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期末试卷精选江苏答案

各地期末试卷精选江苏答案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25 03:40:50

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鱼”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而独特的符号,九年级将开展“鱼文化”探究之旅,请你参与。

【鱼 百态】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诗文多记“鸟兽虫鱼”,根据课文内容默写。(8分)

(1)鸡声茅店月,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2)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鸟下绿芜秦苑夕,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4)_________,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5)李白所写临溪垂钓“_________,_________。”寄寓了未来之望。(李白《行路难》)

(6)欧阳修临溪而渔,则是一番悠然闲适。所得快乐不在酒,也不在垂钓,正如他自己所言“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2、小语为这一主题活动撰写了导入语,请你帮他完善,完成(1)-( 2)题。(9分)

诵读《孟子》,一句“鱼,我所欲也”,传承了千年。溯回历史,你会发现“鱼”贯穿于人类文明发展始终。它是鲜yán(  )的彩陶上蜿蜒的鱼纹,是承载着阴阳哲思的鱼图,是流俗“鱼跃龙门”中的欢欣和wǎng(  )然中折射的文人对自身命运的关照……顺时而下,“鱼文化”的内涵并没有停滞(  ),现代文化中它还代表着富饶、繁荣和幸福。春节期间,人们会用年画、窗花等形式来表现鱼的形象,寄寓的富贵有余的企盼不谋而合。

鱼在水,人临渊,可观、可赏。赏是一种情志,观是一种境界。以鱼见万物,以万物悟人生。若是这山水天地少了游鱼,不是少了一份自然的灵动,而是少了一份逍遥的意趣。希望此次探究之旅,也能让你观鱼、见人生。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鲜yán_____ ②wǎng _____然

(2)给加点字注音。(1分)

停滞

(3)文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是( )(3分)

A. 不约而同 B. 不言而喻 C. 不期而至

(4)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可以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沁园春 雪》中“稍逊风骚”和《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的“骚”本意都与《楚辞》中的《离骚》有关。

B. 明清时期,乡试通常每三年举行一次,考中的就是举人,其中第一名称为解元。

C. 颜真卿诗句“三更灯火五更鸡”中的“更”是古时晚上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

D. 古人的称谓中有敬辞和谦辞,比如“在下”“晚生”“世先生”都属于谦辞。

4、小说是一片五彩斑斓的天地。九年级(1)班将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7分)

(1)【一言蔽之品经典】本学期,我们阅读了不少的经典作品,请你任选一篇,就你难忘的内容或主题,仿照示例,拟写一句话。(3分)

示例:《故乡》——一声老爷,喊出隔膜悲凉。

作品:《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

(2)【众说纷纭话读书】同学们就“是否要阅读长篇名著”展开激烈讨论,请你针对反方观点,代表正方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结合具体作品)。(4分)

反方:我方不赞同读长篇名著。长篇名著的篇幅太长,读起来费时费力,对学习也没什么帮助。

正方:

【鱼 心境】

二、阅读与鉴赏(63分)

(一)古诗文阅读(22分)

【甲】诉衷情① 宋 黄庭坚

戎州登临胜景,未尝不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门生请问:先生家风如何?为拟金华道人②作此章。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金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注】①此为晚年移置戎州贬所时所作。②金华道人:即唐代词人张志和。

【乙】 公字鲁直,别号山谷。东坡叹其诗独立万人表。事亲至孝,尝为亲涤器。熙宁间举进士第,初授叶县尉。有声名再调泰和令咨访民瘼①豪强敛迹。

元丰二年,坐苏轼诗案,被贬者司马光等二十八人,公亦在其内。元祐二年,以宏词科召入,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修《神宗实录》时,安石门人陆佃亦与同事,数与公等争辨大要,为师隐诲。曰:“如君言盖佞史也,后世将何取信乎!”卒不听,书成。后奸党章惇用事,命蔡卞重修《实录》,故安石婿也,至是诬公等,诋诬坐贬公,谪涪州别驾。公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人士从之讲学者甚众,因自号为“涪翁”。

公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②,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是时党禁甚严。而贼臣蔡京必欲置公于死地,士大夫无敢接纳者,惟州守俞若著、州人蒋津与公善,因谪议诡称公卒,归葬宁州。敛迹消声,潜隐于粤,抵湟水,易名讳,遂栖止于斯焉。宣和三年,而公卒,葬湟水之源。今梓橦溷③之白祖六郎墓者,即庭坚公墓也;不称太祖大学士,而谓“白祖六郎”者,循其隐也。

(选自《夏湟黄氏族谱 太祖庭坚公传略记》,有删改)

【注】①民瘼:指人民的疾苦。②风旨:心意。③梓橦溷:地名。

5、下列对于文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坐苏轼诗案(由……而获罪) B. 数与公等争辨大要(多次)

C. 羁管宜州(拘系) D. 易名讳(交换)

6、请用“/”为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3分)

有声名再调泰和令咨访民瘼豪强敛迹

7、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如君言盖佞史也,后世将何取信乎!

②不称太祖大学士,而谓“白祖六郎”者,循其隐也。

8、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甲】词中“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的表达效果。(3分)

9、【甲】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渔父形象?请结合文本具体阐释。(3分)

10、诗文是作者内心的外化,有人说【甲】词中的“金鳞”是他自身的写照,也有人说“渔父”才是他的自我投射,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甲】【乙】两文阐述理由。(4分)

(二)非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

【材料二】

①部分网友找出了诸多“摸鱼有益”的论据。比如,苏轼在贬谪之地“吃喝玩乐”,却写出了千古名篇;刘慈欣上班“摸鱼”,却写出了科幻巨作《三体》等。

②也有不少网友认为“摸鱼”其实并不快乐,可能来源于以下几种心理:

③比如,“偷感”带不来心安。有人这样描述“摸鱼”的感受:“每时每刻得装忙,还提心吊胆怕被发现。”精神一直处于紧绷状态的人,看似没有在工作,但其实情绪劳动已经超负荷。

④比如,拖延加重了焦虑。本以为“摸鱼”是“得一寸便是一寸”的快乐,但不理想的工作绩效与无处不在的同辈压力,会使我们陷入更深的自责与焦虑。

⑤比如, 。有些“摸鱼”行为是对无效加班等情况的“无声反抗”,但过度“摸鱼”背后,也可能存在逃避工作、抵触工作的心理,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了团队合作,一定程度上还会间接影响自己的精神状态,甚至觉得自己“可有可无”,从而产生一种自我“无价值感”。

【材料三】

①“快跑”起来挺累,“摸鱼”似乎也并不快乐,如何才能摆脱两难?

②与其“反摸鱼”,不如“正反馈”。有报道称,为了对付“摸鱼一族”,少数企业用上了“反摸鱼”手段,比如在厕所安装计时器监控员工工作电脑、安装自动跟踪摄像头等,引发不小争议。实际上在高压的职场环境中,一些“打工人”选择“摸鱼”,是他们在变相地找回被挤占的时间与空间。因此,用人单位也应考虑自身的任务分配和制度的合理性,少一些指责和控制、多一些理解和鼓励,尽可能满足员工的合理诉求,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创造更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

③既能“拉满弓”,也会“松松弦”。有人说,弦不能放得太松,也不能绷得太紧。不妨试试职场中流行的番茄工作法、“To do”清单管理等,在专心工作一段时间后,短暂给自己放空一会儿,再全身心投入工作,或许能在“干得好”和“玩得好”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

④对于“摸鱼”,自洽还是自扰,往往取决于“打工人”自己。压力之下,与其“低效假装勤奋”后再“心惊肉跳地追赶截止线”,不如在张弛有度中修炼一颗平和稳定的心,掌控好时间与节奏、安排好工作与任务,用“全力以赴”的努力,换取“心安理得”的放松。

11、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或阐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依据材料一,学生上课利用电话手表等智能设备进行与课程无关活动也是“摸鱼”。

B. 网友找出刘慈欣上班“摸鱼”,却写出了科幻巨作《三体》的例子,是为了证明“摸鱼有益”。

C. 有些“摸鱼”行为是对无效加班等情况的“无声反抗”,情有可原,但过度“摸鱼”并不合理。

D. 尝试流行的番茄工作法、“To do”清单管理等,就能在“干得好”和“玩得好”之间找到微妙平衡。

12、阅读材料二,根据前后文为文中横线处补充一个恰当的句子。(2分)

13、阅读材料三,概括解决“快跑”很累但“摸鱼”又不快乐的办法?(5分)

【鱼 人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

小语所在的九年级(1)班将举办“见鱼,见人生”主题阅读分享会,他选择以下文本作为分享材料。

打鱼的 汪曾祺

①女人很少打鱼。

②打鱼的有几种。

③一种用两只三桅大船,乘着大西北风,张了满帆,在大湖的激浪中并排前进,船行如飞,两船之间挂了极大的拖网,一网上来,能打上千斤鱼。而且都是大鱼。一条大铜头鱼(这种鱼头部尖锐,颜色如新擦的黄铜,肉细味美,有的地方叫做黄段),一条大青鱼,往往长达七八尺。较小的,也都在五斤以上。起网的时候,如果觉得分量太沉,会把鱼放掉一些,否则有把船拽翻了的危险。这种豪迈壮观的打鱼,只能在严寒的冬天进行,一年只能打几次。鱼船的船主都是些小财主,虽然他们也随船下湖,驾船拉网,勇敢麻利处不比雇来的水性极好的伙计差到哪里去。

④一种是放鱼鹰的。鱼鹰分清水、浑水两种。浑水鹰比清水鹰值钱得多。浑水鹰能在浑水里睁眼,清水鹰不能。湍急的浑水里才有大鱼,名贵的鱼。清水里只有普通的鱼,不肥大,味道也差。站在高高的运河堤上,看人放鹰捉鱼,真是一件快事。一般是两个人,一个撑船,一个管鹰。一船鱼鹰,多的可到二十只。这些鱼鹰歇在木架上,一个一个都好像很兴奋,不停地鼓嗉子,扇翅膀,有点迫不及待的样子。管鹰的把篙子一摆,二十只鱼鹰扑通扑通一齐钻进水里,不大一会,接二连三的上来了。嘴里都叼着一条一尺多长的鳜鱼,鱼尾不停地搏动。没有一只落空。有时两只鱼鹰合抬着一条大鱼。喝!这条大鳜鱼!烧出来以后,哪里去找这样大的鱼盘来盛它呢?

⑤一种是扳罾的。

⑥一种是撒网的。

⑦……还有一种打鱼的:两个人,都穿了牛皮缝制的连鞋子。裤子带上衣的罩衣,颜色白黄白黄的,站在齐腰的水里。一个张着一面八尺来宽的兜网;另一个按着一个下宽上窄的梯形的竹架,从一个距离之外,对面走来,一边一步一步地走,一边把竹架在水底一戳一戳地戳着,把鱼赶进网里。这样的打鱼的,只有在静止的浅水里,或者在虽然流动但水不深,流不急的河里,如护城河这样的地方,才能见到。这种打鱼的,每天打不了多少,而且没有很大的,很好的鱼。大都是不到半斤的鲤鱼拐子、鲫瓜子、鲶鱼。连不到二寸的“罗汉狗子”,薄得无肉的“猫杀子”,他们也都要。他们时常会打到乌龟。

⑧在小学校后面的苇塘里,臭水河,常常可以看到两个这样的打鱼的。一男一女。他们是两口子。男的张网,女的赶鱼。奇怪的是,他们打了一天的鱼,却听不到他们说一句话。他们的脸上既看不出高兴,也看不出失望、忧愁,总是那样平平淡淡的,平淡得近于木然。除了举网时听到(炎欠)的一声,和梯形的竹架间或搅动出一点水声,听不到一点声音。就是举网和搅水的声音,也很轻。

⑨有几天不看见这两个穿着黄白黄白的牛皮罩衣的打鱼的了。又过了几天,他们又来了。按着梯形竹架赶鱼的换了一个人,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辫根缠了白头绳。一看就知道,是打鱼人的女儿,她妈死了,得的是伤寒。她来顶替妈的职务了。她穿着妈穿过的皮罩衣,太大了,腰里窝着一块,更加显得臃肿。她也像妈一样,按着梯形竹架,一戳一戳地戳着,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⑩她一定觉得:这身湿了水的牛皮罩衣很重,秋天的水已经很凉,父亲的话越来越少了。

小语在拟写分享提纲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请你帮助他。

15、小语想先介绍文中的五种打鱼方式及其特点,请你帮他补全。(3分)

打鱼方式

特点

多严寒冬天进行,豪迈壮观,但次数少。

放鱼鹰打鱼

扳罾打鱼

/

撒网打鱼

/

穿着牛皮罩衣赶鱼进网打鱼

16、小语在阅读过程中被下面两个句子的表达吸引,请你帮他撰写赏析语。(6分)

①这些鱼鹰歇在木架上,一个一个都好像很兴奋,不停地鼓嗉子,扇翅膀,有点迫不及待的样子。(从修辞的角度赏析)(3分)

②他们的脸上既看不出高兴,也看不出失望、忧愁,总是那样平平淡淡的,平淡得近于木然。(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3分)

18、小语读完文章后和同学探讨这篇文章的主题,他们有以下三个观点,你认同哪一个?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A.对民俗风情的喜爱

B.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与同情

C.对生活百态的洞察与思考

(四)名著阅读(9分)

19、 在《水浒传》中,也有鱼的身影,它在推动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上有着重要作用,请结合整本书阅读举一例进行阐述。(4分)

20、游进经典作品中的“鱼”,以怎样的形式出现?有着怎样的内涵或启示?在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发表看法并阐释理由。(5分)

示例:在《艾青诗选》中,“鱼”多以意象形式出现。如在《鱼化石》里,鱼是被凝固的生命象征。它代表着那些在历史洪流、苦难岁月中被压抑、被束缚乃至消逝的生命与希望,也暗示着命运的无常与残酷,表达出诗人对生命被禁锢、美好被破坏的无奈与叹惋。

A.《海底两万里》 B.《西游记》

三、写作(60分)

21、人生好比“鱼生”,咸鱼式人生、锦鲤式人生、鲲鹏式人生,这三式人生,你想选择哪一种?

请以《人生海海,我想做那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标题补充完整;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