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写景常见的顺序有: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等地点变换顺序;上下内外、前后左右等空间方位顺序;春夏秋冬,早晨、中午、晚上等时间先后顺序。如果景物发生变化,可以按照景物的变化顺序写;如果是游览一个地方,可以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写。
考点1:写景文的基本知识点
(1)写作顺序:空间顺序、观察的先后顺序(移步换景)、时间顺序。
(2)文章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
(3)文章抒发的情感:往往是赞美、喜爱、热爱,除了对景物本身的情感之外,我们还要想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考点2:写景文中常运用的修辞手法。
(1)夸张的作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引起读者共鸣。
(2)拟人的作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什么拟人化,赋予了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比喻的作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排比的作用:用排比来写景,可以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深层次清楚、细腻地描写清楚,让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5)反问的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
第6单元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首先,我们要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要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通过提取文中的关键信息概括出小标题,运用小标题大致了解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而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
考点1:借助拟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题格式:划分文章层次,提取关键信息/梳理内容,理解大意 提炼小标题。
考点2:关注基本要素,概括主要内容。
答题格式:文章主要写了……(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经过、结果)的故事。
考点3:结合关键词句,理解主要内容。
答题格式:理解语句的内容 分析结构特点(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抒情句等)与作用(揭示中心/总领全文/深化主题/承上启下/抒发情感等)。
第7单元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这要求我们在研读文本时,发现人物的品质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的。这就要求我们品味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等的关键句,从中感悟人物的思想认识、精神品格等。
考点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感受到人物的品质。
答题格式:这里是对谁的……描写,通过描写……内容,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塑造了/突出了/表现了……人物形象特点(精神、品质)。
考点2:从典型事例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答题格式:概括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谁 干什么 结果怎样) 分析并归纳人物的品质。
人物形象是一个重要知识点,大家一定要掌握,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分析人物形象,从两大部分入手,分别是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
人物直接描写,也叫做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侧面描写人物,概括地说要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比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做题方法:
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有的文章中会有对人物的一些介绍或一些议论抒情句,这些内容或明或暗地体现了人物性格特点,所以能从文中摘录,就尽量从文章中抄下来。)
通过分析事件,总结人物的性格品质。
(注意典型事例,从什么中,我们可以看出……的性格/特点)
品读人物描写,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等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或者思想品质。)
结合特定环境,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文章主旨,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
借助对比手法,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人物形象分析:这里是对谁的什么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评价性词汇:
平凡、朴实、纯真、善良、
可爱、沉着、冷静、乐观、
稳重、理智、害羞、势利
幽默、谨慎、正直、洒脱、
豪放、热心、老实、勇敢、
从容、耐心、踏实、谦虚、
勤俭、敬业、执着、诚实、
胆小、狡猾、泼辣、暴躁等。
结合情节,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概括相关情节 把握人物形象。从什么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的人(特点/性格/精神品质等)
侧面描写的作用: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它是对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还是塑造人物、增强立体感的手段。
答:这里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描写……(具体内容),侧面烘托出描写对象的特点、性格、品质或技能等。
(表现手法 描写内容 表达效果正衬/反衬)
第8单元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第一,充分感受童话奇妙的故事情节,奇幻的场景和事件,人物和事物的超能力等;
第二,根据童话的特点阅读童话,通过奇妙的想象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考点1:抓住对比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形象。
答题格式: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什么和什么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谁的什么特点(形象/精神/品质)。
考点2:感悟童话故事的道理。
答题格式:概括童话故事的主要内容(谁 干什么 结果怎样)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故事中的道理。
考点3: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
(1)从情节角度上讲,由于第一人称叙述往往具有局限性,因此情节会在限制中变得一波三折,从而增加故事的趣味性。(2)从情感角度上讲,便于抒发情感,从而增强文章主观上的真实感。
(3)从读者接受角度上讲,容易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产生共情。
第二人称:
(1)从情感角度上讲,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2)从读者接受角度上讲,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
第三人称:
(1)从场景的角度上说,方便场景转换,不受第一人称空间的限制。
(2)从情节的角度上说,第三人称叙事具有客观性,能客观地交代每个人、每件事,因此反映事物更加真实且更有说服力。(3)从读者接受的角度上说,第三人称叙述提供给读者一种旁观者的立场,使读者能够客观地评判事件以及事件中的人物。(4)从叙述的视角看,第三人称可以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只要是作者想要让读者知道的,都可以通过这一视角告诉读者,而不被主角的身份所局限。
补充——七个描写方法答题格式:
1.外貌描写:对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形姿态等) 进行描写,以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2.神态描写:专指对面部表情的描写,它的作用有:
(1) 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2) 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品质;
(3) 更加突显人物个性,使描写给人以真实感,使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文章生动形象。
做这类题时,
首先,我们要答出写了人物的什么特点(或生活状况、遭 遇、命运等),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品 质。
其次,我们还要想到是不是为后文做了铺垫。由于前文的外貌、 神态描写,使后文的人物形象更加突出,这样的情况就是为后文做铺垫。
答题格式:这段话运用了外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 xxx 的特征,表达了人物xxx 的感情/为下文写xxx 做铺垫。
3.语言描写:言为心声,精当的人物语言描写,能鲜明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展示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身份与社会地位;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等。
答题格式:通过对文中某个人物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xxx 的情感, 展示人物xxx 的性格(或品质),揭示人物xxx 的身份(或地位)。
4.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受其 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 做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能显示出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 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 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答题思路:通过看文句中是否有多个动词的连续使用来判断是否属 于动作描写,然后结合上下文意来分析描写的作用。
5.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的一种 写作方法。心理描写可以通过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来实现,也可 以直接叙写人物的七情六欲,揭示其灵魂深处的奥秘,把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外在形式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立体化,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 能够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 想感情;也可以让文章更生动,有新意,并且能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 受,让文章更充实。
答题格式:描写xxx 的心理活动,生动地体现xxx 的性格和品质;或引出……线索,为下文做铺垫。
6.细节描写:关于细节描写及其作用,从描写的角度进行分析。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特点:对人物做正面的刻画,直接把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和行动 等方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出色的正面描写摹形传神,细致入微,所以 很多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也叫细节描写。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特点:对描写的对象不作正面的描绘,而从对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 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的艺术效果。
答题格式:
(1)正面描写:xxx(列举文中正面描写的句子),通过对xxx 的正面 描写,写出(或表现)了人物xxx 的特点(或性格、心理、情感等)。
(2)侧面描写:xxx(列举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通过对xxx 的侧面描写,写出(或表现)了 xxx(特点、性格等),使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或使主题更加深刻含蓄)。
7.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社会环境: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分析环境描写,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环境描写的作用:
(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者背景,增强故事的真实性;(2) 渲染气氛;
(3) 烘托人物心情;
(4) 衬托人物形象;
(5) 深化主题;
(6)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7) 为下文埋伏笔,做铺垫。
答题格式: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突出了 XXX 特点/渲染了 XXX气氛/烘托了人物 XXX 的心情/衬托人物 XXX 的性格特点或品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 XXX 做铺垫。
扩充——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赋予物以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作者表达情感。
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晰,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
注意,四年级的同学如果觉得背诵实在有困难,记住答题关键词即可,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