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重庆2024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重庆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重庆2024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7-22 11:59:30

柳子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分)

1.(本题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酒肆(sì) 鬈发(juǎn) 襄陵(xiāng) 不逊(sūn)

B.胡髭(zī) 滞留(zhì) 镌刻(juān) 鸢飞戾天(lì)

C.藏污纳垢(gòu) 绯红(fěi) 骤雨(zhòu) 油光可鉴(jiàn)

D.杀戮(lù) 悄然(qiǎo) 诘责(jí) 惨绝人寰(huán)

2.(本题3分)下列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佃农 侏儒 愚钝 查无消息 B.出鞘 蒙昧 要挟 意趣盎然

C.胆怯 猝死 落弟 热泪涟涟 D.缰绳 荧光 劳禄 抑扬顿锉

3.(本题3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这个时期里,我们完全被那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新领域______住了。

②他们就在黑板前谈话,这种谈话给人留下了______的记忆。

③她______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

A.迷惑 清晰 谨小慎微 B.吸引 清晰 小心翼翼

C.迷惑 深刻 小心翼翼 D.吸引 深刻 谨小慎微

4.(本题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再一次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勤奋、踏实是学习成败的关键。

B.智能手机均内置新版软件移动视窗操作系统,并拥有通话、上网冲浪和观看视频等。

C.校运会上,李杰用相机把参赛同学拼搏的身影和助威鼓励的话语一一摄入镜头。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5.(本题3分)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望》的作者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之一。

B.《史记》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茅盾是沈雁冰的笔名,写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等。

D.律诗一般是八句,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第三四句称为颈联。

二、句子默写(共8分)

6.(本题8分)按原文默写

①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②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富贵不能淫》)

③学诗谩有惊人句。______。风休住,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④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三、综合性学习(共10分)

7.(本题10分)学校正在开展以“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书写对联】

(1)下面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对联,请将上、下联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上联:传承祖国文化遗产 下联:保护中华精神家园

【活动二:探究原因】

(2)破坏文化遗产的主要因素有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请你分别举出两个具体内容。

人为因素: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非人为因素: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优美介绍】

(3)在活动中,同学们找了一些家里的老物件,请你从中选择一个,仿照示例,给它配上一句优美的话。

老物件有:木梳 折扇 灯笼

示例:摇椅——吱吱呀呀,唱着儿时的歌。

【活动四:邀请名家】

(4)同学们在活动中了解了剪纸的艺术价值后想学习剪纸。于是班主任委托你去邀请青年剪纸艺术家张老师在班上教大家剪纸,见到张老师,你会怎么说?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本题10分)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记者专访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秘书长杨宇光(节选)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天舟一号。

杨宇光: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采用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成。它总长10.6米,舱体最大直径3.35米,起飞重量约13吨,物资上行能力约6吨,推进剂补加能力约为2吨,具备独立飞行3个月的能力……其有效载荷比例在目前所有的货运飞船中是最高的。

【材料二】消息《天舟天宫顺利对接》(节选)

本报北京4月22日电4月22日12时23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据了解,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天舟一号,它的上行载货比、货物运输、推进剂补加等综合能力比肩甚至优于国际现役货运飞船,快递货物经济实惠。此次与天宫二号进入组合体飞行阶段,将按计划开展推进剂在轨补加,以及空间应用和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多项实(试)验。

【材料三】天舟一号瘦身记

①我是太空“快递小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最近我承接了一项艰巨又光荣的任务,把货物送到“客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手中。

②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运送更多的货物给它。但我的“车”——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固定的,若想运更多货物,我必须在保证足够强壮的同时,尽可能减肥。

③减过肥的人都知道,腰部的赘肉是很难减下去的。而我的腰部是一个个连接框,为了将我高大的身躯牢固连接,这些连接框原先做得很厚实,显得臃肿。因此,教练决定第一步就要帮我减腰部赘肉。

④经过多次试验,教练将我的腰部设计成镂空形式,保留结构受力部分,去除非受力部分的“肉肉”,将腰部的重量降低到原来的 50%左右,丝毫没有影响腰部的结实程度。

⑤我的教练十分严格,不仅不放过肉眼可见的腰部赘肉,连肉眼几乎无法分辨的“皮下脂肪”也不放过。我的外部是一种壁板结构,壁板连接完成后,组成的密封空间就是装货物的肚子了。虽然壁板厚度只有不到3毫米,但是在教练看来,依然有减重的空间。他们严格控制加工温度、切削速度等参数,尽量使壁板厚度贴近设计人员给出的公差下限。通过去除“皮下脂肪”,尽可能让壁板变薄。由于壁板面积很大,即使去除A4纸那样薄的一层“脂肪”,整舱的重量也会下降很多。这不,我的体重因此又减少了30千克左右。

⑥为了装更多的货物,设计人员用货架将我的肚子分成了许多区域。我的教练连这些货架也没放过,他们选用了轻质高强度材料组成货架。“货架面板”——仪器板,使用的是铝合金蜂窝板;“货架框架”——立梁,使用的是碳纤维材料。每一项改进都运用了先进而复杂的制造工艺。为此,研制人员采用了“无应力”装配的方式,保证了货架装配误差不超过2毫米。这些“锻炼”让我的肌肉又轻又强壮,我的瘦身计划圆满完成。

8.(3分)根据材料二,以下不属于天舟一号要完成的实验任务的一项是( )

A.开展推进剂在轨补加实验。 B.空间应用实验。

C.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实验。 D.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

9.(3分)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的语言特点是朴实无华,多用数字;材料三则生动形象,多用比喻拟人,通俗易懂。

B.材料二“本报北京4月22日电”属于电头,主要介绍发消息的单位、地点、时间、背景。

C.材料三第⑤自然段划线的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衔接紧凑,看似闲笔实则不可或缺。

D.三则阅读材料尤其是第三则材料都让人感觉到科研人员严格、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10.(4分)科研人员采用哪些方法为“快递小哥”“瘦身”?

(本题9分)棱角屠呦呦

①痴迷科学、执着不休,这固然是屠呦呦的性情之一,但她还有更多面:她不是海归,只是本土的、中国式的学者;不是院士,只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家;不是完人,只是一个耿直的知识女性。

②屠呦呦的故乡在浙江宁波。她是一个殷实之家的掌上明珠。早在1930年12月30日,当父亲以《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其取名时,便已注定了屠呦呦与青蒿的缘分。

③1945年,屠呦呦入读宁波私立甬江女中初中。次年一场灾难降临,她不幸染上肺结核,被迫暂停了学业。那时得此病,能活下来实属不易,经过两年多的治疗调理,她得以好转并继续学业。也就在这时,屠呦呦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④1951年春,屠呦呦从宁波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医学院,选择了一个在当时比较冷门的专业——生物药学。她觉得这个专业可以接近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又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大学期间,屠呦呦学习非常勤奋,在大课上表现优异,后来在实习期间跟从生药学家楼之岑学习,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医科学院)工作。

⑤当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研究人员戴个棉纱口罩,连如今的雾霾都防不了,更别提各种有毒物质了”。一开始,屠呦呦从事的是中药生药和炮制研究。在实验室工作之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制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

⑥“在做青蒿素研究的时候,屠呦呦真可以称得上是坚韧不拔。”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姜廷良告诉记者,“没有待过实验室的人不会明白,成百上千次反复的尝试有多么枯燥、寂寞,没有非凡的毅力,不可能战胜那些失败的恐惧和迷茫,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果。”

⑦张大庆认为,屠呦呦是一位很有个性的科学家,这种耿直的性格也形成了她不啰嗦、做事果断的风格,“我们之间的沟通往往非常简单直接,有事说事,说完就了。”姜廷良说,“她的耿直在工作上表现为极度的认真,有时候我问她一个数据,结果她第二天打电话给我,说她总算查到了原始出处,这才告诉我具体数据。”

⑧效实中学北京校友会的会长陶瑜瑾告诉记者,“只有在谈到科研工作的时候,她才会滔滔不绝,但说到其他话题,她就很少发表看法。”令陶瑜瑾印象深刻的是屠呦呦曾对他说过的一番话:“我是搞研究的,只想老老实实做学问,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课题做好,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想别的。我这把年纪了,身体又不太好,从来没有想过去国外,更没想到要得什么奖。”陶瑜瑾记得,那是在2011年,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的那天晚上,他给屠呦呦打电话道喜。屠呦呦很平静,诚恳地表达了谢意,并说了上述这一番话。

(选自《环球人物》2015年第27期,有删改)

11.(3分)下列对传记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自然段概述“三是三不是”既交代了屠呦呦平凡的身份,又突出了她犀利的性格特点。

B.父亲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屠呦呦取名时,就想让屠呦呦投身医学研究,并与青蒿素结缘。

C.文章多处合理引用别人对屠呦呦的评论原话,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屠呦呦的工作作风和性格特点。

D.这篇传记以冷峻而客观的语言叙述,使传主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对传主伟大的人格肃然起敬。

12.(3分)文章标题是“棱角屠呦呦”请结合文章说说她的“棱角”表现在哪些方面。

13.(3分)屠呦呦在几十年的科研生涯中,取得了很多成功,并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其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本题6分)①细的腰,玲珑的身材,腹部分成两节,下面大,上面小,中间好像是用一根细线连起来,黑色的肚皮上面围着一丝红色的腰带:这就是赤条蜂。

②赤条蜂的巢穴是建筑在疏松的极容易钻通的泥土里的。小路的两旁,太阳照耀着的泥滩上,那些地方的草长得很稀疏,都是黄蜂最理想的住所。在春季,四月初的时候,我们总可以在这样的地方找到它们。

③赤条蜂通常在泥土里筑一个垂直的洞,好像一口井,口径只有鹅毛管那么粗,约有二寸深,洞底是一个孤立的小房间,专为产卵用的。黄蜂建巢的时候,总是静静地、慢慢地工作着,丝毫没有什么热烈或兴奋的样子。像别的蜂一样,它用前足作耙,用嘴巴作挖掘的工具。有时候我们就可以听到,从洞底发出一声尖利、刺耳的摩擦声,这是因为它遇到了一颗极不容易搬去的沙粒引起翅膀和全身剧烈振动的缘故。每隔短短的十几分钟,我们就可以看到赤条蜂在洞口出现,嘴里衔着一些垃圾或是一颗沙粒。它总把这种垃圾丢到几寸以外的地方,这样可以保持自己的居所和周围环境的整洁干净。

④有几颗沙粒会被区别对待。赤条蜂们会对它们进行特殊的处理,使它们免遭被远远抛出去的命运。这些沙粒被赤条蜂们堆在洞的附近,将来会另有重大的用途。当赤条蜂把洞完全挖好了,它就在这小沙滩上察看有没有适合它需要的沙粒。如果没有,它就到附近去找,直到找到为止。它需要的是一粒扁平的,比它的洞口稍大一些的沙粒,它可以把这个沙粒盖在洞口,做成一扇门。第二天它从外面猎取一条毛毛虫回来,就不慌不忙地把门打开,把猎物拖进去。这门看起来和其它沙粒完全一样,谁也不会想到它底下会藏着食物,藏着一只赤条蜂的家,只有它自己才能辨别出它的家。它打开门,不紧不但地把猎物放到洞底后,就开始在上面产卵,然后再用它以前藏在附近的沙粒把洞口堵住。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像《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中“芝麻开门”的故事。

⑤赤条蜂所猎取的食物是一种灰蛾的幼虫。这种虫大部分都是生活在地底下的,赤条蜂又是怎么把它捉到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吧。有一天当我散步回来的时候,正好看到一只赤条蜂在一丛百里香底下忙碌着。我立刻在它附近的地上躺下。我的出现并没有把它吓走。它先飞到我的衣袖上停了一会儿,断定我不会伤害它之后,又飞回到百里香丛中去了。从过去的经验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它忙得很,没有时间来考虑我这个不速之客。

⑥赤条蜂把百里香根部的泥土挖去,又把周围的小草拔掉,然后把头钻进它挖松的土块里。它匆匆忙忙地从这里飞到那里,向每一条裂缝里张望。而不是在为自己筑巢,而是在寻找地底下的食物,活像一只猎狗在寻找洞里的野兔一般。

14.(3分)下列对上面选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赤条蜂建筑巢穴时,用前足作耙,但真正的挖掘工具是嘴巴。

B.赤条蜂建巢时会循例将产生的所有垃圾丢到几寸以外的地方。

C.赤条蜂用来盖洞作保护的沙粒比洞要稍大些,而且是扁平的。

D.赤条蜂猎取的食物是一种大多生活在地底下的灰蛾的幼虫。

15.(3分)假如你是赤条蜂家族的建筑师,你会对建筑巢穴有哪些建议?

五、文言文阅读(共24分)

(本题12分)文言诗文阅读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6.(4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险峻 B.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C.虽我之死 虽:即使 D.惧其不已也 已:停止

17.(4分)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8.(4分)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对我们抗击新冠疫情有何启发

(本题12分)①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其家世代受射。

②其后四岁,广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①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骑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③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广为人长,猨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专以射为戏。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节选自《史记李广将军传》,有删改)

【注释】①络:用绳子编的网兜。

19.(4分)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B.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C.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D.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20.(4分)翻译。

鞭马南驰数十里。

21.(4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勇猛机智,被匈奴捉住,也能伺机逃脱。

B.李广爱护士兵,与他们同甘共苦,士兵们都乐于为他效力。

C.李广身高臂长,善于射箭,他的子孙和向他学习的人,都赶不上他。

D.李广射术高超,在战场上射杀敌人,任何时候都能百发百中。

六、诗歌鉴赏(共8分)

(本题8分)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安史之乱期间,杜甫获悉肃宗在灵武即位,便从鄜州只身前往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困于长安,而作《月夜》。

22.(4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的“独”,一指杜甫独自一人望月;还指“妻子”独自一人望月,心思无人能解。

B.颈联“湿”“寒”渲染出冷清孤寂的氛围,表明夜已深,说明妻子望月久,思念之切。

C.尾联的言外之意是:希望结束天下乱离的悲哀,期待有一个四海升平的安定的社会。

D.这首诗借望月抒发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真挚、深婉、沉绵,感人肺腑。

23.(4分)人们称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运用“曲笔”手法中的“他面描写手法(对写法)”,体现古诗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同样,杜甫的《月夜》也如此,请结合诗句欣赏。

七、作文(共30分)

24.(本题30分)作文

请以“这样的青春更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参考答案

1.B

2.B

3.B

4.D

5.D

6.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九万里风鹏正举 蓬舟吹取三山去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7.(1)上联:传承祖国文化遗产 下联:保护中华精神家园

(2) 战争 环境污染等 洪水 地震等

(3)示例:木梳——你在发间轻轻掠过,一如妈妈温柔的手指。

(4)示例:张老师您好,我是X中学学生XX。我们都知道您是优秀的青年剪纸艺术家,所以慕名而来,想请您教我们剪纸,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剪纸,传承传统文化,您看可以吗?

8.D 9.B

10.①将腰部设计成镂空形式,重量降低到原来的一半,但不影响结实程度。②严格控锚加工温度、切削速度等参数,使壁板厚度尽量贴近设计人员给我的公差下限,使体重再次30千克左右。③选用了轻质高强度材料组成货架。④采用了“无应力”装配的方式,保证了货架装配误差不超过2毫米。

11.C

12.①有个性,耿直,做事果断,不罗嗦。与人沟通非常简单直接,有事说事,说完就了。②极度认真。对一些数据,要查到原始出处,才肯告诉别人具体数据。

13.①教育:她接受了完整的教育。②对科学的痴迷、执着不休。中学时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北京医学院学的是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的生物药学;做青蒿素研究的时候,坚韧不拔。③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屠呦呦学习非常勤奋,在大课上表现优异;做研究时,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野外采集样本。④不追逐名利,她仍一心一意地钻研工作,只愿做一个纯粹的科学家,并将一生都奉献给了青蒿素事业(只要言之成理,说之有据即可。)

14.B

15.①赤条蜂的巢穴建筑选址的土质:疏松的极容易钻通的泥土;②环境:小路的两旁,太阳照耀着的泥滩上,那些地方的草长的很稀疏;③巢的形状:一个垂直的洞,好像一口井,口径只有鹅毛管那么粗,约有二寸深;④巢的结构:洞底是一个立的小房间。(注意表述时的情境。)

16.A

17.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18.示例:愚公移山的精神是面对困难,乐观进取,坚韧不拔,用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精神。启示: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如果我们能大力发扬愚公精神,不畏艰难险阻、坚韧不拔,我们就一定会战胜疫情,取得抗疫的胜利。

19.A

20.(李广)用鞭子打马向南飞驰几十里。(句意大致相近、句子大致通顺即可。)

21.D

22.A

23.①“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想象,借着妻子的担忧焦虑,衬托出当时自己身陷险境生死难卜的处境;②明明是自己对月思妻,反倒说成妻子对月忆夫,明明自己挂念妻小,夜深不寐,却写妻子望月久立,雾湿云鬟,月寒玉臂。③如此,更显出他们夫妻深厚的爱,也显示出诗人对妻子独居孤村的怜惜。

24.参考范文:

这样的青春更美丽

青春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美丽的,但充满奋斗的青春最美!

着名的无臂钢琴家刘伟的一生就向我们诠释了有梦想有奋斗的青春的美丽。刘伟最初的梦想是当一名足球运动员,但是由于一场电击事故让他的足球梦与他擦肩而过。他颓废过,但更多的是重新建立梦想。12岁那年他进入了北京残疾人游泳队实现自己的梦想,可是就在他屡获成功后,却因得了过敏性紫癜又一次与自己的游泳梦擦肩而过。被命运捉弄两次的刘伟并没有因此被打倒,而是开始了自己的音乐旅途。他克服重重的困难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位着名的钢琴家!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他的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他生命的悲哀时,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不断奋斗不断飞翔的轨迹。

凡事欲其成功。必须付出代价:奋斗。爱因斯坦四五岁时还不会说话,却在12岁时,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与奋斗,证明了毕达哥拉斯定理。他曾被老师视为最“蠢”的学生。竞靠自己的奋斗在一夜之间成了世界名人,他曾当过小职员,却发现了相对论,成为又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犹太人,他一生充满坎坷与奇迹。却用自己的拼搏与奋斗,为全世界带来了欢乐与进步,成为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拥有奋斗的青春,这样的青春才更美丽。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名族的希望,我们是新一代的青少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是我们不断奋斗过程的终点站。我们是坚强的一代人,认真听好每一堂课,认真对待每一次困苦的考验。纵使我们前行的道路风雨交加,但我们可以冒着风雨继续前进。我们不能气馁,因为我们是一群不断拼搏的追梦人。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我们的青春不能黯然无色地度过,平平庸庸不是我们的追求,不断奋斗才能使我们的青春充满激情与活力,才能实现我们的追求。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用百分之百的努力,不断的拼搏奋斗,让这样的青春绽放美丽的光彩。

奋斗的青春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奋斗的青春才最美丽!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