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2024湖南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

湖南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2024湖南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8-10 15:22:32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益阳市一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宇)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纸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用脚本来叙事,是中国连环画叙事的一个重要途径。
中国连环画叙事脚本是一种特殊的叙事文类。叙事文的分类在中国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国人并非先有叙事文类,才去写叙事文字的,事情恰好相反,是叙事之作经过漫长的发展而出现丰富的文体和浩瀚的典籍之后,人们才以叙事作为文类贯穿之、整理之。中国叙事文类的历史发展走着一条独特的道路,不同于西方从神话传说——史诗悲剧——罗曼司——小说的历史过程。大概在神话传说还盛行,却没有大规模记录的远古时代,简短的叙事文字就见于商代卜辞。这就是中国叙事文字的开端,简短,朴素,探究着人与冥冥间的非因果、超因果关系。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古代叙事文类是以历史叙事为主,不过小说、戏剧后来居上,使中国古代叙事的技巧得到长足的发展。在中国古代叙事史中,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元曲、明清小说,其叙事的形式、法则都是在相互影响、相互推动中发展的。
中国连环画作为一门叙事艺术,它采用文学作品作为脚本的时间并不很长。叙事脚本经历了从有图无文,到有图有文,再到图文并茂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即它大体经历了“无文-配文-编文”这样一个过程。连环画“脚本”一词,是1949年年初才在连环画界出现的,从前并没有这个名称。所谓“脚本”,本是剧本的统称,一般指在排演过程中角色使用的底本。另外,脚本也有书稿底本的意思,连环画脚本既是画稿的底本,又是故事中各类角色活动表演的底本,因此,把连环画的稿本称之为脚本,还是比较确切的。由于连环画脚本具有以形象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描述故事、反映生活的文学诸要素,本应属于文学的范畴。因此,称之为“文学脚本”或“连环画文学”都未尝不可。
一般人认为,连环画是先有图像后配说明文字的。这种画配文式的连环画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不过那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事,人们称之为旧连环画时代。至于那“说明”,本身就是一部旧小说的缩本,文字也就是旧小说的白话文。程度浅的读者,看不懂这“说明”,就可以看那些连环图画。反正图画上也有更简略的说明。所以这种“连环图画小说”主要的是图画,而文字部分不过是补助,意在满足那些识字较多的读者。这种旧连环画形式作为无文连环画向图文并举的新型连环画的一种过渡,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总之,叙事脚本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演变,不仅是为了满足那些文化层次更高的读者,更主要的是为了辅助图像,更好地服务于故事情节的叙述。
(摘编自沈其旺《中国连环画叙事研究》)
材料二:
最近,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工笔长篇连环画《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和大八开连环画《罗伦赶考》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关注。前者为新创连环画,以柔软而质朴的整体设计获得“中国最美的书”称号;后者是对经典连环画的再版,编辑思路上体现出的时尚感甚至脑洞大开令人惊叹。这两种书均跳出连环画固有的书籍模式,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让人们看到传统连环画艺术步入当下的生命力。
连环画艺术可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座宝库。有“小人书”之称的它,以多幅画面连续表现一个故事,通俗直白,在那些没有电视、游戏机、互联网的往昔岁月里,伴随几代人成长,也绘就中国美术史上的绚丽景观。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随着传播故事的方式发生改变等因素,连环画的阅读市场连年萎缩,传承连环画艺术成为当务之急。在此过程中,该传承些什么,又该如何传承,值得人们思考。
连环画活在当下,重要的是将其文化价值最大限度发挥出来。连环画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一在于它精良的画面,将白描、工笔重彩、水墨等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淋漓尽致地保留下来,并吸收了西方写实绘画中的经验;二在于它厚实、富于文学性的故事,大多来源于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文学名著。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连环画的创作很多时候按照脚本做文章。脚本保证了连环画的故事性、逻辑性,但画面却也容易被脚本限制在一个框框里,由此带来趣味性、想象空间的不足。
“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连环画开始式微,但在当今这个读图时代,我认为连环画是不会消亡的。它们毕竟有着多页生动的画幅,简洁精练的脚本,能够承载传统文明与当代文化的丰厚内容。”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研究出版中心主任康健说。在他看来,连环画与一般图书不同的是,它拥有一个收藏和怀旧的读者群体。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上海人美社开始重新有规模地再版传统连环画。再版传统连环画,不仅仅是单纯的文本复制,而且是重新认识它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整合出版内容、增加艺术文化含量、改变版本设计、提高印刷水平,使之更贴近时代。以这次再版的《罗伦赶考》为例,它不仅仅是作品文本的展示,还增加了逐幅解读的部分,再配以创意十足的设计,使全书的线条之美得到张扬,从而大大提升了这套连环画的美学价值和收藏价值。
一面是开掘、活化既有连环画资源,另一面则是加强原创连环画的出版。其中,把原创与主题出版紧密联系,使连环画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创作形式与当代的社会现实和社会主题更加贴近,近年来已经成为连环画走出的一条新路。反映二战时期犹太人避难上海,展现中犹人民之间情谊的《爱在上海诺亚方舟》,倡导好家风、好家教的《名人家风家训》,对中华创世神话进行深度探源的《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系列》(30册)等,都是上海人美社最近几年“上新”的原创连环画作品,有口皆碑。
同时,推动优秀连环画走出国门、探索连环画数字产品开发、加强连环画理论研究等种种举措,都是近年来业内深挖传统连环画这口“富矿”的尝试。
(摘编自《盛放几代人温暖记忆的连环画该怎样连通当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连环画作为一种特殊的叙事文类,其“脚本”一词出现的时间并不长,是到建国之初才出现的。
B.再版的《罗伦赶考》跳出了连环画固有的书籍模式,设计创意十足,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C.中国连环画叙事脚本的出现,是为满足那些文化层次更高的读者,更是为辅助图像以更好服务于故事情节叙述。
D.紧密联系主题出版、贴近时代,已经成为上海人美社近几年出版原创连环画走出的一条新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环画脚本也可称为“连环画文学”,因为它是故事中角色活动表演的底本,具有文学诸要素。
B.看不懂说明文字的读者,可以通过连环图画以及图画上更为简略的说明来满足自己理解的需要。
C.连环画阅读市场的连年萎缩,既有连环画自身创作的局限,也是外部阅读环境选择的必然结果。
D.在康健看来,在当今这个读图时代,只要拥有收藏和怀旧的读者群体,连环画就肯定不会消亡。
3.根据材料二,下列做法不符合连环画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
A.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围绕“红色题材”“民俗风情”等,推出了《我的父亲刘少奇》《画说陈云的故事》《上海:开天辟地》《画说井冈》《小红军长征记》等连环画。
B.2021年7月1日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一百零八上苑展厅,一场由连环画和宣传画组成的展览既勾勒出中国连环画的发展,也构建出人美社近70年的历史。
C.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连环画中,精选出《鼯鼠学本领》《红面小母鸡》等一些与动物相关的彩色连环画,将其通过放大、裁剪等方式编辑成一套动物主题的绘本。
D.针对连环画收藏爱好者,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各类精装本、宣纸本、珍藏本等品种,对残缺稿件精心修复,增加导读、画家自述、画家介绍、作品介绍等内容。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色。
5.连环画该怎样连通当下?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烟火翁丁
黛安
火塘在屋子正中。没有灶,一只三角铁架支在火上,大锅,小锅,大壶,小壶,做饭,烧水,都在这只架子上。它支撑着翁丁佤族一家人的日子。火塘不熄,常年燃着粗而长的木头。北方的乡下,灶膛里多是玉米根、玉米秆、玉米槌、麦秸,从灶膛一眼就望见了田野。那些柴禾不耐烧,火苗轻飘,柔软,需要不停地往灶下续柴,人不能离开。偶尔也烧木头,但都是用斧头劈成窄细的木条,或干脆是捡来的枯枝。
翁丁大。翁丁大气。翁丁也种玉米,但秸秆不烧,砍下来任其烂掉肥地,只烧木头。木头粗的仿佛人腰,细的也要阔于碗口。而长度,若竖起来,比人高是很寻常的。佤族一词本意即为住在山上的民族。翁丁四面皆山,林高树密,有一种树,生来就是为了烧火的,越砍,长得越旺。还有,森林里,总有一些树在莫名死去,或许是像人一样老死的。死去就要砍下烧火,死去的树在火光中重生。所以,在翁丁原始部落,随处可见一堆堆码得齐齐整整的木头。走近了,会看见一根木头的年龄。没有两棵树的年轮是完全一样的,就像人的指纹。那是翁丁人的日子,是日子里的刻度和温度。
木堆旁边闲置着一把弯刀,一只竹篓,一副篾筐,一绳晾晒的各色衣物,像一张张油画,静立在岁月里,任时光像一只猫,轻轻在上面走过。
木头大,人就不会被火拴住了。把添满水淘好米的锅往铁架子上一蹲,就去忙其他活计了。日子一天到晚,也说不上多忙,但也闲不住。猪在圈里,鸡在街上,芭蕉、茶树、水稻、谷子、玉米、菜蔬在地里,地在山上,山在寨子外。每一样都在时空里排好了序,等着人去收拾。织布机随时拉开着架势,蒸玉米的时间就能坐下来再织一小截布。翁丁织布一直用最古老的腰机织法。腰机由几根木棒、木刀、竹签组成。人坐下后,双脚蹬住撑经木的两端,绷紧经线,然后一遍遍地提综、穿梭、打纬。
人们日常的衣服床单围巾背包,哪一样都离不开布,都要女人一毫米一毫米经经纬纬地织出来。布的颜色,没有谁统一规定,织布的女人想怎么织就怎么织,想怎么搭配就怎么搭配,织完往那一挂,好看。
高山流水里长大的女人,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蓝天白云,红花绿草,看到的都是大自然最本真最纯粹的颜色,对美的感知,是天生就存在于骨子里的。那布是艺术美的范畴,更是寻常百姓日子的一部分。翁丁人的日子,都是翁丁人自己一样一样经纬分明地整理出来的。
大木头是经历过世面的,里面有天地日月,雪雨风花。经了沧桑的大木头懂人心。大木头只管自己烧,不用人守着。火苗真大,真多。锅底下满满的鲜艳的火苗,锅的四周也是满满的鲜艳的火苗。火燎着锅盖了。翁丁偏,二三十公里外,翻过几座山,就是缅甸了。仅仅七十年前,翁丁还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屋子一律为中国南方典型的杆栏式二层茅草房——一楼养猪啊,牛啊,羊啊,鸡啊,狗啊,二楼住人。我来的时候,翁丁正值雨季。翁丁的雨,一下就是几个月。
在雨季,只要哪天还没下雨,那一天的夜或黎明就不会按时到来。一天中,一定要等到至少一场雨。也许就是雨的缘故,茅草屋脊陡,坡长,密严,只向天开了一扇小芭蕉叶大的窗,整个房屋像一间暗室。可是火让茅草房里明亮起来了。黑篾桌亮汪汪的,黑竹凳亮汪汪的,黑铁锅亮汪汪的,黑水壶亮汪汪的。竹木的黑立柱亮汪汪的,竹木的黑地板亮汪汪的,竹木的黑墙壁亮汪汪的,竹木的黑屋顶亮汪汪的,绻在火塘边睡觉的大黑猫亮汪汪的。常年不熄的火塘,日日夜夜的烟熏火燎,屋里什么都成黑的了。翁丁是一幅油画,黑是它的主色调。那是岁月的黑衣衫,是日子的黑包浆,是一个民族的黑皮肤。在色彩的王国,黑侵蚀并战胜了其他任何颜色。黑是一只罐子,把所有其他的颜色都一一盛在了里面。主人不在跟前,火把主人的日子角角落落旮旮旯旯都照得亮汪汪的了。
也有不黑的物件。一摞洗净的瓷碗,亮汪汪的,是月亮栖落在了茅草房里;几瓶去年采的野蜂蜜,亮汪汪的,是金子融化在了茅草房里;三两个垂挂在钉子上的七色手织布包,亮汪汪的,是一抹彩虹升起在了茅草房里。它们是画面恰到好处的点缀。它们让黑的更黑,让黑迸溅出火光来,照进了翁丁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描述翁丁人平凡朴实的日常生活,生火做饭、耕织养殖、家居环境等,娓娓道来,不急不缓,处处体现了翁丁的烟火气。
B.翁丁原始部落到处堆放用作烧火的木头,烧火只用木头,自然与其所处的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但也体现了翁丁人大气的民族特征。
C.翁丁女人从小就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有着与生俱来的对美的感知能力,她们织出的布供家庭日常使用,同时具有审美价值。
D.每到雨季,翁丁所处的地域每天必定要下雨。雨季的到来,改变了翁丁人的作息规律。翁丁人居住建筑的特点也跟雨季有关。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对翁丁部落的烧火和北方乡下的烧火进行了比较,让读者对翁丁人火塘烧火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B.文章多处使用排比、反复手法,使得语言轻盈跳动,有节奏感,有益于呈现翁丁人宁静、朴实的生活状态。
C.文章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以“油画”设喻,都是为了突出翁丁的色彩丰富而又浓烈,表现翁丁人生活的热情。
D.文章结构较为松散,看似信笔写来,但都围绕翁丁的“烟火”特色展开,体现出散文“形散神聚”的艺术特征。
8.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9.文章结尾两段着重写了翁丁的“黑”与“亮”,有何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赵盾举韩厥,晋君以为中军尉;赵盾死,子朔嗣为卿。至景公三年,赵朔为晋将,朔取成公姊为夫人,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晋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至赵盾,遍告诸将曰:“赵穿弑灵公,盾虽不知犹为首贼。臣杀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后妄诛,妄诛谓之乱臣。”屠岸贾不听。厥告赵朔趋亡,赵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且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括,皆灭其族。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后生男,乳,朔客程婴持亡匿山中。居十五年,晋景公疾,卜之曰:“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景公疾问韩厥,韩厥知赵孤在,乃曰:“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夫自中衍皆赢姓也,中衍人面鸟喙,降佐殷帝太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适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有绝祀今及吾君,独灭之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唯君图之。”景公问曰:“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对,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孤名曰武。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令,并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令,群臣之愿也。”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军,将军遂返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
(选自《说苑·复恩》,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适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有绝祀/
B.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适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有绝祀/
C.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适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有绝祀/
D.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适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有绝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灭其族”中的“族”与“族秦者秦也”(《阿房宫赋》)中的“族”含义不同。
B.龟策,是指龟甲和蓍草,古人用它来占卜吉凶;有时也指占卜之人。文中指前者。
C.“唯君图之”与“唯求则非邦也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唯”含义相同。
D.“具以实对”与“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具”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到了晋景公的时候,屠岸贾当上了司寇,他想作乱,于是借惩治谋杀晋灵公的凶手来罗织赵盾的罪名,从而灭掉其全族。
B.韩厥认为赵盾当时在外地,未参与杀害晋灵公之事,且故去的晋成公也没有追究其责任,现在杀掉其后代,是否定晋成公的做法。
C.程婴感激赵朔的恩惠,抱其子逃进山中躲藏;晋景公生病,占卜后得知是大业后人在作崇,就立即找韩厥询问赵氏孤儿之事。
D.赵武、程婴拜见诸将军后,将军们就跟程婴、赵武一道攻打屠岸贾,灭掉了他的家族,晋景公赐给赵武跟从前一样的田地采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厥告赵朔趋亡,赵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且不恨。”
(2)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令,并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难?
14.韩厥是如何报恩的?请加以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房兵曹胡马诗①
[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②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①此诗约作于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当时杜甫在洛阳。“兵曹”为兵曹参军的简称。②房星:星宿名。“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首联点出房兵曹的胡马的出处并不寻常,紧接着勾勒出胡马神清骨峻的形象。
B.第一首诗颈联写出了骏马纵横驰骋无可抵挡,值得人生死相托,盛赞马的才能和品德。
C.第二首诗前两句语言较直白,在强调马非同凡俗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D.这两首诗虽同为咏马,但风格特征大为不同,第一首诗沉郁顿挫,第二首诗浑厚凝重。
16.好的咏物诗,既能在物之内,又能出物之外,善于将这两者统一起来。请结合以上两首诗对此加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第二段中,以“ ”夸饰山峰之高,以“ ”衬托绝壁之险。
(2)归有光《项脊轩志》写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又写“ , ”,表现了分家后的凌乱。
(3)归鸟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意象,或用以描写眼前景色,或用以表现隐逸情怀。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李白的想象力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他能够突破现实的重重束缚,从独到的角度欣赏景色,得出全新的观点见解。诗歌也体现出变幻莫测、丰富多彩的特征,富含新奇的、独一无二的审美观念。例如,他笔下的月亮变化多端,在不同的情境中,呈现出的特征大相径庭,有时是一位可靠的朋友,有时成为促膝长谈的知己,有时又成了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理想的象征。《月下独酌》中,他将明月、影子拟人化,直接邀请它们同自己一起饮酒作乐;《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将湖中月亮拟人化,化身依依不舍地送别自己的朋友:( )。又如,李白在《劳劳亭》中写道:“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柳色返青,意味着折柳惜别。李白诗歌中的意象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千变万化的。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在《古朗月行》中,又怀疑月亮是来自瑶台的镜子,甚至对它的来历进行多方猜测。
B.《古朗月行》中,他又怀疑月亮是来自瑶台的镜子,甚至对它的来历进行多方猜测。
C.《古朗月行》中,他又对月亮的来历进行多方猜测,甚至怀疑它是来自瑶台的镜子。
D.他在《古朗月行》中,又对月亮的来历进行多方猜测,甚至怀疑它是来自瑶台的镜子。
19.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B.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日前,神舟十六号腾飞,神舟十五号凯旋,中国空间站闪耀太空,新时代的中国在浩瀚宇宙书写了航天梦托举中国梦的壮丽篇章。人们观看航天员在空间站的生活视频时,惊喜地发现,中国空间站所有操作界面采用的都是汉字。
这自信建立在中国文化的__________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__________写入了各种文化典籍中。火星探测器“天问”,其名称来自诗人屈原的长诗名;火星车“祝融”、月球探测器“嫦娥”、中继卫星“鹊桥”、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这些名称( );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其名称出自中国古代观星术;量子卫星命名“墨子”,取用了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名字。
中国航天人探索宇宙,以“嫦娥”问月、以“北斗”指路、以“祝融”踏火,一步步把典籍中的神话照进太空中的现实。有的航天强国曾企图通过技术封锁阻挠中国人探索星辰大海的步伐。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源于有__________传统的“两弹一星”,自主创新的基因早已刻入骨髓,自然不惧怕任何技术封锁。这些年来,中国航天科技一步一个脚印,__________稳步前进。探月工程、探火工程,载人航天各大项目连获成功,喜讯频传。①据美联社报道显示,②中国一直以稳健的方式推进航天项目,③反应出8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实现了巨大增长。
过去,人们习惯于太空中出现英语、俄语等拼音文字。现在,( ),是中华民族崛起的象征,更是古老的东方文明走出地球、走向新天地的展示。
中文,正成为新兴的国际太空语言。汉字,正在将中国自信写入浩瀚太空!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源远流长 奇思妙想 自力更生 踏踏实实
B.源远流长 奇谈怪论 自给自足 循规蹈矩
C.博大精深 奇思妙想 自力更生 循规蹈矩
D.博大精深 奇谈怪论 自给自足 踏踏实实
21.请在文段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老人与海》描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展现了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
材料二,漫漫征途,一个人的精神气质至关重要;而当河入峡谷、风过隘口时,尤须以精神对决。紧要之时,唯有雄健的精神,才能冲破险阻、闯关夺隘,为实现目标提供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
以上材料对你有何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1.C 2.D 3.D 4.①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提出“用脚本来叙事,是中国连环画叙事的一个重要途径”的观点,接着分析中国连环画脚本的演变过程和特点,最后揭示叙事脚本的意义和作用。
②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将中国与西方进行对比,突出中国叙事文类发展的独特道路。 5.①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文化价值。
②克服连环画本身趣味性不足、想象空间不足的缺点。
③开掘、活化既有的连环画资源。
④加强原创连环画的出版。
⑤推动优秀连环画走出国门、探索连环画数字产品开发、加强连环画理论研究等。
6.D 7.C 8.①使用拟人手法,将“大木头”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其经受过自然风雨的考验和岁月的磨练的特点;②间接表现了经历风雨沧桑的翁丁人,懂得自然并与自然和谐与共。 9.①“黑”表面是指翁丁人家中各色物件在长年累月的火塘烟火熏燎下变成的黑色,深层意义是指翁丁人在经历岁月沧桑后形成的并一直保持到现在的朴实厚重的民族特性;②“亮”表面是指翁丁人家中各色物件所反射出来的亮光,深层意义是指翁丁人生活中的安逸、甜蜜、诗意、热情和温暖;③“黑”是翁丁日常生活永不变更的底色,“亮”是翁丁人的生活追求,两者对比强烈,而又完美融合,深刻揭示出文章的主旨。
10.A 11.C 12.C 13.(1)韩厥告诉赵朔赶紧逃跑,赵朔不肯,说:“您一定不会让赵氏断绝祭祀,我死了也就没有遗憾了。”
(2)从前下宫发生的动乱,是屠岸贾做的,他假传君王的诏令,并且命令群臣,要不是这样,谁敢作乱? 14.①韩厥为赵氏一家辩护。②劝说赵朔逃走。③后来扶植赵氏孤儿,使其兴旺。
15.D 16.(1)杜甫的诗展现了胡马筋骨分明、双耳劲挺和四蹄轻盈的特征,生动地写出了骏马的神采,做到了“在物之内”;同时又能“出物之外”,托物言志,希望友人骑着胡马能够英勇杀敌,保卫祖国,为国立功,借胡马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2)李贺的诗通过马骨被敲时发出铜声这一独特新奇的意象,形象地表现了马的瘦削和坚劲,暗示了马的素质好境遇不好,做到了“在物之内”。同时,将马的非凡与境遇形成鲜明对比,“出物之外”,借为马鸣不平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
17.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客逾庖而宴 鸡栖于厅 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8.C 19.B
20.A 21.①都来自中国神话传说
②汉字这种方块字在太空的出现 22.①据美联社报道
③反映出8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实现了巨大增长
23.略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