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番禺初二期末试卷语文(广州初二期末语文试卷2024)

广州番禺初二期末试卷语文(广州初二期末语文试卷2024)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8-21 05:45:22

2017~2018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初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xǐng) 然(qiǎo) 钢(zhà) 挑拨离(jiàn)

B. 撺(duo) 热(chì) 巢(kē) 咄逼人(duō)

C. 然(mò) 默(qiān) 辈(háng) 而不舍(qiè)

D. 然(chàng) 裂(jūn) 卑(lüè) 然而止(jiá)

2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脑畔 演绎 穿流不息 不毛之地 B. 褶皱 狼籍 和颜悦色 殚精竭虑

C. 眼眶 霹雳 浑为一谈 名副其实 D. 斡旋 狡辩 轻歌曼舞 切切察察

3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人们对随地吐痰,乱扔果皮一类小事,总是不以为然,这是很不应该的。

B. 绿菌场上,足球小将精神矍铄,斗志昂扬,精湛的球技倾倒了数万球迷。

C. 只要我们矢志笃行,中哈关系必将插上梦想的翅膀,飞向更美好的未来!

D. 《西游记》这部古典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4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B. "五四火炬"激励青年,紧紧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 无数的历史经验证明,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D. 小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远远不是凭借教师的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5、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

A. 接受师长邀请:感谢您的美意,定去舍下候教!

B. 称赞对方作品:拜读您的大作,鄙人获益匪浅!

C. 祝贺开张大吉:祝贵公司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D. 初见单位同事:这是我的手机号码,请您惠存!

6 6、从下表中筛选有关信息,在后面的空格内填写两个与加点短语结构相近的短语。

某学校初二年级学生暑期每日学习、生活情况调查表

从调查中看出,该校初二年级学生暑期普遍存在着学习负担过重、 、 三种问题。

7 7、古诗文默写

(1) 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

A.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B.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C.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D.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女有归,男有分。

E.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F.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黄鹤一去不复返, 。(崔颢《黄鹤楼》)

2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兼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 。(《蒹葭》)

4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5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虽有嘉肴》)

6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二章》)

(3)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1 杜甫虽身处漏雨茅屋,心忧天下寒士,发出了" , "的呼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在《雁门太守行》中,以抒写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诗人维护政权的坚定政治立场的诗句是" , "。

8、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粗的词。

(1) 将军亚夫持揖曰(《周亚夫军细柳》)

(2) 其两膝相者(《核舟记》)

(3)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与朱元思书》)

(4) 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二、阅读与鉴赏(共34分)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之不能尽其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

B. 安求能千里也/真无马邪

C. 才美不外/下小潭,水尤清冽

D. 不为外人道也/食不饱,力不

(2) 把"一食或尽粟一石"翻译成现代汉语。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

B. 作者认为,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 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D. 本文篇幅虽短,却句式工整,言简意赅,且沿用"伯乐相马"故事,阐述伯乐与马的关系。

10、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节选自《愚公移山》)

(1) 把"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翻译成现代汉语。

(2) 愚公在移山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用原文逐条回答。

1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 诗中"别"、"蓬"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 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赏析。

12 1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龙舟竞渡闹端午

——广州非遗之扒龙舟

①广州人生于珠水边,长于云山岸。在珠江上腾跃的龙舟是广州的象征,对于很多上一代的广州人来说,"水"是浸在骨子里的,江水滋润了人们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广州的民俗文化处处具有江河水乡的特点。

②明清时候,关于广东官方和民间的端午节赛龙舟活动就已经有了很详细的记录。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一书中,就曾描述过珠三角每年端午节期间的赛龙夺锦以及赛后的喜庆场面。除了在特殊年代外,广州基本上每年都坚持举办龙舟活动,只是在活动时间和地点上稍有变动而已。

③多年的历史沉淀让龙舟成为了一种传统的文化符号,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都非常重视龙舟活动。到了1994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把端午节定为龙舟节,每年的端午节,在广州天河、荔湾、海珠、番禺、增城等地都有可能看到热闹非凡的扒龙舟仪式。2011年,扒龙舟更是被收入了广州市的非遗目录里,成为受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④龙舟竞渡仪式多,广州扒龙舟有趁景、斗标两种形式。趁景是端午期间,各方龙船前来应景,但只是表演扒龙舟的技巧,比赛不排名次,从五月初一开始,至五月二十日止,每天一景, 轮流在各乡举行;斗标即"斗龙舟",也就是龙舟竞波,在趁景热身之后举行,由于比赛规程复

杂,多数地方采取集中一处进行比赛决胜负的方法。不管是趁景还是斗标,下面的几种仪式都是少不了的。

⑤起龙:亦称祭龙。每逢临近龙舟节,各会社便会在黄道吉日的早晨,敲锣打鼓地到供奉龙舟和龙舟尾的各宗祠、庙宇中拜祭。村民们拈香酬神,烧衣纸等。而参加扒龙舟的青壮年们,则要去到埋有龙舟的河里,先洗个龙舟水澡,然后齐心协力地将埋于河床中的龙舟搬上岸,恭恭敬敬地将龙舟用柚子叶浸泡的清水洗干净,再用船灰执漏、上油,并从宗祠中"请出"供奉的龙舟头和龙舟尾,重新上彩、点睛,然后在船头插上龙头,于船尾装上龙尾和青绿的树叶,贴上金花等吉祥物,请画师在龙舟的船身上绘画龙鳞等,这叫"起龙"。

⑥下海:也叫游龙。龙舟重新上油、维修好后,就挑选一个吉日、吉时,召集村中、族中的划艇力士们,先到宗祠祀神,然后去河边拜祭一番后,将龙舟放下水。参加扒龙舟的健儿们擂起狮鼓,敲响铜锣,岸上的村民燃放鞭炮给大家鼓劲。所有健儿们齐声呐喊,合力起浆,划出河面,沿途边划边放鞭炮。这次下海游龙,只是一次练习,往往是沿着村庄的河流兜上几圈,然后回到下海的地方,将龙舟抬上岸,在阴凉处撑起或悬挂起来,待端午节赛龙舟时再用。这种形式也称之为"试舟"。

⑦赛龙夺锦:赛龙舟活动多在五月初五端午节那天早上。每年到端午节早晨,各地的赛手们及村中父老们,便到祠堂或社稷那里拜神,祈求在比赛中有好成绩,夺标耀祖。拜神后,饱餐一顿,赛手健儿们抬起龙舟放到河中,摇旗呐喊划到比赛起点。到达起步点后便烧衣放炮,然后参加比赛。

(有删改)

链接一:

赛龙舟发源于中国,在东亚、东南亚地区是盛行的民间活动。龙舟是船上画着龙的形状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赛龙舟最早兴起于汉代。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我国传统的悠久历史文化继承性和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摘自《360百科•龙舟)

链接二:

面对经济全球化、现代化的趋势,端午龙舟文化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存在土壤和社会环境。由于许多年轻人进城打工,以及在现代物质文化的冲击下,年轻人渐渐对民族传统文化失去兴趣, 传统龙舟活动越来越难组织起来,端午龙舟渐渐地变得如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只留在了老人们的记忆里。此外,学校缺少对非物质文化的宣传教育,也是龙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慢慢淡化的原因之一。

环境污染、城市改造使得龙舟活动受制。龙舟文化与水源密不可分,近年来的江河污染、河道退化淤塞也在威胁龙舟文化的发展。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河涌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和垃圾的堵塞,根本就没人敢在这样的河道上扒龙船,有些河涌甚至连涌底也早已淹没在污水中。

(节选自《广州端午龙舟文化发展的思考和建议》,有刪改)

(1) 下列的说法,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

A. 一直以来,广州都非常重视对"扒龙舟"的保护,坚持每年都组织扒龙舟活动。

B. 广州扒龙舟在趁景、斗标中,都要按传统举行起龙、下海、赛龙夺锦三种仪式。

C. 趁景主要是表演扒龙舟的技巧,因此,参加者均对比赛的排名并不是十分在意。

D. 根据著名学者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记载,中国的龙舟活动应兴起于清朝初期。

(2) 除了坚持组织龙舟竞赛外,还应从哪些方面保护龙舟文化的传承,依文段作答。

1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13

1954年10月2日

傅雷家书(节选)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1956年10月3日

亲爱的孩子,你回来了,又走了;许多新的工作,新的忙碌,新的变化等着你,你是不会感到寂寞的;我们却是静下来,慢慢地回复我们单调的生活,和才过去的欢会与忙乱对比之下,不免一片空虚——昨儿整整一天若有所失。孩子,你一天天地在进步,在发展:这两年来你对人生和艺术的理解又跨了一大步,我愈来愈爱你了,除了因为你是我们身上的血肉所化出来的而爱你以外,还因为你有如此焕发的才华而爱你;正因为我爱一切的才华,爱一切的艺术品,所以我也把你当作一般的才华(离开骨肉关系),当作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而爱你。你得千万爱护自己,爱护我们所珍视的艺术品!遇到任何一件出入重大的事,你得想到我们——连你自己在内——对艺术的爱!不是说你应当时时刻刻想到自己了不起,而是说你应当从客观的角度重视自己:你的将来对中国音乐的前途有那么重大的关系,你每走一步,无形中都对整个民族艺术的发展有影响, 所以你更应当战战兢兢,郑重其事!随时随地要准备牺牲目前的感情,为了更大的感情——对艺术对祖国的感情。你用在理解乐曲方面的理智,希望能普遍的应用到一切方面,特别是用在个人的感情方面。我的园丁工作已经做了一大半,还有一大半要你自己来做了。爸爸已经进入人生的秋季,许多地方都要逐渐落在你们年轻人的后面,能够帮你的忙将要越来越成少;一切要靠你自己努力,靠你自己警惕,自己鞭策。你说到技巧要理论与实践结合,但愿你能把这句话用在人生的实践上去;那么你这朵花一定能开得更美,更丰满,更有力,更长久!

谈了一个多月的话,好像只跟你谈了一个开场白。我跟你是永远谈不完的,正如一个人对自己的独白是终身不会完的。你跟我两人的思想和感情,不正是我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吗?清清楚楚的,我跟你的讨论与争辩,常常就是我跟自己的讨论与争辩。父子之间能有这种境界,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除了外界的原因没有能使你把假期过得像个假期以外,连我也给你一些小小的不愉快,破坏了你回家前的对家庭的期望。我心中始终对你抱着歉意。但愿你这次给我的教育(就是

说从和你相处而反映出我的缺点)能对我今后发生作用,把我自己继续改造。尽管人生那么无情,我们本人还是应当把自己尽量改好,少给人一些痛苦,多给人一些快乐。说来说去,我仍抱着"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的心愿。我相信你也是这样的。

(1) 1954年10月2日信中"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 请结合文段谈谈你对1956年10月3日信中"我的园丁工作已经做了一大半,还有一大半要你自己来做了"这句话的理解。

(3) 傅雷说:"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这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请从文段中找出能够反映这种境界的话语。

(4) 请根据文段谈一谈你对傅雷的印象。

三、写作(40分)

14 14、写作:

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全新的时代,我们拥有知识,拥有青春,拥有激情,然而有时我们又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值得我们珍惜的有许多许多……请以"珍惜所拥有的 "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要求:①言之有物,情感真挚;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