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6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9分)
知史以明鉴,察古以晓今。乐山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独具特色的博物馆。紧扣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各大博物馆a ,纷纷推出了新颖有趣的活动。人们可以在乐山市博物馆挖掘汉代崖墓形制元素,在峨眉山博物馆探寻儒、释、道相互交融发展的历史b ,在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体验竹纸制作技艺,在铁道兵博物馆了解铁道兵的奋斗历程和他们c 的英雄事迹……①同时,智慧博物馆依托数字技术跨越时空,让历史场景生动再现,让馆藏文物“触手可及”。②无数时光留下的礼物,在博物馆里被珍藏。③博物馆是“没有墙垣的大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和研究。④只有发掘并保护好历史文化资源,才能让中华文脉绵延不绝,灿烂文明生生不息。
(1)依次填入文中a、b、c处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异想天开 源头 可歌可泣
B. 异想天开 渊源 顶天立地
C 别出心裁 源头 顶天立地
D. 别出心裁 渊源 可歌可泣
(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坐在人家阶石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B.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
C. 听到吵闹声不必捂住耳朵——在许多场合未必能做到这一点。
D. 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7分)
回眸历史,是劳动书写了灿若星河的中华文明;tiào wàng(a)征途,是奋斗铺就了抵达梦想的坚实路基。高速磁浮列车chí chěng(b)大地,拉林铁路穿梭雪域,“悬崖村”华丽蝶变,西海固千山披绿……每一处风景背后,① 。他们攻关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前沿,奋斗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怀揣热望,rèn láo rèn yuàn(c),不仅筑牢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②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让我们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承担历史使命,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1)根据文段中拼音,正确书写括号里的词语。(3分)
a b c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① ②
二、古诗文阅读(32分)
(一)(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甲】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光武见之甚欢,谓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光武曰:“即如是,何欲为?”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光武大悦,常与定计议。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
建武元年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王匡等合军十余万,复共击禹,禹军不利。会日暮,战罢,诸将见兵势已摧,皆劝禹夜去,禹不听。明旦,匡悉军出攻禹。禹令军中无得妄动,既至营下,因传发诸将鼓而并进,大破之。
(节选自《后汉书·邓寇列传》)
【乙】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3、下列对材料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建武元年/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
B. 建武元年/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
C. 建武元年/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
D. 建武元年/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
4、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甲文中“而见光武知非常人”与乙文中“登轼而望之”的“而”用法不同。
B. “禹得效其尺寸”与“恐托付不效”(《出师表》)两句中的“效”含义不同。
C. “会日暮”与“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两句中的“会”含义相同。
D. 甲文中“因传发诸将鼓而并进”与乙文中“一鼓作气”“鼓”用法相同。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邓禹和曹刿都具有卓越的军事智谋与指挥才能,善于选择有利的作战时机,取得战争的胜利。
B. 甲文中邓禹深得光武帝信任,君臣同心建立伟业;乙文以曹刿的镇定自若反衬鲁庄公的急躁冒进。
C. 甲、乙两文都通过对战争场景和人物对话的详细描写,烘托出战事的紧迫,表现两位将领的果敢。
D. 甲文先写邓禹结交光武帝,向他献策举贤,再写征战有功;乙文所选片段先写交战,后写论战。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7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经行岚州①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注]①杜审言曾任隰城县尉,因公务西北行,往返两次经过岚州。
7、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交代岚州春天姗姗来迟,料峭春寒如同暮冬气象,表达了诗人对所经之地的厌恶。
B. 颔联用“往来”和“新旧”细致点明诗人往返行程中都不曾见春花绽放,只有残雪。
C. 颈联写诗人暂时忘却行路之苦,沉浸于眼前美景,与温庭筠《商山早行》有相似之处。
D. 诗歌记录诗人经行岚州途中的见闻,描写边地风光,抒发内心情怀,语言朴实自然。
8、这首诗颇具生活实感,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三)漫步古诗苑,含英咀华。(8分)
9、小嘉整理了关于“成长的力量”的古诗文辑录,请你帮他补充完善。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古诗文,可以获得成长的力量和智慧。我们从“是故(1) ,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中知晓学习的重要性;从“以中有足乐者,(2)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领会到内心充实就会忘却生活的艰苦;从“(3)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懂得唯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达成志向;从“会当凌绝顶,(4) ”(杜甫《望岳》)中学习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从“(5) ,(6) ”(陆游《游山西村》)明白在困境中坚持不懈,终会豁然开朗;从“沉舟侧畔千帆过,(7)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感受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从“九万里风鹏正举,(8) ,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激发自己要像大鹏一样振翅高飞、追逐梦想。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文本,完成10-12题。
材料一:
①5月3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六号探测器,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这次任务全过程约53天,是中国目前开展的最复杂、最有难度的探月任务。如果一切顺利,科学家有望在6月底拿到从月球背面带回的首批岩石样本。
②想要飞到月背,嫦娥六号首先要进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科研人员应用了“窄窗口多轨道”发射技术,为火箭在连续两天、每天50分钟的窗口内设计了10条奔月轨道,以提高实施发射概率和可靠性。
③要想抵达月背并开展工作,还需要解决通信问题。任何飞到月背、落到月背的探测器,都无法直接跟地球建立联系。今年3月,鹊桥二号中继卫星提前到达了月背上空,保障嫦娥六号在月背的一切行动。
④嫦娥六号任务将沿用嫦娥五号的采集方式,使用钻取和表取两种采样方式,获得不同层面和深度的样品,并在月球背面同步开展科学探测。中国航天科技研制团队将突破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通过适应性改进,嫦娥六号轨道器可以完成分离和组合的变形。同时,通过热控、能源等专业的复核复算,轨道器还能确保逆行轨道的飞行需求,让嫦娥六号有去有回,带着月壤顺利“回家”。
⑤此次任务预选的着陆区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被公认为是月球上最大、最古老、最深的盆地。着陆点的选择综合考虑了着陆难度、通信难度和科研价值,有望带回年代更久远的月球样本,助力人类进一步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等,并深化对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⑥香港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帕克称赞这次发射“完美无瑕”。他说:“中国在过去几年里取得的太空探索成就是史无前例的。如果这次任务成功,将成为科学界的另一大盛事。”
(摘编自《在月球背面“挖土”有多难?》)
材料二:
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启动,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年来,中国探月人白手起家、攻坚克难,探月工程八战八捷,为人类对月球和太阳系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支持。
任务名称 | 发射时间 | 典型成绩 |
嫦娥一号 | 2007.10.24 | 顺利绕月并获取第一幅全月影像图 |
嫦娥二号 | 2010.10.01 | 获取国际最高水平分辨率全月影像图,环球探测日地L2点开展小行星飞月探测 |
嫦娥三号 | 2013.12.02 | 中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着陆(月面软着陆),“玉兔号”巡视探测月面 |
嫦娥五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 | 2014.11.01 | 飞行试验器安全回收,拍回首张中国人自己的地月合影 |
鹊桥一号 | 2018.12.08 | 与嫦娥四号实现中继通信,全球第一颗专用中继星 |
嫦娥四号 | 2018.12.08 | 全球首次探测器月背软着陆,实现全球首次地月中继通信 |
嫦娥五号 | 2020.11.24 | 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月球正面北半球)无人采样返回任务 |
鹊桥二号 | 2024.3.20 | 为嫦娥六号月球采样提供支持和中继通信,继“鹊桥一号”后全球第二颗专用中继星 |
除了月背挖土,国际合作也是嫦娥六号的一大亮点,彰显中国作为航天大国的自信和开放包容的心态。2019年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了国际合作机遇公告,计划拿出20千克用于搭载国际科学载荷。最终确定了来自巴基斯坦的ICUBE-Q立方星、法国的氡气探测仪、欧空局/瑞典的负离子分析仪和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器。其中,巴基斯坦立方星搭载在嫦娥六号轨道器上,其余载荷均搭载在着陆器上。
(摘编自《史上首次!嫦娥六号要从月球背面“挖土”回来》)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嫦娥六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标志着53天后,科学家就可以拿到从月球背面带回的首批岩石样本。
B. 嫦娥六号将使用两种采样方式,获得南极—艾特肯盆地着陆区的样品,并在月球背面同步开展科学探测。
C. 中国探月工程启动20年来,已成功完成“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D. 嫦娥六号轨道器上还搭载了4个他国探测器或卫星,包括巴基斯坦立方星、法国的氡气探测仪等。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月球背面着陆的探测器难以获得来自地球的信息,这成为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挖土”的最大困难。
B. 鹊桥二号中继卫星架设地月之间通信的桥梁,为嫦娥六号月球采样提供保障,为其月背任务服务。
C. 嫦娥四号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了世界领跑。
D. 嫦娥六号让他国载荷“搭便车”,既体现了国际合作对探索太空的重要性,也彰显出我国的自信。
12、文中说:“如果这次任务成功,将成为科学界的另一大盛事。”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4分)
(二)(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高原红 张中杰
作为团部宣传干事,我被抽调到军史编辑小组。工作任务是整理资料,在“八一”前出一本军志。本来一切都挺顺,遇到一位牺牲的英烈高山,卡了壳。
高山,阿里守边战士,只有一张照片【甲】。稚气未脱,咧嘴笑着。黝黑的脸蛋上泊着红圆圈,那是西藏军人高原反应后共同的颜色。
我找到了当时参与救援的战友方向。
方向说,我听说高山为陷入悬崖边雪坑的汽车脱困,不幸意外坠落,当场牺牲的。
去年冬天,高山班长带队巡逻,天擦黑时,天陡降鹅毛大雪,路遇一辆乘坐十几人的车陷入雪坑。他让副班长带队返回,自己留下来帮助司机脱困。
接到突遇险情,我们和医护急救人员赶去,高山已经被两根树枝扎成的简易担架抬上来了。脸色青紫,瞳孔放大,连气息都弱到听不清了,除了口袋里一张新婚夫妻合影照片【乙】,连一句话也没留。方向话没说完,眼圈红了。
联系到了驾驶员,他说,那天黄昏,车的右面后轮陷进一个土坑,高低出不来了。车重才能增加摩擦力,全车人不能下车。天气越来越冷,车里的老人和孩子受不了。下来几个人推车也纹丝不动,那个执勤的高班长主动留下来帮我们解困。他让我挂一挡,稳住油门,他在轮胎后面推车。右倒车镜里,雪和泥水溅了他一身一脸。坚持了十几分钟,终于,汽车脱困成功。可是他却不幸意外摔下悬崖。
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后来才知道那天正是他将复员回家,和妻子团聚的最后一班岗。
“我后悔自己当初……”驾驶员哽咽了。
汽车、火车、中巴车,几经辗转,我见到了高山的妻子原青。
原青说,我打小喜欢红颜色。家乡果园的苹果红,天安门前飘扬的国旗红。所以,我初次见到高山哥脸蛋上的高原红,感觉特别亲切。
结婚五年我们只见过三次面。本来他属于晚婚,有十天结婚假期,可是部队临时通知有紧急任务,只过了三天蜜月就返程了。前年我去看他,半途遇到雪崩,无奈只能选择返回。
高山留给我们娘儿俩的只有这一摞书信。最后一封信,说不论男孩女孩,都叫高原红。高山说,那是我俩名字的组合,也有家乡苹果的颜色和味道。
“我喊起来会想念高原的高山,他叫起来会思念我和家乡……”原青泣不成声,怀里的女儿哇哇地哭起来。
我联系当初第一时间采访报道的记者凌云。凌云说,那是我今生唯一一次失败的采访。原青是我爸战友的女儿,当初原青征兵志愿者服务,看到高山脸上高原红照片,心里就喜欢上了。后来,鸿雁传书,两人喜结良缘。
谁知道,结婚第五年,要转业回家,一家人盼着团聚呢,却等来他为救一车人牺牲的消息。
他也不管家中尚有七十岁的老爹老娘,还有原青和腹中尚未见上一面的宝宝。那是多么漫长绝望的等待啊。
可是,当我采访时,高山老爹说:“高山娃儿活得值啊!一个人换十六条人命。”其他啥也不肯说。
原青捂着大肚子,不敢大声哭,怕伤了胎气。她也学高山老爹,说:“救人命,都是应该的……”
结果,我的采访一无所获。没有宣传好,我很惭愧,也很内疚。
后来,在“高原红”军人展览馆,我见到了退役保障局局长。局长说,高山同志牺牲十年,我们县政府获准接烈士遗骨还乡,安放烈士陵园。万人空巷,自发迎接烈士回家。一束束鲜花,一声声鸣炮,一个个英姿飒爽的标准军礼,一双双泪眼婆娑在街道两旁。
“我们收到了20多万捐款,可是原青一家拒收。让我们代捐给县里仅存的九名抗美援朝老军人和烈士遗属……”
随着他的手势,我仔细观看展馆玻璃下高山和原青的放大照片【丙】。穿着军装的高山英气逼人,红裙子的原青羞赧地笑。高山脸上的高原红映着原青的红脸庞,喜气洋洋。
那张照片是记者凌云拍摄的,也是展馆56位英烈遗照中留下最少的。
望着照片上火红的高原红,我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
(选自《小说月刊》2024年第2期,有删改)
1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中叙写了原青和高山的爱情故事,主要是为了突出妻子原青的善良和无奈,丰富作品的内容。
B. 文中加点的三个“只”字,说明高山为了守边任务,与家人聚少离多,表现了他的奉献精神。
C.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叠词,既突出了烈士遗骨还乡时仪式的隆重,又渲染了人们深挚的感情。
D. 文章塑造了高山的光辉形象,结尾“我”对着照片行军礼,表达了对烈士高山的崇高敬意。
14、文中甲、乙、丙三处写到“照片”,有着不同的用意。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
15、在文中“高原红”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16、作者讲述高山故事的角度非常巧妙,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5分)
四、名著阅读(8分)
17、下列小嘉对名著的评价,你认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西游记》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B. 《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小说闪耀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
D. 《儒林外史》以范进为中心人物贯穿全书,连缀众多故事,对所有读书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18、 以下是读书小组梳理的名著阅读探究专题,请你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中选取一个专题,结合名著内容进行探究,80字左右。(5分)
篇目 | 类型 | 专题 |
《骆驼祥子》 | 长篇小说 | 探寻祥子命运悲剧的原因 |
《昆虫记》 | 科普作品 | 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
《红星照耀中国》 | 纪实作品 | 中国共产党人革命信仰 |
《经典常谈》 | 学术散文集 | 与朱自清一起“谈”经典之《______》 |
《艾青诗选》 | 诗歌选集 | 诗歌的情感美与理性美 |
五、综合性学习(8分)
学校开展“传承革命文化,走进美丽乡村”的研学活动,请你阅读小嘉对烈士村的解说词,按要求完成任务。
1949年12月,人民解放军攻克重庆,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从东、南、北三个方向逼近川西平原,在竹园铺发生激战。竹园铺战役打响解放大西南的序曲,在烈士村遗留下了青蛙山主阵地战场遗址、大官山遗址、李兴辉牺牲处、竹园烈士陵园等系列战役纪念场馆。如今,竹园烈士纪念园已建设成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竹园古铺建于清代初期,是川南盐码古道上的重要驿站。现存老街长约50米,为青石古道,目前有店铺30余间、住户50余户,仍保留着打铁、制茶、面条等手工作坊。
烈士村丘陵广布,沟壑纵横,拥有优美的田园风光、淳朴的民俗风情、博大精深的农耕技艺。建有林竹产业园1000余亩,现代农业水稻集约化种植1000余亩,柑橘等经济作物400余亩,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
19、学校面向全体同学征询活动内容,请仿照示例,把小嘉的建议补充完整。(4分)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参观战场遗址,传承革命文化
20、学校公众号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请在留言区谈谈你的研学收获与感悟。(4分)
六、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展开联想与想象,或叙述故事,或抒发情感,亦可表达看法。(2)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