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晚上好,平平无奇的带娃小天才朵妈上线了,今天的干货时间,朵妈想给大家看一张卷子。
前一阵,家长群里在传一张海淀七年级的语文期中考卷,我甚至看到有外地的家长也在转发这张卷子。
因为朵师傅已经六年级了,所以我会关注初中的孩子在学什么,考什么。
朵妈打开一看,直呼好家伙,不简单啊,别说是初一的卷子,说是高中的也不离谱。
语文考试越来越难,重阅读、重写作这都没什么新鲜的,但这次令大家吃了一惊的是,刚从小学上来的初一娃,语文试卷就这种程度,给家长都看懵了。
说实话,我本来对朵师傅语文还挺有信心的,考语文从来不怵,期末考从不复习,一直坚持裸考,但要按这个卷子来,我觉得我娃到了中学,语文也要入坑。
朵妈把这张卷从头到尾过了一篇,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学语文想考高分拼的不是课内那些基础知识了,而是文化底子,课外阅读,还有思想深度。
01
群里有娃考过早培的麻麻说,这张卷子很接近早培考试的风格了。
就是说,考得是综合能力,语文素养。没有那种我们最熟悉的,给你一句话的题干,然后问下面哪个回答有误,这种简单直接的考法了。
就是不再老老实实地考你了。本想给大家举个早培语文卷的例子,但是估计会有杠精说朵妈刷焦虑,就不放图了。
咱们就事论事,就实实在在地分析下,这张海淀七年级的语文卷,看看它的出题思路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先看基础知识部分。
第一题还好,是在校园墙上挑错别字,第二题就开始“不正经”了,让一句话点评食堂菜谱。
接下来,考了词汇的基础知识,也是很活。就是从应用的角度来考基础,不光记得,还得会用,活学活用这种,考得是能力。
此外还有给一段文字,考修辞方法的。补写对联,考古文修养。
这道题考文常,也是出得十分“别致”了。
它不直接问哪个诗人的诗作,而是弯弯绕,给这么多名,还有大有小,横七竖八,就怕你不晕。
《朝花夕拾》是逢考必中的,但是这种考法是不是让人郁闷啊?
感觉娃肚子里没点学问,生活中没点情趣,光学了课本里的知识,这哪能立时三刻编得出来啊。
应了网上的段子了,在学校学得是和面,考得是兰州拉面,包饺子,包包子、做蛋糕……
要命的是,上面这些题还是基础知识部分,才占22分,真正的难题还在后头呢。
后头的题就全是阅读,不仅难,题量也特别大。
内容分为古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两部分。古文阅读先考了课内的,但是重点还是考课外,考没学过的,这样才能考出水平来。
这两篇是《世说新语》,别看《世说新语》都是小短文,其实并不容易,有些还相当难。
因为它比较早期,是魏晋南北朝时编写的,就是唐代以前了。南朝时的一个王爷叫刘义庆和门客一起编著的,虽是小故事,但它是在当时的贵族士大夫中流传的小品文,所以文字相当雅正,精炼含蓄,典故也多。
(就是这么小小的一本)
反映了一千多年前上流阶层文人的独特趣味和超凡脱俗的个性,鲁迅先生很喜欢《世说新语》,称它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对初中生来说,这样一部作品,读懂字面意思,还要读懂内涵,没点基础恐怕很难。
但是《世说新语》确实常考,所以小学阶段除了古诗词,还要适当读点像《世说》《论语》这类的小古文。
不一定能押中考题,因为《世说》有一千多个小故事,但是可以让娃熟悉行文风格,人物背景,考起来哪怕没见过也容易理解。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故事也出自《世说》)
接下来是现代文阅读轰炸。
朵妈翻了一下,前后有三篇散文阅读,文章加题目一共占了考卷的三页半。再加上前面的古文阅读,满满的六大页,全是阅读。
先不说答题水平了,这张卷子光是读完,就要求孩子有很强的快速阅读能力。
读完远远不够,还得有很强的提取信息的能力,可以一边读一边归纳总结,抓住核心内容,提炼关键点、细节,否则答不出题来。
怎么培养提取信息能力,有一个方法,看报纸读新闻。北京有些重点中学,据我所知,语文课上专门就有读报纸,读新闻周刊的训练。
另外,很多题其实也是在考写作,在阅读中考写作,在文字表达中看你的理解力。比如这题:
写赏析,这个考法,如果孩子平时就不讲究文字表达,写不好景物,他也赏析不出来啥啊。
还有这道题
写一首小诗,这个平时没点文学功底,考试时怎么可能就立马就口吐莲花?
当然最后还有一篇600-800字的作文,也是挺难。看完这张卷子,总得来说,感觉到小学时光课内学的好,到了中学可能不够用。
02
当然这张卷子是海淀某牛校的期中试卷,不能代表整体水平,但是它是个标杆,代表了将来语文考试的出题方向,和考查目标。
上面结合题目朵妈分析了,未来学好语文需要的能力,这里再给大家划一下重点。
1
学好语文的关键能力
快速阅读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古文阅读以及写作能力。
语文学习向来由两部分组成:语言 文学。
而小学阶段一直是以语言为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知识部分,但是到了中学很快就往人文上转,所以小学时一定要重视阅读,看经典好书,扩大知识面。
除了阅读,朵妈特别提倡养成阅读 写作的习惯,以阅读促进写作,以写作凝聚思想,形成一个贯通的语文学习方法,才能更好的培养人文素养。
这也解释为什么有的娃,小学时语文成绩并不突出,但是中学开挂,就是因为他的阅读底子好,带动了写作水平,人文素养积累起来了,题目风格一变,就特别适合这种孩子。
所以,我们在小学阶段多培养孩子的阅读、写作的能力十分重要,到了中学语文就难不倒咱了。
这里肯定有亲会问,学习这么紧张,哪有那么多时间看书,还有我娃不爱书怎么办?
第一个问题不存在,因为按现在这种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法,看课外书就是学习,就是直接能转化为分数的,不能再用老眼光看问题了。
第二个问题呢,其实是关于学习资源的,不爱看书的娃可以从视频、课程、音频进入,我小时候对人文历史的兴趣就是从听评书开始的。
咱们可以把多种学习资源和图书结合起来用,一样可以拓展知识面,提高人文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