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了本文后,你赞同文章作者的观点吗?请说出你赞同或不赞同的理由。
- 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 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你认为解决**问题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在语文的阅读理解题中,常考一种特殊题型叫“开放型题目”,分值在4-5分,没有标准答案,得满分的孩子特别少,大部分孩子因为抓不重答题重点,写得很多,但没有写到“点”上,总被扣分一半分。
有的同学觉得很冤,明明写了很多,为什么没有得到全分呢?总结这种题型失分点有三方面:
一是“偏”。因为没有读懂题干要求,没明白作者所叙述的事情,抒什么情,表达的什么中心思想。起笔就写,要么照原文章来抄,要么踢开文章“另起炉灶”只谈自己的体验。
二是“空”:表现为空谈大道理,没把自己真实的体验融会其中,干巴巴的说教,缺乏说服力。
三是“乱”:写得很多,但语言没有很好的推敲,整理,常常表达混乱,言不达意。
掌握1 3答题法,开放题就是送分题
1 3答题法,就是1句谈中心,3句说理由。分开理解就是引,议,联,结四个字来概括。
引,即引用原文或引用能概括原文主旨的句子。
议,即用自己的话议论,论证原文的主旨。
联,即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论证。
结,即总结合概括,再次用自己的感受重申观点。
具体理解这句话是这样:
第一,引用原文,表明自己的观点。通常用“我认为 …… ”的句式来表达。可以直接引用原文中心思想句,
第二,用自己的话论证中心。答题的第二层意思要用自己的话阐述中心,站在原作者的角度思考他的写作背景,写作时的心情,他想表达的中心,用自己的话再讲出来。
第三,结合自身生活体验,通常用“在我们生活中…… ”的句式来表达。
第四,概括总结,重申观点。通常用“总之,我认为…… ”的句式来表达。观点要积极,正面,健康。
比如:我认为每个人都要尊重别人的研究成果,对任何领域的创举都有一颗敬畏之心。自己在生活中也要善于发现,学会思考,有一颗探索之心。
其实阅读理解中的“开放性题目”无论怎么变化,都是围绕阅读材料的“中心”而进行辐射的。因此,理解分析能力的高低是开放性题目回答好坏的关键,对原材料理解准确,就能进行类比,引申和拓展。
除了掌握方法外,想要把开放性试题做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体验生活,勤于积累这样写出的内容才不空,更真实。另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开阔视野,不断吸取知识的营养,积累较丰富的素材。谈起来才得心应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