D 9D 10A 11A
12、(1)天接云涛连晓雾 (2)狐裘不暖锦衾薄 (3)谈笑有鸿儒 (4)万里赴戎机 (5)夜吟应觉月光寒 (6)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13、(1)应当 (2)适逢
14、等到成都平定后,(先主)任命王连做什邡县令。
15、第一问:①南方诸郡不服。②认为其他将领的才能不如自己。
第二问:诸葛亮接受王连劝谏。
16、(1)外婆每天弯腰趴在阳台上等“我”回家;(2)“我”带她出去闲逛;(4)“我”上班时将她反锁在家里
17、示例: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的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期盼“我”回家时的动作和神态 ,表现了外婆在陌生城市的孤独和对我的依赖。
18、第一问(示例):奇异的世界,她和我出来闲逛时,喜欢东张西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难以想象的世界,她总是糊里糊涂,也记不住回家的路;孤独的世界,她在陌生的城市,没有朋友,没有熟悉的生活环境,是孤独的,她想回到家乡,那里有她思念的食物,有她思念的旧人。
第二问(示例):在“我”家生活期间,外婆是为了通过布条找到“我”的家。离开时,是为了诉说她对“我”的爱和陪伴,以及她对“我”的牵挂与不舍。
19、 D E
20、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造纸和印刷工艺的改进。
21、跨界融合(与其他艺术形式融合); 与数字化(科技)手段结合;与现代文化元素融合。
22、(1)虎妞 (2)红星照耀中国 (3)武松 (4)铁扇公主
23、 (1)A.周进 B.范进
(2)示例:周进担任广东学道在主考院试时,遇范进考秀才,周进以第一名的成绩将范进录取,因此周进对范进有知遇之恩,二人是师生关系。

24、参考例文

起舞的日子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八月至,天转寒,金桂开,香溢满。

那一段日子的住院治疗使我变得无比清瘦,精神和气力都消散了大半。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乡下老宅,来到属于我的“秘境”。

几十年前,祖父在这片土地。上栽满了桂花树苗。几十年后,当年的小树苗都长成了参天大树。每次我来到这里,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无比舒心。我拖着病体徜徉在这片林子,林子里弥漫着浓浓了桂花的芳香,不知不觉已经花香满衣了。心情也逐渐转好,慢慢地,我忘记了病魔带给我的痛苦。三个月以来,我第一次流露出开心的微笑。

桂香满溢,未来可期。可是,天公总是那么不尽人意。一场秋雨突然降临,雨滴打下了刚刚开放的花朵。雨纷纷,花亦纷纷。不一会,地上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残花败叶。看着这片衰败的景象,我的心中百感交集,泪不觉落下。我捧起一把残花,花瓣变得无精打采,颜色已由金黄变为黑黄,毫无活力。雨渐渐停了,树上的花朵大多凋零,仅存的几朵小花也是那么毫无生机。我不觉抱紧了羸弱的自己,仿佛我也是那坠落的花瓣。秋雨好似病魔,无情地摧残着我的身体,使我变得颓废而落魄,更打击着我的雄心壮志。

许久,阳光渐渐浮现在远处的天边,照在这层残花落叶之上。瞬间遍地金黄,耀眼夺目,唯美之极,让我豁然开朗。人生不也是如此吗?病魔可以摧残我的身体,但我可以用百倍的毅力去战胜它。只要我坚持、努力、不放弃,光明就会在眼前,美好的幸福生活也必将如约而至。

那段日子以来笼罩在我心头的阴霾渐渐消散。我和那个瞬间高大起来的我握手,我和可恶的病魔言和。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生活以痛吻我,我报之以笑。突然间,我明白了:“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