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原本认为是有人恶搞,毕竟,每年都有人在高考分数出来时恶搞,故意造假。
比如,刚刚高考结束,就说估分720分,北大清华稳了;
比如,阅卷尚未结束,满分作文或零分作文,全网都是了。
后来看了一下视频, 不是假新闻,是实打实、如假包换的真新闻。
是不是让你大跌眼镜?
是不是让你震碎三观?
据称是有史以来第二个高考语文满分。
下午跟朋友聊天,我还说,很多家长和网友,一直停在自己学生时代的幻想里,从来没有认真关注目前的高考和大学招生是什么样子。
哪怕自己的孩子正在上高中,甚至刚刚结束高考。
除了充当上学和放学的交通工具、做饭机器人、ATM提款机,并不能提供其他任何价值,这已经是非常合格的家长了。
还有一部分家长,妄想控制自己孩子的一切,让孩子一切听自己的。
说句不中听的,养一只宠物狗,狗都不会100%听你的,何况一个接近成年的高中生。
一年365天,一天8小时,从幼儿园到高中,你有多少时间陪孩子?跟孩子正儿八经交心?
除了血缘关系,很多家长对孩子一无所知。
现在的高考,跟过往,不需要跟20-30年前相比,新高考跟2017年左右就天壤之别了。
别说家长,我敢打包票,现在绝大多数的高中老师都看不懂现在新高考到底打算怎么考,考什么。
其实,这很正常。
回到高考语文得分150分,满分,是不是滑稽?
首先现在独立的客观选择题目几乎不存在了,比如以前独立考察学生对字、词汇、书写、读音、语法等理解,取消了;新高考不会再单独出题了。
而是把这些考察融在阅读理解,阅读理解中会有客观题,也就是选择题,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来进行选择。
还有默写名言名句或古诗词(如下图),剩下的都是作文,最少的60分,占比高的地区,比如上海,作文70分,接近50%的比重。
很显然,独立的考词汇、读音、书写、语法等更加困难,考生必须对每个词汇都了然于胸;比如鳌掷鲸吞、拔茅连茹,知道啥意思吗?
而在文章的阅读理解中,考生完全可以根据上下文来猜上上述词汇的意思。
小犼低吼了一声,听话的照做了,张开猩红大口,大口吞食这洞天之中的仙灵之气,犹如鳌掷鲸吞,气势磅礴。
是不是好理解多了?而且既然在阅读理解中,说明这个词汇并没有被错误的使用,根据上下文的理解,你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也不怕让你指出有/无错别字的。
而且,现在对作文的评分标准,给分非常宽松,称之为量化送分。
虽然没有看到公开的、权威的作文评分标准。
孩子在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曾经是作为市语文阅卷老师参与过几次阅卷,在家长群发过语文作文评分标准。PPT已经找不到了,但是,我看到一个网传上海市中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跟南京市非常类似。(声明,仅作参考)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满分60)
说明:
(1)题目不写扣 2 分。
(2)字迹不清楚,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扣 1~2 分(符合任意两项即扣 2 分)。
(3)错别字总扣 1 分(满 2 个即扣)。
按照这个标准,作文总分60分,只要不跑题,基本上很大概率在B等基准分47左右。
稍微努力一下,比如材料有新意,语言有表现力,详略得当等就可以A等基准分56分了。
很多家长和网友还停留在自己读书时候,60分文,高考能42~45分已经是很好的作文了。
现在的情况是,只要不跑题 字数够 字迹整洁,基本上45 ,甚至48 。
过去高考作文好比是大家来找茬,看看哪里写得不好,然后拼命给扣分;
现在高考作文是爱我快来夸夸我,看看作文的亮点在哪里,字数够了也是亮点。
评分逻辑完全变了。
夸张一点说就是,从70/80后小时候的训斥教育,发展为如今美国的表扬教育。
小学数学100分,考了35分,70/80后上学,学校里老师先拿戒尺打手,说栓头牛在教室后,也能考53分;回家后,肯定是混合双打;家长去开家长会,见到老师低三下四,诚惶诚恐,喊不孝子过来,先踹两脚,你个混蛋玩意,给老师丢脸,对不起老师!
如今家长会,老师会说部分同学进步空间很大,下次继续努力;家长会发问,你个老师怎么教的?让学生考这么点分?还好意思人五人六,大谈什么教学方式。老子要去学校教导处投诉你个无能的老师!
或许略有夸张,现在的教育理念、环境等,已经彻底跟家长们做学生时代不一样了。
最后一点就是固定思维作祟。
数学、物理等都可以有满分,为啥语文就不可以有满分呢?
或者说,为什么作文就不能有满分呢?
甚至是,比如在阅读理解中,这类需要考生主观描述的题目,为什么有满分呢?为啥不扣分?哪怕0.5分?多个题目积累下来,也是好几分扣掉了。
琢磨琢磨,是不是这个道理?
既然30-100字的阅读理解主观题可以给满分,哪怕满分是5分。
数理化的满分,除了答案正确,解题过程跟标准一致吗?
理科生都知道,解答大题时候,每个人习惯不同,步骤不可能完全跟标准答案一模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