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的辨识与修改
1.(2022春·湖北随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张家界天门山中学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热情。
B.在教育部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
C.拓展性课程从培养孩子兴趣与特长作为出发点,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平台。
D.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2.(2022春·四川眉山·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学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
B.电影《长津湖》不但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也点燃了观众的爱国热情。
C.能否提升产品质量,是李宁、安踏等国产运动品牌实现当前逆袭的关键。
D.昆明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3.(2022春·四川广安·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走进美丽的天意谷,我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B.能否在公共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
C.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D.有关部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考试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4.(2022春·黑龙江齐齐哈尔·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让我们知道春天就要来了。
B.这篇作文真难写,我用了整整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才写好交卷。
C.通过学习《孙权劝学》,使我明白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D.在努力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无论领导还是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纪守法。
5.(2022春·江西赣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贾平凹对小桃树的来由、长大、发芽、开花以至横遭风雨的叙述,都饱含着深沉的感慨和寄托。
B.通过《长征先锋·兴国之剑》的动画片深化红色革命教育,让小朋友接受长征精神的熏陶。
C.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还拖着大约16公斤左右的珍贵岩石样品。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
6.(2022春·辽宁抚顺·七年级统考期末)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通过中国诗词大会,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B.中学生要提高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诵读经典的习惯。
C.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我们一定要做好自我保护。
D.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是因为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的。
7.(2022春·山东济南·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书香文化浸润下,学校逐渐营造了善思善行的校风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B.随着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C.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取决于干部是否能深入群众。
D.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8.(2022春·四川成都·七年级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校考期末)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即将开展空间站平台巡检、设备维护、物资管理和站务管理。
B.生活中,人们常常将生香蕉和苹果放在一起,其目的是为了让生香蕉加快成熟。
C.成都博物馆大胆地创新,利用“云端”开设网上展厅,提高数字化建设的步伐。
D.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周末托管课程,受到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
9.(2022春·云南普洱·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存在语义重复这种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清晰指引着减污降碳。
B.一本书内容的好坏,不在于辞藻华丽,而在于它蕴含的思想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C.我国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超过142.5万个以上,总量占全球60%以上,建成全球最大5G网。
D.许多拍摄云南风土人情的短视频大受欢迎的原因,是因为它们呈现的内容淳朴、自然、慢节奏。
10.(2022春·新疆吐鲁番·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建的吐鲁番新区水上游乐园为小朋友提供了划船、滑梯、迷宫、超市等游乐设施。
B.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分不开的。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
D.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旁边的一名记者见状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11.(2022春·内蒙古通辽·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B.被称为史上“最坏哪吒”的动漫电影《魔童降世》之所以受到追捧,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哪吒那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激发了观众情感的共鸣。
C.“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禁毒教育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D.他学习那么努力,难道我们不应该承认他的成绩吗?
12.(2022春·河北邯郸·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红书店”凭借高颜值成为众多年轻人的“打卡圣地”。
B.不少的文章都说儿童是一生中最无忧无虑、最令人回味的阶段。
C.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上级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D.从测量数据来看,地球的半径大约6000公里左右。
13.(2022春·湖北武汉·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许多儿歌通过通俗易懂的歌词,将礼仪道德和美好品质的种子,播种在孩子心里。
B.面对全球的“缺芯”困境,光谷、车谷正在并肩作战,对车用级别芯片进行重点攻坚。
C.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人,没有一个不因为他的待人宽厚而不深受感动的。
D.飞船上方那巨量的地层物质在不断地增厚,使人产生了一种难以想象的压抑感。
14.(2022春·云南昆明·七年级统考期末)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夜晚,漫步于“香樟大道”,我看见了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佛音。
B.孙悟空超人的智慧、过人的胆识,是唐僧能否取得真经的关键。
C.夺冠后的雷海为依然在送外卖,但谁也不能否认,诗歌对他的回报,早就开始了。
D.为了参加国学知识大赛,我们花了大约二个月左右的时间准备。
15.(2022春·重庆大渡口·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正在建设的钓鱼嘴音乐半岛是长江文化艺术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大渡口区的一张城市名片。
B.六一儿童节,我区不少学校召开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庆祝一年一度的儿童节日。
C.通过开展一系列的阅读活动,使同学们爱上了阅读,陶冶了性情,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
D.父亲鼓励的目光和谆谆的教诲时常在我的耳边回响。
16.(2022春·山东淄博·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的情景。
B.随着微信逐渐成为人们的社交方式,使得微信朋友圈里的怪现象也越来越多。
C.《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D.全场的目光和掌声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前的旗杆上。
17.(2022春·河北保定·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这节骨眼儿上,只要排除不是新冠,那就没事儿。
B.美国国内抗疫失败,且未采取实质有效的出境控制措施,加剧了世界疫情扩散势态。
C.基于“强文化、高颜值、好味道、大流信、易变现”的理念,我们努力为消费者塑造高品质可食用类文创内容。
D.这类问题已经出现过很多次了,我们应避免不再出现类似的何题。
18.(2022春·江西上饶·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终会成为发达的国家。
B.即使我们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决不能自满骄傲。
C.如今,新冠疫情的危机还没有过去,大家切忌出门要戴口罩,万不能掉以轻心。
D.他写信告诉我说,近几年来,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
19.(2022·四川成都·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随着对阅读能力考查的比重越来越大,使家长们开始重视孩子们阅读兴趣的培养。
C.人类来到这世界就一直面临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本身,二是来自大自然。
D.新学期,记者又来到学校采访了许多李老师的事迹。
20.(2022春·湖北襄阳·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生我认真拜读过您的作品,对您在文中的一些高见十分佩服。”这句话表达得体。
B.“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全民阅读”“亲近自然”,这四个短语依次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C.在践行“孝亲敬老”传统美德活动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执行力不足,二是方法不当。(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D.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1.(2022春·天津河东·七年级统考期末)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 )
①在天津人眼里,海河犹如母亲河一般,人们对她感情很深。②从专业构图的角度来说,海河有一种曲线美。同时,海河两岸的建筑各具风格,十分精美。③近年来,由于天津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使海河上的红嘴鸥也越来越多。④这些元素叠加在一起之后,就犹如一幅优美的画作。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22.(2022春·黑龙江哈尔滨·七年级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校校考期末)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百年来,先贤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许多精神财富。
“许多”移至“宝贵”前。
B.原定于18日举行的“脱欧”后英国欧盟关系谈判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取消。
去掉“的原因”。
C.“80后”“90后”参与的科技成果达189项,已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删去“重要”
D.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武汉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零新增给世界希望。
“希望”前加“带来了”。
23.(2022春·广东汕尾·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否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校园的关键。(删去“能否”)
B.很多人知道气候变暖主要源于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却不知道饮食方式也影响着气候变化。(删去“造成的”)
C.地震发生之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把“防止”改为“预防”)
D.宋代的绘画在内容及艺术上都呈现出崭新的风貌,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将“艺术”和“内容”互换位置)
24.(2022秋·内蒙古呼伦贝尔·七年级校考期末)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今后再发生类似的恶性事故,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生产措施。(把“提高”改为“完善”)
B.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的新出土的文物,这些文物对科学家们研究古代的文化,具有很大的价值。(把“两千多年前的”调到“新出土的”后面)
C.相关部门正在认真实施和策划“南国书香节”活动,确保活动收到预期的效果。(把“实施”和“策划”调换位置)
D.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汉字之美,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互换位置)
25.(2022春·黑龙江哈尔滨·七年级统考期末)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新的《课程标准》,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将“当务之急”改为“重中之重”
B.日前,世界各大媒体关于尹锡悦当选韩国总统的新闻都作了详细报道。将“日前”与“关于尹锡悦当选韩国总统的新闻”互换位置
C.因上轮航班取消,黄某华成了MU5735航班众多死难者中唯一幸存者。在“黄某华”的后面加上“侥幸”
D.是否坚持“动态清零”的方针,是我们牢牢守住防疫成果的根本前提。将“是否”删掉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搭配不当,应该把“采取”改为“举行”;
B.缺少主语,应该删去“在”和“中”;
C.句式杂糅,应该改为:“以培养孩子兴趣与特长作为出发点”或“从培养孩子兴趣与特长出发”。
2.B
【详解】A.成分残缺,在“诗歌朗诵”后加“的活动”;
C.两面对一面,删除“能否” ;
D.语序不当,应将“分类处理”放在句子最后;
3.C
【详解】A.语义重复,删去“停下脚步”或“驻足”;
B.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
D.否定不当,删去“严防”或“不”;
4.D
【详解】A.缺少主语,应删除“让”;
B.“整整两个小时”和“左右”前后矛盾,应删除“左右”;
C.缺少主语,应删除“通过”或“使”;
5.D
【详解】
A.语序不当,应将“长大、发芽”调整为“发芽、长大”;
B.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去掉“通过”;
C.重复累赘,可去掉“大约”或“左右”;
6.B
【详解】A.成分残缺,“通过”“让”同时出现,缺主语,可删去其中一个;
C.不合逻辑,“防止不”同时出现,否定不当,可删去“不”;
D.结构混乱,“……的原因”“因为……造成的”造成句式杂糅,可删去其中一个;
7.D
【详解】A.搭配不当,“营造”和“精神”不搭配,可以去掉“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B.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随着”;
C.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在“做好”添加“能否”;
8.D
【详解】A.成分残缺,在“站务管理”后加上“等工作”;
B.句式杂糅,去掉“其目的”或者“为了”;
C.搭配不当,应把“提高”改为“加快”;
9.C
【详解】A.成分残缺,缺宾语,可在“指引着减污降碳”后加“的方向”;
B.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可在“辞藻”后加上“是否”,在“思想”后加上“是否”;
C.语义重复,“超过142.5万个以上”中,“超过”“以上”语义重复,可删去其中一个;
D.句式杂糅,句中“……的原因”“是因为……”造成句式杂糅,可删去“的原因”“是因为”其中一个;
10.B
【详解】A.归类不当,“超市”不是“游乐设施”,删去“超市”;
C.成分残缺,可在“精神”后加上“的儿子”;
D.用词重复,“看到”和“见状”重复,去掉“见状”;
11.D
【详解】A.否定失当,将“不”去掉;
B.句式杂糅,将“最根本的原因”和“因为”去掉其中一个;
C.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意识”;
12.A
【详解】B.搭配不当,应将“儿童”改为“童年”;
C.否定不当,应将“不再”删去,或将“防止”删去;
D.语意重复,应将“大约”或“左右”删去。
13.C
【详解】C.否定不当,将句中的“不”删掉任意一个。
14.C
【详解】A.搭配不当,将“我看见了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佛音”改为“我看见了皎洁的月光,听到悠扬的佛音”;
B.一面对两面,去掉“能否”;
D.词语重复,去掉“大约”或“左右”;
15.A
【详解】B.搭配不当;可将“召开”改为“举行”;
C.缺少主语;可删去“使”;
D.搭配不当;可将“鼓励的目光和”删去;
故选A。
16.A
【详解】B.成分残缺,应删去“随着”或“使得”;
C.句式杂糅,应删去“的主要读者对象”;
D.搭配不当,可以去掉“和掌声”;
17.B
【详解】A. 滥用否定词。把“不”字去掉;
C. “塑造”与“内容”搭配不当。把“塑造”改为“创造”;
D. 重复赘余,把“不再”去掉;
18.D
【详解】A.搭配不当,“中国的工业和农业”跟后面的“国家”不配搭;
B.搭配不当,前后两个分句是转折关系,“即使”应该换成“虽然”;
C.语义不当,“切忌”是千万不要的意思,根据语境,应该是“切记”;
19.C
【详解】A.否定不当,滥用否定词,可删去“不”;
B.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删掉“随着”或“使”;
D.语序不当,把“许多”放在“事迹”的前边;
20.C
【详解】C.这个句子有语病。误用否定词,删去“不足”“不当”,故选C。
21.C
【详解】C.有语病。第③句“近年来,由于天津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使海河上的红嘴鸥也越来越多”主语残缺,删掉“由于”或“使”。故选C。
22.C
【详解】C.偷换主语,成分残缺。在“已成为”前面加上“青年科技人才”;
23.D
【详解】考查病句修改能力。
D.有误,此句暗换主语,前一分句的主语是“宋代的绘画”,后一分句的主语应是“宋代”,可在“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前添加“宋代”一词;
24.D
【详解】考查病句修改。
D.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使”。故选D。
25.C
【详解】C.不合逻辑,可删去“众多死难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