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西城区四年级下语文试卷答案(2024西城区语文三年级试卷答案)

2024西城区四年级下语文试卷答案(2024西城区语文三年级试卷答案)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8-19 21:53:43

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班级进行了“古建文辉——语文中的中国古代建筑”主题探究活动,活动后计划举办专题展览。下面是展览内容的初稿,请你进行审校、修改和补充。
展板一:汉字中的古建发展

1、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形、字音作出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这里形容建筑物高大雄伟的样子,所以“巍峨”一词中无错字。
B.因为这里表达“鲜明地展示”的意思,所以“张显”一词中有错字。
C.“穴”读作“xué”。
D.“剖”读作“pāo”。
2、

展板二:成语中的古建细节

3、
4、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做出修改。(2分)

展板三:诗文中的古建形式

5、在文段横线处补全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不尽长江滚滚流 ②杜牧 B.①不尽长江滚滚流 ②杜甫
C.①生子当如孙仲谋 ②杜牧 D.①生子当如孙仲谋 ②杜甫
6、为插图黄鹤楼拟写一副对联,补全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何时 ① ,看洲渚萋萋芳草
今日白云仍在, 拂汉阳 ②

A.①黄鹤飞来 ②历历晴川 B.①黄鹤再来 ②历历晴川
C.①黄鹤飞来 ②浩瀚烟波 D.①黄鹤再来 ②浩瀚烟波
7、展览的结语中需要解释主题“古建文辉”的意思,请你综合三块展板,补写内容。(2分)
历史悠久、细节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国古代建筑,

二、古诗文阅读(共16分)
(一)默写,完成8-10题。(共4分)
8、宋词流派众多。有的浅明婉丽,意蕴柔和,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有的豪放慷慨,气象恢弘,如“ ①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请再写出一句能表现豪情的宋词:② 。(本试卷中出现的词句除外)(2分)
9、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左传》)(1分)
10、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1分)

(二)阅读《十五从军征》,完成11-12题。(共5分)
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1、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十五从军征》用两个数字“十五”“八十”写出了主人公从军时间久,用一组问答表现了主人公由① 到 的心情,用四种事物“ ② ”“雉”“谷”“葵”描绘了主人公家中 ③ 的景象。
12、“泪”是诗歌中的常见意象,捕捉这个意象,有助于理解诗歌中的不同形象。请根据你对下面作品的理解,完成表格。(2分)

作品

语句

形象

《十五从军征》

泪落沾我衣

《春望》

感时花溅泪

感时伤世的诗人

《渔家傲·秋思》

将军白发征夫泪

的将士

(三)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13-15题。(共7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甲】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乙】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丙】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进尽忠言/忠之属也 不求闻达/卒获有所闻
B.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 苟全性命/故不为苟得也
C.咨诹善道/行道之人 遂许先帝以驱驰/公将驰之
D.奉命于危难之间/不知口体之奉 若无兴德之言/心不若余之专
1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猥自枉屈
翻译:委屈自己,降低身份。
理解:体现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乙】斟酌损益
翻译:权衡利弊得失。
理解:诸葛亮期望臣子们多考虑出师北伐的利弊。
【丙】察纳雅言
翻译:明察接纳好听顺耳的言论。
理解:诸葛亮希望刘禅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15、根据选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材料一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 ① 。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 ② 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 ③ 之力,效 ④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选自《三国志》)
材料二 主簿杨颙(yóng)谏曰:“……今丞相亲理细事,汗流终日,岂不劳乎?”孔明泣曰:“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众皆垂泪。 (选自《三国演义》)
注释:①于永安病笃:在白帝城病重。②嗣子:指刘禅。 ③股肱:用以比喻辅佐之臣。④效:献出。
杜甫《蜀相》诗云:“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诗中“三顾”指的是先帝刘备三顾茅庐一事,“天下计”指的是《出师表》中诸葛亮“ ① ”(限填四个字)这一总目标的规划设计。《出师表》中的“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情深意切,既体现了“两朝开济”的千钧重担,又申明了出师的情感缘由。材料一中,诸葛亮 ② 的决心,在材料二中具体表现为“ ③ ”的做法,体现了他拳拳的“老臣心”。

三、名著阅读(5分)
16、班级开展 “困境与突围”专题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围绕专题,从《朝花夕拾》《红星照耀中国》《西游记》《海底两万里》《简·爱》中任选一部,结合书中具体内容和你的认识,准备一段发言。(100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19题。(共7分)
材料一
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文化和旅游部制定了《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其中推动旅游业区域协同发展是目标任务之一。
京津冀三地地缘相接,文脉相通,人缘相亲。北京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天津以海洋文化、洋楼文化、街头小吃和民间艺术闻名;河北则拥有山岳、草原等自然景观,烟火气浓……京津冀三地文旅资源互补,“和而不同”,能满足游客多样的旅行需求,旅游业区域协同发展有巨大的潜力。
十年来,京津冀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从重点突破到全面推进,共办文体大会、共护文化遗产、共育文旅项目,成效显著。随着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形成,越来越多的游客可以实现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大数据对客源地的客流监测显示,2023年, ,1亿人的互动旅游圈规模效应初显。京津冀三地正逐步成为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

材料二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既有利于非遗项目的系统性保护,也能提升旅游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如现实生活中濒临灭绝、难以维系传承但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的云锦织造技艺,就适合博物馆展陈模式。
云锦织造技艺繁复,至今无法用现代机器替代,仍需手工织造。云锦织机庞大,结构精密,需要上下两位匠人配合操作。游客们在南京云锦博物馆可以欣赏云锦织造的全过程。漫步在展厅之中,观赏着匠人们流畅熟练的操作,游客仿佛回到了千年前的织锦时代,感受这份独一无二的东方之美。
精湛华美的云锦,代表着中国古代丝绸纺织品的最高工艺,也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十八世纪末,欧洲人正是根据中国这一技艺中的二进位制原理,发明了纹版提花机,其后,电报机、现代计算机也根据该原理相继发明。
材料三
近期,《中国青年报》面向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发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九成以上的受访者注重旅行沉浸式体验。67.61%的受访者认为沉浸式旅游可以让人更好地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或人文,75.72%的受访者认为切身融入当地文化环境会让感受更为真切、印象更深,62.20%的受访者认为互动和体验新鲜感更强、更有趣。
可见,创建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是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是集市井体验、沉浸演艺、百艺手作等为一体的沉浸式主题街区,自2022年4月28日开业以来,日平均接待游客超过7000人次,截至2024年1月底,已累计接待游客超350万人次。2023年,“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华彩万象”石窟艺术、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等全国24个项目首批入选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项目名单。
17、根据材料一的文字内容和图1的信息,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内容。( )(2分)
18、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模式会受项目自身特点及所处环境等因素影响。
B.云锦因织造技艺繁复,生活中已经消亡,只能在博物馆欣赏其风采。
C.年轻人大都注重旅行沉浸式体验,这为开发旅游项目提供了新思路。
D.“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融多种体验方式为一体,吸引了大量游客。
19、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 ① 、 ② 、 ③ 等举措能够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3分)

(二)阅读《延安散记》,完成20-22题。(共11分)
延安散记

①果真听见不如亲见,当一座座黄土高坡展现在我视野里的时候,才知道那种荒远苍凉带来的震撼,无论是文字图画,还是言语都难以表达出来。
②对于造物主的偏心早已习惯,火车从黄澄澄的关中平原的丰收里穿过,钻了几个山洞,麦香就被高高的北国山塬隔在了八百里秦川。
③不断涌来的是起伏的山峦,大大小小的沟壑,不似我们见惯的秦岭山脉直入云霄,倒像是凝固的黄土海浪。远近的一包包山头饱满而丰腴,柔软的触感从眼睛传向心底,再到达指尖。
④山峦从两下里越逼越近,轨道像被嵌在山体中,坐在车里的人似乎能感觉到一种挤压的逼迫来,一座座山包也看得更清了,那些山包只有顶上生着稀疏矮小的树木,可以看出生长的艰难,没有一棵是高大挺立的,从大部分裸露的山体可以看见里面夹着一层层砂石,肉质里嵌着骨质,透露出一种悲壮来。
⑤火车驶近了。原来,那山梁,都是光秃秃被剔了皮肉的黄色筋骨,山根下一道道沟壑像枯竭的血管曲回僵硬,肉感完全是一种错觉了。
⑥大地陈旧了,而一些有活力的东西依旧倔强地生长出来。
⑦夏收的景象在这里斑斑驳驳,山坳里一道道地块干硬寂静,绿苗长得异常艰难,花花草草的身影虽零星寥落,但从不缺席。这边的春天来的太迟走的太快,虽然将近芒种,槐花才雪白雪白地飘着香,太阳下已全然是夏日白晃晃的火辣了。估计这里只能种秋收的庄稼,会是小米土豆,还是荞麦高粱?或许也只是这些耐得干旱的植物才能有一些收成吧。
⑧下了火车,初见延河。常年干旱少雨,延河的水被热辣辣的太阳蒸发成细细的溪流,河床上长着碗口粗细的柳树和一些为绿化固沙种植的草木。岸边的山坡上一律都是洋槐树,这种耐旱耐寒的植物用强大的根系牢牢地锁着泥土,不使它们被暴雨和狂风带走。
⑨这条被搁浅在枯竭的漫漫高原上的延河在历史上多次易名。在较长时间里叫清水河,不知叫做“清水”时,它是不是满河清水。西汉时期也叫洧(wěi)水,“洧”字“字形从水,字音从鲔”,字义是“盛产鲔鱼之水”。如果这样理解,说明那时的洧水河应该是水丰鱼肥,定是满目植被苍翠,不知这原本的绿洲何时被自然侵蚀,剥离了生机勃勃的外衣。
⑩这条陕北的第二大河流,由西北向东南,流经志丹、安塞、延安,最后汇入黄河。何时能再还它满河清水,让7000多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遍地绿洲,羊肥瓜甜果香该有多好。企盼那一天早点来到。
⑪在延安大学上学的侄女过来陪我夜游延河街。现在正是各色夏季花儿争奇斗艳的时候,在这街头却未看见。花儿草儿都是水灵灵的魂儿,种在这缺水的地方太耗费活力了。也未发现其他地方随处可见的水果摊儿,只见着两个卖西瓜、卖苹果的。侄女说这边的人艰苦惯了,没那么娇贵,吃不吃水果都能过。地域让本土的人有了一种天长地久的习惯,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⑫宝塔山灯光的映衬下,月亮虚虚的只是个轮廓。侄女说这是照过伟人的月亮,我说它也照过坐在疙梁梁上唱小曲儿的后生。照过几千年前的清水河,也照着现在的瘦枯的延河,照过血与火的峥嵘岁月,也照着如今安静祥和的平常生活,有许多相同又有许多的不同。这里的土地养育了革命,这里的人们为着新中国受了太多磨难,他们理应过上好日子。侄女问这里能不能变成绿水青山,我说能,当然能。侄女暑假要下乡支教,我支持她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才是年轻人的责任和担当。
⑬晚上在剧场里看红色历史舞台剧,身旁的年轻人被舞台上无畏坚贞的革命信念感动得泣不成声。那一刻,舞台上的质朴、雄壮与磅礴,与舞台下的热血、理想与青春碰撞交织。

⑮回到陕南已有几天了,眼底里停驻的还是杨家岭、枣园的景象。有些旅行,会改变人的三观,会成为一次修行。延安之旅,让我的心灵受到震撼,更让我对于国家、民族、信仰、情怀……这些词重新认知,我想,我的生命可能更厚重了一些……
(取材于张大丽的作品)
20、本文散记了延安之旅的几个片段。请阅读③—⑬ 段,填写下列表格。(4分)

延安见闻

作者情感

悲壮

延河现状及名称的变迁

和侄女夜游延河,在宝塔山赏月、交谈

感动、振奋

21、“震撼”在文中出现了两次,其产生的原因和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4分)

22、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延安负责生长骨头”的理解。(3分)

(三)阅读《让语言的长河生生不息》,完成23-25题。(共7分)
让语言的长河生生不息
①汉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它记录着时代风貌,镌刻着文化基因,凝结着情感认同,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汉语有众多价值优势,其中一点是源远流长的文化。中华文明的思想、文学、历史、艺术,都仰赖于语言文字才能传承有序。国家领导人多次指出汉字对于文明探源、文化传承和民族维系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探源中华文明,从历史深处延续而来的语言是珍贵符码,学者陈寅恪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汉语是维系中华文明、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文化资源,它不仅有力推动了中华文明发展,而且也为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③汉语还有无与伦比的使用价值。有学者认为汉语之美在于“精”。汉语作为联合国常用的六种语言之一,以书写《联合国宪章》为例,所用字是最少的,提高了阅读和理解的效率。相比于英语等印欧语系,汉语的传承性也很强。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曾感叹道“今天一个普通的英国人几乎看不懂三百年前的本国文献……但对于中国人来讲,数千年的文献都能大概了解。他们对本国古代文化的无比热爱和理解,源于他们文字的这种特殊性质之故。”综合来看,汉语不管是使用效率还是传承性,都是其他语言所不能比拟的。
④与时俱进的蓬勃活力也是汉语的价值优势。近年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词汇新表达应时而生、层出不穷,折射出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体现出汉语的与时俱进。《新华字典》增补了“初心”“点赞”“二维码”等词语。同时,一些沉睡已久的汉语及其蕴含和附带的各种文化元素,如《九歌·国殇》中就出现过的“怼”字,伴随着互联网普及进入日常用语,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了蓬勃生机。语言只有适应更多的人、更广的社会需要,才能不断焕发活力。
另一方面,网络用语的不规范使用也给汉语带来了极大冲击。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不同于表音文字的独特语法规范,一些符号、字母、数序和汉字杂糅的网络用语,一些凭空生造的网络新词使得国人与母语产生隔阂,毁坏了表意文字的完整性;很多网络用语文化意蕴单薄,碎片化、随性化严重,直接对汉语的规范性和严谨性造成冲击;更有一些低俗暴戾的网络用语,不仅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也拉低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因此,净化网络空间,捍卫母语已经迫在眉睫。
⑥汉语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悠久的使用历史、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传承不衰,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因此,我们应当树立爱护汉语的意识,让中国语言文化的长河生生不息。
(取材于《人民日报》2023.9.14)
23、请选出适合做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清楚工整地抄写在答题卡上。( )(2分)
A.汉语是中华民族的财富。
B.汉语有众多的价值优势。
C.我们应当热爱保护汉语。
24、结合上下文,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②段中“不仅……而且……”,强调了汉语对于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B.第③段中“不管……都……”,多角度突出了汉语与其他语言相比的优势。
C.第④段中“同时”一词,从正反两个方面表明了汉语与时俱进的蓬勃活力。
25、结合上下文,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在全文论述中所起的作用。(3分)

五、作文(40分)
26、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1)请以“且行且思”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一个字,可以承载文化,可以记录时代,可以讲述故事,可以蕴含感情……倘若发挥想象,一个字又有别样的演绎……请将“令人 的一个字”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参考答案
1D
2
3
4、示例:这些含有建筑细节的成语,有的保留了与建筑相关的原义,有的发生了语义演变。
5C
6B
7、示例:与汉字、成语、诗文交汇,共同构筑了熠熠生辉的中华文化。
评分标准:共2分。与汉字、成语、诗文(语文)1分,交相辉映/熠熠生辉 1分。
8、①答案:八百里分麾下炙 ②示例:千骑卷平冈/会挽雕弓如满月/九万里风鹏正举等
9、一鼓作气
10、富贵不能淫
11、①示例:期望 失望 ②兔 ③荒凉破败
12、①悲伤痛苦的老兵 ②思乡忧国
13B
14甲
15、①兴复汉室/北定中原/还于旧都/讨贼兴复
②竭尽全力,以死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亲理细事
16. 示例:在《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红军在长征途中面临着极其艰苦的条件和敌人的围追堵截,但红军并没有被打败;他们越雪山、过草地,克服了饥饿、寒冷和疾病等困难,最终胜利完成了长征。红军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17、京津冀三地客源关系紧密(京津冀三地互为重要的客源地)
18B
19、①推动旅游业区域协同发展
②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
③创建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
20、①黄土高原上所见的景象 ②企盼 ③钦佩 ④观看红色历史舞台剧
21、要点:开头的“震撼”是因为作者刚到黄土高坡时见到荒远苍凉的景象,表达自己内心受到的冲击和震动;结尾处的“震撼”是作者结束了延安之行,回顾在延安的见闻与感受,精神得到了升华,表达了自己对黄土高原和延安精神的赞美和歌颂。
22、 要点:①作者描写黄土高原上的山峦时,多次提到“骨质”“筋骨”,表现了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黄土高原坚硬干枯的地质特点;②作者所见的绿苗、花草、耐旱的庄稼以及延河边的洋槐树,在延安艰难环境中顽强生成,是一种倔强的骨气;③在延安生活的人民有着吃苦耐劳的品格,以侄女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有着年轻人的责任与担当;④延安在革命岁月中为中国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无畏坚贞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23、我们应当热爱保护汉语。
24C
25、本句由上文对汉语有众多价值优势话题的论述转入下文对网络语言破坏汉语的危机的论述,从而更全面地论述了本文观点。
26、参考例文(“且行且思”是一道很陈旧的题目,乏善可陈)

令人感动的一个字

手捧奖杯,眼前浮现的是那些温和的笑容、那些温暖的话语……每每想起赵奶奶和她的炸豆腐,我都会想起那个令我感动的“暖”字,这个字陪伴了我的成长。

一年级开始,我被选入了京剧团。学戏曲又累又苦,每天放学后都要在学校京剧团训练到六点。有时候会因为走神,手和腿被老师用手板打的青一块紫一块。这不算啥,最难受的是只要有一个同学练不好,老师就不放学,饿得我前心贴后背,肚子里咕咕叫。当初被选入剧团的兴奋早就荡然无存了。

赵奶奶,一位六十多岁慈祥的老奶奶,她每天都在学校门口支起一个卖炸豆腐的小摊。她的手艺真是没的说,她做的炸豆腐外脆里嫩,香气四溢。每天训练后都肚子咕咕叫,我便常常去光顾老奶奶的豆腐摊,吃上一碗好像就消除了训练的疲劳。那时妈妈是不让我在外面乱吃东西的,所以我经常只有买半碗的钱。也许体察出来我的窘迫,老奶奶每次都在我的半碗豆腐里加足小料,然后笑眯眯的把豆腐三下五除二的切成与别人不同的小块递给我,这样一来我的碗和别人一样装满了“温暖”。

演出前的紧张排练经常让我写着写着作业就睡着了,在梦中,我在舞台上忘记了台词,串珠被我甩出了舞台……醒来一阵后怕。记得要汇演的前一天,我发了低烧,只能停止训练。我刚晃晃悠无精打采地走出校门,就被老奶奶看到了。那天风很大,老奶奶拿出了自己的大保温杯,缓缓的给我的水杯加满热水,又轻轻的摸着我的额头说到:“孩子们真不容易啊,大冬天的为了演出还要剃个光头。”她坚持送我去不远处的车站,她温和地笑着,温暖地说着,可是她的生活也苦也累,我顿时感到自己没有那么不容易了。

自从那以后,我和老奶奶关系更加亲密,也更加无拘无束了。“孩子,汇演怎么样啊?”我大口地吃着豆腐,应和到:“奶奶,我们比赛拿了一等奖。对了,今天您又放多了盐……哈哈,不对,似乎您还多放了醋……”“快喝点水吧,别坏了嗓子,京剧老师该生气啦。”老奶奶满脸歉意,“和您开玩笑呢!”我大笑。这样的玩笑,让我暂时忘记了每天学京剧那份看不到头的焦灼。

学京剧的这些年,赵奶奶和她的那些带着酸甜苦辣的炸豆腐一直陪伴着我,为我苦累焦躁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亮色和坚持的理由。一个暖字,一段灿烂的旅程,激励我不辍前行。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