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落花生
任务一: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关题目。母亲fēn fù( )我们放学后,将máo tíng( )后的半mǔ( )空地种上花生,我们先是翻土,然后bō zhǒng( ),再是jiāo shuǐ( ),没有过多久,便长出了很ǎi( )的嫩苗,但长势喜人,让人看了就生【 】之心。
1.根据拼音在上面括号中写字词。
2.根据语言环境选择。
“便”在“价格便宜”中的读音为( ),
在“这超市给居民带来了方便”中读( )。
A. biàn B. pián
3.下列词语填入文段中【 】里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A.羡慕 B.倾慕 C.爱慕 D.喜爱
4.下列词语不是画横线词语的近义词的是哪一项?( )
A.嘱咐 B.叮咛 C.叮嘱 D.托付
任务二: 品读课文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练习。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我发现课文运用了 的写法,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6.“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父亲不喜欢桃子、石榴和苹果的果实,认为它们没有花生的果实好吃。
B.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C.父亲认为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挂枝上,即使成熟了,也是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很可贵。
D.父亲认为有用的人就像花生,而那些只讲体面的人就像桃子、石榴、苹果。
7.父亲为什么和“我们”一起谈论花生?( )
A.因为和孩子们相聚,可以享天伦之乐。
B.因为要向孩子们讲做人的道理。
C.因为要告诉孩子们关于花生的知识。
D.因为“我们”全家人都喜欢吃花生。
8.读句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完成练习。
(1)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是哪一项? ( )
A.这句话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的感悟。
B.人不能一味追求体面,而更应该注重自己对社会的贡献。
C.这句话表明父亲希望自己的孩子首先要做外表光鲜亮丽的人,其次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D.这句话体现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下列名言中与这句话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 ( )
A.人生价值的大小是按人们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来衡量的。
B.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C.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D.生活是一种绵延不绝的渴望,渴望不断上升,变得更伟大而高贵。
9.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作贡献的人。看下面的事物,你会想到哪些人? 选一选。
蜜蜂 ( ) 路灯( ) 竹子( ) 梅花( )
A.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人 B.不辞劳苦、辛勤劳动的人
C.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人 D.坚韧不拔、谦虚有节的人
任务三、品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杨柳
丰子恺
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树,就有人说我喜欢柳树;因为有人说我喜欢柳树,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树有缘。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喜欢杨柳?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缘?其答案了不可得。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因此给这屋取名为"小杨柳屋",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因此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此我自己似觉与杨柳有缘。假如当时人们在湖边种荆棘,也许我会给屋取名为"小荆棘屋",而专画荆棘,成为与荆棘有缘,亦未可知。天下事往往如此。
但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不说上面的话,而可以附会种种理由上去。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象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的宅边所种的,或者还可援引 "客舍青青"的诗,"树犹如此"的话,以及"王恭之貌"、"张绪之神"等种种古典来,作为自己爱柳的理由。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天下事又往往如此。
丰子恺先生画作
也许我曾经对人说过"我爱杨柳"的话。但这话也是随便的,空洞的。仿佛我偶然买一双黑袜穿在脚上,有人问我"为甚么穿黑袜"时,就对他说"我喜欢穿黑袜"一样。
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禾黍、烟片、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近过万花如绣的园林。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的所有者。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不相信这便是曾对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书出名的红杏,曾傍美人醉卧的芍药,或者象征富贵的牡丹。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因此我似觉诗词中所赞的名花是另外一种,不是我现在所看见的这种植物。我也曾偶游富丽的花园,但终于不曾见过十足地配称"万花如绣"的景象。
丰子恺先生画作
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但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几天的所感,一时兴到,随便谈谈,也不会象信仰宗教或崇拜主义地毕生皈依它。为的是昨日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会。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听人说,这种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杨柳树不要吃人家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一无用处,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原故。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贱"的。
丰子恺先生画作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
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他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丰子恺先生画作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缘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缘故。这种特殊的姿态,便是"下垂"。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了春的势力而拚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这是我昨天看了西湖边上的杨柳而一时兴起的感想。但我所赞美的不仅是西湖上的杨柳。在这几天的春光之下,乡村到处的杨柳都有这般可赞美的姿态。西湖似乎太高贵了,反而不适于栽植这种"贱"的垂杨呢。
丰子恺先生画作
10.短文围绕“杨柳”写了( )等内容。(多选)
A.杨柳的样子 B.生命力强
C.与其他花木比较 D.内在谦虚
11.在作者丰子恺的笔下,杨柳的特点不包括( )
A.很好养活 B.无法长得高大
C.不忘记根本 D.与春光十分调和
12.作者认为杨柳有特殊的姿态,这种姿态的特点是( )
A.花果高踞枝头 B.枝条弯成S线
C.枝条下垂 D.能长到“出墙”
13.下列对《杨柳》与课文《落花生》的分析,有误的是哪一项?( )
A.都借助具体事物来抒情或说理。
B.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旨。
C.都由具体事物联想到某个人。
D.描写的事物都十分平凡,但都可贵。
14.〔理解〕“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15.〔理解〕想一想: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任务四、表达与交流16.花生在黑暗的地里暗暗地生长,总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作贡献的人。生活中哪些事物,让你想到哪些人? 请选择其中一个,试着借助下面的提示写一段话。
我爱 ,它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虽然没有 ,但更可贵的是 。生活中, (什么人)不正像 一样吗? 他们 。我赞美 ,更赞美 。
2 落花生参考答案
1.吩咐 茅亭 亩 播种 浇水 矮
2. B A 3. C
4.D
5.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