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语文中考试卷答案(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24年)

1997年语文中考试卷答案(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24年)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8-20 22:13:52

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考语文复习资料,请见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1、阅读语段,在下面的方格内依次填写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拼音。(2分)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hàn( )着你,烧灼( )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guǒ( )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和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 )的能量!

(摘自刘成章《安塞腰鼓》)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①孔子说:“ 。”(《论语·子路》)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

②从白帝到江陵,一千二百里,朝发暮至,船行之快,郦道元以“ ”作比,确实恰当。

③北固山下,王湾吟出的“ ”两句诗,蕴含着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④从困境中成功突围,找到新出路,发现新天地的时候,我们心中往往会浮现出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 。”

3、阅读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①“人间有味是清欢”。②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一句颇富人生哲理的诗句,原本是对远离喧嚣和争斗,安然享受农家粗茶淡饭的一种心迹的诗意表达,后来则被诠释为对平静、素淡、简朴生活的满足,对各种境遇的 。③它 给人以无尽的思索和玩味,___________一直以来都是高人雅士们的殷殷向往与孜孜追求。④人在清欢的时候,心境恬适,仿佛所有的安排 最好, 正合我意,犹如依山就势,顺水行舟,应时而动,自自然然。

(1)第②句横线上的四个词语,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接纳 直面 顺应 改造 B.直面 接纳 改造 顺应

C.接纳 直面 改造 顺应 D.直面 接纳 顺应 改造

(2)第③④句横线上的关联词语,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不仅……而且……;不但……还……

B.不仅……而且……;不是……却……

C.虽然……但是……;不但……还……

D.虽然……但是……;不是……却……

4、根据材料,完成题目。(6分)

【材料一】汉语标点符号中的问号、叹号、逗号等是从国外引进的,句号、顿号、着重号、专名号、书名号、虚缺号等脱胎于我国传统的句读符号,直行文稿的引号则直接借自日本。1918年,陈望道在《标点之革新》一文中提出,标点可以画龙点睛,让文字更为传神。

(摘自2022年8月21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啊!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摘自鲁迅《故乡》)

【材料三】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摘自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关于汉语标点符号的形成,你能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2分)

(2)下面句子中的破折号和省略号是如何让文字表达更传神的?(2分)

“啊!闰土哥,——你来了?……”

(3)对于学生作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你有怎样的建议?(2分)

二、阅读理解(共50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5-7题。(共6分)

夜泊润州①江口 刘言史

秋江欲起白头波,贾②客瞻风无渡河。

千船火绝寒宵半,独听钟声觉寺多。

【注释】①润州:今江苏镇江。②贾(gǔ):商人。

5、简述作者夜泊润州江口的原因。(2分)

6、根据诗句概括润州城的特点。(2分)

7、下列诗句均写到夜船行止,表达的情感与本诗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共13分)

【甲】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威王来朝。是时周室微弱,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天下以此益贤威王,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①,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②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我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是子厚币③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进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齐威王、魏惠王会田④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有檀子、盼子、黔夫、种首,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有删改)

【注释】①给(jī):充足,丰足。②阿:即东阿县,③币:财物,货币,④田:打猎。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时时而间进( ) ②天下以此益贤威王( )

③毁言日至( ) ④人民贫馁( )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①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2分)

②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2分)

10、【乙】文中齐威王的哪些行为也可谓是“战胜于朝廷”?(2分)

11、两文均通过对比来表现齐威王。请举两例并加以说明。(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选段),完成12-15题。(共10分)

【甲】

苏州园林(节选) 叶圣陶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乙】

窗户的故事(节选) 顾孟潮

窗户是建筑艺术的眼睛,它不仅给住宅的主人阳光、和风、温馨、惬意,而且给诗人和艺术家灵感、诗意和画境。同是一个窗户,窗台摆上不同的花卉,加上不同的窗帘、百叶窗、空调箱、鸟笼,就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体现屋主人不同的文化气质和性格爱好。窗户为每个人提供了发挥环境艺术才能的用武之地。不少人埋怨我国现代住宅千篇一律地用火柴盒体型和方窗户,其实并不尽然,只要仔细观察每一个窗户内外,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窗户,如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只眼睛。

窗户,无愧于建筑艺术的眼睛,然而人们往往忽略它那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十分细微的使用功能。人们更远远没有像爱护眼睛那样来爱护它。比如,我们的窗玻璃往往是破碎的、肮脏的。特别是公共住宅或办公楼的楼梯间的窗户,昏暗破漏,很少完好明净。在窗户的设计上往往朝向不对、开启方向不当。

我对自己目前住宅的最满意之处就是朝西的窗户,因此自吹为“望西南——一望西天,人生有涯,思无涯;二望西山,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人类的眼睛,每天不知要眨多少次,还用睫毛、眉毛和泪水来保证眼睛的晶莹、明亮。愿我们的窗户,多多少少也得到一点类似的关照吧!

(选自1997年第11期《读书》,有改动)

【丙】

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节选) 宗白华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

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

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又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张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不但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廊,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

(选自《美学散步》,有改动)

12、【甲】【乙】两文都写到了窗,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分别概括两文的基本观点。(2分)

13、【甲】文在介绍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时,为什么提及“摄影家”?(2分)

14、从【丙】文小诗中的窗户看,房间主人拥有怎样的“文化气质和性格爱好”?请简要概括。(2分)

15、下列语句中的窗子,是如何“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的?请根据【丙】文内容回答。(4分)

①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2分)

②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共16分)

形象 李文亮

①我把小蓝车靠在岗楼的栏杆上,从兜中掏出一物,伸向配钥匙的师傅:“配把这样的钥匙,多少钱?”师傅只扫了一眼:“15块。”亏得我是有备而来的,不然还会像上次那样惊呼,前些天,在上个路口我也曾这样问过一位配钥匙的师傅,答案是“20块”,当时我便惊呼起来:“配一把钥匙怎么能要20块呢?”

②看着配钥匙的师傅,我随口问道:“能不能便宜点?”这句话已是我的口头禅了,在市场买菜时要说,在网上购物时要说,就连有次坐同事的车被警察拦下要被罚款,我也这样对警察说。然而这口头禅往往收不到什么效果,对此,商户总要诉苦说:我们这也赚不了多少钱;而警察则是微微一笑,和蔼地告诉我:这罚款不是交给我个人的,咱不搞价。

③这位配钥匙的师傅抬头看了看我,笑着说:啥有啥的行情。那语气,似乎显出我的还价有多么无知与鲁莽。我便有些尴尬了,故作旷达状:“配吧配吧,15块就15块,无所谓。”其实我在心里盘算了,即使再往前骑10个岗楼,也不可能遇到10块钱配钥匙的摊主——当然,这10块钱对于我也不算小数目了,这已经是我吃一顿午餐的价钱,那种大碗的刀削面,特解馋!

④师傅接过要配的钥匙,便向墙根的机器走去。我有了闲暇,就注意起这摊子来:“配钥匙”“修自行车”“修鞋”“修拉链”,几块牌子竖在那里,这师傅看来厉害着呢,就像我在学校一样,既能教体育又会修电脑。配钥匙摊位的旁边半蹲着个女中学生,地上还躺着一辆自行车。我便又有些不安了,似乎当老师的却插了学生的队,不过还好,那女孩像在嘟囔外语,没顾上看我。

⑤师傅在操作那机器时,兜中的电话响了,师傅掏出电话问:“谁啊?”师傅这手机开的是免提,我在旁边也听到了,电话那头要找刚才打电话的女孩子。那女孩正要过来接听,师傅却回答:“人民医院岗楼,建设银行底下。”随即便挂断了电话。我有些恼这师傅了,为啥不让孩子跟妈妈说句话?这么冷的天。看这孩子的红色校服,我又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和自己教的学生。这时,手机上的时间催促我:已经下午两点多了,各学校早已闭了门、上开课了。我也只向校长请了半小时的假,不然的话,我也不会厚着脸皮和那孩子抢时间——孔融四岁能让梨,40岁的我常常声情并茂地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这故事。

⑥钥匙快配好了,衣着朴实甚至接近寒碜的孩子的母亲也赶了过来。地上躺的自行车我在车行看过的,也就二三百块钱的样子,现在街上的学生很少骑这种自行车了,尤其是中学生,那红的绿的白的黑的山地车、公路车,总一闪一闪地从面前疾驶而过,好几次晃得我差点儿从车上跳了下来。

⑦师傅吹拂着钥匙上沾着的钢屑,金灿灿的。看着辛苦的师傅、想到自己的职业,我忽又埋怨起自己来,这么冷的天,师傅在户外冰凉的机器上手套也不戴就给我配钥匙,我还要因为几块钱跟人家搞价,枉自还算是个读书人,这形象光辉吗?我在心里又埋怨起自己来。

⑧师傅给那母女介绍车胎的情况:换普通的车胎需要多少钱,换好点的车胎需要多少钱。那孩子始终没说一句话,只是一边听着母亲和师傅的对话,一边仍然在嘟囔着外语。母亲说,换条最便宜的吧。师傅说,最便宜的那种车胎跟牛皮纸一样薄,不经磨,三天两头要补胎。母亲想了想,说,那也换最便宜的吧。旁边的孩子还是没说一句话,她的脸红红的,不知是不是冻的缘故。

⑨我问师傅,你这里最好的车胎价钱是多少?师傅说,30块。我掏出手机直接扫了45块钱,告诉师傅,给孩子换条最好的车胎吧,安全。随即我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跨上共享单车,回头对孩子大声说:到学校,不能迟到。

⑩这声音,不知是说给我自己的,还是说给那孩子的。

(选自2023年3月31日《山西日报》)

16、下列事件让“我”觉得自己形象不够“光辉”。请根据提示,补全相关内容。(3分)

①明明配钥匙的价格够便宜了,“我”却还要随口跟人家还价。

②明明知道15块已是最低价,“我”却

③明明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我”却

④明明师傅配钥匙这么辛苦,“我”却

17、第②段中的插叙有怎样的作用?(3分)

18、第⑥段为什么要列举自行车的颜色和种类?(3分)

19、文章最后说:“这声音,不知是说给我自己的,还是说给那孩子的。”你认为是说给谁的?为什么?(3分)

20、文中“我”直接为女孩买最好车胎之举,虽有点出人意料,但在情理之中。请简述理由。(4分)

(五)名著阅读(5分)

21、班级开展“读名著·说友情”主题活动,小明摘录了以下三个片段,作为论据,准备发表对“说友情”的看法。

【片段一】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水浒传》

【片段二】杜小康无限感激地望着桑桑,会意地笑着,生意慢慢有了,渐渐地,油麻地的孩子们,再去杜小康那里买东西时,就没有异样的感觉了,仿佛只不过是在从一个朋友那里取走一些东西而已。

——《草房子》

【片段三】正待坐下,早看见一个体面的管家,手里拿着一个大红全帖,飞跑了进来:“长老爷来拜新中的范老爷。”……范进再三推辞,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范进方才把银子收下,作揖谢了。

——《儒林外史》

(1)请根据片段一和片段二的内容提示,补充具体情节,帮小明完成下面的论据。(2分)

真正的友情应该像鲁智深对林冲一样,在得知林冲被刺配沧州,发现有人要暗害林冲时,鲁智深 ;真正的友情也应该像桑桑对杜小康一样,在杜小康准备在校门口摆摊,面临困难时,桑桑

(2)小明想表达的观点是什么?(1分)

(3)小明应怎样使用片段三这个论据?(2分)

三、作文(共50分)

22、天气影响着你、我、他、她、它,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情、思、理、趣。天气的作用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似“天气,牵着 的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抄写在答题卡“题目”后的横线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撼 zhuó 裹 bó(答对一个或两个得1分,答对三个或四个得2分)

2、①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②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③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3、(1)D (2)B

4、(1)汉语标点符号是我国传统句读符号和国外标点符号融合的结果。(意思对即可)

(2)破折号表现出“我”一时不知说啥的尴尬(或“表现‘我’下面该说啥的简短思考过程”,1分);省略号则表现“我”有许多话说,却一时说不出来的状态(1分)。两个标点生动表现出“我”百感交集、欲言又止的神情(1分)。(每点1分,满2分止,意思对即可)

(3)要规范(正确)使用标点(或以叶圣陶描标点之事阐述,1分);还可妙用标点,让文字更传神(或以《故乡》中的例子阐述,1分)。(意思对即可)

5、看风向风势,江面上将会有大风浪,船只无法过江。

(只要答出“江上将有大风浪”的意思即可;若照抄诗歌前两句得1分)

6、“千船”可以看出润州城有长江重要渡口,属交通要冲(1分);联系“贾客”和“千船”可以看出润州城商贾云集、经济繁荣(1分);从“寺多”看出润州城寺庙多,佛事盛行(1分)。(每点1分,满2分止,意思对即可)

7B

8、①间或,偶然,偶尔 ②崇尚,以为贤

③每天,一天天 ④饥饿

9、①这是你用丰厚的财物伺奉我身边的官员来索取声誉(的原因啊)。

(句式1分,“左右”1分,意思对即可)

②齐国如此之大,难道没有宝贝?(或“难道凭着齐这么大的国家却没有宝贝?”,或“以齐国之大,难道没有宝贝?”)

(句式1分,意思对即可)

10、惩治弄虚作假,奖励实事求是(或“重视调查,不偏听偏信”)(1分);重视人才,以能臣为宝(1分)。(意思对即可)

11、通过“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时间段的对比,表现齐威王进谏令的效果越来越好,政治越发清明;通过“齐威王来朝”与“诸侯莫朝”对比,表现齐威王尊重周室,德行高尚;通过对“即墨大夫”与“阿大夫”的不同处理方式,表现齐威王重调查,不偏听偏信,重实干,赏罚明;通过魏惠王与齐威王对什么是珍宝的不同认识,表现齐威王重视人才,以能臣为宝。(答出一组对比并能正确说明,得2分;答出两组对比并能正确说明,得3分)

参考译文:

齐威王来朝见(周天子)。这时周王室衰弱,诸侯不来朝见,但齐王单单去朝见,天下因此更加觉得齐威王贤明。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管理即墨以来,诋毁你的话每天都传到我耳朵里。但是我派人视察即墨,田地开辟,人民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安宁;这是你不阿谀侍奉我身边的近臣寻求帮助(而招致诋毁的原因)啊。”封赏他万户的赋税。(齐王又)召见东阿大夫,对他说:“自从你管理东阿以来,赞誉的话每天都传到我耳朵。我派人视察东阿,田地没有开辟,人民贫穷饥饿。这是你用丰厚的财物伺奉我身边的官员来索取声誉(的原因)啊。”这天,就烹杀了东阿的大夫以及身边曾经赞誉(他)的人。于是大臣们震惊畏惧,不敢掩饰欺诈,一定禀告实情,齐国被治理得非常好,称强于天下。

齐威王、魏惠王约在郊外打猎,魏惠王说:“齐国也有宝贝吗?”齐威王说:“没有。”魏惠王说:“我国虽然小,但还有直径一寸的宝珠,能照亮十二辆前后相连的兵车,(这样的宝珠)共有十枚。齐国如此之大,难道没有宝贝?”齐威王说:“我认为的宝贝和大王(认为的)不同,我有檀子、盼子、黔夫、种首,这四个大臣,能照亮千里,难道仅仅照亮十二辆兵车吗?”魏惠王有惭愧的神色。

12、甲文:苏州园林里的窗子,让游览者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或“苏州园林里的窗子具有图案美,而窗外又具有图画美”)。

乙文:窗户是建筑艺术的眼睛,人们应重视其文化内涵和使用功能(或“人们应关照好它”)。(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3、举例子(1分),说明“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1分)。

14、志趣高雅;崇尚气节(品行高洁);热爱自然;追求恬静闲适生活。

(每点1分,满2分止,意思对即可)

15、①竹子或芭蕉,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②西岭雪景,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不但是一幅画(1分),而且让人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1分)。

16、②还在心里盘算着(或写出盘算的具体内容)。

③还厚着脸皮和那孩子抢时间。

④还要因为几块钱跟人家搞价。

17、列举事例表明“能不能便宜点”这句话已是我的口头禅了(或“讨价还价,斤斤计较已经成为‘我’的习惯行为”,1分),暗示自己已沾染市侩气,却并没察觉(1分),为后面形象意识的觉醒作了铺垫(或“与后面形象的转变形成对比”,1分)。

18、表明中学生物质条件普遍较好(1分),突出小女孩家境贫寒(1分),引发“我”的同情,为下文“我”给女孩买最好车胎作铺垫(1分)。

19、“到学校,不能迟到。”这既是学生,也是教师的纪律,因此是说给自己和孩子的(1分),关心学生既是教师的本职(1分),同时也是告诫自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形象,不断向上向善(1分)。

(若只答“给学生”或“给自己”,并说出理由,最多得2分,意思对即可)

20、虽然讨价还价已成习惯(1分),但看到师傅工作如此辛苦,“我”却还要搞价,产生了“读书人”的羞耻之感(1分),女孩的校服让“我”想起自己的女儿和学生(1分),做家长的关爱之情与做教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1分),心生同情、慷慨解囊(1分)就在情理之中了。

21、(1)挺身而出,大闹野猪林(必须答出“野猪林”,1分);卖掉心爱的鸽子资助杜小康(必须答出“卖掉鸽子”这一情节,1分)。

(2)真友情是能急人之困(或“真友情是能及时对危难之际的朋友施以援手”,或“患难见真友情”,意思对即可)

(3)将之作为反面论证材料(或“反面例子”,或“反面例证材料”,意思对即可,1分),让人们清楚“真友情”绝不是建立在有利用价值的基础之上的(或“真友情绝不是相互利用”,意思对即可,1分)

22、参考例文

天气牵动妈妈的心

妈妈最关心天气,她每天都要看一下天气预报。一到下雨天,她就自言自语地说:“你奶奶今天又要受罪了哦!”奶奶患有风湿关节炎,每到雨天,奶奶的关节炎发作起来,把奶奶疼得抱着腿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走在路上,妈妈就拨通了奶奶的电话:“妈,今天腿疼不疼啊?疼得厉不厉害?要不要去医院呀?”妈妈的语气里充满了焦急和关心。

听筒里传来奶奶沙哑而虚弱的声音:“不是很疼,你不要担心,下了那么大的雨,你就不要过来了。”

听着奶奶的声音,我担心地对妈妈说:“妈妈,你买膏药了吗?奶奶的病情好像很严重呢!”

妈妈耐心地说:“儿子,别担心,我买了膏药,还买了护膝套呢!”

到了奶奶家,妈妈一进门就朝奶奶的房间走了过去。奶奶虚弱地躺在床上,看到我和妈妈,挣扎着要坐起来。妈妈赶紧扶住她,说:“妈,您关节疼,快躺好,别再受凉了。”

妈妈放下手中的袋子,从袋子中拿出膏药和护膝套。她先用膏药轻轻地抹在奶奶的关节上,再撕掉膏药贴的包装,把膏药贴小心翼翼地贴在关节位置。然后把护膝套捧起来给奶奶戴在腿上,妈妈动作很慢很小心,生怕碰疼奶奶的关节。

我轻声地问奶奶:“奶奶,现在感觉怎么样啦?”奶奶嚅动着嘴唇,抚摸着我的头,欣慰地说:“我现在感觉好多了,这多亏了你妈妈!”妈妈正在给奶奶倒水,听了奶奶说的话,笑着说:“妈,您不要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百善孝为先嘛!”奶奶会心地笑了。

窗户的雨骤然停了,雨后的阳光洒在房间的地板上,照在墙上的匾额上,那上面是妈妈绣的五个大字——“百善孝为先”。那五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我看着窗外的云开日出,我知道,天气牵动着妈妈的心,牵动着她那颗“百善孝为先”的心!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