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现在
语数外三门考试已经全部结束
大家关注的热点
今年江苏高考试卷到底难不难
权威点评来啦
语文科目(除作文)
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南京市宁海中学教师刘宏业认为,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卷,以《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为命题依据,坚持立德树人,注重价值引领,弘扬传统文化,着力考查语文素养,追求原创和经典。试卷稳中求新求变,与2018年难度大致相当,同时注意与全国卷接轨,题型设置合理,梯度清晰,发挥了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导向作用。
一、能力立意,突显语文素养
试卷坚持能力立意,在全面考查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进而提升语文素养。今年的作文试题,贴近考生日常生活,富有时代气息。作文命题做到“考生人人心中皆有,而人人笔下原无。”既让考生有熟悉亲切感,有话可说,同时又防止宿构和套作,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独立思考和思辨能力。诗歌鉴赏题题型虽然比较常规,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主旨情感,但都需要考生细读文本,读懂诗歌才能作答。文言文中客观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选项设置紧扣原文细节,需要考生理解和把握关键段落的大意,有效地防止考生“瞎蒙”和“乱猜”,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此外,现代文阅读中试题的设置都紧扣不同文本的关键能力,或考查整体感知能力,或考查概括信息能力,或考查深层探究能力,实现了对考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全面而多角度的考查。
二、稳中有变,注重整体设计
试卷加强整体设计,集中表现在:一是题材的选择。所选材料时间跨度大,涉及春秋、战国、魏、唐、宋、明、清、近现代,直到当下。文本选择追求语言的典范性,文化的品位性和思想的价值性。二是考点的分布。整份试卷注重考点合理分布,将语言运用、文本赏析、概括分析、审美体验和文化理解等有机结合,全面考查考生素养。三是主客观试题的比重。2021年,高考语文将实行全国统一命题,江苏语文卷需要逐步接轨全国卷。今年的试卷在主客观试题的比重方面努力向全国卷靠拢。三篇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减少,增加了5道客观题。这5道题的选项涉及内容理解、语意分析和艺术特色赏析,均需要考生细读原文,仔细分析方能得出答案。错误项的设置科学严谨,力求“错得有理”,有效地提升了试题的信度和效度。语文运用题注意情境的设置,于真实情景中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如第3题,设置“悯农馆”里的劳动场景,让考生选出对应的劳动项目,新颖而富有生活气息。需要提及的是,文言文阅读虽然没有模仿全国卷专门考查文学文化常识,但在翻译题中考查了“汗血”“蹀躞”“康庄”“执鞭”等词汇,从侧面考查了学生的古代文化常识积累。
三、价值引领,强化教学导向
全卷具有浓郁的经典气息和较高的文化品位。其中阅读部分选文经典,文质兼美,渗透价值思考。文言文阅读选的是邹迪光《临川汤先生传》,渗透着汤显祖为官之道、为人之真和读书为文的品性。诗歌鉴赏选是的唐代古文运动领袖韩愈的《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宣扬的是精卫的“专精”人生态度,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现代文阅读(一)的小说《表妹》,于人物对话中折射“不懒散,勤劳作”的生活态度。其他两篇现代文阅读或议论严谨,或说明透彻,兼具概括性和形象性,同时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作文以“和而不同”为核心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多元文化和多彩文明,激活学生思辨。整个文题借“味”说理,意“味”深长,启人深思,能够激活考生思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名著阅读题考查了古典小说《红楼梦》《三国演义》,鲁迅的《狂人日记》,巴金的《家》,老舍的话剧《茶馆》,以及外国名著《老人与海》《欧也妮葛朗台》,选材兼顾古今中外,侧重考查对原著情节和全书主旨的理解和把握,引导学生真正深入阅读原著。通过题料的选取,考点的设置和问题的引导,引导一线语文教师深入思考:语文教学究竟教什么,如何教,启示教师要将语文学科教学上升到学科育人的高度。
数学科目
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师朱胜强认为,数学卷给人的感觉是整体稳定、难易恰当、立足基础、适度创新。具体说来全卷有如下特点。
一、重视基础内容考查
全卷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占了较大比重。填空题的前10题、解答题的前2题,都源于教材,是考生比较熟悉的基础题。考查中对学科主干知识如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三角与向量等更是有所侧重。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不偏不怪,突出通解通法。许多问题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到了概念清楚,基础牢固,答题规范,取得基本分还是比较容易的。这样设置有利于考生在平和的心态下稳定发挥。
二、设计不同水平台阶
全卷既控制了难度,又展现出分明的层次,为不同水平的考生提供了发挥空间。试卷设计了多级水平台阶。填空题与解答题均由易到难,搭配合理;中等难度题和难题注重梯度设计,层层推进;有些仅是单一数学分支内的问题,而有些则涉及不同分支间交叉,如第10,14题等,强调数学的内在联系;在问题的呈现方式上,既有许多让考生觉得比较熟悉的情境,也有少数相对陌生新颖情境,如第17,18题,检测考生灵活运用的水平。如此设计,保证了试卷的选拔性。
三、多方位检测能力
试卷对考生的数学基本能力与数学综合能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检测。既有常见的通过不同知识载体或不同设问方式设计的问题,以检测考生相应的能力,也有从数学思想方法视角设计的问题,需在一定思想方法指导下展开思考。如第10 ,14题,可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求解。
在数学综合能力的考查方面,努力体现“多考一些想,少考一些算”。有些问题看似平常所见,实质却有区别。如,第19⑵⑶,20⑵等,考查考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样的考查有利于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潜能。
四、关注应用与创新
试卷还关注考生在数学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方面的表现。填空题的后四题均为原创题,这些问题的求解并不能从简单模仿中获取思路,需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如第11题,需要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线索,进而确认结果。
第18题为实际应用问题,背景清晰明了,求解方式开放。要求考生能合理运用所学知识、思想方法,构造合适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让考生有较大的发挥余地,更能显示出考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五、贴近日常数学教学
试卷紧扣《考试说明》,贴近中学教学实际。除容易题外,中等难度题和难题的背景也多源自教材。试卷涉及到《考试说明》中的绝大部分知识点,其中包括全部8个C级考点,38个B级考点中的37个,25个A级考点中的20个。无论是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还是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均为日常教学中随时随处可见。这将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回归教材,重视基础,发展能力,提升素养,进而对日常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英语科目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邗江中学教师韩炳华认为:今年的英语试题充分发挥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试题考查内容针对英语学科主干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精心选择,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特点,保证了试题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表现出平稳平和的特点。
一、试题内容反映真实社会情境
单项填空紧紧围绕“国家形象、职业发展、5G运用、医患关系、清洁能源、环境问题、健康生活、文化交流”等具体社会情境,强调问题情境的真实性,考查内容的基础性,考查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英语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完形填空描述人类为拯救濒临野生动物所做的努力,试题考查了考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对语篇进行的分析和阐释。阅读板块使用真实、地道、典型的当代英语素材,根据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对真实的语言材料进行适当的删减和改写,语言材料的题材和体裁丰富多样。A篇图文并茂,带领考生“游览”英国Buxton小镇;B篇拓展视野,带着学生“飞临”黄石公园,探寻火山遗址;C篇充满思辩,论述了盲目夸大新科技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D篇文章内容感人至深,讲述了众人为挽救可能失传的“独家音乐”的温暖故事。任务型阅读则主要介绍了智人大脑进化带来的诸多影响。丰富多样的语篇,既注重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及所处社会环境,也有利于对考生语言能力的考查。
二、试题设置突出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均强调了情境、问题解决的重要性。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是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核心素养测评也应强调问题和情境。
单选填空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语法与词汇知识,试题通过真实情境的设置,考查学生在语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
完形填空则着重考查考生是否能在掌握文章主旨大意和正确理解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准确运用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的能力。考生要发掘语篇主题意义和思想内涵,主人公在拯救濒临野生动物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他们迎难而上的精神,体悟正确选项在篇章中的不可替代性,即唯一性。
阅读理解题要求学生不仅关注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相关的内容,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运用学科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中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宏观结构和文脉逻辑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语篇主旨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推测生词的词义、根据文中事实和线索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和态度,对阅读微技能的考查分布较为合理。
任务型阅读强调对于文本结构的解读,转述重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提炼文章提纲。既要宏观上把握语篇的结构、提炼文本的主旨、概括分论点、区分事实与观点,微观上又能转述信息。对语篇知识和词汇运用能力,特别是常见核心词汇的准确、地道的使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三、书面表达突出对高阶思维的考查
今年的书面表达是读写型写作,以对话形式呈现问题情境。背景是跨文化交际,即外国学生来学校参观时,我们要不要穿传统服装?写作时,首先要求考生通过概括对话内容,明晰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对“穿还是不穿传统服装”进行比较和分析,表明态度,作出价值判断,并写出紧扣主题的个性化内容。试题任务思辨性强,有效地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批判性思维、一定的创新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写作中,学生要特别关注论据的确凿性、客观性和一致性;思维过程的准确性、相关性、批判性和创新性;语言输出的准确性、流利性以及写作内容谋篇布局的合理性与连贯性。
总之,2019高考英语试卷通过深度发掘语篇材料思想内涵,突出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交际能力、人文底蕴的养成。在语言能力的考查中直接或间接地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对中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理解并贯彻英语学习活动观,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英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能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立德树人”和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得以实现。
明天,高考最后一天
加油!
声明:
▍综合: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图: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每晚19:40-20:00
南京电视台教科频道
学在南京,看南京教育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