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山气日夕佳 (2)折戟沉沙铁未销 (3)沉醉不知归路
(4)提携玉龙为君死 (5)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 与民由之
(6)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2、D
3、(1)酝酿 心无旁骛
(2)否定不当,应将第二个“不”删去。
4、A
5、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6、(1)作为 (2)曾经 )(3)等候,等待 (4)听说
7、A
8、(1)(何岳)问那人银子的数目和封存的标记,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他。
(2)(何岳)听说那官员的侄子,因为别的事来到南方,并不是来取箱子。
9、C
10、动静结合,蝉声是动景,落叶是静景;听觉、视觉相结合写景,听到了蝉声,看到了满地的落叶。营造了一种清新、幽静的氛围。
11、①对山中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②游山时闲适自在的情感;③平复心中杂念后的喜悦之情;④字里行间也流露出淡淡的孤独之情。
12、清道夫甲虫
13、勤劳、坚持、爱护家庭、通力合作。
14、选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刻画了清道夫甲虫有趣的形象,在作者笔下,它们好像有了思想,有极强的灵动性。再如作者对被管虫的描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小毛虫制作衣服的工具就是它们的大头,其形状很像一把剪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15、①学生劳动技能掌握现状和家长们对此的不同看法。
②对某省中小学师生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
③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16、①家长原因:更多的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
②学生原因:认为劳动课是可有可无的;
③学校原因:很多学校对劳动课的开设不够重视。
17、不同意。劳动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第一,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第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劳动教育的支撑。
18、朴素 饱经沧桑
19、(1)“蓄谋”贬义词褒用,在这里指思考了很久,琢磨了很久,体现了先人们的聪明智慧。
(2)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有力地说明了乡村的每个人都和石碾相依为命。
20、①内容上,写出了对石碾、对故乡的怀念。②写法上,点明了文章的主题。③结构上,与标题相呼应,强化中心内容。④语言上,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石碾以人的思想感情,写出了石碾的质朴博大。
21、①石碾是中国乡村最常见的景物。②石碾紧紧联系着千家万户的土灶和饭碗,见证了乡村人的日程生活。③石碾质朴简单,饱经沧桑,任劳任怨,也象征着乡村的父老乡亲。
22、既指石碾作为事物存在,也指石碾已经是“我”对故乡情感的寄托,承载着“我”的回忆。
23、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