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积累和综合运用总体难度不大,个别题型有较大变化。
古诗文的默写均为名篇名句,但八选六的名句中新增了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性默写,这要求考生要更加侧重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小语段题型延续往年的出题风格,其中字义解释考查题型改为填空题,虽考查形式有所变化,但仍注重对书本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比如词语“钟情”的“钟”的解释,既考查了考生对字典的使用,又与课内古诗《望岳》“造化钟神秀”“钟”的释义相似。
名著阅读题型设置更改为一题填空和一题选择。选择题考查的范围涉及两篇国内和两篇国外四部名著,对考生名著阅读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综合性实践活动考查涉及到短信、对联、黄梅戏。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对联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不大,注重引导学生对这一传统文化语言规律的认识与掌握。
2、阅读理解注重考试能力的体现。
说明文《冬眠的奥秘》考生较感兴趣。考查题型较常见,涉及到段落的作用、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等,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能够把握住说明文文体特征,得分较易。
散文《扁担的一生》具有人文性,文本阅读有一定难度,部分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可能存在较大的障碍,得高分不易。
文言文打破了以往只考查课内的常规,要求学生不仅注重对课内文言文的学习,更加注重知识的迁移与灵活运用。如句子翻译“或曰:‘陋,如之何?’”中“如……何”句式的翻译与课内文言文《愚公移山》中“其如土石何?”具有相关性。考生只有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才能在答题中融会贯通,取得高分。
3、作文题型以“材料 命题”式呈现,形式上与往年相比有所变化。
安徽省近几年的作文题型均以命题或半命题形式为主,而今年变为“材料 命题”形式。这种考查形式在审题上,对考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需要考生从自身的经历中挖掘生活的内涵,使文章具有思想性。更值得一提的是作文侧重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从某个方面体现了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更加彰显了责任意识和诚信品质。
总体看来,今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在秉承历年命题规律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仅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能力的提高。这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立足课内,夯实基础,注重运用,强化能力,这样才能保证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