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四望梅川河公众号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书写水平(3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3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14分)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出的“云贵高原”专辑,让美丽的云贵高原从地图中水落石出。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带领读者走进云贵高原,感受喀斯特地貌的独特,让人chénzuì ① 于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
俯瞰云贵高原,群山蜿蜒起伏、绵亘不绝。在群山之间,一座座高架桥如同纽带一般,将山与山连接得更加紧密。要知道,在喀斯特地貌上建桥绝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站在大桥上tiào ② 望,你会发现云贵高原恍若一幅色彩明丽的油画,高山的翠绿之下,是土地的深褐。在高山与土地之中,还有着颗颗闪耀的“宝石”——云贵高原的河与湖。这些“宝石”澄澈剔透,似乎不掺杂任何杂质,是高原上璀璨的点缀。
云贵高原的山与水相得益zhāng ③ ,天与地相映成画,它们是云贵高原美丽的底色。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4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水落石出 B.轻而易举 C.恍若 D.掺杂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6分)
①溪云初起日沉阁, 。 许浑《咸阳城东楼》
②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③欲渡黄河冰塞川, 。 李白《行路难(其一)》
④人有悲欢离合, ,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⑤《岳阳楼记》中写古仁人的情感不受环境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的句子是: , 。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古时候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因此后人就用“桑梓”来指代家乡。
B.《醉翁亭记》作者是欧阳修,字希文,谥号文正,他是唐代文学家。
C.余光中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我们学过他写的诗歌《乡愁》。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三、阅读能力(共13道小题,37分)
(一)整本书阅读(4分)
6、下列对艾青诗歌创作历程的梳理中,阶段特点与代表作不匹配的一项是( )(2分)
A.20世纪30年代初期——深刻认识社会现实——《芦笛》、《透明的夜》
B.20世纪30年代中期——深切感受战争苦难——《我爱这土地》、《镜子》
C.20世纪40年代——歌颂根据地新生活——《黎明的通知》、《礁石》
D.20世纪70年代——反观人生书写哲思——《光的赞歌》、《鱼化石》
7、《水浒传》写了鲁智深的三次“大闹”,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人物形象。请概括情节内容,评价人物形象,完成下列表格。(2分)
回目名 | 情节 | 人物评价 |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 ① | “闹”中可以见鲁智深任性胡闹的一面 |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 鲁智深路过桃花村, 假扮新娘, 打了来逼亲的小霸王周通。 | ② |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鲁智深一直暗中保护被发配沧州的林冲, 在野猪林救下了他。 | “闹”中可见鲁智深对待朋友的情义之深 |
(二)现代文阅读(19分)
两块钱① 肖复兴
初二刚开学不久,每个星期天的下午,都能在体育场上发现大河跑步的身影。每次只要一想到能来体育场跑步,爸爸妈妈对他的数落便随风而去,他心里畅快多了。
九月初的一天,大河和几个同学比赛时,第一次遇见了叶教练。起初,叶教练要求和大河比800米,大河当然不会就这样退缩。后来,大河赢得了这场比赛,叶教练临走前对大河说:“我姓叶,是少体校的田径教练,你如果愿意到少体校来学中长跑,就来找我。”
能够到少体校参加正规的训练,是多少爱好体育的孩子梦寐以求的。大河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也能进少体校。以前,那叫“玩”;以后,要是去了少体校,那叫“练”。一字之差,意思可是差老远了。
大河这周六下午便要到少体校找叶教练。
周六上午,大河向妈妈要钱,妈妈问他要多少,他说要两块钱。除了来回电车票的一块钱,剩下的那一块钱,他想买两个烧饼当中午饭。妈妈不高兴了,刚开学不久,两个孩子杂七杂八的费用,已经花了不少钱,这个月的开销紧张了。她一点儿都没犹豫,一口回绝说:“没有!”
大河说:“就两块钱!”妈妈说:“两块钱也没有。”大河有些急:“我是去少体校,是正事!”妈妈却说:“正事?你有什么正事?到体校不还是跑跑跳跳?不是玩是什么?”磨了半天,大河见和妈妈说不通,便不再啰嗦,跑了出去。
找爸爸去,找爸爸要那两块钱。
以前,都是找妈妈要钱,他还从来没找爸爸要过钱,更从来没有到工地找过爸爸。自己突然出现在爸爸面前,他一定会吃惊的。生平头一次伸手向他要钱,又是在工地上,在众目睽睽下,就是再不情愿,再不舍得,爸爸也不会不给自己钱的。爸爸是个要面子的人,没准儿还会多给自己一点儿呢。他为自己的周全打算感到得意。
大河知道工地的地址,不算远,走路二十分钟就能到。这半年多来,爸爸一直在这个工地干活。
一路上,大河看到好多个工地,一个紧挨着一个。大河问了好几次,才找到爸爸的工地。工地很大,四周被围栏挡住,转了快一圈,才找到大门。刚走进去,有人拦住了他,问他干什么,他说找爸爸,并说了爸爸的名字。那个工人带着他走进工地,地上堆满了钢筋、木料、水泥和一摞摞的红砖。
再往前走,前面全是脚手架,那么结实,那么高,高得快摸着云彩了。这是大河第一次这么近看到真正的脚手架,他感到非常震撼。抬头望去,眼前的脚手架是由铁丝将一根根木头捆绑连接而成的,就像巨大的恐龙骨架一般顶天立地,矗立在面前。
爸爸每天就是在这么高的脚手架上干活儿的。
大河心里有点儿紧张,如果一不留神,从这上面掉下来,还不摔成肉饼呀!大河望着脚手架,初秋的艳阳高照,明晃晃的阳光晃着他的眼睛。高处脚手架上的工人,只是一个个在木头上晃动的黑点,他知道其中有一个是爸爸。
那个工人拿着一个小喇叭,冲着脚手架高声在喊:“丁师傅!丁师傅!你孩子找你!”
大河抬着头,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使劲儿地往脚手架的最上面看。他看见一个黑点,在最高处移动,然后顺着脚手架一侧的跳板缓缓地走下来。大河目不转睛地盯着,看见这个黑点沿着弯弯曲曲的跳板走了下来,黑点越来越大,最后,黑点走下跳板的时候,大河看清了,是爸爸。
爸爸穿着一身帆布工作服,工作服上全是灰色的水泥点子。头上戴着一顶藤条帽,汗珠子从藤条帽间流了下来,汗珠子也都是灰色的。爸爸盯着大河,愣了一下问道:“你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这时候,大河不好意思张口向爸爸要钱了。他知道,爸爸兜里的每一分钱,都是每天在这么高的脚手架上辛苦干活挣来的。
爸爸又问:“有什么事情吗?”大河摇摇头说:“没事,我就是想来看看你!”爸爸有些生气:“看我?有什么好看的?快说,有什么事,没事,你能跑这里来!”看大河还在犹豫,爸爸又说:“快说吧,我还得干活儿呢!”大河嗫嚅道:“我想和你要两块钱……”爸爸有些奇怪:“要钱干什么?”大河跟他说想去少体校的事情。
“这是好事呀!你跟你妈要不就得了,还非得跑这里找我要?”不过,爸爸没有再说什么,他从内衣兜里掏出两块钱给了大河,就匆匆转身干活儿去了。
大河手里拿着沾上了泥点子的两块钱,站在那里没走,一直望着爸爸从弯弯曲曲的跳板上一点点爬上去,爬到脚手架的最高处,越来越远,又变成了一个小黑点,直到最后,看不见了。
那一刻,大河有些后悔到工地找爸爸要钱。少体校,并不是非去不可的。
田径场的环形跑道和高高的脚手架,很长一段时间,总是交错辉映在大河的眼前,刻在他的脑子里,挥之不去。
【注释】①选自《兄弟俩》,原文有删改。
8、下面是对大河要钱经历的梳理,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9、“盯着”一词在文中出现两次,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析这个词分别体现出的人物心理。(4分)
10、去少体校是大河口中的“正事”,可为什么少体校最后又变成了“并不是非去不可的”地方?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4分)
谈深度学习① 周岭
出版家王云五是这样自学英语写作的:找一篇英文的名家佳作,熟读几次以后,把它翻译成中文。一周后,再将中文翻译成英文,翻译期间绝不查阅英语原文。翻译好后再与原文比对,找出自己翻译的错误和不够精良之处。
在那个科技远不如今天发达的年代,有限的学习条件迫使人们静下心来深度学习。
时至今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巨变,人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和信息丰富的时代,恐怕很少有人能像王云五先生这样主动静下心来深度学习了。甚至有很多人认为,现今,学习已经不必如此费劲、艰辛。人们可以在网上每天听一本书、参加名人线上课、订阅名家专栏等等,有太多方式可以让自己轻松地获取知识。
可惜这只是一种错觉。如果我们真的希望在时代潮流中占据一席之地,那就应该尽早抛弃轻松学习的幻想,锤炼深度学习的能力。
一份有关学习效率的报告提到,人的学习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个层次。被动学习,如听讲、阅读、视听、演示等,这些活动对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较低。主动学习,如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等,这些活动能将被动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提升。这一研究很好地展示了不同学习层次和深度之间的对比。
以阅读为例,我们同样可以清晰地划分出不同的层次。
当前有很多听书产品,人们可以用十几分钟解读一本书。假设我们一天听一本,一年就能听300多本,这样似乎便捷新颖、轻松高效。然而这种听别人讲解浓缩知识的方式,实则是最浅层次的学习方式。
好一点的情况是读原书,但若是读完从不回顾、思考,几天之后就想不起自己读了什么。这类只满足于输入过程的学习方式,知识留存率很低。更糟的是,这种努力会让人盲目追求阅读的速度和数量,让人产生勤奋的感觉。实际上,这是低水平的勤奋,投入越多损失越大。
再进一步是能够自己阅读,并且做读书笔记或思维导图。但遗憾的是,他们的读书笔记往往只是把书中的内容梳理罗列了一番,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大纲。很多人以此为傲,似乎对全书的知识了然于胸,殊不知,自己只是在对知识进行陈述性罗列。
更深一层的是,阅读后能去实践书中的道理。哪怕只有那么一两点内容让生活发生了改变,也是很了不起的,从“知道”到“做到”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然而“自己知道或做到”是一回事,“让别人知道或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不信你可以试着将自己知道的东西向别人清晰地陈述,你会发现这并不容易。明明心里想得挺明白,讲时就开始语无伦次了。如果再让你把知道的东西写下来呢?你可能会觉得根本无从下笔。请注意,遇到这种困难并进行思考是深度学习的表现!因为你必须动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新知识,当你能够把新学的知识解释清楚时,就意味着把它纳入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达到了可以教授他人的水平。这时,你已经能够对知识进行转换性创造,这就是深度学习。
说了那么多深度学习,那我们是不是就不需要浅学习了呢?
其实,深度学习与浅学习并不冲突,浅学习也有其价值,关键是不要搞反它们的比重关系。浅层次的知识也同样具有意义,我们可以把浅学习作为了解新信息的入口,但不能把成长的需求全部寄托于此。更合理的态度是:专注于深度学习,同时对浅学习保持开放的态度。
【注释】①节选自《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有删改。
11、本文以阅读获取知识为例来阐述观点,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图补充完整。(3分)
12、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行为不属于深度学习的一项是( )(2分)
A.学习英语时,先将原文翻译成中文,再独立翻译成英文,与原文进行比对。
B.订阅名家解读历史的课程,针对课程内容,做好听讲笔记,制作思维导图。
C.独立思考并解决一道数学难题,向小组的同学清楚地解释每个步骤的要点。
D.掌握化学的实验操作步骤后,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并教会同学如何操作。
13、有同学读完文章后认为,作者希望读者拒绝网上听书一类的学习方式。这一看法并不符合作者意图,请根据文章内容,对该同学的看法予以反驳。(4分)
(三)古诗文阅读
游西山小记 〔明〕李流芳
出西直门,过高梁桥,可十余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澄湖百顷,一望渺然。西山匌匒①,与波光上下。远见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朱门碧瓦,青林翠嶂,互相缀发②。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
予信宿③金山及碧云、香山。是日,跨蹇④而归。由青龙桥纵辔堤上。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润如滴,柳娇欲狂,顾而乐之,殆不能去。
先是,约孟旋、子将⑤同游,皆不至,予慨然独行。子将挟⑥西湖为己有,眼界则高矣,顾稳踞七香⑦城中,傲予此行,何也?书寄孟阳诸兄之在西湖者,一笑。
【注释】①匌匒gédá:重叠的样子。②缀发:映衬。③信宿:连宿两夜。④蹇jiǎn:这里指劣马或跛驴。⑤孟旋、子将:人名,与后文的孟阳,均为作者友人。⑥挟:怀在心里。⑦七香:这里指都市繁华。
14、按照作者写景的内容和顺序对下面的插图进行排序,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5、在“慨然独行”中,可以读出作者的自得、遗憾、惋惜、讥讽。请在这些解读中任选两点,结合选文内容简述理由。(4分)
16、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可十余里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B.是日,跨蹇而归 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C.顾而乐之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D.傲予此行 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① 〔宋〕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②,催醉,鬼门关③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④,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⑤?戏马台南追两谢⑥,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释】①本词是作者回赠高左藏之作,写于被贬黔州期间。②霁:雨后放晴。③鬼门关:即石门关。④气岸:气度傲岸。⑤华颠:白头。⑥两谢:谢瞻和谢灵运,二人以诗赋著名,曾在戏马台赋诗。
17、下面是对本词上片中词人心态变化的梳理,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绝望-哀怨 B.愤怒-欣慰 C.孤独-恐惧 D.苦闷-惊喜
18、词人自称“老翁”,但本词中并不见词人的老态。请结合词作内容阐述。(4分)
四、综合运用(共2道小题,6分)
19、九年级(1)班举行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活动。小语创作了一首与主题有关的诗歌,根据诗歌的内容与韵脚,填入诗中省略号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四周寂静 B.众山渺小 C.硝烟四起 D.万山如蚁
20、小文撰写了与活动主题有关的演讲稿,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其中有两处语言文字表达不妥,请找出并修改。(4分)
①当下,有一个网络词语叫“摆烂”,意思是任由事情往坏的方向发展。②这个网络词语成为大家逃避困难时常说。③可是,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困难,逃避不是办法,解决才是出路。④“周易”这本书中提到“自强不息”,⑤这其中包括了直面困难的勇气和积极奋进的精神。⑥我相信,凭借这样的勇气和精神,我们就有可能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五、写作能力(40分)
21、有人说:“能够虚心听取和接受他人建议,才是真正智慧的人。”也有人说:“走自己的路,不要管别人怎么说。”还有人认为:“既要虚心听取他人建议,同时也要有自己的主见,不盲从。”你认为呢?请以“如何面对他人的建议”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和要求:
(1)明确表达你的观点;
(2)用恰当的论据来论证观点,注意论据与观点的逻辑关系;
(3)论证结构合理,思路清晰;
(4)不可抄袭、套作;
(5)不可透露考生的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
1、根据作文的汉字书写水平计分。
2、①沉醉 ②眺 ③彰
3A
4、①山雨欲来风满楼 ②鸡声茅店月 ③将登太行雪满山
④月有阴晴圆缺 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B
6B
7、示例:①两次饮酒,与寺中僧人发生了剧烈冲突,酒后推翻金刚,打伤僧人。
②“闹”中可以见鲁智深路见不平的侠肝义胆
8C
9、示例:第一处“盯着”是大河看着脚手架上的“黑点”,想确认是不是爸爸;同时,在脚手架上移动十分危险,他感到紧张、担心。第二处“盯着”是爸爸看到突然来访的大河,感到惊讶、疑惑,想知道大河到底有什么事情需要来找他。
10、示例:大河热爱跑步,也擅长跑步,梦想着能够进入少体校。从“玩”变成“练”,这是一件严肃和认真的事情,因此是正事。而当他目睹了爸爸干活的艰辛后,感受到爸爸挣钱的不易,在家里开销紧张的情况下,大河不愿加重家庭经济负担,所以最后他觉得少体校不是非去不可。
11、①听别人讲解浓缩知识
②对知识进行陈述性罗列(梳理罗列书中的内容)
③阅读后实践书中的道理
12B
13、示例:网上听书一类的学习方式属于浅学习,浅学习也有价值和意义,它是了解新信息的入口,与深度学习并不冲突。我们应该在进行深度学习的同时对浅学习保持开放的态度,以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14C
15、示例:自得:作者独自一人游玩,却能沉浸于湖光山色的美景之中,悠闲自在,自得其乐。
遗憾:作者约好友同行,好友未能赴约,山水胜景以及游玩的心情无法与友人分享,对此感到遗憾。
惋惜:西山美景让作者流连忘返,连宿两夜,但联想到友人未能前来,错过西山绝妙佳境,作者对此感到惋惜。
讥讽:友人“傲予此行”,并且沉迷于繁华的都市中,作者对其高傲的态度、不能寄情山水的情志暗含讥讽。
16A
17D
18、示例:诗人即使年迈,依旧往头上插花、骑马射箭,这些行为透露出不服老的心态;诗人气度傲岸,想要比肩风流人物,这样的志向是积极向上、充满朝气的。
19D
20、示例:第②句,修改为:这个网络词语成为了大家逃避困难时常说的话语
第⑤句,修改为:《周易》这本书中提到“自强不息”
21、参考例文略,该题乏善可陈,现附相关题目和例文于下。
题目:小越一家攀上了羊山。站在山顶,俯视大地,他们发现山顶的风景与山脚截然不同。在仰与俯之间,一个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随之改变的还有视野与心态。
任务一:以上述内容为话题,结合生活体验,发挥联想与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任务二:以上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把你的联想与思考写成一篇文章,可叙事,可议论,可抒情。
要求:(1)任选其一写作;(2)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3)不出现透露考生身份的信息。
例文:
无限风光在险峰
夏日阳光如泉水流泻,斑斑点点地在竹叶上弹跳,清脆修长的竹子伸展相连,漏下的斑驳光影在石头阶梯上流淌,仿佛闪光的花瓣。
这里是山东省泰安市,面泰山而枕大汶河。古老的泰山群经漫长的海陆演变,形成今日的泰山,成为在齐鲁之地凝聚的又一股力量。此时,一行人缓缓掠过郊野的旖旎风光,直奔泰山而来,他们的目标是:征服泰山!我身体一直不好,很瘦弱, 父母把我带到这里,并且经全家一致决定:爬上泰山山顶!
我望着那高耸入云的山峰,心里不免赞叹了一番,径直踏上了石头阶梯。
我一路行走如飞,将父母落在身后,恨不得能立刻登顶,体验一下一览众山小的豪阔胸襟。可走了一会儿之后,我渐渐没了耐心。路的后面绕着路,山的前面盘着山,前路似乎被迷雾笼罩,我不禁怀疑:我真的能够登顶吗?时间是把霜色的刷子,一下下地将我的热血刷没了颜色;时间是把绝情的刀,一刀刀地削去了我的耐心。望着那高不可攀的顶峰,我终于停下了脚步。
这时,身后的父母跟了上来,问我:“怎么了?”
“太高了, 仿佛没有尽头,我不想再爬了……”我抱怨道。
父亲闻言笑了笑说:“任何事情都有尽头,想一想尽头处有什么在等待着你。”
我愣了愣,忽而迷糊了,忽而又清醒了,我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登顶而登顶吗?我费力拂开思绪的尘土,终于寻得答案——我是为了挑战自己而来的!
顿时,感觉心中似有潮水涨起,不久竟形成汪洋气势。前路不可知,便不可知吧,无论能不能登顶,我都会尽力而为,做一次最好的我!额头上的汗水滴落到眼眶中,前方的路模糊了,周围的人也模糊了。我握了握拳,把信念攥实。我继续爬向山顶,身子疲惫了,却也要拖着疲惫的身子继续走下去。就像是人的一生,如果因为前途迷茫而驻足不前,又怎能领略到迷人的风景?哪怕最后可能会失败,也要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拼搏了就不后悔!
站在山顶的那一刻,山下风景一览无余,云雾缥缈,让人如临仙境。我真切地体会到了“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豪迈,真正明白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内涵。而更让我感到自豪的是:我做了一次最好的自己!赏着美景,我不禁为自己的成功欢呼鼓掌。
俯仰之间
天下熙熙,古往今来,芸芸众生,千姿百态。有豪强睥睨者,目空一切,有仰人鼻息者,卑躬苟且;有独立人格者,积极入世,顽强向上,潇洒人生,胜不骄败不馁。天下攘攘,其身影俯仰之容,举手头足之貌,人格、灵魂,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在这个美与丑共存,善与恶并生的世界上,我们应该不卑不亢,不骄不馁;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乐而不忘忧,玩而不丧志。
我们不畏怯豪强,也不凌辱弱小,对弱小者示以十分的同情,对那些可悲而又可笑的可怜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们更景仰先贤,视其为太阳,学习其高尚品德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在这条历史的长河中,诞生了无数先贤和至圣:尧、舜,勤俭刻苦,吃糙米,食野菜,衣褐衣,顶风冒雨,“胫不生毛”。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上,尧王开优秀文化之先河。为世人称道的孔子,传承了中国优秀文化并完善了儒家学说,并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儒家思想中的要义。他周游列国,广传“仁、爱”思想,至死方休。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把痛苦留给了自己。他的浪漫主义杰作成了我们文化的代名词。这些伟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他们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的长河和道德的高山,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然而,我们世界是多方位、多侧面的,不只是有美好和伟大,更有丑恶和渺小。“强执弱,众劫寡,富辱贫,贵傲贱”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这残酷的现实面前,有人沉沦堕落,出卖人格和尊严,苟且偷生,奴颜婢膝。我们不和奴颜婢膝者为伍,决不随波逐流。
感谢那些丑恶现象,感谢那些豪强,是他们磨练了我们的意志,是他们使我们更坚强,是他们使我们更成熟。我们在崎岖的知识的道路上,探求自然奥秘,追寻真、善、美之所在。不要怪罪人家睥睨自己,只恨自己没挺起脊梁。朋友们,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养浩然之正气。
春寒已尽,春分即将来临,让我们在这美好的自然之春和人生之春中,挺起腰,抬起头,朝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