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语文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语文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5-03-02 03:17:06

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说是惊zhé________叩开了春天的大门,是雨水(甲)了沉睡的山川,是春分染绿了荒茏的原野,那么清明则是péng________勃起了整个春天。清明到来,伴随着双飞紫燕与舞动的风筝,让春的讯息御风万里,(乙)而至,气温与地温俱升,气候与物候相合。花发南枝,冰消北岸,桃花胜火。柳丝如烟。清明用它神奇的画笔,调和出(丙)的颜色,把山川万物描绘得柳绿花红,涂满春天的景色。

1. 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横线处应填的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蛰 篷 yù hóu

B. 蜇 篷 xiè hòu

C. 蛰 蓬 yù hòu

D. 蜇 蓬 xiè hóu

2. 文段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呼唤 悄然 五彩嫔纷

B. 唤醒 翩然 五彩缤纷

C. 呼唤 翩然 流光溢彩

D. 唤醒 悄然 流光溢彩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一项是( )

A.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是英雄。”赵德煜说,“应该像《孤勇者》的这句歌词,我要继续勇敢前行、执着奋斗。不愧对‘最美大学生’的荣誉。”

B. 有句歌词“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草绿遍地花。”侧面唱出了草原多样性的特点。

C.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健康素养与人群健康水平、预期寿命密切相关,是预测人群健康状况的较强指标。

D. 有一种力量,叫发愤图强,有一种低调,叫风华绝代。这就是传说中的“范儿”,它属于中国。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维持好消费者权益,是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持续消费的重要一环。

B. 加好友、线上支付、益智游戏、运动PK、心率监测……随着可穿戴智能设备兴起,成为不少孩子的生活伙伴。

C. 汉字是世界古文字中至今唯一不间断地使用和发展的文字,它的艺术魅力,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D. 从开国大典上受阅飞机飞两遍到歼-20翱翔蓝天,从技术空白到自主研制新型战斗机,我国摸索与探究中,实现了从航空弱国到航空强国。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社戏》《故乡》《孔乙己》都选自《呐喊》。

B. 前往拜访称“造访”,请人阅读自己的文章称“拜读”,别人对自己的重视为“垂青”,请对方批评指正自己的字画为“雅正”。

C. 《论语》是很多成语的溯源地,生活中我们使用的一些成语就出自其中,如温故知新、不惑之年,择善而从、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D. 古代流传下来了许多优秀作品,比如我们学过的《马说》《醉翁亭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登飞来峰》,这几篇作品的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6.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为何在同一时刻一个地区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天气呢?这种气象是由降水量水平分布的不连续性所引起的。

②而雷雨云含水量大、降水效率较高,能够明显地看到雨区内和雨区外降水差异。

③因此,才会出现同一城内西边有雨东边无的现象了。

④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除美好的情感表达外,诗词中还有一种特别的气象“东边日出西边雨”。

⑤夏季产生降水的云多为雷雨云,这种云在水平范围发展较小,但垂直发展却特别旺盛、它在移动和产生降水时,形成的雨区很狭小。

A. ①⑤②④③ B. ⑤②④①③

C. ④①⑤②③ D. ④⑤②①③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7分)

7. 默写填空

(1)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4)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5)诗歌中的意象,源自自然和生活中的事物形象,有“月”的柔情和豪情:“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_”是李商隐无法实现爱情追求的悲凉愁绪; “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是李白对被贬友人的关切之情。有“花”的娇艳和希望:白居易春行钱塘湖的“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尽显生命勃发的本色;陆游游山西村的“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千百年来激励着人们,面临困境,不改初心!

8. 阅读下面的古诗,选出对两诗鉴赏有误的一项( )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A. 题目中,甲诗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乙诗中“左迁” 的意思是贬官。

B. 看首联,甲诗写诗人无罪而长期被贬,乙诗首联的内容可概括为“朝奏夕贬”。

C. [甲]诗颔联借用“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了世事沧桑、恍如隔世的心境。[乙]诗则直接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

D. 两首诗都表现了被贬官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同时又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的胸襟。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子鱼论战

①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②,楚人未既济。司马③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④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宫⑤歼焉。

②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⑥伤,不禽二毛⑦。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⑧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③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⑨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⑩,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⑪可也。”

[注释]①宋公:宋裏公。泓:泓水,河名。②成列:指摆好阵势。③日马:官名。这里指子鱼。④陈:通“阵”,指摆好阵势。⑤门官:国君的卫士。⑥重(chóng):重复,再次。⑦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⑧阻,迫也。隘,险也。言不迫人于险。⑨勍(qíng)敌:强敌,劲敌。勃:强而有力。⑩胡耇(gǒu苟):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⑪儳(chán谗):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宋人既成列

②楚人未既济

③不禽二毛

④则如服焉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何有于二毛

B. 既济而未成列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

C.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勃敌之人,隘而不列

D. 天赞我也 皆吾敌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4)文中子鱼和宋襄公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不觉已春深

李晓霞

①在很多人眼里,读书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但枯燥的事情若是放在春天里去做,也会变得无比地美妙起来。

②古人有云: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在春天里读书,对于喜欢读书的人而言,绝对是一种享受。捧一本书坐在春光里,让求知的目光在字里行间畅游,其情其景,自是妙不可言;春风习习,任思绪在书里书外飞翔,其姿其态,当属惬意无限。

③常听朋友抱怨,说自己的年龄大了,再怎么读书都还是个记不住。而我想说的是,读书一定要有一颗纯粹之心,千万不要有任何的思想顾虑或精神负担。因为,书对一个人的塑造和改变,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一个长期坚持读书的人,如久居花室的花匠,虽身染花香却并不自知,但每当他从旁人面前经过时,人人都能闻到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幽幽花香。所以,读书只管去读就好。只要摒弃杂念、抱着修身养性的目的去读书,只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地去读书,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饱学之士。

④还有朋友向我吐槽,说再怎么努力都写不出好文章,想写出一篇好文章简直比生个孩子都要困难。其实,文章不是光凭努力就能写出来的,它是书读多了之后的一个自然流淌;而读书又是个慢功夫,不可能出现看了几篇文章就能出口成章的神效,也不会收到读上几本书就能下笔如有神的奇果。读书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只要有了量的积累,必然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抱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去读书,总有一天能够“出口成章”“下笔有神”。而且,读万卷书后写出的文章,必然是字字珠玑、句句锦绣。

⑤读什么书、如何去读,是许多人经常困惑的问题。通常所说的读书,指的都是读古籍、读经典、读名著,而不是阅读那些鸡汤类的文章,也不是去读那些碎片式的文字,更不是拿着手机进行浅表性的所谓的阅读。读书要识其字、断其义、知其人(所涉人物)、通其典(所列典故)、解其事(相关事件),而不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更不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书读得越多,越感觉自己知之甚少:书读得越多。越感觉到自己的浅薄。书读得多了,那些书中的知识,就会变成自己不必亲身经历就能拥有的阅历;书读得多了,每一本书都会变成铺路的砖石,脚下的道路便会无限延伸。

⑥然爱读书的人,总能从书中寻找到无穷的乐趣,并且能获得生活的动力和前行的勇气。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不管身处逆境还是顺境,都能够拥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然心态;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不管是身在幼年还是时至迟暮,也不管其年方几何,他的生命必然是“时时有诗意,处处皆春季”。

⑦读书的好处很多,它可以让人变得很单纯、活得很快乐:可以让人精神独立、思想丰盈:还可以让人心胸更开阔、眼界更高远。读书也许改变不了生命的长度,但一定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它可以让人避免很多是非,不至于陷入家长里短的泥淖中;它能让人在面对柴米油盐的俗常生活时,还能拥有风花雪月的高雅情……一人读书,塑造的是自身;人人读书,改变的是社会。

⑧有道是:书香绕身,不惧双鬓雪染;有书为伴,任其沧海桑田。

(选自《山西日报》2021年5月7日,有删改)

10. 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空,完成对本文论述思路的梳理。

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引用诗句为标题,使语言生动形象、新颖别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 第②段描绘了春日读书的美好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 第③段画线句是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书对人的影响是不知不觉的。

D. 第⑦段画线句中三个“可以”后的内容顺序不能任意调整,因为三个句子之间存在着“生活——思想——境界”这样由浅入深的客观逻辑性, 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12. 下面文段是从原文中摘出来的,如果还原到文中去,放在第⑥段之前还是之后?请简述理由。

喜好读书的人,看到下雨,便能想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便能想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追看近却无”……看到花开,便能想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便能想到“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得意时,总能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正面激励自己;伤怀处,也不忘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进行自我开解。

13. 下面这句话能否作为文章第④段一个道理论据?请阐述理由。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二)(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玉米

侯发山

①早起四五点,天空的脸还没洗干净,老贵就已经挑着一担水到了地头。他不敢歇息,提溜着水桶进到田里。玉米已经有五六片叶子了,他看了看,都比昨天多了一片,昨天是四片的,今天五片;昨天五片的,今天六片……他把水瓢对准玉米的根部,缓慢地浇着一如果浇得快了,水流就会把玉米根部那儿的土浇跑了;如果浇得过猛,容易把土溅起来糊到玉米的叶子上。水遇到土壤,转瞬即逝,还是留下了湿漉漉的蛛丝马迹。

水流的“滋滋”的声音,在老贵听起来,是那么的美妙,那么的入耳……塘距离玉米地不远,老贵差不多挑了三四十担水,等到7584棵玉米全部浇完,日头刚好爬到东山嘴那儿了。老贵一屁股蹲到地头,手掌胡乱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掏出旱烟袋,挖了一锅烟,点上火,很享受地滋溜起来。给玉米浇水,就得趁日头睡觉那会儿,要不,日头晒着,再去浇水,玉米会受不了。

②五年前当地政府分地的时候,老贵抢先要了这块地。这里是中越边境,当年的战争曾遗留了大量的地雷,部队排除雷后再把土地交给政府。其实不用抢,这年头根本没人愿意种地。政府把其他几块没有人要的地都种上了树。这块地有九分六厘。老贵用脚步丈量了无数次。他接管后,有人劝他种果树,他说还是庄稼顺手,他种了一辈子的庄稼,有经验;有人让他种药材,说药材值钱,他说一个人花不了多少钱,要那也没有用。有了这块地,老贵就把原先的责任田转让给了邻居。他说土埋到脖子那儿了,顾不了那么多。也是,老伴病逝多年,他今年58,人生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这块地到手后,老贵拿上锄头深耕了一遍,捡出里面的石头什么的,然后施一遍农家肥,当年就种上了玉米。

③有了水分的滋润,玉米苗在日头的照射下,尽情地舒展着身子,茁壮,精神。看着一棵棵玉米苗,老贵的脸上溢满了笑容,那眼神,那表情,好像那些玉米苗都是他的孩子。日头越升越高了,空气中有着明显的燥热。老贵喜欢这样的天气,有墒①,玉米就长得格外快。老贵下意识地抽了一下鼻子,似乎闻到了几个月后玉米成熟的馨香。

④这时候,二宝带着大全过来了。这两人老贵不陌生。二宝是村主任,大全也是本村人,如今在城里盖房子,是个大老板。

⑤二宝说:“贵叔,跟您商量个事。”

⑥大全掏出一支烟递过去,老贵下意识地接过。

⑦“就是这块地的事。”二宝迟疑了一下,说出了口。

⑧老贵盯着大全:“你也想要?”

⑨大全点点头。

⑩“没门!”老贵把手里那根纸烟甩了。去年,村里有人要用这块地当墓地,给多少补偿老贵都没答应。

⑪大全又掏出一支烟递过去,说:“贵叔,你要多少补偿都中。”

⑫老贵没有接大全手里的烟,指着地里的玉米说,说:“你得先问问它们答应不答应!”

⑬二宝说:“贵叔,若是玉米知道,也会答应的。”

⑭“二宝你也啥意思?”老贵一时给搞糊涂了。

⑮二宝说:“贵叔,我知道您对这块地的感情,但你也得想想村里那些孩子们,跑到十几里外的镇里上学,刮风下雨,孩子不受罪?一年要穿坏好几双鞋子呢。”

⑯老贵梗了一下脖子,说:“我不是把每年卖玉米的钱都捐给了那些孩子们,让他们买鞋……”

⑰大全有点哭笑不得,说:“贵叔,我在村里建个小学岂不更好?”

⑱“啥?建学校?”老贵懵了。

⑲“人家大全要无偿给村里建个小学,就打算在这块地上建!”二宝补充道。

⑳“真的?”老贵似乎不相信。

㉑几乎同时,二宝和大全点了点头。

㉒那些玉米苗随风摆动,不知道是拒绝还是同意。老贵一脸难色,不知道该怎样跟它们交流。

㉓大全说:“贵叔,不急,等您收了这季玉米再说。”

㉔这还差不多。老贵的脸像雨后的彩虹,亮丽而有色彩。

㉕一年后,一个崭新的学校建成了,学校的名字就叫“玉米小学”。老贵的儿子叫玉米,是一名军人,早在六年前因为排查学校这块地上的雷时,发生了意外。

(选自《小小说月刊。下半月》2020年第2期,有删改)

[注释]①墒(shāng):田地里土壤的湿度。

14. 阅读全文,在下面的表格中填写表现老贵在不同时段的神情或动作的相关词句。

时段

老贵的神情或动作

看着一棵棵玉米苗被浇水后的样子

(1)

(2)

甩了烟,指着地里玉米说

村主任二宝说明征用地是为了建村小学时

(3)

(4)

脸像雨后的彩虹,亮丽而有色彩

15. 结合小说全文,第②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16. 根据提示,为文中画线句做出赏析性批注。

(1)老贵差不多挑了三四十担水,等到7584棵玉米全部浇完,日头刚好爬到东山嘴那儿了……这块地有九分六厘,老贵用脚步丈量了无数次。(运用了一系列数字的角度)

(2)那些玉米苗随风摆动,不知道是拒绝还是同意。(从描写角度)

17. 有同学说:“写到老贵同意建小学,小说就传达出了正能量,情节已经很完整了,最后一段没有必要。”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四、名著阅读(共10分)

18.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劳苦大众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B. 《西游记》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

C. 《水浒传》中杨志担运生辰纲途经黄泥冈,被吴用、晁盖等人用计劫走,被迫流落江湖,后来在二龙山落草。吴用等人也因为官府追查,去了梁山。

D. 孙悟空原是傲来国花果山的一只石猴,本领强大,机智过人,后来拜师菩提祖师,菩提祖师为他取名孙悟空。

19. 下面这枚邮票表现的内容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代(朝代)的_________________,邮票所示的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

20.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话传达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名著中唐僧师徒的团队精神让我们感慨万分。如果唐僧再次准备出发去西天取经,下列哪个人物更适合和唐僧一起?请说出具体原因。

祥子(《骆驼祥子》)

武松(《水浒传》)

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

五、写作(60分)

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21. 题目一:走,看看那 去

要求:(1)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可记叙经历,可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2. 题目二:母校,就像摇篮,哺育着我们成长;母校,就像大海,让我们自由地翱翔;母校,千言万语也讲不完我们对您的感恩……校刊编委会准备为2023届毕业生出一期专辑,请你自拟题目,自选角度,为其中的“献给母校” 栏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可记叙经历,可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