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才七十分,高考还有戏吗?
高考语文满分一百五十分,考七十分是什么概念呢?
简单说就是不及格,如果折算成百分制,而且四舍五入,也才四十七分,够低的吧?
这样的成绩,有没有可能在一百天之内提高到一百一十分呢?你如果去问这个成绩的学生,他自己都觉得不可能。
而实际上,不但可能,而且可能性极大。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分数段的学生有哪些特点吧?
第一个特点:基础相对较差。不然也不会考到这个分数。
如果按照高考的试卷模块来说,这个分数段的学生基本上是基础知识凭感觉,现代文阅读凭底子,古诗文阅读凭运气,作文凭字数。默写什么都不凭。
基础知识凭感觉,因为还是会一些的,但是模棱两可,只好排除明显不适答案的,剩下的凭感觉选一个;
现代文阅读凭底子,因为小学初中还是读过学过一些文章的,多少是会一点的,但是只能是凭着以前的老底子作答;
古诗文凭运气,因为文言文基本是读不懂的,甚至他的老师也会直接告诉他蒙一个算了,文言文这么难你根本看不懂,诗词鉴赏如果非常浅显还是能看懂一点的,稍微难一点就看不懂了;
作文凭字数,因为高中的议论文不会写,不知道怎么说理,记叙文胡编乱造,很艰难凑足了八百字。
默写什么都不凭,因为基本就没背过,如果碰巧题目是初中背过的简单诗句还好,不然就是空着或者干脆瞎写一个。
当然我说的是一般情况,不可否认,这其中还是有个别学生有自己擅长的模块。比如,有的作文写得还不错,有的基础知识几乎满分。
第二个特点:信心不足。这个成绩段的学生对语文基本上是丧失了信心的,甚至认为语文就这样了,不要说一百一十分,能及格就谢天谢地了。你要告诉他,努力一百天就能大幅度提高成绩,他自己都觉得这是个笑话。
第三个特点:不会学习,基本上没什么学习方法。语文这一科怎么学?怎么复习有效?各种题型怎么答?都不是很清楚,有不少学生觉得就是背,自己记忆力又不好,只好放弃了。
第四个特点:不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情感。作息时间不规律,学习娱乐时间分配不合理,不会掌控自己的心情,受外界影响比较大,比如,不喜欢自己的语文老师,就不想学语文等等。
当然这只是一些比较普遍的特点。
教育教学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每个学生都不同,教师不但要掌握学生普遍的特点还要研究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让教育教学效果最大化。
根据学生的优点鼓励他,培养他的自信;研究他的不足,提供直接有效的方法,通过提高成绩提升学生的自信,进而培养他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激发他的野心,激发他的动力,进入良性循环。
举个例子,我曾经辅导过一个学生。语文成绩一般是70分左右,几乎不太相信自己有提高语文的可能。我一句话就打破了他的顾虑,我去年带的几个艺考生,也就是六七十分的样子,一个月全都过九十了。你要知道这几个学生文言文几乎就是靠猜的,根本看不懂,就这样都能进九十,你不是比他们强多了?
辅导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学生有个优点,听课特别认真,尤其是记笔记特别认真。我要求记的自不必说,自己觉得不太熟的知识技巧等都会要求我等一下,然后工工整整记下来。有这样的好习惯语文成绩怎么会这么低呢?慢慢了解到,高一的时候学校的语文老师总是在课上发牢骚导致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自己学习又摸不到门路,所以成绩就下滑得厉害。
学生只要愿意学习就不愁没有办法。对这个学生我采取的策略是建立自信,重点突破。
建立自信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成绩,成绩提高学生自然就有自信。怎么短时间提高成绩?只能靠重点突破。找准学生最有潜力提高成绩的版块砸实。
于是,根据学生情况我把辅导重点放在实用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和作文这三个版块上。实用类文本砸实概括答案的技巧,文言文教学生读懂的窍门,作文规范基本模式。三周之后的月考,学生破天荒考入90分。再接再厉高考成绩115分。学生因此对学习重燃信心,学生曾经对我说,我从来没想过我语文竟然能过百!
所以,对于目前还徘徊在70分左右的高三学生来说,你还有戏,前提是认清自己,建立强大的自信,然后你才会想出各种办法去实现你的目标。
再问你个问题,如果你在高考前两个月的时候,数学模拟考试才考了39分,你觉得你高考还有戏吗?
我要告诉你的是,有戏!只要你想!
这是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真实的故事,下次分享这个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