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测试一语文试题
一、(16分)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小题。
读书的方法bù jì qí shù,不必刻意循规蹈矩。东晋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今人提倡读书要“咬文嚼字”;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近乎炽热的情感。书籍是上天的kuì zèng,能让人们fú zào的心沉淀下来。人生几十年光阴,若能chí chěng古今,经天纬地,这至少有一半以上要归功于阅读。
1. 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jù hào jiáo zhì
B. jǔ hào jiáo chì
C. jù hǎo jué zhì
D. jǔ hǎo jué chì
2. 文中拼音处所填写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计其数 馈赠 浮躁 驰骋
B. 不记其数 馈赠 浮躁 弛聘
C. 不计其数 匮赠 浮燥 驰骋
D. 不记其数 匮赠 浮燥 弛骋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类面对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目前当务之急是采取节能减排措施。
B. 很多人喜欢将一些不刊之论发布到自媒体上,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C. 鲁迅先生是五四时期的先锋人物,其文章振聋发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 “此爱跨山海”的援藏教师陈洪顺,为教育事业悲天悯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赞许。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返回舱4月16日成功着陆,意味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B. 劳动课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C. 低温尽管会使海面结冰,而且会影响船舶主机的正常运行。
D. 为了避免大山里的女孩不能上学读书,张桂梅创建了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5. 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中华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赓续绵延,代代流传。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蕴含着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重阳节,赏菊花、登高处,寄寓着感恩敬老的传统美德;中秋节,________________;元宵节,________________。
二、(36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6.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怒而飞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B. 志怪者也 志:记载
C.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极:尽兴
D.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盘旋飞翔
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去以六月息者也 以其境过清
B.其正色邪 其如土石何
C.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万钟于我何加焉
D. 鹏之徙于南冥也 两狼之并驱如故
8.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选自《庄子·逍遥游》。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 选文前三句话以对比的形式联结成一个整体,结构严密,读起来音律流畅。
C. 全文旨在阐发作者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富含哲理。
D. 作者以雄奇想象,塑造了鲲鹏的硕大无比、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宏大形象。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事扶风①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②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融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节选自《后汉书•张曹郑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扶风:地名。②升堂进者:即“升堂入室”者,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升堂喻刚入门,入室喻达较高境界。升堂入室喻学问由浅入深,达到很高程度。
9.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玄 日 夜 寻 诵 未 尝 怠 倦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11. 结合选文中郑玄的求学经历,谈一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青帘:指酒旗。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题“寒”字奠定了全文凄冷的基调。全诗脉络分明,自然呼应,风格素朴。
B. 首联交代时节特征,点明春阴的季节特点,并用叠字抒写感受。
C. 颈联从不同角度描写春寒,写风、写雨,把春寒真切地刻画下来了。
D. 诗歌运用白描手法直接写出了自己内心如何凄寒,可谓平淡之中见真情。
13.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的妙处。
14.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风、雅、颂。
B.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
C. 古人十分注重敬谦之别,如“赐教”“高见”是敬辞;“拙见”“承让”是谦辞。
D. 符节,古代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15. 根据原文默写。
(1)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2)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4)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6)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及空有才华却遭逢不幸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表达诗人不怕困难,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豪迈气概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7分)
16. 阅读名著,按要求回答问题。
(1)比较阅读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请根据要求,完成表格。
人物 | 宋江 | 杜少卿 |
出处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性格相同点 | ① | |
性格不同点 | ② | ③ |
(2)《孤勇者》这首歌火遍大江南北,“孤勇者”就是那些身居困境,依然心怀梦想,不屈从于命运、敢于抗争的奋斗者。请从下列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位你最欣赏的“孤勇者”,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的认识。
①周恩来 ②保尔 ③尼摩
我选________,我认为:________
四、(31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中国古建筑的神来之笔——飞檐
①当我们漫步古建筑群,总是会被古建筑顶部屋角上,那灵动轻盈、宛如大鹏展翅的飞檐所吸引,昂首望角兴叹。心中也不禁会生出诸多感慨,这些飞檐究竟有什么来历,又有什么故事呢?
②古代建筑多用木头,木头有个缺点就是容易腐烂。那如何与腐烂作斗争呢?我们的祖先想出在周围柱子的外侧,包以较厚的墙壁,除了阻挡风雨寒流与太阳热度不侵入室内以外,还可使梁柱不因风压发生偏斜而影响整个房屋的安全。然而,黏土筑成的墙坯外面虽涂刷石灰,仍经不起长期风雨的剥蚀,于是将屋檐向外挺出,更好地保护周围的墙壁。可是,房屋的规模越来越大,它的墙身因之加高,屋檐也挑出更长。太长的屋檐虽然保护了墙身,但也妨碍了室内的光线。
③另外,为了便于屋面排除雨水,就得把屋顶做成很陡的坡形。可是陡屋顶会使急泻下来的雨水溅得很高,这对墙脚、柱基都是不利的。那怎样才是比较理想的设计呢?人们这样设想:最理想的屋面是,上部坡度大,下部较平坦,而中部略呈凹陷形状。这种悬挑出来向上反曲的屋面,不但采光好,也便于泄水缓冲,保护房脚。如果采取四面泄水的方式,它的四角自然而然为反翘形式,结果就产生了飞檐。
④飞檐是中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若飞举之势,通过檐部上的这种特殊处理和创造,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所以也常被称为飞檐翘角。飞檐是我国古代建筑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不论是在宫殿,庙宇,还是普通亭台楼阁,都会出现它的身影,其设计构图非常巧妙。远看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仿佛地面有股气在托举着屋檐,使建筑有一种灵动感,让人赏心悦目。
⑤飞檐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表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建筑中,飞檐是用来显示财富的,屋檐翘起越高,就代表屋主越富有。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其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⑥古代建筑设计师起初为了让檐角最前端的瓦片能够有效承重,并用瓦钉排列固定。时间一长,瓦钉的钉帽便被美化成了脊兽形象。故宫太和殿飞檐上的10个脊兽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在飞檐最高处的边缘一般都安放有“仙人骑凤”的雕塑形象。普陀沈家门的接待禅寺、桃花岛的圣岩寺,主殿的角脊翘角往往是“仙人骑凤”形象在前,后面依次为狻猊、斗牛、獬豸、凤、狎鱼等5种脊兽。偏殿的翘角上往往仅有“仙人骑凤”形象以及3只脊兽,一般为狮子、天马、海马。
⑦北方多雪,冬季低温而漫长,鹅毛大雪洋洋洒洒,却非二三日能消失。故而北方的飞檐较为平直,但翘起的部位会显得突出,在雪天之中,不会对瓦片造成伤害。南方多雨,然而连绵的雨水却也恼人。故南方的飞檐翼角多呈现高挑的状态,高翘的飞檐,抛物线原理的应用,可以将雨水最远距离地排泄抛走,以减少雨水对建筑的损害。
⑧一角飞檐,一方天空,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飞檐以其别有一番风味的优雅姿态,自成一幅画卷。晨钟暮鼓,岁月悠悠。经风吹日晒数百年的飞檐神兽,一直牢牢地屹立在殿脊上,给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17. 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古代建筑多用木材,木材经不起长期风雨的剥蚀易腐烂,是飞檐产生的原因之一。
B. 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我国古代建筑飞檐设计构图之巧妙。
C. 古人在柱子外侧包以较厚的墙壁,可以完全阻挡风雨寒流与太阳热度不侵入室内。
D. 南方飞檐高挑,北方飞檐平直,这主要是与南北方气候差异有关。
18. 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飞檐。
B. 脊兽是由为了让檐角最前端的瓦片能够有效承重的瓦钉美化而来的。
C. 第⑥段中的加点词语“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D. 不同的飞檐形式艺术效果不同,飞檐还可以显示财富,翘起越高就代表屋主越富有。
19. 从说明方法角度,简要分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故宫太和殿飞檐上的10个脊兽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二)(共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_______
耿翔
①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是这些贴得红堂堂的窗花告诉我,在被雪埋得很深很死的山坡上,还有人家。或许是命里有缘,每次到陕北,都能遇上一些让我动心的剪纸人,并且在回城后很长的时间里,都一心想着她们的面容。就是这次踏雪北上,在除了雪的白色几乎无别的色泽可寻的时候,也会有些特别的颜色。比如那些生动极了的窗花,会突然从一个极不显眼的地方,闪入眼帘,亮在村道上。
②说句真话,最初让我倾倒,并把窗花看得神物似的,是好奇地抓住一位剪纸老人的双手的那一次。现在坐下来,坐在这一目了然的雪塬上,用没有尘土的心想一想,我迎着风的脊背,也会冒出一层很热的汗来。那时,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一剪一剪,随着一阵嚓嚓的剪刀之声,红粉似的纸屑,落了一怀。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在陕北,能让心一次次收缩的东西太多了。
细数一下,有一路冲刷出来的壶口瀑布,有震动整面山坡的安塞腰鼓,有躺在沙漠中的红石峡,有悬在黄河上的白云山,还有绥德的狮子,清涧的石板,以及从每一道沟里,甚或每一块庄稼地里,都会随时响起来的信天游。而唯一让我的心收缩得发疼的,是她为我剪一幅窗花的全过程。守在她安详的神态里,我最初的浮躁,也像多余的纸片,被一剪一剪地铰去了,剩下的,正如在她手上成形的窗花,完全是一种艺术化了的东西。我不想说破,她剪给我的那一对窗花叫什么,但我要说,那里面一定藏着一个很美的传说。那是在陕北的山坡上,比荞麦和苜蓿花还开得热烈的传说呵。那传说中的主角,正盘腿坐在一方土炕上,内心热烈如火,亦平淡如水地为我铰着她的故事……
③看着窗花,我突然想起,陕北人在如此严实的窑洞里,为什么要安这么大的窗子这么大的门?在这么大的门窗上,为什么要贴这么多的窗花?应该这样说,他们守望的几孔窑洞,仅仅是家园的一部分,而更广大的,还有他们一生躬耕着的土地。他们住在窑洞里,土地上一年的收成,不能把他们送入梦乡。只有这些贴在窗户上、囊括各种风物的窗花,才会让他们觉出,日子在这片贫瘠之乡,还过得很瓷实。因此,再不讲究的人家,也不会忘记在贴得拥挤的窗棂上,再添些新窗花上去。
④我不是地道的陕北人,无法说透这些剪纸艺术的真正奥妙。但我深刻地记得,许多剪纸艺人只要一握起剪刀,就进入一种半癫状态。有的剪到入神时,一两天不吃不喝。有的边剪边唱,嘴里尽是些无字句的歌。看着她们,你一定会想,真正的艺术在哪里?真正的大师又是谁?对于这群以食为天之民,剪刀的分量会比镰刀重么?剪纸仿佛成了陕北人的精神食粮。
⑤在陕北,这些出现在剪刀下,一看就勾魂的俗物,能让人一眼望出一条吐纳百川的文化之河。由此,我在对这些窗花惊叹之余,最为看重的,就是创造这种艺术的工具:一把普通的剪子。在这些婆姨们手上,一把剪子,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它能真实或者夸张地铰出存在于陕北的所有物象。谁会相信,这些很抽象的窗花是出自一群文化水平极低的陕北女人之手呢?
⑥当我冒着一天的雪花,要敲开一户人家的窑门时,我想,在紧挨着窗户的炕头上,应该坐着一位铰窗花的老人。她那不停的剪子声,应该是在雪的覆盖下,唯一剩下来的一种超越感觉的响动,我也应该在开口说话之前,先去摸一摸这双虽被剪子磨僵,却能铰活陕北的手。有时,我更愿意这样说: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上苍在造人的同时,很认真地创造了它。
⑦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啊。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百家》,有删减)
20. 作者说“无法说透这些剪纸艺术的真正奥妙”,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剪纸中蕴含了哪些“奥妙”。
21. 品味语言,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①段中加点词语。
比如那些生动极了的窗花,会突然从一个极不显眼的地方,闪入眼帘,亮在村道上。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的画线句。
那时,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
22.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啊”的理解。
23. 请你为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结合内容简要阐述理由。
五、(60分)
24. 按要求作文。
请以“有路,就不会遥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