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考试出题那些事儿
我们都参加过语文考试,但是很少了解语文出题的内幕。实际上,无规矩不成方圆,语文出题也是这样,语文出题也是有规则的。这些规则是什么?
现在就谈谈语文出题里的那些事儿。
第一部分,字词考察
第一道题,一般是“考拼音,考汉字”,这道题的目的是考察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包括读音,字词的含义,这是语文最基础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来讲都能够轻松地得分;如果学生在这道题出现问题,就是语文基础知识不牢的表现,家长老师一定要高度重视。
第二道题,一般是“根据汉字,标拼音语调”,重点考察学生的平翘舌发音和多音字和容易读错的汉字的读音,出题方式往往将汉字的读音运用在句子中体现,既考察了学生对汉字拼音语调掌握是否标准,又考察了学生对常见的疑难字和多音字的运用是否正确。
第三道题,一般是“辨析字意来组词”,把相似的容易混淆的字放在一起,让孩子进行分辨,然后再组词,例如“戊”、“戌”和“戍”需要对比,才能分辨出三个字的不同点在哪里,然后再进行组词,进一步考察学生的识字能力。
第四道题,一般是“列举题”,这类题型通常是名词与形容词的“连线题”,比如:
尾巴长长的 圆圆
月亮 狐狸
天空 蓝蓝的
这些题型就是考察学生在识字组词的基础上,对词与词组灵活运用的能力,从而考察孩子对词的理解能力。
第五道题,一般是“选词填空”,这类题型就是选取很多近义词,比如“判断—推断”“ 批评—批判”,学生做这道题时,除了要分辨词本意不同外,还要结合句子的表达的语境再选择最合适的词来运用,这样既考察了孩子对词的理解深度,又考察了孩子对语境的感知程度。
第六道题,一般是“句型改造”,这类题型有几种出题形式:
1.“把”字句和“被”字句互相转化改动;
2.“扩句”或“缩句”改动;
3.词组顺序打乱,然后再重新组合。
这类题型的目的就是考察孩子对语法的理解和运用以及造句主谓宾的搭配以及对句型掌握的熟练程度。
第七道题,一般是“修改标点符号”或是“断句”。这种题型有两种方式:
一是给无标点的文段,加标点,二是改短文改标点。考试的目的是:考察孩子对于标点符号的掌握的熟练程度。
第八道题,一般是“默写”,常见的古诗词填空。这类题型是考察学生对重点课本背诵和默写的能力。这类题目学生容易出错,其原因是不够细心,虽然熟练背诵,但是默写时就会出错,容易把古今意义不同的字写错。这种类型的考试会一直伴随语文学习观察,连中考、高考都是必考题型。
第九道题,一般是“句子排序”,这种题型往往是给你一组词,按照语法要求让你排序,这道题是考察学生在识字、组词、造句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的熟练程度,这对于学生来讲,难度比较大,很容易出现错误。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多阅读,而且,通过阅读来培养孩子的语感。
以上九道题,分别从识字、组词、造句的考察入手,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全方面的考察学生语文学习字词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阅读考察
阅读能力的考察是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主要考察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好坏,通常考试的题型是一篇简短的文章阅读。
题型内容是:
1.一般是在短文中填写符合上下文的句子,
2.找到文章中描写XX的句子,
3.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等等,
第三部分---作文写作
作文的写作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考察内容全部都体现在作文里。一篇优秀的作文就是学生真实语文的水平的体现。小学作文考试题目都是记叙文为主,有时写说明文。小学的语文考试,作文分数都不高,小学生写的作文多数是流水账式的记叙文。如果作文有细节描写,加上巧妙的构思,就容易得高分。
通过以上分析语文考试的内容,得到几点启示“
第一,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首先是在语文基础上下功夫,如果学生语文基础太差,第一部字词分失分太多,作文分就不会高。所以,建议家长要先帮助学生打牢语文基础,然后再去考虑提高写作能力的事情,只有写好一句话,才能写好一段话。
第二,学生的阅读量是奠定语文基础的最直接的途径。多阅读,才能多积累,才能为写出好作文打基础。
第三,孩子语文不会写作文,不要再盲目去着急,先看看孩子问题出在哪里?每次考试后,抽时间看看孩子的语文试卷,孩子哪里出错就补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