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学老师讲了语文卷子

当数学老师讲了语文卷子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5-03-15 19:52:58

对于南山区小学四年级那份期末试卷,有名师解读:“这类跨界融合的题目正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将文学、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相互渗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搞了一辈子教育,这位名师的话听得我一愣,“跨界融合”真的成为我国教改的方向了?

生活是融合的,学科则是人类经过自其诞生千万年来逐步抽象出来的,是独立的。学科怎么跨界融合?那是在储备了大量相关学科知识而诞生的新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诸如机器人学科、人工智能学科、大数据学科等。学科有的能融合,有的不能融合,数学和语文就不能融合。文字在数学中只是表述的工具,需要准确精炼,其它的文学特点在数学中是完全不需要的。李白可以说“飞流直下三千尺”,水利学家不可以说;李白可以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气象预报不可以这样说。写科学论文、抒情行吗,夸张行吗、浪漫行吗?统统用不着!有些数学问题甚至抽象得远离现实世界,比如陈景润终其一生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一切学科都离不开语文,对于他们来说,语文是工具,而这个任务不是由这些学科承担的,必须是语文。小学中各个学科的学习,也都是相互扶持的,一年级认识的字少,数学题的描述文字就不能超出这些字的范围。按照这位名师说的,数学老师上课还应该讲不少语文知识,这课怎么上?即便是体现一些可以融合的内容,那也是编教材的专家的事 ,老师就是按照课标、按照教材来完成教学任务,否则就乱了,没有章法了。

所谓跨界融合、场景设置实际上就是过去的老话: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启发式教学等等。我佩服某些专家,明明知道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正确的理论,却非得造一个新词来卖弄唬人,谋名谋利。

阅读能力是哪门学科的教学任务?数学试题故意设置大量文字 ,美其名曰适应时代需要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因为没有搞懂题目中冗长的叙述而影响了其含有的数学内涵 ,而这样的数学问题他是可以答对的。简言之, 是因为这种弯弯绕的语文影响了数学 ,最终板子打在数学上 ,冤不冤?

仍然以南山区的卷子为例

31.在全球范围内,仍有许多北区的人在饥银中挣扎。这些人每人每周仅需 2000 克粮食便能维持基本生活。若每位学生年餐都能战行光盘原則,日均节约食物可达 100克。某校 1500 名学生若能全员投身此行动,一年365 天累计下来,将节约多少千克食物?

此题前面的40个字毫无疑义,纯粹是为了加大阅读量,因为用这一句话讲述光盘行动的意义,很不全面,而且其中的“每周2000克粮食”,起着干扰学生思考的作用,学生一定会想:这个数据怎么使用?这是必然的,因为这是数学考试。再有,前文是“粮食”,后面是“食物”,单位混乱。

再看下面这道题:

8. 估计这篇报道的字数,用文字、图或算式来说明估计的过程与方法,并写出估计结果。

应该说,这个题目出的还不错,聪明的学生可以用巧,即数出第一行有多少字,然后再数一下有几行,用乘法就可以估算了。

不过,此题明显地是为了融合语文,使考试试卷的文字部分加大了不少。设想,如果此题换成一个画着某种蔬菜的菜地 ,有些地方有缺苗,估算产量或农民的收入,该有多么联系实际 ,又看起来更是数学题。估算文字在实际中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就像我现在写头条文章一样 ,每时每刻手机都在告诉我写了多少字。

下面的题如果是真的 ,那真叫人无语了,我宁肯相信这是搞笑的,因为我还没有找到它们的原始出处。

我本来不屑于分析这些题目,但是为了说明问题,仅就第一例解析一下:初中生都知道,30度角的余弦是√3 /2,《归‬田园‬居》是‬陶渊明‬的名诗‬,“一去‬三十‬年”,这‬三十‬就是‬答案‬!?

‍评论里有太多太多的精彩评论,专家们还是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吧!基础教育这件事, 家长和群众有很大的发言权,现在的学生家长早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的情况了,他们中什么能人没有?从千百条评论看,赞同这份试卷的不足1%,这还不说明问题吗?

我摘录了两条:

#。在试卷中渗透情境,在命题中体现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融入跨学科学习、学科实践活动等内容,注重培养学生从信息阅读中提取关键要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没有问题,但是,以此为借口,不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学习基础,认知水平,年龄特征等因素,随意拔高试卷难度,是一个教研员或教育局应该做的吗?在小学阶段,应该以基本的核心素养为考核标准(运算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其他的教学目标应适当为宜。基础不牢,何以创新发展?

#。想让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首先得先弄清楚什么是数学的眼光、思维和语言,得让学生首先学会或者掌握数学的眼光、思维和语言,而且这还必须是现代数学的眼光、思维和语言,这次南山区考卷,以及所谓课改的目标和方向,完全阉割了数学的眼光、思维和语言,最后的结果就相当于告诉学生,勾股定理就是勾三股四弦五,长此下去,中国数学就毁了,美其名曰“情景化”,其实就是数学语文化,甚至数学古文化,无论如何我们也得承认,现代数学跟中国古代文化确实没有太多关系。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