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20分)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8分)
年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华人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yù)______的。
“春节归故里,共话桑(zǐ)______情”。当大红的灯笼挂起,春运大潮的序幕拉开,离乡打拼的“候鸟”们,也到了该回家的时候。随着春节将近,有人回家的愿望与日俱增,有人则因有所顾虑而近乡情怯。其实,无论外面的世界是精(cǎi)______还是无奈,家都是让自己放松身心的地方。与家人一起置办年货,就有了(zhèng)______重其事的仪式感; ★ , ★ ;与亲人一起忙一顿年夜饭,就有了阖家团圆的氛围感……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①不言而(yù)( ) ②桑(zǐ)( )
③精(cǎi)( ) ④(zhèng)( ) 重其事
(2)在文中★处写一句话,使之与前后句结构相似,内容相关。(2分)
(3)文中画线句子极具表现力,下列语句的修辞手法与它相同的一句是( )(2分)
A.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
B.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曹文轩《孤独之旅》)
C.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D.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2、乙巳蛇年春节就要到了,学校开展迎新晚会。下面是晚会主持词的开场部分,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任务。(4分)
小语:龙腾盛世辞旧岁,______。
小文:在这万象更新、喜气洋洋的日子,我们欢聚一堂,举办这场盛大的学校春晚。
小语:今晚,我们少长咸集,用歌声抒发喜悦,讴歌梦想。
小文:今晚,我们雅俗共赏,用舞蹈传递欢乐,诠释青春。
小语: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校长致辞,为全校师生送上新春的祝福和期望。(校长致辞)
小文:感谢校长的抛砖引玉。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欣赏师生们的倾情演出。
(1)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补全主持词开场白。(2分)
(2)主持词有一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2分)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8分)
(1)______ ,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 。(李商隐《无题》)
(3)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4)______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 》)
(5)许浑《咸阳城东楼》中的“ ______ , ______ ”用云、日、雨、风层层推进,勾勒出萧条凄凉的意境,后成为千古名句,常用来形容重大事情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第二部分(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7分)
重阳节近。宋江便叫宋清安排大筵席,会众兄弟同赏菊花,唤做菊花之会。但有下山的兄弟们,不拘远近,都要招回寨来赴筵。至日,肉山酒海,先行给散马、步、水三军,一应小头目人等,各令自去打团儿吃酒。
……
宋江道:“【甲】我在江州醉后误吟了反诗,得他气力来。今日又作《满江红》词,险些儿坏了他性命,早是得众弟兄谏救了!他与我身上情分最重,如骨肉一般,因此潸然泪下。”便叫武松:“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鲁智深便道:“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宋江道:“众弟兄听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竭力施功,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乙】众皆称谢不已。
(节选自《水浒传》第七十一国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4、忠义堂上,各头领依据才能分调至马、步、水三军,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混江龙李俊
B.行者武松、双鞭呼延灼、豹子头林冲
C.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花和尚鲁智深
D.双鞭呼延灼、混江龙李俊、行者武松
5、【甲】处,宋江口里与自己“情分最重”“骨肉一般”的“他”,在“江州”和“今日”分别做了什么事?请简要概括。(2分)
6、“称谢不已”常用来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极度赞赏和感激之情。请你结合上下文和整本书相关内容,说说【乙】处,听了宋江一番话,“众皆称谢不已”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古诗,完成7-9题。(9分)
游维山新兴寺宿石屏村谢叟家 唐·许浑
晚过石屏村,村长日渐曛。
僧归下岭见,人语隔溪闻。
谷响寒耕雪,山明夜烧云①。
家家扣铜鼓,欲赛鲁将军②。
【注】①夜烧云:夜里点起火把。②赛鲁将军:社日里祭祀土神。赛,祭祀酬神;鲁将军,一说指三国名臣鲁肃。
7、下列诗句所描绘的农事,与本诗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渔人漾舟沈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唐·杜甫)
B.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宋·苏辙)
C.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明·祝允明)
D.磨镰霍霍割上场,妇子打晒田家忙。(清·沈德潜)
8、颔联的描写角度颇具匠心,突出了乡村的特点。请结合内容分析。(3分)
9、有人评价此诗“颈联开始,笔锋一转,至尾联,大气慷慨。”请结合后两联内容分析作者情感。(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1分)
答刘正夫书(节选) 韩愈
愈白①,进士刘君足下:辱笺②,教以所不及,既荷厚賜,且愧其诚然,幸甚幸甚!
凡举进士者,于先进之门,何所不往?先进之于后辈,苟见其至,宁可以不答其意邪?来者则接之,举城士大夫莫不皆然,而愈不幸独有接后辈名,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也。
有来问者,不敢不以诚答。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人。”曰:“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谨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又问曰:“文宜易宜难?”必谨对曰:“无难易,惟其是尔。”如是而已,非固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也。
【注】①愈白:愈,韩愈自称;白,说。②辱笺:承蒙来信。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举城士大夫莫不皆然/淼叔敖举于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不敢不以诚答/岂不诚大丈夫哉(《富贵不能淫>;
C.圣贤人所为书具存/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D. 惟其是尔/是日建定矣(《湖心亭看雪>)
11、以下对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节选自韩愈写给刘正夫的一封回信,从中能看出韩愈态度谦虚,感情真挚。
B.关于提携后辈之事,韩愈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当时社会不良风气的愤怒和无奈。
C.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书信中表示,写文章要多多向古代圣贤们学习。
D.韩愈认为,在为人为官方面要圆融开明,不要坚决提倡或坚决禁止人们做什么。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4分)
(1)宁可以不答其意邪?
(2)师其意不师其辞。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7分)
材料一:
①严寒的冬季,暖和的房子无疑是最好的保暖方式。古时,壁炉、火墙等都是不错的保温方式。人们把房屋墙壁砌成空心的夹墙,墙下挖有火道,火道尽头有气孔能排出烟气,添火的炭口在房屋廊檐下,炭火烧起来后,热量可以顺着夹墙传递到整个房屋,这种夹墙就叫“火墙”。
②冬天人体对热量的需求很高,古人会尽可能选择吃一些性暖的食物,比如生姜、羊肉和狗肉等。古人还认为饮酒可以让身体暖和起来。白居易在《问刘十九》中提到过,“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文人雅士们在严寒的冬季围坐在火炉边,煮上一壶热茶或酒,夜晚和友人对饮,也很惬意。火锅自然是冬季饮食的一大标配。有一种说法称,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
③在冬季衣着上,现代人有棉袄、羽绒服,但古人没那么好的待遇。据说,冬天家境贫寒的人家只能将诸如柳絮、芦花等缝进衣物或被套中御寒。棉花大面积种植应用后,情况才好了一些。家境殷实的富贵人家,会选择用动物皮毛制作大氅、披风等,厚重挡风。手足等容易冻伤,古人便制作出各种款式的手套,有的是露出手指的短手套,有的能把手指全部包住,上面还绣着花纹,很是时尚。
④屋里再暖和,但人们总还是要出门的。那时候骑马或者坐马车是比较快的交通方式,冬天出行,人们会戴上风帽遮挡风沙。据说,忽必烈就有不少皮暖帽、银鼠暖帽。
(材料来源:新华网)
材料二:
①保暖的本质,就是减少人体本身热量向环境的散失。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往身上包裹一些传导热量速度比较慢的东西。那怎么看物质传递热量的速度呢?我们可以看热导率(又叫导热系数)这个指标。简单来说,一种物质的热导率越低,它传递热量的速度就越慢,而保温效果就越好。反过来,热导率高,传递热量速度快,保温效果就不好。
②我们目前常用在保暖衣服中的羽绒、羊毛、棉等天然纤维,以及腈纶、粘纤、涤纶等,都是热导率相对比较低的材料。但如果要说目前世界上热导率最低的物质,还得是静止的空气。
③因此,对于一件既定的衣服而言,除了它本身的热导率要够低,它还需要能在面料表面制造适当厚度且稳定的空气层,强强联合保温效果更佳。比如羽绒,绒朵呈现稳定的、立体的朵状结构,表面积很大,能黏附非常多的空气;绒朵上的绒丝呈现中空结构,能存储空气。一朵一朵的绒朵结合起来,就成了一整个能大量存空气的立体结构。也难怪目前在保暖这块,日常材料中还没谁能比得上羽绒。
材料类型
导热系数/(W·(m·k)-l)
铁
80.2
水
0.599
锦纶
0.244~0.337
聚酯纤维(涤纶)
0.084
棉
0.071
粘胶纤维(简称“粘纤”)
0.055~0.071
羊毛
0.055
聚丙烯腈纤维(德绒、腈纶)
0.051
羽绒
0.048
静止空气
0.026
(材料来源:科普中国)
材料三:
①我们穿衣服的时候,除了衣服材料本身的纤维间可以存储空气,层与层之间的空间也可以储存空气。那是不是层数越多,衣服里存的空气就越多,整体的保暖性也就越强了呢?
②事实上是空气层太厚,空气层从内至外就会产生比较明显的温差,而这就会导致空气流动产生热对流。而一旦发生了热对流,热量的流失反而会更快。除了温差导致热对流,层数太多还会把空气层挤薄。当层数超过某个值后,衣服层与层之间的空气存量反而会随着衣服层数的增加而减少。
(材料来源:科普中国)
材料四:
①2022年,我国发布了GB/T14272-2021《羽绒服装》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并于4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新国标最大的亮点是把“含绒量”修改为“绒子含量”。
②绒子:朵绒、未成熟绒、类似绒和损伤绒的总称,呈蒲公英小伞状,比较蓬松,是一朵羽绒中最优质的部分。
③绒丝:朵绒上掉下来的单丝,呈一根一根的丝状,没有蓬松感。
④可以看出,从“含绒量”到“绒子含量”的改变,无疑对填充羽绒的品质要求更严格。从科学角度来看,在羽绒服中实际发挥保暖作用的是“绒子”,新国标不再将没有保暖作用的绒丝废料计入含绒量,只有绒子含量超过50%,才算是合格的羽绒服。
旧国标
含绒量
绒子 绒丝废料
50%即为合格
新国标
绒子含量
纯绒子
50%即为合格
(材料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14、根据以上材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面对严寒的冬天,中国古人结合现实生活条件,发挥聪明才智,想出了不少取暖的妙招,有的设计一直延用到现在。
B.一般来说,由于热导率不同,在保暖效果上,腈纶、粘纤或涤纶材质衣物要远远低于羊毛、棉等天然纤维材质衣物。
C.影响衣服保暖的因素不止一个,对一件既定的衣服而言,在面料表面制造适当厚度且稳定的空气层,保暖效果会更好。
D.旧国标含绒量90%的羽绒服,可能会因为填充了很多绒丝废料,还不如新国标绒子含量80%的羽绒服穿身上更保暖。
15、从说明顺序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说材料一是怎样将古人御寒取暖的生活全面展现在我们面前的。(2分)
16、小语的爷爷认为冬天穿得越多越暖和,于是从里到外穿了一件棉衬衣、两件毛衣、一件羽绒服和一件羊毛大衣,行动非常不便。请你结合材料二、三的相关内容,告诉爷爷怎样穿能既获得良好保暖效果又提高舒适感。(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16分)
明子
①太阳即将落进西边的山谷,天空中,飞着一大群从郊外觅食而归的乌鸦。它们在空中“哇哇”鼓噪着,黑压压的一片,正往城中的一些安静的林子飞去。
②明子一直注视着一个五十多岁的大爷。他推着自行车,沿着马路边慢慢地往前走,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他想停住向木匠问点什么,可是又没问。迟疑了一会,他终于骑着车走了。
③明子的目光便随大爷的后背挪移着。忽然,他跳了起来,对鸭子说了声“你看住漆板”,推过鸭子的自行车上了马路,并立即骑上,朝那位大爷追去。
④自行车依旧“呱唧呱唧”地响。
⑤追了好远,明子才追上那位大爷。他骑到大爷身边,很乖巧地叫了一声:“大爷。”
⑥大爷一扭头,见明子正冲他甜丝丝地笑,问:“你叫我?”
⑦“当然叫您哪,大爷。”
⑧“有事?”
⑨“您想找人做木匠活,对吗?”
⑩“你怎么知道的?我也没说。”
⑪“您这已是第三回来了。”
⑫大爷瞧着明子一副机灵相,心情很愉快:“你倒眼尖。”
⑬“您大爷心好,怕问了人家,人家答了话,您若不想做,心里觉得对不住人家。要不,您就是心里没底:就这些木匠,能把活做好?所以您就没打听。对吧,大爷?”
⑭大爷笑了:“你这小嘴!”他把车朝路边骑去。
⑮明子便跟了去。
⑯大爷下了车,明子也下了车:“大爷,您就做吧。”
⑰“就你?”
⑱“不,我哪能给您大爷做呀?我是等活的,不是干活的。干活的是我师傅。我师傅是有名的木匠,人家叫他三斧头,他光在这城里干活,就四五年了。只是现在天冷,活淡些,放在春天,您大爷请都请不来。今年春上,我们在东城做家具,一连三个月没有挪开窝。家具做好了放在那儿,没有不说活细的。这家没做完,那家就等着了。谁吹牛,谁是小狗子。大爷您做吗?”
⑲大爷犹豫着。
⑳“您怕价高?”
㉑“多少?”
㉒“您说个价。”
㉓“还是您说吧。
㉔“一组六十五块,管中晚两顿饭。不贵,他们都要七十块。谁骗你,谁是小狗子。”
㉕大爷拿不定主意,推着车往前走。
㉖明子紧跟相随,一路磨着,直磨到大爷掏出笔来,在纸上写了家庭住址,还画了一张线路图,并死心塌地要将一份很可观的活交给明子他们做。
㉗明子拿了住址,又将大爷送出去二十米远,说声“大爷,慢骑。”才往回骑。一路上,他很激动,把车蹬得飞快,并故意歪歪扭扭地骑。【甲】那“呱唧”声,生猛地在黄昏里传播着。
㉘鸭子还守在那儿等他:“有活了?”
㉙“有了。”明子把车还给鸭子,“我可能要过十多天才能到这儿来。想找我玩,晚上到我们的小棚子找。”说完,他收拾起漆板,将它们扔进包里,与鸭子又说了几句话,就互相分手了。
㉚路边的木匠们都已走了。明子往车站走去。当他回头再瞥一眼路边时,突然发现一个小木匠还坐在树下,那几块已失去光泽的漆板还在马路牙上摆着。【乙】他的一双大眼在昏暗的灯光下发出饥饿的亮光。
㉛明子站住了一会,朝他走过来:“你还没走?”
㉜小木匠显然刚刚哭过,声音有点哑:“我再等等。”
㉝“天已黑了。”
㉞“我再等等。”
㉟“先回去吧。”
㊱“我再等等。”
㊲“还等什么呢?”
㊳过了一会儿,小木匠还是说:“我再等等。”
㊴明子看了看他,转过身去,还是往车站走。他感觉到小木匠从树下站起来,又停住脚步往回看。
㊵小木匠果然站起来了,目光里含着一种惜别,一种难过,一种无奈,望着明子。
㊶明子走过去。
㊷“也许我明天不来了。”小木匠说。
㊸“为什么?”
㊹“我要回老家去。”
㊺“你师傅让你回去?”
㊻“我等不到活。”
㊼明子不知向他说什么好。只是把头低下去。过了好一会儿,他弯下腰去给小木匠把漆板和那块招揽生意的牌子收起,送到小木匠手上:“回去吧。”
㊽小木匠接过这堆板子。
㊾“回去吧。”
㊿“我再等等。”
(节选自曹文轩《山羊不吃天堂草》,1991年出版)
17、小说中的“景物设计”,能让阅读者建立起对故事主人公生活环境的了解和理解。请结合第一段的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18、请在以下两句中任选一句,结合加点词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甲】那“呱唧”声,生猛地在黄昏里传播着。
【乙】他的一双大眼在昏暗的灯光下发出饥饿的亮光。
19、“延迟”是在小说创作中作者故意延迟故事发展的进程,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拖延读者到达故事结尾的时间。文中多次写“大爷犹豫不决”和“明子往车站走去”,请探究这样写的目的。(3分)
20、曹文轩荣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请结合评委会和颁奖词的相关评价,回答问题。(6分)
评委会评价
他“用诗意如水的笔触,描写原生生活中一些真实而哀伤的瞬间”。
(1)文中哪个情形让你看到“生活中真实而哀伤的瞬间”?请找出一处并简要概括。
颁奖词内容
他“书写了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
(2)今天的青少年读者能从少年“明子”身上汲取哪些“榜样”的力量?请结合内容谈谈。
第三部分(60分)
21、作文
过年的习俗反映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与期待,如贴春联、放鞭炮、发红包、走亲访友、祭祖等;过年期间的一些忌讳则反映了人们对不吉利事物的回避,如忌打破东西、忌说不吉利的话、忌争执吵架、忌借钱讨债等。正因如此,长久以来,“大过年的,得表达祝福,避开忌讳”成为大家的共同认知,能有效化解某些不合时宜的事;时至今日,“大过年的”还多了一种幽默的语气,也成为一个原谅或妥协的借口。
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从下面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文章。
(1)写一件与“过年的祝福或忌讳”相关的事,力求事件典型,感情真挚。
(2)就“过年的祝福或忌讳”的某些现象,表达你的看法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抄袭或套作。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