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过后,七年级月考一结束,就有好几个家长打电话给我,说孩子的第一次月考语文成绩创了历史新低,分数一出,家长紧张得不得了,孩子也失落得要怀疑人生,但老师在家长群公布成绩后,看到孩子的成绩排名居然还不错,家长困惑了,分数下降了,排名并不靠后,这是啥情况?其实这并不矛盾,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的语文成绩呈走低趋势,特别到了初中,语文不管是考试内容,还是题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想再像小学一样考个八九十分,的确是相当艰难的事。
分析
一.内容上的巨大变化
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考试内容基本都分三个板块:语言积累与运用,阅读和作文。变化最大的是阅读,小学语文一到三年级一般考两篇阅读,一课内,一课外。四年级到五年级也是一课内,一课外,其中一篇说明文阅读,一篇记叙文阅读,有时会多考一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六年级为了跟初中接轨,全部改考课外阅读。到了初中,阅读部分加了三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诗歌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以及名著阅读,共有六篇阅读,
其中失分率最大的是文言文阅读,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看文言文就如同看天书,根本看不懂,所有的答案都是靠蒙,能蒙对几题是几题,总分10几分,大部分学生的得分是个位数。
二.考试题型与小学迥然不同
小学语文试卷第一块基础知识与运用,第一题安排10道选择题,第二题是结合课文内容考查一些知识点的识记,以填空形式出现,第一块总分占35-40分,第二块是阅读,总分30-35分,第三块是作文,总分30分。初中语文试卷的第一块也是语言积累与运用,总分20分,但题型却与小学完全不同,第一题是10分的古诗文默写。第二题是病句修改选择题,接下来是小语段阅读,考拼音和汉字,选词填空以及排序,仿句等基础知识和运用。
第二板块的阅读,诗歌和文言文不再像小学只考一些诗句的解读,记诵和文言字词,而是以独立的阅读题出现,而且分值很高,诗歌阅读4-5分,文言文阅读12-16分。现代文阅读,小学有一半题型和分数是考基础,题型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一篇阅读总题数5题,一般是选择题三题,表述题2题。
但初中的语文考卷每一篇阅读只有一题的选择题,其他都是表述题,而且选择题也不是考基础知识,而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剖析。充分体现了小学重基础,初中重能力的特点。初中题型的变化让学生摸不着头脑,甚至有的根本就没法理解题目的意思,有的虽然会理解,但因为没有经过系统训练,不懂答题方向和答题技巧,也是答非所问,最终还是因没有踩到点而拿不到分。
三.作文评分标准更加严格
小学低年级,孩子刚迈进作文的大门,老师为了提高孩子的写作兴趣,都是抱着鼓励的态度,能不扣分就不扣分,因此孩子经常有作文得满分的现象。随着年级的升高,作文难度也越来越高,字数也要求越写越多,老师对作文的评分标准也越来越严格。一二年级作文常常不扣分,三年级扣一二分,四年级扣三四分,五年级扣五六分,到了初中,总分40分的作文,扣个10几分是常态。这个学期七年级的第一次月考,老师分析试卷的时候,发现作文扣得最少的一份试卷,是被扣了9分,普遍扣的是两位数。
结论
七年级语文试卷总分100分,扣掉作文分,大部分的学生就跟90分无缘了,课外文言文10几分,孩子由于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考查内容,普遍又被扣掉两位数,就剩70几分,现代文又不懂答题方向,表达又不懂技巧,也被扣了好几分,如果能保证20分基础分不扣,还能勉强攀个70几分,稍不留神,再被扣分,就哧溜滑到了及格的边防线站岗。第一次月考,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很多学校,语文成绩最高分也就在80分左右,而且一个年段也就寥寥无几的几个。能上70分的就是中上以上的学生了,60几分的比比皆是。
孩子从小学到初中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面对孩子成绩的落差,家长不要过分焦虑,而要理智分析,找到对策,不要把这种焦虑放大、转移到孩子身上。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多一点耐心,多一点陪伴,用爱和信任,尊重和鼓励,帮助孩子慢慢适应,进而找到高效提分的技巧和方法。下面这套南大教辅高分阅读,包含了古诗词、文言文、现代文、非连续性文本同步练。内容齐全,对孩子学好初中语很有帮助,大家不妨一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