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为什么越来越简单了(为什么语文试卷到现在未公布)

语文试卷为什么越来越简单了(为什么语文试卷到现在未公布)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8-03 04:43:28

前言:

语文可以说是一门让人又爱又恨的学科。爱的是即便是你或许不太喜欢这个学科,考试时却也能读懂题的意思,起码能做出来题;恨的则是几乎每一篇好的诗词后面一定会有“背诵全文”这四个大字,似乎需要记忆的内容太过冗长了。

而随着语文课程的改革,现在中小学生语文课本的难度更是大大增加,一年级便出现了论语三年级出现文言文版司马光,中学要背的古文更是达到了七十二篇。

对于语文的难度增加,教育部聘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给出的解释是:让15%的学生做不完题。这一言论瞬间引发了家长们的不满,声讨之声四起。不过也有一些家长支持温儒敏的说法。

那么语文究竟应不应该增加难度呢?这还要从为什么学习语文说起。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刨除考场上的那张试卷外,语文可以说是影响我们一生的学科,包括我们平时的为人处世、感知美的能力以及共情的能力。

换个简单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学习语文可以带给我们什么。

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语文能让我们认识汉字,而汉字身上不仅有中国的文化传承,同时也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就拿现在的便捷生活来说,不论是坐车、买票、导航,包括我们每日的娱乐等,都需要我们能够认识一些文字,这是人们最容易忽略也是最根本的学习语文带来的好处。

除此之外,语文可以加深人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

比如不同环境下同一句话有什么不同的意思?这个人说出的这句话是基于各种心情?怎么将话说得得体大方又不得罪人?这些都是语文潜移默化中带给人们的改变。

语文带给我们的是对美的感知力,对不同人不同环境的包容,这些在我们的语文试卷上都有体现。

那是否意味着语文越难效果越好呢?当然不是。

语文的难易程度要适当

在温儒敏成为语文试卷的“掌控者”后,中学生语文背诵诗词达到了70多首,小学生也开始学习文言文,让15%的学生做不完卷子更是激怒了许多家长。

“你自己能背得完那些古诗吗?”

“小学生都不懂文言文学了不是白费劲吗?”

面对种种质疑。温儒敏给出的回答是:“语文要从小培养。高考的目的是拉开差距选拔人才,有学生做不完也是正常的。”

可惜面对温儒敏的解释大家的反应似乎更激烈了,有人支持语文增加难度,有人一门心思想降低语文的难度。那么现在的语文到底难不难呢?答案是肯定的,难。不过这种难度还在合理范围之内。

如何培养语文素养?当然是多读、多背、多看。在各种繁重的课业压力面前,语文经常是被放弃的那一科。“反正是中国人,做个语文试卷还不简单吗?”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什么情况下语文会引起大家的重视呢?就是成绩下降的时候。而加大语文难度正好抓住了学生和家长们这一心理弱点,若是不对语文认真,成绩就会下降。

对于中学生我们可以增加背诵篇目和课文难度,那么这点对于小学生是否适用呢?这点要分两方面来看。

若是没有超出学生现有的理解范围,增加难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过若是超出了学生当前的认知范畴,增加语文的难度对学生并没有起到正向作用,反而是令学生产生厌恶情绪。

对于温儒敏说的拉开差距,在高考中语文确实有这样的作用,而且分数越高的学生语文成绩也就越高。因为语文是人人都能学会的学科,但又不是每个人都能取得高分的学科。

正确对待语文

曾经的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不起眼的存在,现在的语文成为了所有学科的龙头老大,不过这种变化有许多的强加因素,目的是为了分数。

大量的背诵使得学生和家长都产生了不满的情绪,这点可以理解。不过背诵是最直接、最快速的学习方法,只有达到一定的背诵量,语文才会有突破。

与其说是背诵,不如说是阅读加积累。理解着背诵远比死记硬背收获更大,尤其是语文这种感性学科。

总结:

长大后许多人会发现,从小学习的诗词或者课文都是当成任务来对待,但不一定哪一天或者哪一件事令我们想起了一句诗,或者曾经学过的课文。此时我们才明白课文真正的含义。

虽然是考试,但分数并不是最终目的。如何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收获,才是语文改革应该研究的方向。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