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开学,小徐老师所在学校小学部响应给中小学生“减负”的要求,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告别了课下写作业的痛苦生活,但同时也给老师们带来了超乎寻常的工作压力和焦虑。
开学已经一个月了,小学二年级语文才学了两个单元多一点,一周8节语文课,因为少了作业巩固环节,老师们每天第一节课都要用来复习旧课,检测旧知识并进一步巩固,原来只须用15分钟复习旧课现在要拉长到半小时以上,即使这样,有些在家里完全释放的孩子,因为缺乏巩固练习的环节,根本掌握不了所学知识。没办法,老师和学生们只能利用有限的课上时间不停地讲啊、写啊、练啊。因为课程太紧了,开学来,小学部二年级第一次考试,一看孩子们的试卷,老师直喊头疼。
如下图所示:所考题目并不是很难,都是老师让学生们平时练习的内容,但是真正考起来,才发现孩子们并不像老师想象的那样——只要学过了,就可以掌握。
得分率最高的是第一题,这种“连一连”要比直接给“我会认的字”注音要容易得多。
第二题本来是最不应该出错的题,但是学生仍有10%的出错率,主要错在“唱歌”的“歌”字,右边的“欠”写成反文旁,“辛苦”的“辛”写成“心”,“深处”写成”深“写成“身”,而且老师们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在平常练习的时候出错的同学,已经经过反复改错练习,但考试的时候,他们还是会错同一个字,真不知道他们的大脑为什么排斥改正错误。
问题最大的是第三题,反映出学生在掌握多音字上仍然是难点,虽然老师讲课时都重点讲多音字,但对积累极少的二年级学生来说,如果不在课下多拓展练习,依然是一脑子浆糊。再加上“场”这个字的二声音,“打场、场院”等,都和以前农村的景象有关,现在很少见到了,学生们很难理解。
如下图所示,二年级第二单元的多音字还包括以下这些,一般来说,生活中常见的多音字,孩子们掌握得还可以,但是一碰到不常见就很难理解了。看来如果将多音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只凭会用多音字组有限的词是不行的。
第四题,形近字组词是二年级学生重点练习的内容,因反复练习过,出错率不多。然而第五题难度就大了,日积月累中的很多字不但没有学过,而且很难写,练习数次,出错的同学仍然存在一部分。特别是“欲”和“规矩”,当时记住了,过后又忘。
第六题有两个难点,一个是“梧桐”的“梧”和“桦树”的“桦”,这两个字在“我会认的字“行列,是不要求会写的,课上简单一学,课下没有练习的孩子必定写错。第二个是”戴月光“的意思,讲课的时候,老师多启发式讲解,让孩子理解”农民伯伯回家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就可以了,但是真正考到,孩子们还是会因为语言表达不清楚而失分。另外,对较长的句子,二年级孩子仍然有读不连贯就做题的毛病。如此题中最后两个空填错的原因,多是因为没读懂题造成的。
第七题阅读理解,如果在一年级老师已经有意训练孩子的”从原文中找答案“的能力,那么此题并不难,例如出错率最高的第2小题,文章第一小节和第二节的第二句话里已经有答案,第3小题,要扣住本文的主题来说,突出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
第八题看图写话《植树》,如下图所示,按语文教材新大纲,一年级不要求看图写话,因此,有些老师在一年级就没有做相关训练,进入二年级后,看图写话依然是最难的题目。
如下图所示,这是班上写得最好的,虽然其中有很多错字,但是层次分明,叙述清楚,有条理,标点符号也很正确,具备了写好看图写话的基础能力。
二年级看图写话,要求150字左右,叙述清楚,条理清晰,有细节描写,想象合理,能够根据叙事的六要素来交代图中的事件等。其中细节描写与合理的想象是使看图写话内容更充实,情感更丰沛的关键能力,应引导孩子们掌握。
总之,从孩子们错误率最多的题型来看,二年级的小朋友,语文仅靠课上有限的时间学习,课下不巩固练习,不拓展运用的话仍然很难得高分。小徐老师很佩服市里孩子的家长,即使学校不留作业,他们也能通过自行安排课后复习、拓展,保证孩子们的知识量,而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很多父母要么不重视孩子的学习,要么就是根本不知道让孩子学什么,看到孩子们不如意的成绩,老师们什么也没有说,只能将孩子的名字隐去,默默地将班上所有同学的试卷一张张的发进了班级群,希望家长能明白老师的苦心,找到差距后,赶紧在课下忙碌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