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下面是小涵同学在暑假做的字词梳理,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塞”字在不同语境下读音不同。当它表示“堵、填"的书面用语 时读“sè。”:如''闭塞(sè);当它表示''边界上隔绝内外的屏障"时读"sài":如"边 塞(sài)”。
B.注意形声字都是以声旁定读音,例如“两栖"的''栖””木"为形旁, "西”为声旁, 所以“栖”字读作“xī”。
C.形近字的偏旁不能混淆,例如“瞭望”不能写作"燎望,"驰骋"不能写作"弛骋"。
D.成语中也常有因为对字义的不理解而造成的误写,例如"穿流不息”应写成“川流不息,“目炫神迷”应写成“目眩神迷”。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或词语运用得当的一项是( )
A.在本次生地模拟考试中,同学们之间的分数相差十分悬殊,班主任认为这与平时的学习态度息息相关。
B.花开花落是自然界的一种最平常不过的现象,成熟孕育开花,凋谢枯萎死亡,周而复始,代代不息,
C.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D.学校科技周的小制作展示中,初二年级的牙签塔搭制得十分精巧,天衣无缝。
3、下面是几位同学对''自强不息”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其中表达上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自强不息,就是需要人们在困厄的时候,勇于向命运挑战,向逆境挑战,不屈服,不妥协,不消沉,不退避,并有勇气去战胜它。
B.自强者的勇气,不仅表现在平凡的生活中,还表现在轰轰烈烈的事业当中,这是一种日积月累的考验。
C.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有多高的天赋,也不在于有多好的环境,而在于有坚定的意志、 必胜的信念和明确的目标。
D.只要脚踏实地,百折不挠,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崇高的理想迈进,总会有所收获有所成就。
4、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暑期迎来“旅游热”,各地疫情都有所反弹。在长沙乘坐公交车要扫码戴口罩。你坐车时,一位没戴口罩的叔叔和司机吵了起来,他表示自己已经扫了码,戴不戴口罩无所谓,这时你对叔叔说:
A.“这个节骨眼儿还敢不戴口罩,你是想得病吗?”
B.“叔叔,家有家法,车有车规,您怎么也得按套路出牌啊!"
C.“叔叔,现在疫情反弹,我们应该多多防范才是,佩戴口罩既是对您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您说对吧?”
D.“叔叔赶紧把口罩戴上吧,不然全车人都跟着你遭殃。”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杰对张老:"我能惠存您的墨宝,深感荣幸。希望您保重身体,创作出更多作品以资书法爱好者。”
B.节日习俗常与传说故事相关联:寒食节的吃生食与介子推的传说有关,中秋节的亲人团聚则与牛郎织女、吴刚伐桂的传说有关。
C.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等候客人用“恭候”,欢迎询问说"垂询。
D.“喝"是节日习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八月十五喝雄黄酒;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九九重阳节饮菊花酒,表达对延年益寿的期盼。
6、古诗文默写(8分)
古诗文让我们体验到了自然之美:“芳草鲜美, ”, 这是繁花似锦的桃林之美(陶渊明《桃花源记》);“大漠孤烟直, ”,这是苍茫辽阔的塞外之景(王维《使至塞上》);“ ,白露为霜”,这是芦花飞雪的深秋之色(《诗经》)。
古诗文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情之美:“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庄子神游天地的浪漫情思(《逍遥游》);“ ,君子好逑",是主人公对心上人的一往深情(《诗经》);" , ”,是李白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安得广厦千万间, ”,是杜甫心忧天下的博大情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阅读与理解(46分)
(一)古诗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唐)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②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③月.
脱鞍④暂入酒家垆⑤,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①碛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②惯度:习惯于在某地度过。③轮台:唐代庭州有轮台县,这里指汉置古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④脱鞍:下马。⑤酒家垆( lú)、此代指酒家。
7、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2分)
A.首联点明时间地点,李副使将赴碛西任职,他的旅途从赤亭开始。
B.颔联"岂能”二字是故作反问,暗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但心中乡愁依旧。
C.颈联“脱鞍”“暂入”是诗人劝说李副使暂入酒家饮酒话别之语,该联还直接点出李副使西行目的。
D.全诗熔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语言通俗,声调悠扬,显示出一种豪迈的气概。
8、请根据诗歌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内容 | 蕴含的情感 |
以“赤亭” “火山”起笔,营 造特殊背景。(首联) | 烘托出李副使 的豪迈气概。 |
功名只有从马上取得,在沙场上拼搏才算好丈夫。(尾联) | 诗人鼓励李副使 ,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理想壮志。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与徐甥师川 黄庭坚
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④,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注】①徐俯,字师川,黄庭坚的外甥。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④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9、下面是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旨”的造字本义为用匙子取食放在嘴里品尝,在”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中, “旨”意为“味美”。
B.文中"诚能如是”的“是”与"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的“是”意思相同,都是 代词,译为“这”。
C.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用法不同的词,我们称之为"古今异义词” 如:文 中"令心意不驰走”的“走”是古今异义词,译为"跑”。
D.文言文中“之”有这些意思:①代词,他、他们;②助词,的;③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④动词,去、往、到。文中"功必倍之"的“之”应该选择第④个意思。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
B.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
C.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
D.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12、面对初三,你的好朋友苦恼于学习上不得要领,请你根据【甲】【乙】两文并联系实际经历,向他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经验或方法。(5分)
(二)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6分)
【材料一】
心理学上对压力的定义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压力源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压力反应包括主体察觉到压力源后出现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通俗来讲,压力就是一个人觉得自己无法应对环境要求时产生的负面感受和消极信念。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造就了压力的剧增,其来源也是多方面的。
对工作的不满意、工作量多以及工作要求高通常是造成工作压力的主要原因,尤其当得到的报酬与个人的付出不成比例时,个人更容易觉得不公平,压力感也相对增加。人际关系不良也是导致工作压力的另一要素。生活环境中偶尔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变故,例如亲友死亡、升学、搬家、换工作等都是造成压力的因素 。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面临一些小小的困扰,例如赶时间却一路塞车,被老师批评了一顿等,单一事件对个体并不会造成压力威胁,但是如果这些困扰都在同一天发生,对个体而言可能就是不小的压力。外在的环境及事件确实会给个体带来压力。但相同事件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却未必会构成同样的威胁,因此,个人性格决定了个人如何看待压力事件,以及个人如何应对和调节压力。
如何调节压力呢?
首先,我们要树立自信心。自信和个人基础优劣是没有关系的,排除自己的能力不足,用战略家的眼光去分析方方面面的因素,尝试着归因到外界上。
其次,给自己制订一个较高却又能“跳起来够得着”的目标、心理学研究表明,这样的目标最能激发人的动力,减缓压力。
再有,我们可以给自己积极的暗示,轻松快乐的生活来自于自我暗示。我们可以起床后对着镜子暗示自己:”今天我要过得十分充实""我相信今天会取得进步”……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奔跑向前……
还有读书和运动也是不错的减压方式,可以使一个人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变得心胸开阔,气量豁达,不惧压力。
【材料二】
压力是一把双刃剑,会带给我们勇气,信心和力量;也会使我们冲动、懦弱和忧郁,面对压力,我们只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去克服应对,压力就成了动力。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顶住压力,化压力为动力,会让人生更加精彩,让生命更有质量。
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都是在忍受着外来的巨大压力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世界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压力是难以形容的。可他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压力虽然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动,以最佳的方式去实现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巴尔扎克说:“压力,是天才进步的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可以说,压力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材料三】:
13、【理解推断】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压力是一个人觉得自己无法应对环境要求时产生的感受和信念,包括主体察觉到压力源后,出现的心理反应、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
B.面对压力,我们只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去克服应对,压力就成了动力,会带给我们勇气、信心和力量。
C.个人性格决定了个人如何看待压力事件,因此,外在的环境及事件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 未必会构成威胁。
D.生活环境中偶尔发生的一些重大的事故,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面临的小小的困扰,如上课迟到被老师批评都会造成个体不小的压力。
14、【迁移运用】小何的目标是考进一所理想的高中,参考他所在学校的升学率,可能要考到年级前30%才有机会。他的成绩一直在年级50%左右,小何觉得压力越来越大,渐渐产生了挫败感,甚至出现了失眠、心悸等情况。请你结合原文联系实际开导他,为他提供合理的建议。(4分)
(二)文学作品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从明天开始,咱们读诗吧 韦如辉
张三住的小区,对面就是白沙湖。站在家里的客厅,张三可以轻易地俯瞰到整个湖面。春天,白沙湖像个安静的小姑娘,睁着大眼睛,几朵悠闲的白云,在它眼睛里出没。夏天,多情的风总想着制造一些热烈的气氛。到了秋天,几条小鱼儿,时不时跃出水面,吸引着游人的眼球。大鱼儿似乎更加胆小,不敢在众目睽睽的眼皮子底下,亮出肥美的身材,即便它们偶尔耐不住寂寞,摇出几个漩涡, 也会很快消失到更远更深的水中。冬天到了,水鸭子像画家手中的笔,把整块的画布涂抹得韵味十足。
—年四季,张三都沉浸在白沙湖的变幻之中,其中的滋味,将张三的心头塞得满满当当的。不得不承认,张三之所以能一直保持好心态,跟眼前的这个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好几次,张三对生活很绝望,他甚至想到了一个可怕的字眼,但是看一眼白沙湖,张三便觉得自己的想法很无聊,很不负责任。
因为,每次看到白沙湖,张三都会想起那年的春天。
那是一个伤感的春天,很多人都感染了流感,大街上人人都戴上口罩,学校里的小学生们陆续放假。张三也没能幸免,被迫请假宅在家里。这就给张三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来研究窗外的白沙湖。几乎每天,不!也可能是每个小时,张三都要向白沙湖看上一眼,甚至几眼。
张三不仅看到了湖水,而且看到了湖边的动物……几只麻雀,在树丛中穿梭,张三看得清清楚楚。
一连几天,张三的目光,都被窝在树丛中那个棕色的座椅吸引住了。
一对老人,晃晃悠悠从东边来,坐到椅子上,一坐就是两个小时。两个老人个子都不高,身体弯下去,总也直不起来的样子。他们穿着老旧,衣服都是灰不溜秋的那种,跟湖景格格不入。那几只不停穿梭的麻雀,偶尔也出来叽喳几声,似乎想跟他们比一比身上的颜色。两位老人的头发,男的还好,黑色多于白色,而女的呢,则是一头霜雪了。这些特征,不是张三一次记下来的,他通过连续几天的观察,才将此情此景此人稔熟于心。
第一天,他们并没有引起张三过多的注意,只是在张三之后的回忆中,张三隐约记得有这么一对老人。
第二天,他们晃晃悠悠的身影,才真正闯入张三的视线里。
到第三天,张三意识到这一对老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这里了。
第四天、第五天,张三不仅掌握了他们出现的特征与规律,而且开始思考一个纠结的问题。这一对老人在干什么?为什么每天在这里准时出现,而又准时消失?
天气很好,风不大,太阳光很柔和,几只麻雀叽叽喳喳的声音,也比平时小些,张三穿上衣服,准备下楼去湖边看个究竟。
已经宅家一个星期,张三觉得鼻孔清爽了,头轻了,脚步也不那么沉了。
张三下楼,向湖边走去。张三慢慢靠近,脚步轻轻的,生怕惊动那对老人。而那几只麻雀,此时知趣地钻到树丛中。
一首诗的朗诵声音,渐渐清晰,飘进张三的耳孔: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男的朗诵一句,女的跟着朗诵一句。男的声音沙哑,女的声音羁绊。男的尽量把速度放慢,似乎在等待着女的慢慢跟上。
张三知道,这首诗是艾青的名篇《我爱这土地》。不知怎的,张三突然有些感动,眼含泪花,悄悄退出白沙湖。
张三回到家,站在客厅里,整理衣冠,毕恭毕敬地向白沙湖鞠了一躬。这一幕正好被刚进门的妻子看到,她诧异地盯住张三。张三哽咽地说,从明天开始,咱们读诗吧!窗外起风了,白沙湖面上波光粼粼。
(选自网络,有删改)
15、默读文本,圈画重要信息,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3分)
事件 | 心理 |
被迫请假宅家 | 无聊 |
发现一对老人 | ② |
① | 感动 |
决定明天读诗 | ③ |
16、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对话。(4分)
小语:我发现小说结尾"窗外起风了,白沙湖面上波光粼粼"这句话特别有味道,但说不出好在哪里,你能帮我吗?”
小文:我这样理解: 。
17、班级学习小组想将本文和下面的材料推荐到《丁香园》杂志“战斗者的春天"专题,你觉得文章和材料都会被主编录用吗?请从故事背景、人物形象、主题意蕴中任选两个角度阐述理由。(7分)
【链接材料】
独臂少年张家城,广东省云浮市安区高村镇人。出生于2006年12月的他,本该拥有快乐的童年,却因为五岁时的一场意外蒙上了阴影——张家城的右手被绞断,从此成为了一名独臂男孩,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堕落消沉,反而更加努力。他从2018年开始练习篮球,后来他打篮球的视频在网络走红,引来众多网友为他点赞。
四、名著阅读(8分)
班级阅读兴趣小组暑期开展了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帮他们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8、任务一:填写读书卡片 (2分)
人物 | 情节提炼 | 性格特征 |
严监生 | 他临死时举着两个指头,① | 爱财如命 自私自利 |
沈琼枝 | 被父亲许给扬州盐商宋为富,却没料到宋为富欲让其做妾,于是果断打包袱逃往南京,开了店铺,卖顾绣,写扇作诗。 | ② |
19、任务二: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礁石
—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选自《艾青诗选》写于1954年7月)
【材料二】
人物 | 绰号 | 绰号由来 | 故事情节 |
杨志 | 青面兽 | 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武艺高强。古人用兽喻武艺高强之人。 | 失陷生辰纲 |
史进 | 九纹龙 | 因身上纹有九条青龙 | 剪径赤松林 |
宋江 | 及时雨 呼保义 | 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不论是江湖豪杰,还是穷苦人民,他都会一视同仁,尽自己的所能去接济他们。 | 私放晁盖 |
①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材料一《礁石》是一首气度不凡的咏物诗。“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着坚韧不拔,高傲自负的人们。
B.诗人在《礁石》这首短诗中,综合运用了拟人、反复、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将“礁石”当作活灵活现之人来描摹,让它“笑”,让它“站”,让它浑身刀痕却依然将浪花踩在脚下 ,读者在这种艺术形象的感召之下,魂灵得以升华和净化。
C.材料二《水浒传》中人物的绰号命名有着深意,有的绰号显示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和高超武艺,如青面兽;有的以动物名为绰号,受中华图腾的影响,如九纹龙;有的人物的性格特点为绰号,如及时雨。
D.《水浒传》中的绰号还能反映好汉们身怀绝技。如善盗的鼓上蚤时迁,善射的小李广花荣,善行的神行太保戴宗。
②近段时间,社会上悄然流行起一种"丧文化”。一批青少年面对困境,常以带有颓废、 失意、躺平等悲观色彩的语言宣泄情绪。于是,教育部想选定一本名著作为初中生必读篇目,请你从《艾青诗选》和《水浒传》中,选一部合适的作品推荐给中学生,并结合作品内容和主题说明理由。
五、表达与写作(56分)
20、下图是一幅题为《深表同情》的漫画,请对漫画的画面及寓意进行说明。(6分)
要求:①主要信息完整、准确、有效;②语言简明,说明顺序合理;③不超过120个字。
21、写作(50分)
分而享之,美美与共。分享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幸福。在生活中,我们都曾有过分享的经历:和好朋友分享美食;和同学分享一些学习或生活的经验;和朋友、家人分享喜怒,你也有过"分享”的经历吗?请你撰写一篇文章,让同学们读了你的文章后受到启发。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自身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 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 真实姓名。
参考答案
1B 2B 3B 4C 5C
6、落英缤纷;长河落日圆;蒹葭苍苍;水击三千里;窈窕淑女;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大庇天下寒士倶欢颜
7B
8、不畏艰辛、毅然应命前行(不怕困难,意志坚定);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建功立业)
9D 10A
11、外甥天资聪颖开悟,一定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所以详细地谈及了这些。
12、①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可以用教别人的方式来学习,同伴之间多交流探讨;②学习要 懂得反思;③学习要抛开杂念,目标明确;④学习要沉下心来,长期坚持;⑤学习要一步一 个脚印,主动思考、钻研:⑥学习要去除贪念、不为名利、虚荣,保持淡泊的心;⑦学习要 给自己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并且专心致志。
13B
14、小何,学习压力大是很正常,我能理解这次的考试给你带来的压力【此点来自材料三】, 但压力会给我们带来勇气、信心和力量,我们要正确看待它的价值,化压力为动力,采取合理的解压方式【此点来自材料二】,比如说,我们要相信自己通过努力能实现上高中的目标, 可制定“跳起来够得着”的目标,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你还可以通过读书和运动来缓解压 力。【这四点来自材料一】
15、①听到老人读诗 ②好奇 ③充满希望
16、这句话用到了环境描写,渲染了明朗、优美的气氛 ,衬托出张三此时内心的喜悦、 舒畅 ,深化文章主旨,象征着张三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同时与前文写张三观赏湖面相照应,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17、示例:会被录用。故事背景:本文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春天,很多人感染了流感,街上人人戴着口罩,小学生也陆续放假。在此背景下,张二看到一对老人在白沙湖旁朗诵诗歌,给 自己带来了希望。这与《丁香园》杂志“战斗者的春天”专题的背景是一致的。
人物形象:战斗者即昂扬向上,敢于挑战困难、战胜坎坷的人。本文主要讲了两位老人在年老体衰的情况,但仍然对生活充满热爱,歌颂了热爱生活的战神。材料中的主人公不屈服命 运的不公,努力学习,顽强拼搏,终将迎来人生的春天。
主题意蕴:这与《丁香园》杂志专题的主题是一致的,虽然疫情形势严峻,但寒冬之后,暖春势必到来;材料中的人物虽然面对厄运来袭,但是没有屈服于命运,而是坚强勇敢地面对, 努力练习,获得大家的赞誉。有时,苦难更能激发勇士的斗志。文章和材料都能激励人们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即使面对的是困境,是灾难,也仍然对生命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
18、①不肯咽气,因为灯盏里点的两根灯草,费灯油,他妻子剪掉一根,他便断了 ②敢于反抗,自立自强。
19、①A
②示例:我推荐《艾青诗选》,这本诗集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同时他的诗篇又激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神圣的国土而英勇斗争。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要明白尽管生活有诸多不如意,但是生活还要继续,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才是青年人应有的态度。
20、男人蹲坐在墙根下,双手放在膝盖上,神情沮丧,面前摆着一顶帽子,口朝上。他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乞丐。一位拿着手帕的男子站在他面前,泪水涟涟,哀泣他的不幸, 泪水落在下面的帽子里。漫画讽刺了一些人面对别人不幸只是表面表示同情却不给予实际帮助的行为。
21、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