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学习好,阅读少不了!
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不只决定你的语文成绩,而且影响全科成绩。
一、阅读量决定语文成绩
新课标中要求:小学阅读量要达到145万字,初中要达到260万字。9年400多万字的阅读量,你达标了吗?
高考语文卷面的字数,已经从十几年前的5千字涨至1万字。比如2023年高考语文第一道题,开篇就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如果你的阅读能力不过关,别说做题了,文章你都读不完。
平时阅读量大的孩子,面对这样的语文试卷,就会有巨大的优势:
1、信息捕捉快准狠
课外阅读多,读题速度快,能够快速锁定信息,为精准作答赢得宝贵时间。换句话说,即便两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一样,但一个阅读速度快,就能获得更多的时间,从容作答,深入分析,正确率当然更高。
2、提前熟悉相关内容
想象一下,如果在考试之前,老师给你透露了题目,你是不是就获得了更大的优势?
但是,怎么可能提前知道题目呢?真的可能知道。如果你对于题目中的很多内容已经很熟悉,你阅读速度当然快。比如2022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提到了《水浒传》、《红楼梦》、武王伐纣、吴起魏武侯……如果一个学生熟读《史记》、《资治通鉴》、《古文观止》,这些故事可能早就见过。
高考从来不会漏题。但是,对于阅读量大的学生来说,他们相当于提前见过。所以,语文的核心能力,就是阅读能力!
别以为阅读仅限于文科!阅读理解能力对所有学科都有影响。
二、阅读能力影响全科成绩
你来感受一下近几年高考理科试卷中的文本量:
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看着就让人头晕,别说解答了。
很多学生理科成绩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会读题,看错条件,缺项漏项。审题是做题的第一步,如果题目都看不懂,何谈解题呢?
从初中开始,很多理科考试直接用古诗古文作为题目,这不只是考学科知识,更是对于你的语文功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小学阶段,有一个“三年级现象”:很多孩子到了三四年级,数学成绩开始出现明显下滑。究其原因,也是缺乏阅读理解能力。
针对这些情况,应该怎么办?
很简单,早阅读,多阅读,广泛阅读,持之以恒。
课外阅读,是唯一不能突击的学习能力,需要从小培养。
这是一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短视频满天飞,对于文字的深度阅读能力,是极其稀缺的能力。一个学生拥有这种能力,不只可以赢得高考,也有助于他赢得未来的人生。投资阅读,就是投资孩子的未来。
你家的书房,才是最好的学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