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语文学科第一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练习试题(附答案)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练习时间:120分钟
一、(1---5,共22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8分)
(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 , 。” 的诗句,表现了戍边将士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2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2分)
(3) , ,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1分)
(4)一箪食, , ,得之则生, 。
(5)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每小题2分,共4分)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chēng q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对于中国人而言,家国一体、家国同心,始终是每个人内心不变的家国情怀,始终是流淌干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始终是中华民族(xīn huǒ)相传、战胜困难的文明逻辑。因此,新时代青年也一定会不惧坎坷、自强不息、团结奋斗,传承这样深厚的家国情怀,激发这样强烈的家国担当。(6)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2 分)
① 逻辑( ) ②坎坷( )
(7)根据这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chēng qǐ) ②(xīn huǒ)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蕴藏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B.所谓成功,就是专心的人彼此之间长期竞争而产生的结果。
C.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赛场,参赛选手自信满满,对答如流。
D.晚会上,梧州市粤剧名家潘楚华将成名作《女驸马》唱得字正腔圆,令观众刮目相看。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教育是否兴盛强大,是一个国家兴盛强大的标志。(删去“是否”)
B.小张告诉小王,睡前看电视时间太长或玩手 机时间太长,都会导致 他 难以入睡。(把“都会”改为“常常”)
C.滨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把“阶段性”调到“取得了”之后)
D.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在“名著”后面加上“的习惯”)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4分)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
(1)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两种功能。(不超过16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阅读经典”为描述对象,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二、阅读与理解(分)
(一)阅读《渔家傲·秋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1-2题。(共6分)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两首宋词都写到了秋天的边塞。《渔家傲》侧重记实,用一个“ ① ”字统领下文的景物描写,揭示了边关将士 ② 的处境;《破阵子》侧重回忆,“③ ”一句为将士们的出征渲染了肃杀悲壮的气氛。(3分)
2、请你说说两首词的作者借“白发”各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3)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董永传(节选)
董永,少偏孤①,与父居,肆力田亩②,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③,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④,父丧收藏⑤,永虽小人⑥,必欲服勤⑦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⑧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⑨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注释】①偏孤:年幼时死了母亲。②肆力田亩:(父子)一起尽力种地。③供其奴职:再去做主人的奴仆。④蒙君之惠:蒙受您的恩惠。⑤收藏:收养。⑥小人:贫穷无知的人。⑦服勤:勤劳服侍。⑧尔:这样,如此。⑨缣:细绢。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走送之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媵人持汤沃灌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一篇赠序,作者通过写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和刻苦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勤奋学习,德业双修,有所成就。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是作者自谦的说法,也强调了勤奋刻苦才会有所成就的观点。
C.“穷冬”“烈风”“大雪”分别从季节、气候、环境的特点着笔,写出了作者外出求学旅途的凄苦。
D.选文第②段以同舍生“若神人”的打扮与自己的“缊袍敝衣”作对比,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9.乙文表现了董永的哪些美好品质?(3分)
(三)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5-18题(12分,每小题3分)
姥爷的秘方
张海洋
①姥爷在家乡方圆百里的地界上是个小有名气的中医“郎中”,传说他有一本神秘的药方,谁拥有这本药方,就算是个白丁也能成为药到病除的神医。
②我没有亲眼看到过姥爷治病救人,他看病的许多经典“案例”,我都是在父亲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得知的--
③那年,邻庄有个背上生疮的壮年汉子,被家人用板车拉到镇上的“黄三帖”那里。“黄三帖”也是个中医先生,最拿手的就是贴膏药,再缠手的病,三帖膏药下去,就能减轻。凭着这手医术,“黄三帖”置下了不菲的家业,镇上最高大辉煌的楼房里,就开着他的医馆。
④汉子疼得脸色蜡黄,不住地叫唤,连车子都下不来了。“黄三帖”被汉子家人请到医馆门外诊治,他用扇子挑开汉子的衣服,看了一眼,撇了撇嘴说:“唉!来晚了,心疼医药费把命都耽误了。毒已攻心,回天乏术了……”说完,转身进了医馆,留下一片声嘶力竭的号哭。
⑤一个卖菜的老汉,拉起正在号哭的汉子媳妇说:“先别哭咧,拉到李康庄,让李修玉瞧瞧。”
⑥李修玉就是你姥爷,一个半农半医的老先生。那天你姥爷扛着锄头刚下地回来,只见门口闹闹嚷嚷的,他拔开人群瞧了一眼,就自顾自地进了门。你姥爷进门洗净手后,就烧起了砂锅,汉子媳妇看到你姥爷没有看病的意思,倒做起了饭,急得又号哭起来。不一会儿,你姥爷从砂锅里挖出来一团宛如黑漆的东西,对着汉子媳妇说:“想要命,就来帮忙。”听了这话,汉子媳妇生生地将哭声憋进了肚里,急忙帮着扒开了汉子的衣服,你姥爷就将那团黑漆漆的东西小心地敷了上去。
⑦你姥爷只用这么一帖“乌龙膏”就让汉子转危为安了,不仅未收分文,临走还送了几帖膏药。“黄三帖”听说后,托了几拨人要买你姥爷的秘方,甚至开出了天价,都被你姥爷拒绝了。
⑧其实,不仅是“黄三帖”,惦记姥爷秘方的还有父亲。父亲曾在医院里做过临时工,知道“一招鲜,吃遍天”的道理,就提出向姥爷学习医术,然后开一家门诊挣钱养家。姥爷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只是说行医治病要讲究个缘份,就看你有没有这个缘份了。
⑨父亲终究没有走上行医的道路,以至于后来偶然讲起这段经历还颇有怨言。姥爷是忙时种地,闲时看病,并没有专门看病的场所,只是在家里藏有几抽屉的中药。父亲说,学医时姥爷总是让他做去野地里捉蝎子、挖茅根这类寻药引子的活,那个梦寐以求的秘方从来没让瞧上一眼。
⑩姥爷晚年时,曾在我家住过一段时间。一天,我从地里回来身上沾了几颗苍耳子,沉默的姥爷突然讲起话来:“苍耳是个好东西啊!叶子煎汤内服,可以治风寒感冒;种子研末,可以治鼻实炎、头痛……”姥爷的话对我来说好像天书一样,只好随便敷衍了几句。
⑪父亲听说后,把我狠狠责骂了一通:“那是你姥爷试你呢,看你是不是学医的那块料,你姥爷想把他的秘方传下去呢。你老表就是因为跟着学医时,老去赌博,又被送去学泥瓦匠了。”
⑫姥爷去世时,我正在外地上大学,是父亲执意要我读的中医药大学,因为路途遥远,没来得及参加他的葬礼。父亲说,姥爷临终也没有提秘方的事,不知道藏在了哪里,也许从此成了一个秘密。
⑬那年春节,我去舅舅家拜年,临走时,妗子(妗,读jìn.妗子,舅母)把我叫住了,说给我一样东西。说话间,从里屋拿出一个布包递给我。妗子说:“你姥爷临走时嘱咐我,后人里如果有学医的,就把这个药方传下去,别断了根。
⑭我小心翼翼地打开布包,里面是一个用针线装订的微微泛黄的宣纸本本,上面用毛笔小楷工工整整地书写着“李氏医方”几个字,啊,这就是姥爷的秘方啊!
⑮回到家,我翻开医方,里面记录的都是一个个治病的成方。
⑯我发现,这些药方并没有特别之处,而且用的药全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不用花钱就能找得到。以我现在的医学知识来看,全是些土方子罢了,现在看病都用不到这些了。我有些失望。
⑰翻到最后一页,有几行字,不是药方,而是一首五言小诗:“医者有仁心,慈悲济世人。悬壶轻己利,德品胜黄金。”
⑱蓦地,我似乎读懂了姥爷的秘方。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24期,有删改)
15.你认为“姥爷的秘方”指的是什么?请阅读全文后作答。(3分)
16.小说的主人公是姥爷,第③④⑦段却穿插详写“黄三帖”,这样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
17.第⑨段末尾写姥爷的秘方从来没让父亲瞧上一眼,这是什么原因?(3分)
18.文中第⑭至⑱段写“我”得到姥爷的秘方后心理状态的变化过程。请你将括号内内容补充完整。(3分) 期待→ ( ) → ( ) → ( )
四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20-22题(12分,每小题3分)
“干净”是最好的气质
王永清
①人最好看的样子,是干净。一直喜欢那些目光清澈的人,干净、自然、纯真。眼睛是心灵之窗,内心干净,才会有眼神的干净。当一个人以孩子般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世界也就变得简单纯净起来。
②干净的人善良,无邪念。曾国藩说,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唯恐人知。做坏事的人,内心是不干净的,带着包袱生活,心理负担何其沉重?常见四处逃亡的罪犯被抓后“一身轻松”。心存善念的人内心光明、干净,看到在风中卖菜的大娘,就把她的菜全部买下来,好让她早点回家。给流浪汉两个馒头,让有急事的行人用一下你的手机。或者,把垃圾从绿化带里带到垃圾箱里,给陌生人一个微笑。总之,一直沿着善念走下去,就会觉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人人都面善,心中油然涌起对万事万物感恩的情愫。
③干净的人行为端正,坦坦荡荡。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才能身正心安梦魂稳,心底无私天地宽。 品行端正的人干净, 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身处俗世,却不为俗世所困,依然保持初心如故。无论取得怎样的荣耀,始终谦虚低调,不高人一等,不张牙舞爪,不会变的喧嚣与功利,给人的感觉永远是赏心悦目,如沐春风。
④干净,说到底是一种修养,不邋遢、不潦草。无论命运有多么不公,不见一丝怨怼。不管外在环境多么糟糕,始终拾掇好自己的仪容,保持外表的干净和得体。上海永安公司四小姐郭婉莹,年少时美丽而富有,“文革”时期,因是资本家的女儿,沦落到去打扫厕所,但她见人永远要化好妆,换上干干净净的衣服。别人不理解,她却回答说:“因为这才是人活着的样子。"
⑤干净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一个地方如果干净的人多了,这个地方的环境会更为清朗、清爽。因为大家行事光明磊落,不算计人,不欺骗人,不出卖人,该办的事一定办,不该办的事一定不办,自然民风淳,风气正,政风清,人心平和。
⑥孟德斯鸠说过: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生活本来单纯,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人有净气,风度自来。
13.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干净’是最好的气质”?( 4分)
14.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4分)
(1)结合语境,写出第③段中加点词“喧嚣”的意思。( 2分)
(2)联系前文,说说第④段划线句中“人活着的样子”指什么?(2分)
15.根据第②段内容填空。(3分)
本段首先提出分论点,接着以曾国藩的话为道理论据论证分论点: 然后运用_论证和__论证,通过逃亡罪犯被抓等例子,从 "做坏事的人,内心是不干净的"和"___” 两个方面进一步论证,最后总结出干净的人保持善念,心存感恩。
16.请摘抄文中给你启示或感悟最深的一句话,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心得。原句:
心得:
五、名著阅读。(共5分)(借助问题情境还原学生真实的语文学习过程,不认真读书,不整本读名著,面对题目,将不知如何作答。)
1《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_英 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_斯威夫特
2、《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有趣的奇书,人们对它有许多经典的评价。请根据“《格列佛游记》是小说,假托游记的形式,写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这一评价,讲述相应的故事情节。
三、作文(50)(留心观察生活,记住温暖瞬间,培养感恩情怀。)
1.人生不是坦途,,生活不会风平浪静,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茫然徘徊时,也许是坚定的手势,给你指明方向;失意沮丧时,也许是珍藏的照片,使你重拾信心;险阻拦挡时,也许是鼓励的话语,让你迎难而上……前行路上,总有一些事物给我们带来力量与暖意,祝我们乘风破浪。
请以“——助我乘风破浪”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字数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
请以“值得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答案版
一、(1---5,共22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8分)
(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 浊酒一杯家万里 , 燕然未勒归无计 。” 的诗句,表现了戍边将士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2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 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2分)
(3)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1分)
(4)一箪食, 一豆羹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5)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每小题2分,共4分)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chēng q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对于中国人而言,家国一体、家国同心,始终是每个人内心不变的家国情怀,始终是流淌干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始终是中华民族(xīn huǒ)相传、战胜困难的文明逻辑。因此,新时代青年也一定会不惧坎坷、自强不息、团结奋斗,传承这样深厚的家国情怀,激发这样强烈的家国担当。(6)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2 分)
② 逻辑( luó jí ) ②坎坷( kǎn kě )
(7)根据这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chēng qǐ) 撑起 ②(xīn huǒ) 薪火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3分)
A.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蕴藏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B.所谓成功,就是专心的人彼此之间长期竞争而产生的结果。
C.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赛场,参赛选手自信满满,对答如流。
D.晚会上,梧州市粤剧名家潘楚华将成名作《女驸马》唱得字正腔圆,令观众刮目相看。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不能用来形容“粤剧名家”)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B 删去“他”))(3分)
A.教育是否兴盛强大,是一个国家兴盛强大的标志。(删去“是否”)
B.小张告诉小王,睡前看电视时间太长或玩手 机时间太长,都会导致 他 难以入睡。(把“都会”改为“常常”)
C.滨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把“阶段性”调到“取得了”之后)
D.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在“名著”后面加上“的习惯”)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4分)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
(1)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两种功能。(不超过16字)
继承传统文化;使读者经历文化濡染。
(2)根据材料内容,以“阅读经典”为描述对象,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示例一:阅读经典,启迪心灵。
示例二:阅读经典,使我们的生命一次次向前拓展,使我们的心灵变得坚韧而顽强,使我们获得一个温煦宁静的内心世界。
二、阅读与理解(分)(一)阅读《渔家傲·秋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1-2题。(共6分)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两首宋词都写到了秋天的边塞。《渔家傲》侧重记实,用一个“ ①异 ”字统领下文的景物描写,揭示了边关将士 ②险恶危急 的处境;《破阵子》侧重回忆,“③沙场秋点兵”一句为将士们的出征渲染了肃杀悲壮的气氛。(3分)
2、请你说说两首词的作者借“白发”各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渔家傲》借“白发”表现将士们长期戍守边疆怀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思想感情;《破阵子》则体现作者渴望建功立业却又壮志未酬之情。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3)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董永传(节选)
董永,少偏孤①,与父居,肆力田亩②,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③,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④,父丧收藏⑤,永虽小人⑥,必欲服勤⑦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⑧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⑨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注释】①偏孤:年幼时死了母亲。②肆力田亩:(父子)一起尽力种地。③供其奴职:再去做主人的奴仆。④蒙君之惠:蒙受您的恩惠。⑤收藏:收养。⑥小人:贫穷无知的人。⑦服勤:勤劳服侍。⑧尔:这样,如此。⑨缣:细绢。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走送之 跑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请教 (3)媵人持汤沃灌 热水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等到他高兴时,(我)就又向他请教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分别从季节、环境、气候的特点着笔)(3分)
A.本文是一篇赠序,作者通过写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和刻苦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勤奋学习,德业双修,有所成就。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是作者自谦的说法,也强调了勤奋刻苦才会有所成就的观点。
C.“穷冬”“烈风”“大雪”分别从季节、气候、环境的特点着笔,写出了作者外出求学旅途的凄苦。
D.选文第②段以同舍生“若神人”的打扮与自己的“缊袍敝衣”作对比,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9.乙文表现了董永的哪些美好品质?(3分)
孝敬长辈、知恩图报、 恪守承诺、 勤劳善良
(三)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5-18题(12分,每小题3分)
姥爷的秘方 张海洋
①姥爷在家乡方圆百里的地界上是个小有名气的中医“郎中”,传说他有一本神秘的药方,谁拥有这本药方,就算是个白丁也能成为药到病除的神医。
②我没有亲眼看到过姥爷治病救人,他看病的许多经典“案例”,我都是在父亲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得知的--
③那年,邻庄有个背上生疮的壮年汉子,被家人用板车拉到镇上的“黄三帖”那里。“黄三帖”也是个中医先生,最拿手的就是贴膏药,再缠手的病,三帖膏药下去,就能减轻。凭着这手医术,“黄三帖”置下了不菲的家业,镇上最高大辉煌的楼房里,就开着他的医馆。
④汉子疼得脸色蜡黄,不住地叫唤,连车子都下不来了。“黄三帖”被汉子家人请到医馆门外诊治,他用扇子挑开汉子的衣服,看了一眼,撇了撇嘴说:“唉!来晚了,心疼医药费把命都耽误了。毒已攻心,回天乏术了……”说完,转身进了医馆,留下一片声嘶力竭的号哭。
⑤一个卖菜的老汉,拉起正在号哭的汉子媳妇说:“先别哭咧,拉到李康庄,让李修玉瞧瞧。”
⑥李修玉就是你姥爷,一个半农半医的老先生。那天你姥爷扛着锄头刚下地回来,只见门口闹闹嚷嚷的,他拔开人群瞧了一眼,就自顾自地进了门。你姥爷进门洗净手后,就烧起了砂锅,汉子媳妇看到你姥爷没有看病的意思,倒做起了饭,急得又号哭起来。不一会儿,你姥爷从砂锅里挖出来一团宛如黑漆的东西,对着汉子媳妇说:“想要命,就来帮忙。”听了这话,汉子媳妇生生地将哭声憋进了肚里,急忙帮着扒开了汉子的衣服,你姥爷就将那团黑漆漆的东西小心地敷了上去。
⑦你姥爷只用这么一帖“乌龙膏”就让汉子转危为安了,不仅未收分文,临走还送了几帖膏药。“黄三帖”听说后,托了几拨人要买你姥爷的秘方,甚至开出了天价,都被你姥爷拒绝了。
⑧其实,不仅是“黄三帖”,惦记姥爷秘方的还有父亲。父亲曾在医院里做过临时工,知道“一招鲜,吃遍天”的道理,就提出向姥爷学习医术,然后开一家门诊挣钱养家。姥爷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只是说行医治病要讲究个缘份,就看你有没有这个缘份了。
⑨父亲终究没有走上行医的道路,以至于后来偶然讲起这段经历还颇有怨言。姥爷是忙时种地,闲时看病,并没有专门看病的场所,只是在家里藏有几抽屉的中药。父亲说,学医时姥爷总是让他做去野地里捉蝎子、挖茅根这类寻药引子的活,那个梦寐以求的秘方从来没让瞧上一眼。
⑩姥爷晚年时,曾在我家住过一段时间。一天,我从地里回来身上沾了几颗苍耳子,沉默的姥爷突然讲起话来:“苍耳是个好东西啊!叶子煎汤内服,可以治风寒感冒;种子研末,可以治鼻实炎、头痛……”姥爷的话对我来说好像天书一样,只好随便敷衍了几句。
⑪父亲听说后,把我狠狠责骂了一通:“那是你姥爷试你呢,看你是不是学医的那块料,你姥爷想把他的秘方传下去呢。你老表就是因为跟着学医时,老去赌博,又被送去学泥瓦匠了。”
⑫姥爷去世时,我正在外地上大学,是父亲执意要我读的中医药大学,因为路途遥远,没来得及参加他的葬礼。父亲说,姥爷临终也没有提秘方的事,不知道藏在了哪里,也许从此成了一个秘密。
⑬那年春节,我去舅舅家拜年,临走时,妗子(妗,读jìn.妗子,舅母)把我叫住了,说给我一样东西。说话间,从里屋拿出一个布包递给我。妗子说:“你姥爷临走时嘱咐我,后人里如果有学医的,就把这个药方传下去,别断了根。
⑭我小心翼翼地打开布包,里面是一个用针线装订的微微泛黄的宣纸本本,上面用毛笔小楷工工整整地书写着“李氏医方”几个字,啊,这就是姥爷的秘方啊!
⑮回到家,我翻开医方,里面记录的都是一个个治病的成方。
⑯我发现,这些药方并没有特别之处,而且用的药全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不用花钱就能找得到。以我现在的医学知识来看,全是些土方子罢了,现在看病都用不到这些了。我有些失望。
⑰翻到最后一页,有几行字,不是药方,而是一首五言小诗:“医者有仁心,慈悲济世人。悬壶轻己利,德品胜黄金。”
⑱蓦地,我似乎读懂了姥爷的秘方。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24期,有删改)
15.你认为“姥爷的秘方”指的是什么?请阅读全文后作答。(3分)
表面含义指姥爷给病人治病的药方,
深层含义指姥爷的医者仁心、轻利救人的高尚品德。
16.小说的主人公是姥爷,第③④⑦段却穿插详写“黄三帖”,这样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
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姥爷轻利救人的高尚医德,高超的医术,不受金钱诱惑,坚守初心。
17.第⑨段末尾写姥爷的秘方从来没让父亲瞧上一眼,这是什么原因?(3分)
姥爷担心父亲学医为求利,不能做到“悬壶轻己利,德品胜黄金”,所以“从来没让父亲瞧上一眼”,这表现了姥爷具有的仁心、轻利救人的品德。
18.文中第⑭至⑱段写“我”得到姥爷的秘方后心理状态的变化过程。请你将括号内内容补充完整。(3分) 期待→ 惊喜 → 失望 → ( 感动(领悟)
四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20-22题(12分,每小题3分) “干净”是最好的气质 王永清
①人最好看的样子,是干净。一直喜欢那些目光清澈的人,干净、自然、纯真。眼睛是心灵之窗,内心干净,才会有眼神的干净。当一个人以孩子般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世界也就变得简单纯净起来。
②干净的人善良,无邪念。曾国藩说,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唯恐人知。做坏事的人,内心是不干净的,带着包袱生活,心理负担何其沉重?常见四处逃亡的罪犯被抓后“一身轻松”。心存善念的人内心光明、干净,看到在风中卖菜的大娘,就把她的菜全部买下来,好让她早点回家。给流浪汉两个馒头,让有急事的行人用一下你的手机。或者,把垃圾从绿化带里带到垃圾箱里,给陌生人一个微笑。总之,一直沿着善念走下去,就会觉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人人都面善,心中油然涌起对万事万物感恩的情愫。
③干净的人行为端正,坦坦荡荡。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才能身正心安梦魂稳,心底无私天地宽。 品行端正的人干净, 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身处俗世,却不为俗世所困,依然保持初心如故。无论取得怎样的荣耀,始终谦虚低调,不高人一等,不张牙舞爪,不会变的喧嚣与功利,给人的感觉永远是赏心悦目,如沐春风。
④干净,说到底是一种修养,不邋遢、不潦草,无论命运有多么不公,不见一丝怨怼。不管外在环境多么糟糕,始终拾掇好自己的仪容,保持外表的干净和得体。上海永安公司四小姐郭婉莹,年少时美丽而富有,“文革”时期,因是资本家的女儿,沦落到去打扫厕所,但她见人永远要化好妆,换上干干净净的衣服。别人不理解,她却回答说:“因为这才是人活着的样子。"
⑤干净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一个地方如果干净的人多了,这个地方的环境会更为清朗、清爽。因为大家行事光明磊落,不算计人,不欺骗人,不出卖人,该办的事一定办,不该办的事一定不办,自然民风淳,风气正,政风清,人心平和。
⑥孟德斯鸠说过: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生活本来单纯,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人有净气,风度自来。
13.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干净’是最好的气质”?( 4分)
(1)干净的人善良、无邪念;(2)干净的人行为端正、坦坦荡荡;(3)干净是一种修养,不邋遢,不潦草;(4)干净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
14.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4分)
(1)结合语境,写出第③段中加点词“喧嚣”的意思。( 2分)
喧嚣,是喧嚷、吵闹之意,这里指炫耀自己的成就。
(2)联系前文,说说第④段划线句中“人活着的样子”指什么?(2分)
无论命运多么不公,都没有一丝怨怼,无论处境多么艰难,始终保持外表的干净与得体。
15.根据第②段内容填空。(3分)
本段首先提出分论点,接着以曾国藩的话为道理论据论证分论点: 然后运用_举例论证和_对比_论证,通过逃亡罪犯被抓等例子,从 "做坏事的人,内心是不干净的"和"__心存善念的人内心光明、干净__” 两个方面进一步论证,最后总结出干净的人保持善念,心存感恩。
16.请摘抄文中给你启示或感悟最深的一句话,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心得。 ) 原句: 一个地方如果干净的人多了,这个地方的环境会更为清朗、清爽。
心得: 群众的力量是庞大的,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干净,那么我们国家自然会民风淳朴。
五、名著阅读。(共5分)(借助问题情境还原学生真实的语文学习过程,不认真读书,不整本读名著,面对题目,将不知如何作答。)
1《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_英 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_斯威夫特
2、《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有趣的奇书,人们对它有许多经典的评价。请根据“《格列佛游记》是小说,假托游记的形式,写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这一评价,讲述相应的故事情节。
外科医生格列佛出航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险,他死里逃生,漂到小人国,被小人捆住,格列佛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民对他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他在对抗布莱福斯库帝国时立了大功,后因惹恼小人国君臣而逃回英国。
三、作文(50)(留心观察生活,记住温暖瞬间,培养感恩情怀。)
1.人生不是坦途,,生活不会风平浪静,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茫然徘徊时,也许是坚定的手势,给你指明方向;失意沮丧时,也许是珍藏的照片,使你重拾信心;险阻拦挡时,也许是鼓励的话语,让你迎难而上……前行路上,总有一些事物给我们带来力量与暖意,祝我们乘风破浪。
请以“——助我乘风破浪”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字数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
请以“值得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清平乐语文课堂,精品公益课,如果对您有所帮助,请关注、点赞、转发、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