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认为是正常的。
第一,从我国幼儿园的相关规定来说,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幼儿园升上来,国家规定幼儿园不可以教授文化知识,很多公立幼儿园都只是让孩子玩得开心,从玩耍中感悟数字和表达,比如搭积木,种菜,滑滑梯等等。只有部分学校还在悄悄地提前教会孩子一年级的简单知识,比如拼音、10以内的加减法、数数等。
第二,从孩子自身的注意力这方面来说,一年级和幼儿园阶段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得在教室坚持坐在位置上40分钟左右,而小朋友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左右。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讲的知识他就有可能没听到,以至于做作业也不会,考试的内容是来源于平时的作业,平时的作业都完成不好,更何况综合性比较强的考试呢!
第三,一年级的小朋友识字量是有限的。很多小朋友仍然需要老师读题,不读题他们就不会做,读题有时候读快一点孩子还需要老师在一旁进行讲解。我在托管带的一年级小朋友有一次测试数学,他前面的题目都是对的,但是到了类似于文字比较多,而且都不认识他们就会有畏难的心理,后面的题目几乎都不会做,即使做了也是错的。此外,一年级的小朋友是可以让老师给他们读题的,有时候老师的语速稍微快点,也没有给孩子额外的讲解,孩子就可能明明是会做的,但最终还是做错的。
第四,有些孩子不够自信,明明自己是会的,但平时过于依赖老师或者家长,以至于考试的时候改来改去就改错了。
第五,孩子的书写个别笔顺错误。某些老师的评分要求很高,毕竟一年级是打基础的时候,所以文字的书写笔顺多一笔、少一笔,或者写出头或者没出头等等情况就会判为错误。
第六,镜像阶段的影响。调查显示:宝宝的这种镜像现象,一般会持续到孩子6、7岁。“镜像阶段”往往是因为孩子大脑尚未发育完善,对于复杂的文字经常会出现“上下左右”的混淆,但他们自己会认为这是一样的,傻傻分不清楚,自然就会不分左右地写着汉字了。我们班级目前都还存在把拼音字母f、t、j以及数字2、3等写反的孩子。判分严格的老师很可能会视为错误。
第七,孩子存在漏题现象。我们班上某些孩子每次拿作业给我检查时我都会发现有个别的空或者题没有做。在考试的时候,如果漏题不做,那肯定是要扣分的。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可以这样去要求孩子:
1.多一点耐心理解,让孩子感受到你关心他这个个体,而不仅仅是分数、成绩。
2.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有效方法可以让孩子尝试着看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让他体会一个人沉浸其中的感觉。
3.提高识字量。除了课堂积累,平时带孩子出去玩时可以假装问问孩子这个字怎么读,不会读就教他,会读就表扬他,让他感受到文字并不是冷冰冰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像现在比较提倡随文识字,而不是把文字单独拿出来让孩子去死记硬背。
4.经常鼓励孩子,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小学阶段的小朋友都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如果我们经常因为学习上的事情打击小朋友们。久而久之,小朋友们会失去信心,觉得自己无能,如果长期在某个领域没有什么进步,亲人和老师不鼓励就算了,还一味地打击,那可想而知孩子的内心会有多难过。这也会让孩子过度在乎自己的分数,以后可能会成为一个成绩虽然好但是心理脆弱的人。
5.认真检查孩子平时的生字书写作业。作业本发下来之后,如果有需要订正的让孩子认真订正,特别注意生字是否多一笔或者少一笔。并可以在订正之后进行听写,听写可以加强拼音和汉字。每次都这样做,长期积累,也会收获满满。
6.对于镜像阶段,孩子如果写反了拼音字母和数字,我们要多多理解,耐心地给他们纠正,相信日子久了,孩子就会知道如何正确书写了。
7.孩子存在漏题现象的话,可以培养孩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如果出现漏题现象,可以教给孩子一些技巧,比如读题都是有序号的,让他们做题的时候一题一题地完成,这样这种情况应该就会有所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