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高考语文试卷怎么样(2024四川高考语文试卷原题甲卷)

2024年四川高考语文试卷怎么样(2024四川高考语文试卷原题甲卷)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7-31 10:53:54

6月7日上午,2024年高考语文科落下帷幕。今年四川高考试卷采用的是全国甲卷,作文试题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点击查看:

当天上午语文考试结束后,在南充高中顺庆校区考点一名考生告诉记者,今年作文要拿高分还是很有难度。

今年四川高考语文作文如何立意?怎么构思?什么样的作文才能拿高分?当日下午,记者采访了南充高中、南充一中、南充十中等学校的高三语文教师。

以和为贵 共铸和谐关系

余杰是南充一中优秀教师,顺庆区骨干教师,“金世贵名师工作室”成员,南充市语文竞教一等奖获得者,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得全国一等奖。

“今年四川高考语文(全国甲卷)的作文题目比较常规,审题难度较小,力图让每一个考生都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余杰说,青少年作为年轻群体,有活力,有朝气,有想象力、创造力,但由于阅历不够,对世界的认知较少,遇事易冲动,情绪易波动,这极易考验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今年高考作文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宗旨,注重引导考生对人际交往方面的思考,试图走近青少年,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成长中的困惑,鼓励他们通过坦诚交流,积极主动解决问题,引导他们讲真话,交真心,诉真情,树立理性的成长观。

余杰表示,仔细体会,这一作文试题其实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以和为贵”的思想,“和”是宽容精神的体现,也是理性思考的体现。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从国家层面来看,坦诚的交流,和谐友好的国家关系,才有利于各国的发展,世界的和谐。中国一直践行“以和为贵”的思想,“一带一路”的倡议,“中国—东盟自贸区”项目的建立,“欧亚连通性”合作框架的启动,“中欧班列”的开通等,无不体现中国一直坚持坦诚交流、合作共赢的思想,共同建立和谐发展的世界格局。

“回归材料,审题要抓住‘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这一预先设立的前提,同时重点关注‘坦诚交流才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这一语句中强调的坦诚交流的意义,针对现实生活中不少青少年回避交流,‘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的现象作出针对性的思考分析。”余杰说,审题时应抓住“相处”“交流”“相遇”这三个关键词,思考分析“坦诚交流”带来的积极意义。

余杰表示,参照题目要求——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考生在文体选择上具有一定的自由性,但从操作性上看,议论文是相对较好的选择。构思方面,考生可以从个人层面到国家层面,采用递进式,思考分析坦诚交流带来的积极意义;也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思考分析坦诚交流的影响,如此立意构思具有一定的思辨性。

“总体来说,本次作文审题不易出现问题,但要想写出佳作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正是语文写作的魅力所在。”余杰说。

“相遇”优秀作文 关注国事天下事

沈林泽是南充十中优秀教师,顺庆区骨干教师,地市级优秀班主任,成都市作协会员,四川省新课程骨干教师。

沈林泽介绍,今年四川高考作文题除了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立德树人”这一宗旨外,更加强化了学生探究、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作文材料简单,总共三句话。第一句强调学习“相处”的必要性;第二、三句话从表象和本质的角度表达坦诚交流的重要性——“相遇”。综合来看,“坦诚交流”才是最佳的与他人的相处之道。其中涉及到交流与不交流、怎样交流才能“相遇”的问题。考生在作文中要认真处理好材料中提到的这三个方面,但应以“坦诚交流”才可能“相遇”为主。

“作文题命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5月初的一些新闻热点事件上,一个是高铁垃圾袋变身‘漂流瓶’,另一个是火车‘上铺下铺’之争。”沈林泽说,前者体现出新时代青年有向外交流的愿望和实质行为,而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后者是交流失败的典型,用道德绑架,而不是坦诚交流的态度去解决,最终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这两个事件的相继发生,产生的不同效应,催生了这道作文题。如果考生关注时事,并对这些时事深入思考,写作就水到渠成了。

在沈林泽看来,作文不仅是对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考查,也是对学生处理社会问题能力的考查。作文,一定程度上是处理社会问题。考生要有敏锐的触觉,去关注、思考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思考社会问题表象下的本质,探究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今年甲卷作文的“坦诚交流”,新课标1卷的科技发展后的问题是否越来越少,天津卷的被定义与自定义……无不是聚焦当下社会问题,引导考生去思索,去探究,去解决。在教学上,社会热点事件要迅速驱动到作文教学上来,这一点,学校语文老师平时教研和上课都有所涉及。

沈林泽说,本次四川高考作文构思首先要厘清相处、不相处、坦诚交流、相遇之间的逻辑关系,再立足“坦诚交流”与“相遇”之间的关系拟题行文,结构可以采用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中的一种,无论哪一种,都要涉及到对不交流的批判,从而突出“坦诚交流”才可能“相遇”的重要性。其次要有从个人之间的交流,上升到团体与团体、国家与国家交流的层面上,从而解决人际或国际关系的矛盾,达到“相遇”的目的。这样的作文,才有高度。最后,要有新时代青年的主动作为意识。行文中,要有青年的挺膺担当,力图通过坦诚交流,去解决个人乃至国家发展中的矛盾,从而更好地促进个人乃至国家的发展。

“本次作文审题难度不大,人人都可以写,区分点在于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立意构思能力等层面。”沈林泽说,要想写好,就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紧扣生活实际 注重思辨思维

向伟是南充高中临江校区语文备课组长,曾荣获县区级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多次执教市、县级公开课、示范课。多篇教学和德育论文荣获市县级一等奖,多篇学术论文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指导学生参加“语文报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竞赛和“世界华人作文大赛”等,多人荣获全国一、二、三等奖,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在向伟看来,今年全国甲卷作文材料谈及“与人相处”的话题,高度契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现实关联性和人文性。特别是在当今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多学生甚至包括不少成年人,也会有为了避免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交往的冲突而选择表达自己观点的想法。因此,这个话题对青年价值观的养成有启示和引导的意义,也充分彰显了“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价值。

在审题立意方面,向伟表示,本则材料包含三个独立分句。第一句“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表明“与人相处”是每个人都要学习的事情。这句话既是对“与人相处”价值的强调,也是后面两个分句的逻辑大前提。第二句“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既揭示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也从反面指出这种想法和做法其实是错误的与人相处之道。第三句“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是文章写作的核心,也是切题的关键。“坦诚交流”四个字,指出了正确的与人相处之道。“真正的相遇”,从更高的逻辑维度,指出正确与人交流相处后的价值与意义。因此,从审题立意上看,要想写好这篇作文,考生们可以在肯定“每个人都要学会与他人相处”的前提下,从正反两个角度展开论证。不仅要指出“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的错误性,更要强调正确的做法是“坦诚交流”,以及“坦诚交流”后可获得的更深广的价值意义。

向伟表示,此题也可采用“先破后立”的写作思路,将其写成一篇驳论文。首先驳斥“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更好地与他人相处”的错误观点。其次,再立论,表明“不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与人相处的方法其实并不能避免冲突,更不能迎来真正的相处。最后得出只有“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这一核心观点。

“在考场上,同学们不管是采用正反对比的并列式结构,还是采用‘先破后立’的递进式结构,都要求体现作文写作的基本能力素养,即内容层面上的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表达层面上的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特征层面上的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等。”向伟说,考生们的作文要想在考场上脱颖而出,还要做到内容充实,论据充分,有理有据。本考题从内容层面上看,考生应该多维度思考和截取作文素材,灵活选用,加强论证力度。从古至今,中外结合,从个体到家国,从教材课文到时政素材……多角度思考和选用恰当的作文材料,充实内容,丰富论据。

向伟说,灵活多样地选用论证方法同样重要。考场上,考生们除了要熟练运用举例论证外,还应灵活合理地选用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式,增强论证的说服力。此外,考生还应注意锤炼语言,让文章更富有文采。更注重思辨思维的提炼,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

来源:今日顺庆、川观新闻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