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占先机,毕业较早。先天不足,学历起点低。个人发展,各有所得。
起航。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全国大中专统一招生考试是在1977年底,录取中有大学生、中专生,当时没经历过,具体情况尚不清楚。
人生起点。1978年,就开始有应届初中毕业考中专和高中毕业考中专。本人就是应届初中毕业考的中专,并幸运的被录取。
据了解,高中考的中专一般学制是两年,初中考的中专学制一般是三年,也有高中和初中混合录取的,则学制是两年,主要是鉴于高中生年龄普遍比较大的原因。
我所在班,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就有相差十来岁的,这还不包括当年户口管制不严,加之,因“文革”耽误年龄偏大,以及为了考学,年纪大的改小,小的十三四岁怕录不到改大的情况。
我如果不是信息不灵,就有可能由十五岁改到十六岁。当时有传言,初中考中专的,不到十六岁的要留下来读高中考大学。后来得知,有少年大学生后,才知是假信息。
走上人生旅途。我们那一个时期的中专生,两年毕业参加工作时(1980年),第一批统招的大学生,包括专科和本科生还没毕业。因此,普遍受到重用,但后期的发展也不尽人意。这也是及其以后中专生的命运大同小异。
有的工作后,通过1985年干部大规模学历培训,以脱产、函授、自考等多种形式,进行了专科、本科,甚至研究生的学习,提升能力水平。
经过不断努力,有不少中专生走上了处级、厅级,甚至部级领导岗位。当然,曾经一段时间,在任用中也受到前学历,即工作前学历,后学历,即工作后的学历的影响。同时,也有不少中专生在企业工作,经历了破产、改制和下岗等痛苦。
提拔任用的主体还是改革开放后统招的大学生,包括专科生,被喻为天之骄子,而重点培养。这批人总体发展比较好。
现在,1978年统招的中专生中,除极个别外,普遍已进入退休行列。
历史反思。回过头来看,我们那一批中专生是历史的产物,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国家急需人才,而我们,大量的农村子弟,也急需进入城市,而放弃了高中学习。
现在来看,学习是不完整的,尽管不系统,但经过几年的学习,很快上岗承担了重要工作,对国家发展来说,也是需要的。
有的把当年的中专生和现在的985、211大学生进行比较,个人认为,是缺乏可比性的。尽管当年初中读中专的,的确是非常优秀的学生,但继续读高中,也未必能考上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初中优秀不等于高中优秀。大量的人为什么考中专,包括本人,其实也有规避高中风险的意思。
随着时代的发展,惜日香馍馍的中专生早已风光不再,成了历史。
话又说回来,如果改革开放有垫基石的话,当年的中专生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为改革开放做出了应有贡献,历史不应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