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语文教研时。在这个橙黄橘绿的初秋时节,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发展,2024年10月17日,眉山市东坡区苏南小学共同体的三位老师的接待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第一堂课由王永利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在教学中,王老师通过 “为先人立传 为伟人著说”的活动,鼓励孩子们为盘古建立“人物档案”,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然后王老师让孩子们通过打卡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第一个打卡点是“壁画长廊 理一理创世情节”,让孩子们初读课文为文中的四幅插图排序,并根据四幅插图讲故事。第二个打卡点是“再读课文 讲一讲盘古事迹”,完成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学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三个打卡点“解密课文 探一探人物的神奇”,完成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第四个打卡点“回归展厅 汇一汇先贤伟人”。 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第二堂课是永寿小学的曾红霞老师执教的《伯牙鼓琴》。这一课,有几个亮点。一是导入时通过播放视频,不仅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更是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合理,线索分明,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三是重视了学习文言文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四是在品读“鼓琴”,体验“知音”部分,不仅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句子,还重视了朗读,再加上想象拓展训练:“伯牙的琴声不仅表现了高山流水,还表现了哪些美丽动人的场景?”加深了学生对知音的理解。五是研读“破琴”部分,曾老师加了一个小故事,让学生明白了子期是伯牙当今世上唯一的知音。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故破琴绝弦,学生也更能体会到伯牙失去知音后悲痛欲绝的心情。
第三节课由苏南小学袁亚红老师执教五年级《示儿》。袁老师的课堂充满诗意。在教学这首古诗时,抓住了情感主线,采用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理解诗意,加强诵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再结合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古诗资料,通过对比学习,互文学习,拉近了孩子们与诗人的距离,使学生走进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与诗人产生了情感共鸣,体会到诗人的悲愤与期盼,激发了同学们对侵略者的仇恨,对陆游的爱国热忱的尊敬。整堂课老师以饱满的感情感染学生,用诗意的语言去点把点拨学生,赞美学生,真正做到了诗意课堂,诗意语文。
课后,三位执教老师交流设计思路,共同体老师分别对三堂课进行精彩点评,大家各抒己见,畅谈教学感悟,共话教学心得。
最后,由何校长对三堂课进行了总结,充分肯定了这次教研活动为教师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勤研以善教,深耕以致远”,此次苏南小学共同体接待课活动的开展,让教师们更沉下心来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教师之间的教学共同成长。(文:王永利 曾红霞 袁亚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