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本卷共11题,共29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惆怅(chóu) 侍候(cì) 拘泥(ní)
B.喷薄(báo) 囫囵(hū) 诘问(jié)
C.顷刻(qīng) 惦记(diàn) 熏陶(tāo)
D.隐匿(nì) 谚语(yàn) 遵循(xún)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敦煌石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艺术圣地,它保存了系统而丰富的建筑、雕塑、壁画。其中作为主体的壁画更是 ,总面积达五万余平方米。壁画以其 的规模、 的技艺、丰富的想象力成为艺术史上不朽的丰碑,被中外学界美誉为“墙壁上的博物馆”。
A.蔚然成风 宏大 精深 B.蔚为壮观 宏大 精湛
C.蔚然成风 阔大 精湛 D.蔚为壮观 阔大 精深
3、下面语段里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现在,中国网络文学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新名片。②2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发布了《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③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网络文学作者规模达2405万,用户数量更是超过5.37亿以上。④按照10.79亿的网民规模来算,我国网民近一半是网络文学用户。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人说“天津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天津既有相声、杨柳青木版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有平津战役纪念馆、于方舟故居等红色文化资源。怎样才能更好盘活这些“家底”□让它们活在当下、服务当代?关键在于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A.”。:? B.”。, , C.。” :, D.。” , ?
(二)诗词鉴赏
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此词开头一问一答,饱含了词人远望神州而不见、收复失地而不得的悲愤之情。
B.词人说千古兴亡事本来就如同滚滚江水那样悠悠不尽,表现了他旷达的胸怀。
C.下阕热情赞颂孙权年少英雄,借以暗讽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思北伐。
D.这首词融写景、议论、抒情于一炉,寄情深婉,浑厚雄壮,意境高远。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选文《不因名利遮望眼,坚守本心展芳华》,回答6-8题。
不因名利遮望眼,坚守本心展芳华
①2024年《南方周末》新年献词里说:“世界越是让人目眩神迷,我们越要抱朴守一,在沧海桑田中守护内心。”
②我们可以看到,“清华女神”颜宁坚守自己的学术研究和对生物科学的兴趣爱好,为此不惜放弃荣华富贵;作家梁晓声要写自己的作品,为此不愿去写所谓的“畅销书”。面对名利荣华迷人眼,他们用自己的选择向我们诠释了“抱朴守一”的真谛。青年当有不因名利遮望眼之净心,才能坚守本心展芳华。
③坚守本心,可助个人坚定追寻理想的脚步,一展芳华。“静时平庸消磨进取心,难时困境损耗坚定心。”惟有坚守最初之本心,方可迎来胜利之光明。袁隆平院士投身杂交水稻研究,不回应他人质疑,不关注无用信息,朝乾夕惕,任风吹浪打不改初心,终获成功,成果获得认可,泽被世界;许嵩潜心音乐创作,不因大众喜好的改变而迷乱方向,踽踽独行,终获嘉名,在华语乐坛占一席之位。由此观之,坚守本心,可使个人在不同领域追求梦想的步伐不停歇,终成人生无悔芳华。
④坚守本心,可助力国家秉持理想信念,借时代之力绘蓝图。坚守本心于人,是不因名利纷扰而迷乱的罗盘针;坚守本心于国,是不因风吹浪打利益腐蚀而迷路的指明灯。诞生于中原动荡、九夏蜩塘之际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写在党旗上,记在心中。正因坚守如此本心,在面对四望梅川河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世界某些大国的蓄意刁难之时,在资本主义“利益至上”仍大行其道的当今世界,中国才能拥有坚毅前行的推动力量。由此观之,坚守本心,可使国家始终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实现赓续发展,擘画美好蓝图。
⑤ 揆诸今日之社会,仍有人拜金逐利,任凭名利富贵为自己筑成囹圄;亦有人本心不牢,在大众的声音里逐渐失掉自我,失去方向。史铁生曾言:“且视他人目光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你的夜路。”青年不妨培养如此之心境,在世俗喧嚣中清醒地记住自己的本心,为之踔厉奋发,为之笃行不怠。
⑥ “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坚守本心,何俱前路慢慢亦漫漫,未来忙忙亦茫茫?愿我们皆持守初心,不因名利遮望眼;愿我们皆坚守本心,笃行不怠展芳华!
6、下列对选文主要观点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不要被名利蒙蔽双眼,要坚守本心。
B.坚守本心,可助个人坚定追寻理想的脚步;一展芳华。
C.坚守本心,可助力国家秉持理想信念,借时代之力绘蓝图。
D.今日之社会,仍然有人因名利遮望眼。
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举“清华女神”颜宁、作家梁晓声的事例阐述了“坚守本心,才不会被名利遮望眼”的道理。
B.第③段从坚守本心对于个人的意义角度论述,得出坚守本心,可使个人“终成人生无悔芳华”的结论。
C.第④段画线句将“坚守本心”比作“指明灯”,生动地阐述了“坚守本心”对于国家的意义。
D.第⑤段指出现今仍存在一些人本心不牢、拜金逐利的现象,与前文所举事例形成对比,发人深省。
8、下列所举事例,适合作为本文补充论据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B.屈原以”博文强志,明于治礼,娴于辞令”得到楚王器重,因被离间而贬为三闾大夫,但他“虽九死其犹未悔”,坚守本心,为挽楚国于危亡而“上下而求索”。
C.苏武天汉元年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许以高位厚禄,欲使其投降。苏武持节不屈,留居匈奴十九年,历尽艰辛,至始元六年,方获释回汉。
D.厄运让贝多芬失去听觉,同时还失去他追求的爱情,可贝多芬不忘初心,在绝望中挺直了腰杆,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最终创作出《命运交响曲》。
(四)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回答9-11题。
①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②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赠送。
B.生以乡人子谒余 谒:拜见。
C.言和而色夷 夷:平坦。
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 诋:诋毁,毁谤。
10、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时,需要调整词语顺序的一项是( )
A.今诸生学于太学 B.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C.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D.辞甚畅达
11、下列对文章选段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多角度地对比诸生与自己的学习条件,是为了夸张地表现自己学习的艰辛。
B.“无冻馁之患矣”中的“矣”字,饱含了作者学习条件不如他人的不平之意。
C.作者认为诸生“业不精、德不成”的原因不是他人之过,而是“天质之卑”。
D.作者“故道为学之难”的目的是勉励马生用心于学,以“精其业、成其德”。
第Ⅱ卷 本卷共13题,共91分。
二、古诗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2、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的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6分)
(1)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孟子》)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写将士们一边分食牛肉,一边弹奏音乐,表现将士们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3-15题。
书画真伪 沈括
李学士①世衡喜藏书,有一晋人墨迹。石从事②尝从李君借去,窃摹一本以献潞公③,以为真迹,一日,潞公会宴,出书画,而李在坐,一见此帖,惊曰:“此帖乃吾家物,何忽至此?”急令人归取,验之,乃知潞公所收乃摹本。李方知为石君所传,具以白④潞公。而坐客墙进⑤,皆言潞公所收乃真迹,而以李所收为摹本。李乃叹曰:“彼众我寡,岂复可伸?今日方知身孤寒。”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学士:古代掌管文字撰述的小官员。②从事:地方军政长官任用的助理人员。③潞公:即潞国公,名文彦博,时任北宋大臣。④白:告诉。⑤墙进:簇拥向前。
四、文学作品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6-19题。
守山 侯发山
①守山是他的本名,“一根筋”是他的绰号。
②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里,让他也去,说母亲不在了,他一个人在老家,孤单。“有山,我不孤单。”说罢,他脖子一梗,又说,“我若进城,就白瞎了你爷跟我起的名儿了。”
③“山上有啥?用得着守?”
④他瞪了儿子一眼,说:“没有山,你能有今天?”儿子想不起反驳的话,恨恨地叹了口气。
⑤儿子记得,地里打的粮食不够吃,没少吃山上的野菜、野果,还有野兔、野鸡、獾、野猪等野味——农闲时节,父亲跟着爷爷上山打猎,战利品很多,却舍不得吃,全都送到镇上的饭店,换来的钱,用做家里吃盐烧煤之类的花销,还有,他一路下来读书的费用都是他们打猎“打”来的。爷爷去世后,猎枪被收缴了,父亲这才罢手。
⑥这天,镇上开“时尚酒店”的刘二来了。过去守山父子的猎物基本上都是送到刘二的饭店——那时还是“野味饭店”,还没有到酒店的档次。一来二去,两家人因此熟络起来。
⑦ “山哥,兄弟求你来了。”刘二一抱拳,一脸讨好地笑,“盖房子那个马总,一直照顾咱的生意,他想吃野味,别的不敢想,弄只野兔咋样?”
⑧“……”守山张了张嘴,终未说出话来。他如今是义务看山人,自己不打猎,也阻止其他人打猎,砍伐山林。他想了想,推辞道:“没有枪,没法弄……我家里养有土鸡,你想要几只就逮几只。”
⑨“我要的是四条腿,不是两条腿。”
⑩“你不会用家兔替代?”守山讪讪说罢,不敢去瞧刘二的眼睛。
⑪“坑人的事咱不干!”刘二说罢,气呼呼地走了。他知道守山的脾气,自己再说也是白费口舌。
⑫看到刘二扬长而去,守山心里很不是个味儿。儿子上大四那一年,老爹上山打猎,不小心掉进了捕猎陷阱,陷阱里布满荆棘钢针,老爹因流血过多而身亡。刘二一下子送来十万,让守山办理后事,还说这钱是捐赠的,不用还。守山想报答,一直找不到机会,今天人家有求自己,自己生生给拒绝了,良心上说不过去。
⑬守山思去想来,有了主意。山上有不少野蜜蜂,两年前,他就在几处野蜜蜂出没的悬崖峭壁上,挂了不少蜂箱,让野蜜蜂安家。隔上一段时间,他用绳索爬上去,取下蜂箱,拿出一格格的蜂巢,放在简易的铁桶里,把蜜摇出来,然后再把蜂巢放回蜂箱,挂回原处。这些野蜂蜜可是好东西,平时做菜时放上一些,口感特别好。如果刘二的菜品改良一下,用野蜂蜜当作料,是不是同样吸引顾客?想到这里,守山就给刘二打了电话,说了自己的想法。
⑭刘二也是聪明人,一拍即合,随后和厨师研制出了蜂蜜排骨、蜂蜜鸡翅、蜂蜜山药等系列菜品。刘二的生意渐次红火起来,跟当年经营野味时差不多,别说县城,连省城的美食家都驱车几十里跑来品尝……酒店名字也改为“蜂蜜美食”。
⑮这年腊月,刘二开车进山了。他来找守山,是来要野蜂蜜的。守山叹口气,为难地说:“冬天没有花,蜂儿都不出去采,没有蜂蜜。”
⑯刘二试探着问道:“蜂箱里不会一点也没有吧?”
⑰“当然有啦,我最后一次上去,只取了二分之一。”
⑱刘二松了一口气,说:“好哇,再取不就得了。”
⑲守山苦笑道:“兄弟,若是能取,我为啥要留?蜂儿要过冬,它们也要吃——它们没有吃的,就要饿死。”
⑳刘二不以为然地说:“嗨,咱把蜂蜜取出来,放进白糖替代……”
㉑守山打断刘二的话,喘着粗气说:“胡说!坑人的事咱不干!”
㉒“咱不坑人。”刘二一脸笑眯眯的样子。
㉓“不管是谁,都不能坑!”
㉔“真是‘一根筋’!”刘二心里气道,临上车时抛过来一句话,“年货别整了,我还给你备……我这辈子真是欠你!”
㉕守山嘿嘿一笑,冲着一溜烟远去的汽车,自言自语道:“不是欠我,欠大山!”
㉖后来,守山听说刘二的酒店名字改为“留余餐馆”。
(选自《安徽文学》,有删改)
16、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3分)
“你不会用家兔替代?”守山讪讪说罢,不敢去瞧刘二的眼睛。
17、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⑫段文字的作用。(4分)
18、“野味饭店”“蜂蜜美食”这两个店名有什么共同点?刘二后来为什么把店名改为“留余餐馆”?(4分)
19、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刘二这一人物形象。(4分)
五、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材料一】
2024年春节假期, 天津市共接待游客1383.94万人次, 同比增长95.1%, 其中,外埠游客675.49万人次,占比48.8%(河北省游客149.09万人次, 占外埠游客的22.1%, 北京市游客110.58万人次,占外埠游客的16.4%); 实现旅游收入123.45亿元,同比增长181.9%。据央视发布的信息显示,在南方居民前往北方十大热门目的地中,天津位列全国第5位。
【材料二】
围绕2024“中国红·天津味·盛世年”春节主题,天津市各景区景点在“年味”和“津味”方面做足了文章。以“五彩灯会 津彩斑斓”为主题的五大灯会,打造出一幅幅如梦似幻、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深受市民游客的欢迎。津湾广场的“画中年——津门非遗过龙年”活动,通过展出九大年画、举办“年礼会”主题市集、开展“翔云龙灯会”舞龙舞狮及“挂甲寺庆音法鼓”演绎,拉满津城春节氛围。黄崖关长城举办新春民俗主题活动,用舞龙舞狮、游神巡游、民间技艺等呈现了一场文化与欢乐的盛宴。全市博物馆策划推出的“飞龙在‘天’——博物馆里过大年”主题系列活动,用展览、研学、体验、演艺、快闪、非遗、市集等多种形式,让公众深刻体味了天津独具特色的城市魅力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材料三】
甲辰新春,南开区统筹谋划、精心组织,突出传统文化、津味文化和民俗文化,推出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旅活动,持续打造“最天津·最民俗”的旅游场景。古文化街张灯结彩,舞龙、舞狮、快板、鼓曲等民俗表演和曲艺节目,吸引大批游客驻足观看。首次开展的水上公园彩灯节和鼓楼新春灯会市集,也成为旅游打卡地,客流量不断飙升,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鼓楼地区与古文化街地区基本形成了“串珠成链、连线成片”的良好局面。经过升级改造的长虹生态园焕然一新,新增的游艺设施和新春系列活动,成为节日期间休闲好去处。
20、从材料一中,你获得的主要信息是什么?(2分)
21、依据材料二、三,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得到的两条重要信息。(3分)
(二)名著阅读(8分)
根据名著相关内容,回答22-23题。
22、根据名著相关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4分)
作品 | 人物 | 文段或评述 |
《朝花夕拾》 | ① | 刚走上求学之路的鲁迅,就遇到一位德高望重、严慈相济的老师② 。从此,他告别了无拘无束的百草园。老先生教导幼年的鲁迅,让他习文练字, 学会尊敬师长,为日后的学习埋下一颗种子。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③ | 今天④ 第一次不用搀扶在花园里散步。他不止一次地问我(医生尼娜·弗拉基米罗夫娜),他什么时候可以出院。我说快了……现在我才明白,他疼痛的时候为什么不呻吟,而且绝不肯呻吟。对我的问题,他是这样回答的:“您读一读《牛虻》,就知道了。” |
《西游记》 | ⑤ | 他⑥ 在取经途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虽然本领不是特别高强,但他老实忠厚, 任劳任怨,谨守本分,是好徒弟的表率。取经途中,照顾唐僧生活起居这些琐碎而平凡的事,他处理得井井有条。 |
《水浒传》 | ⑦ | 那犬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 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⑧ 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他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
23、范进是科举制度的幸运儿,还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请结合《儒林外史》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50分)
有些传承流淌在历史的长河里:爱国精神代代传承,历久弥新;琴棋书画代代传承,彰显文化魅力……有些传承珍藏在生活的点滴中:一次助人的行动,传承着父辈留下的精神财富;一条朴实的家训,传承中塑造优秀的品格;一本珍藏的书籍,传承着宝贵的思想光辉……
那些数不尽的传承中,对你影响最深远的是哪一个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中心明确,内容具体;(2)文章富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规范书写,文面整洁,不少于 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2、(1)浊酒一杯家万里(2)直挂云帆济沧海(3)一蓑烟雨任平生
(4)舍生而取义者也 (5)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16、画线句运用语言、神态描写,写出了守山本不屑用家兔替代野兔,欺骗消费者的做法,但为守护山林,不得已才向刘二提出“用家兔替代野兔”建议时的为难与窘迫。
17、这一段写守山回忆刘二送来十万块钱,帮助料理父亲后事,交代了守山拒绝刘二“打野兔”的要求后心里不是个味儿的原因。为后来建议刘二用野蜂蜜当作料的内容做铺垫。丰富了守山的形象,表现了守山知恩图报的性格。
18、“野味饭店”“蜂蜜美食”都彰显了饭店美食特点。店名的变更,一是因为以前的店名不符合刘二现在的经营理念;二是对“追求经济利益不能破坏生态资源,只有‘留余’才能长久发展”这种理念的宣传;三是“留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和智慧,以此为店名,能让顾客“回味无穷”。
19、在守山父亲去世后,刘二拿来十万来让守山办丧事;拒绝用家兔代替野兔,“坑人的事不做”;守山提出用蜂蜜当作料的建议后,随即与厨师研制出新菜品,让生意渐次红火起来:在守山提到不能采蜜蜂用以过冬的蜜后,认识到要“留余”——热心、诚信、聪明、善于经营,最终由聪明的生意人变成具有长远发展眼光、富有智慧的人。
20、2024年春节假期,天津市共接待游客超千万次,同比增长近一倍,实现旅游收入超百亿元,同比增长近两倍。
21、2024甲辰新春,天津市各景区景点在“年味”和“津味”方面做足了文章;南开区推出了一系列“津味”文旅活动,深受市民游客欢迎。
22 、①. 鲁迅 ②. 寿镜吾先生 ③. 奥斯特洛夫斯基 ④. 保尔·柯察金 ⑤. 吴承恩 ⑥. 猪八戒 ⑦. 施耐庵 ⑧. 武松
23、示例一:范进是科举制度的幸运儿。他虽然五十多岁才中举,但最后还是通过科举制度改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成为张乡绅等人逢迎、巴结的对象。
示例二:范进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他虽然后来高中,改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但为科举耗费了五十多年的美好时光:僵化的科举制度使范进成为了“不知苏轼”、科考中照顾周进学生的,没有真才实学,圆滑地游走于官场,失去了“读书人”风骨的人。
24、参考例文
家风的传承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在九九重阳节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被后人广泛流传。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就是重阳节,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
说起老人,那用爸爸妈妈的话来说说我们家有“四宝”:那就是我的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看过大海,也没有爬过高山,更别说到处旅游了。
随着奶奶爷爷姥姥姥爷渐渐年老,爸爸妈妈说要给他们一个幸福的晚年,从前年开始,爸爸妈妈每年都会带着姥姥姥爷和爷爷奶奶出去旅游。当然最高兴的是我呀,我很享受一大家子人在一起旅行的快乐时光。
去年的重阳节前夕,爸爸带着我们开启了第三次旅行。出发前两天,姥姥和姥爷便从老家赶来,准备和我们一起去天鹅湖游玩。在去天鹅湖的路上,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望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美丽风景,一路上说说笑笑,不停地谈论着并遐想着天鹅湖美丽的景色,他们一想到自己将要去一个景色迷人,环境优美的地方游玩,而且还有漂亮舒适的小别墅可以住,脸上便禁不住露出兴奋、幸福的笑容。
天鹅湖的风景真是美不胜收,让人仿佛走进画卷之中。阳光照在波纹细碎的湖面上,像给水面铺上了一层闪闪发亮的碎银,又像被揉皱了的绿锻。湖水真静,静的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出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还有岸边红红的花,碧绿的树。
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欣喜地望着眼前这片美丽的湖水,嘴里赞叹道:“这湖水真的是很好看啊。”奶奶和姥姥最爱照相了,在同一个地方她们摆出各种姿势让爸爸妈妈为她们拍照,生怕不小心漏掉一个景色。爸爸妈妈拿着相机、手机忙得不亦乐乎,我便跟在他们身边,时不时地也和奶奶姥姥来个合影,刷一下存在感。爷爷和姥爷安静地在湖边散步,他们低声地谈论着什么。从他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能看得出他们也特别喜欢这里的风景。
妈妈说,虽然这样的旅行,她和爸爸很累。但是这样既能陪伴我成长,也能同时陪伴父母,就值得他们去做。我也被这种合家欢乐的氛围感动着,我心里默默地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带着我的爸爸妈妈去那些更美更遥远的地方旅行,我也要享受陪伴父母变老的幸福。
我想,这就是家风的传承吧!
该卷中的阅读材料《守山》来自2024届山西晋城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