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试卷怎么改(高中考试的试卷是怎样改的)

高中语文试卷怎么改(高中考试的试卷是怎样改的)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8-03 05:05:20

高考语文卷纸一共可分为四大模块,分别是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以及作文,我将依次介绍各模块的学习重点。

不过在此之前,我想和同学说一些多余的话——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语文学科。很多同学一提起语文,就觉得太过玄妙,即使付出许多努力也没有办法取得好成绩,付出与回报往往不成正比。我认为这是对语文学科的一种误解,归根结底很可能是因为还未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得越多,距离最初的目标就越远,所谓南辕北辙是也。

同学们一定要意识到,作为一门学科,语文当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其本质和其他学科是一样的。只要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辅以恰当的练习,语文也同样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以新高考卷纸为例,现代文阅读从体裁上可分为非连续性论述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前者可视为老高考卷纸中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串儿”,后者和老高考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没有太大区别,只是题目数量上多了一道选择题。

针对非连续性论述类文本阅读,它设置了三道选择题和两道问答题。建议大家做题之前,还是快速浏览一遍原文,将重点概念,修饰词,观点句做好标记。在做选择题时一定慎之又慎,通过选项中的核心概念(名词)确定原文对应区间,通过比较词汇细节及句间关系判断正误,切不可凭感觉做决定。至于问答题,第一道题的出题方式基本已经模式化,围绕论述文的核心知识进行考查,诸如:下定义、论证特点、论证方法、论证思路(脉络)等。明确每种题型的答题思路,有的放矢,提高做题准确率。第二道题则基本是对原文信息的筛选提取,首先注意题干的限制范围(单个材料?两个材料?全篇?),锁定答题区间后,合并同类项,将答案做好整合。

文学类文本阅读方面,有两道选择题、两道问答题。很多同学都认为文学类文本阅读不好答,小说还稍好一些,散文则完全没有头脑。我在授课时,和同学们强调过一个观点,大家根本没有必要去区分小说与散文,它们同属于文学类文本阅读,围绕它们所出的题型也都是相同的。小说可以问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散文也可以这样问。与其耗费心力区分二者区别,不如花些时间去总结常见的题型,把每种题型的答题套路研究透,这对提升分数将大有裨益。在高中阶段,会写一些所谓的答题术语,只能算是具备了基本能力。要想得高分,必须将套路和文本完美结合,以不变应万变,方为上上之策。

古诗文方面,一是文言文,二是诗歌鉴赏,三是古诗文默写。文言文确实需要打好基础,虽然是汉字,但无异于外语。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老师,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也太多了,该从何学起呢。私以为,文言文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实词,二是逻辑。注意,我说的是实词,并未包含虚词。我说的是逻辑,并未提及语法。学习文言文,必须有一定的实词积累,这是骨干,是应用逻辑(猜)去推测文意的基础。积累实词,建议从两个方面入手,优先记忆课内古诗文注解,其次积累高考真题内的重点实词。至于我所谓的逻辑,需要再写一篇文章进行专门阐述,在此言明一个核心——翻译的结果,务必合乎常理且语句通顺。如果翻译的结果不符合这一要求,那一定在词语划分或者语序层面出了问题。

诗歌鉴赏其实是比较难的题型,对诗歌的理解容易出问题,对题干的理解亦是如此。先掌握关于诗歌的基础术语,如常见的形象、意境、语言风格、手法、情感类型等等。其次,分门别类熟悉并掌握题型,了解题型变式,明确各自的答题步骤,养成规范化答题的好习惯。做题的时候我们要善于反思总结,多做更要多想——“景物的特色”和“写景的特色”为什么是两种题型?这种题干的细微差异一定要注意区分。

至于古诗文默写, 就只能多利用碎片化时间,多背一背。集中很多精力,花费很多时间去学习默写,不值得。但是一点都不学,更亏。因为这6分,是整张语文卷纸里确定性最高的6分,背了基本就能得到。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其实多做题即可,做题对该部分的提升极大。反而,学理论未必适合快速提分。保持适度的刷题频率,足以确保同学们在该模块稳定发挥。

作文部分,我认为有两点最为重要——逻辑和材料。

先说逻辑。很多同学并不缺乏语言组织能力,为何一到考场就组织不起来?我认为,问题的关键是逻辑。这些同学在写作之前,脑海里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文章架构。如何引出论题?——概括材料?社会现象?名人名言?古典诗句?……文章采用何种论证结构?——并列?递进?对比?兼而有之?……文章用什么例子?用几个?是否运用排比例?甚至于一些受“建筑美”理论影响的同学,似乎还要设计哪些段落字数多一些,哪些段落字数少一些……

所以一定要明确一件事,恰恰因为我们可能不太会写作文,更不可随心而动,随意而行。而是应事先做好谋篇布局,写好提纲方能胸有成竹。将原本拼“才华”的作文,用近乎量化分析的方式转化为“理科题”。依次确定:引入论点的方式,过渡段的方式,论述核心部分的论证结构,分论点及对应论据,联系实际的内容,结尾的方式(照应?跳出抒情?呼告?)。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些准备工作若能做好,至少可以写出一篇逻辑清晰的考场作文。

再说材料,我国有句老话,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似乎这句话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写作有莫大的关联。诚然,即使考生文采斐然,激扬文字,但若脑海空空,言之无物,其文最终难免流于虚浮矫饰,不能算作好文章。遥想越王勾践十年生聚,方有破吴而归;楚庄王三年不鸣,方有一鸣惊人。若想写作时能将素材信手拈来,平时必须下一番苦功,分门别类主动积累,才能稳坐考场,挥洒自如。

素材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道理类素材,如理论、名言、诗句等,将其引至文章之中,既可丰富文章的文学意蕴,又能增强权威性。二是事件类素材,如名人轶事、新闻时事等,既能充实文章内容,又可使所提观点更容易令人信服。同学们可结合自身情况,缺啥补啥,哪里不会补哪里。如果老师能够分类整理相关材料,做成早读或自学内容,对学生的帮助也是极大的。

写了这么多,大致把语文卷纸所有题型梳理一遍,希望能对同学有所帮助。加油。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